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88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8-07-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数种昆虫5S rRNA结构特点的比较
    曹功杰, 辜祥荣, 江鹏, 冯晓黎, 祁国荣
    1988, 31(3):  229-235. 
    摘要 ( 2260 )   PDF (360KB) ( 7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比较已知结构的昆虫5S rRNA的核苷酸顺序,发现同科、同目的昆虫比不同科、不同目的昆虫有较少的核苷酸差别.根据Kimura和Ohta(1972)提出的经验公式,绘制了数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图.结果表明,从分子进化得到的结论和经典分类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DeWachter等(1982)提出的二级结构模型,归纳分析这些昆虫5S rRNA,发现保守位点与半保守位点(同一位点仅出现二种核苷酸残基)之和几乎占整个5S rRNA分子的100%.
    大袋蛾性信息素分泌的时辰节律和内分泌控制
    赵博光
    1988, 31(3):  236-242. 
    摘要 ( 2153 )   PDF (494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用定量生测方法发现在成虫期短、无多次生殖循环、成虫不取食的鳞翅目昆虫中存在内分泌对性信息素的控制.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雌虫的信息素腺体含量表现每日双峰的时辰节律.将雌虫饲养于两种光暗条件下,不同雌虫的峰期被错开,将恰在峰期前的雌虫中抽取的血淋巴注射于处于低含量期的雌虫中能诱导被注射的雌虫显著增加信息素的分泌.除头、摘除咽侧体或切断心侧体与咽侧体之间的神经均有效地消除信息素的分泌,但对摘除咽侧体的雌虫重植咽侧体却未能恢复其信息素的分泌.然而对低含量期的雌虫注射保幼激素类似物738,能诱导其显著增加信息索的分泌,而江射却未能恢复交配后雌虫的信息素分泌能力.根据本文结果讨论了Barth(1965)的假说.
    抗有机磷三带喙库蚊的酯酶研究
    杨中清, 沈建华, 林国芳, 刘维德
    1988, 31(3):  243-248. 
    摘要 ( 2382 )   PDF (356KB) ( 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主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离体酶学技术研究抗有机磷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与各种水解酶系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抗性品系的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品系.此外,酯酶同功酶谱显示抗性品系有一染色很深的高活性羧酸酯酶带E4,而胆碱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与敏感品系无明显差异.因此本实验证明,该蚊对有机磷杀虫剂之所以产生高度抗性.其主要原因与羧酸酯酶的活力增加有关.这和我们生物测定结果完全一致.
    两种蝇类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变态
    吴敦肃, 郭一松, 周鹤雄, 戴玲美
    1988, 31(3):  249-253. 
    摘要 ( 2470 )   PDF (708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大头金蝇(hrysomyia megacephala)和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变态过程.精细胞从球形细胞演变为线形精子,核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球核期,细胞为球形,核亦为球形,核膜与一般体细胞核无异;棒核期,核拉长如棒,顶体形成,核膜孔聚集于一侧;染色质凝聚期,染色质与核质分开,经过一系列变化,再凝聚成致密的块状,多余核质从核孔聚集处开口排出核外;成熟期,核变成一团电子密度极大的腊肠形.精细胞抛弃绝大部分细胞质和多余的结构,变成线形精子.以上演变过程两种蝇类完全相似,但在染色质凝聚期的变化中差异却很大:大头金蝇凝聚程序为:细纤维—粗纤维—块状—致密团;肥须亚麻蝇则为:蚁蚕状—纵列薄片状—厚片状—块伙—致密团.
    5-氟尿嘧啶对家蝇卵巢的影响及其诱变效应
    苏大昆, 张宗炳
    1988, 31(3):  254-258. 
    摘要 ( 2134 )   PDF (377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5—氟尿嘧啶(5-FU)是家蝇的有效不育性药剂.采用饲食法用浓度0.5%处理家蝇成虫一天,能造成家蝇90%以上不育,连续处理4—5天,即可造成完全不育.但处理雄蝇×正常雌蝇表现无效.其次,处理后的卵巢形态及细胞学变化显示:处理后的卵巢第一天比对照体积有增加,以后则发育迟缓、卵巢的外形和颜色也有改变.处理后的卵原区首先发生破坏,第一卵室的变化最明显,第二、第三卵室畸形或不发育.滤泡细胞和营养细胞改变很大,卵母细胞相对地改变较小.处理家蝇的后代表现出突变和畸形现象.讨论了5—FU的作用机制.由药效测定和细胞病理改变提出了5—FU造成家蝇不育的可能作用方式.
    稻纵卷叶螟地理种群的比较研究
    张孝羲, 吴进才
    1988, 31(3):  259-267. 
    摘要 ( 2221 )   PDF (602KB)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比较了三个地区不同世代(南宁五代、衡阳四代、南京三代,三地各相距4—6个纬度)和同是第二世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种群的发育、存活、繁殖、内禀增长力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地区不同世代的种群,除个别温度外,南京种群的存活率、平均产卵量、内禀增长力、繁殖价大于衡阳种群;衡阳种群大于南宁种群,形成明显的纬度梯度.而同是第二世代,则三个地区种群这些参数差异不显著.对发育历期进行裂区试验的方差分析,种群间均无显著差异.可以用一个公共的发育速率模型.文中分析和讨论了形成种群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种群的同型交配效应或迁飞的自然选择效应.
    恙螨杂交的研究
    廖灏溶
    1988, 31(3):  268-272. 
    摘要 ( 1972 )   PDF (376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了在实验室内对微红纤恙螨和地里纤恙螨进行杂交试验,再次征明这两种恙螨不容易杂交,偶然条交后其繁殖率与成活率比纯种配对的低得多.从F1繁殖至F2更困难,而且F2的成活率更低,说明两者有生殖隔离现象.杂交子代的背板测量数据和幼虫体色出现中间类型,少数个体出现畸形和背毛变异等.以上异常现象在实验室纯种繁殖多代中极少见到.这一切为研究恙螨的种型和正确对待庞大的纤恙螨亚属中幼虫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对黄冈仓花蝽种群增长的影响
    文必然, 邓望喜, 姚康
    1988, 31(3):  273-279. 
    摘要 ( 2064 )   PDF (367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黄冈仓花蝽(Xylocoris sp.)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45℃和260.66日度.黄冈仓花蝽的世代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均以28℃温度下为最高.当环境温度为32℃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32179),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λ=1.1413天,世代平均历期T=25.48天,净增殖率R0=29.0312.在20—36℃范围内,黄冈仓花蝽实验种群内禀增长能力呈抛物线趋势.在该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在20—32℃范围内成虫不足12%,在36℃下,成虫也仅占26.8040%.
    焦艺夜蛾的研究
    龚其锦, 张和茂, 李友恭, 陈顺立, 林凤京
    1988, 31(3):  280-286. 
    摘要 ( 2203 )   PDF (502KB) ( 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焦艺夜蛾Hyssia adusta Draudt是新发现的马尾松严重害虫.一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初羽化,产卵于松针上,3月中旬孵化.幼虫食叶,一般7龄,幼虫期49—77天,蛹期约250天.前一年冬季和当年早春的干旱是该虫于当年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可应用741烟剂或白僵菌粉炮防治.大星步(虫甲)Calosoma maximowiczi Morawiz是主要天敌,对害虫大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白纹伊蚊卵滞育的实验观察
    杨振洲
    1988, 31(3):  287-294. 
    摘要 ( 3004 )   PDF (399KB) ( 9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两个地理品系的白纹伊蚊卵期滞育的实验观察表明:白纹伊蚊宜兴品系(约北纬31°N)不仅亲代受短光照作用后可诱导卵期发生滞育,而且卵期仍具有光照敏感性;海南岛品系(约北纬18°N)中,光期变化不能诱导卵期滞育.宜兴品系卵滞育率随亲代光期缩短而增高的现象只发生在一定范围内(约L:D=9:15到L:D=15:9).卵滞育还受卵期低温、干燥以及孵化时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卵进入深度滞育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中国蓝带蚊的系统发育数值分析
    瞿逢伊, 钱国正
    1988, 31(3):  295-299. 
    摘要 ( 2565 )   PDF (320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应用系统发育数值分析方法,对我国已知22种蓝带蚊的幼虫、雌蚊和雄蚊69个综合特征进行数值分析.根据修正的Wagner法计算值画出的分支图,与聚类分析法画出的矩阵图作比较,认为分支图更能反映已知种间的亲缘关系,并结合蓝带蚊属全球已知种的区系分布,计算各区的祖系比值作分析,新热带区的祖系比值特大,可能是蓝带蚊属的发源地.
    中国原白蚁属及两新种记述(等翅目:原白蚁科)
    李参, 平正明
    1988, 31(3):  300-305. 
    摘要 ( 2308 )   PDF (490KB) ( 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四川弧胸隐翅虫属一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 肩隐翅虫亚科)
    郑发科
    1988, 31(3):  306-308. 
    摘要 ( 1750 )   PDF (183KB) ( 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钩蛾亚科线钩蛾属(鳞翅目:钩蛾科)
    朱弘复, 王林瑶
    1988, 31(3):  309-317. 
    摘要 ( 1936 )   PDF (539KB) ( 4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第一届国际双翅目学会议简介
    范滋德
    1988, 31(3):  317-317. 
    摘要 ( 1564 )   PDF (40KB) ( 4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四川横断山绒茧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茧蜂科)
    刘联仁, 游兰韶
    1988, 31(3):  318-320. 
    摘要 ( 1765 )   PDF (209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克氏金小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小峰总科, 金小蜂科)
    黄大卫
    1988, 31(3):  321-322. 
    摘要 ( 1836 )   PDF (132KB)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海南岛虻属二新种(双翅目:虻科)
    王遵明
    1988, 31(3):  323-325. 
    摘要 ( 1670 )   PDF (199KB)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蚤类幼虫分类的尝试
    王敦清
    1988, 31(3):  326-331. 
    摘要 ( 1756 )   PDF (413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蝶蛹金小蜂性比的研究
    胡萃, 万兴生
    1988, 31(3):  332-335. 
    摘要 ( 2007 )   PDF (255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黄冈仓花蝽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邓望喜, 文必然, 姚康
    1988, 31(3):  336-339. 
    摘要 ( 1710 )   PDF (310KB)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一种漆黑污灯蛾的雌雄嵌体
    陈树椿
    1988, 31(3):  340-340. 
    摘要 ( 1890 )   PDF (118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