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9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1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谈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
    张广学
    1999, 42(-1):  1-5. 
    摘要 ( 2649 )   PDF (231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人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 对策应是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共存。人类必须学会既要和众多的非生命物又要和数千万种生物包括100多万种昆虫协调共存。天敌昆虫是大害虫的克星; 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植物是由昆虫传播花粉的; 昆虫是人类的美味佳肴和医病良药; 有些昆虫是重要工业原料。所以人类要锐意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对于农林害虫要尽可能谋求自然控制; 提倡利用植物的抗害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种间信息物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控制害虫。尽量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控制害虫。尽量采用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或方法防治害虫。我国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利用农业技术防治害虫的方法。
    相生植保与农林害虫控制
    张润志, 张广学
    1999, 42(-1):  6-10. 
    摘要 ( 3031 )   PDF (242KB) ( 1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适应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害生物的治理措施应强调持久性、稳定性、协调性和可行性。为此,作者提出一种有害生物治理的新途径,就是利用相生植物调节目标保护植物周围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策略,即:“相生植保”。相生植保,就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自然规律,通过对环境中其它植物或相关因素的适当调节,达到一种植物的最大生产量,同时又不对另外的生物及周围环境造成伤害。在未来植保学的发展中,相生植保有可能成为一种方向和体系。
    我国麦双尾蚜的研究概况
    张润志, 梁宏斌, 张广学, 刘晏良, 杜秉仁
    1999, 42(-1):  11-17. 
    摘要 ( 2776 )   PDF (335KB) ( 10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概述了我国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的调查研究结果,包括形态特征、近缘种类、分布、危害、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天敌、发生预测和防治方法等。
    双尾蚜属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张润志, 梁宏斌, 张广学, 杜秉仁, 刘晏良
    1999, 42(-1):  18-25. 
    摘要 ( 3082 )   PDF (334KB) ( 10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双尾蚜属Diuraphis Aizenberg全世界记录13种,主要分布在古北界和新北界。根据种类丰富度和特有种成分,欧亚大陆的欧洲和中亚为该属蚜虫的现代第一分布中心,北美为第二分布中心。本文提供了该属所有13个种的分种检索表。双尾蚜属蚜虫在中国共有7种,主要分布在蒙新区。它们是: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害冰麦双尾蚜D. nociva Zhang et Liang,冰草麦蚜D. (Holcaphis) agropyronophaga Zhang, 披碱草蚜D. (Holcaphis) elymophila Zhang, 西方麦蚜D. (Holcaphis) frequens (Walker), 雀麦蚜D. (Holcaphis) bromicola Hille Ris Lambers和绒毛草蚜D. (Holcaphis) holci (Hille Ris Lambers)。对中国种类进行了简要描述。
    麦双尾蚜的龄期鉴别
    张润志, 张军, 杜秉仁
    1999, 42(-1):  26-30. 
    摘要 ( 3149 )   PDF (183KB) ( 10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无翅孤雌蚜的体长、体宽、头宽、腹管宽、上尾片长、尾片长和触角节Ⅲ长等7个形态指标,在各龄期间差异显著。根据麦双尾蚜的翅、翅芽、触角节数、尾片形状、上尾片长与宽比值等特征作为龄期鉴别的主要指标,编制了麦双尾蚜龄期鉴定检索表。
    麦双尾蚜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张广学 张军 张润志 卫国 吉荣仁
    1999, 42(-1):  31-34. 
    摘要 ( 2695 )   PDF (3050KB) ( 10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扫描电镜下,系统观察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的触角初生感觉器、触角次生感觉器、复眼、喙端感觉器、前跗节端部感觉器以及腹部末端的外部形态超微结构,并就其形态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温度对麦双尾蚜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张润志, 梁宏斌, 张军, 邱焯
    1999, 42(-1):  35-39. 
    摘要 ( 2878 )   PDF (201KB)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验室内测定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在9个恒温下取食小麦叶片时的生长发育数据。麦双尾蚜发育起点温度为3.27℃,发育适温区为15~20℃,有效积温为152.55日·度。在较低温度下 (7.5℃、10℃、15℃) 各发育阶段的总存活率较高,说明低温对麦双尾蚜生长有利,但1~2龄若蚜的存活率略低于3~4龄,说明低龄若蚜的抗逆性稍差。在15~24℃下麦双尾蚜单雌产仔量高,为繁殖最适温区。
    新疆麦田主要蚜虫的生态位
    张润志, 张军, 魏争鸣, 耿守光, 邱焯
    1999, 42(-1):  40-44. 
    摘要 ( 3641 )   PDF (189KB) ( 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生态位理论,对新疆塔城、伊犁两地区麦田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麦二叉蚜S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等4种麦蚜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估测和分析。在塔城麦田麦双尾蚜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麦双尾蚜和麦二叉蚜时间生态位重叠最大,竞争激烈。伊犁麦田禾谷缢管蚜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麦二叉蚜在空间生态位和时空二维生态位上均占有明显的优势,麦长管蚜和麦双尾蚜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最大,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在空间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重叠最大。
    新疆麦蚜主要天敌的生态位
    张润志, 张军, 魏争鸣, 耿守光
    1999, 42(-1):  45-49. 
    摘要 ( 3245 )   PDF (233KB) ( 1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生态位理论,对新疆塔城、伊犁两地区麦田麦蚜主要天敌类群瓢虫类、食蚜蝇类、斑腹蝇类、蚜茧蜂类和蚜小蜂类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瓢虫类在塔城和伊犁小麦田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均较长。塔城食蚜蝇类和瓢虫类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伊犁麦田食蚜蝇类空间生态位最宽,瓢虫类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斑腹蝇类和瓢虫类时间生态位的重叠度最大,蚜小蜂和斑腹蝇空间生态位以及时-空生态位的重叠度最大。对伊犁大麦田和燕麦田蚜虫的天敌生态位也进行了计算分析。
    麦双尾蚜自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
    张润志, 张军, 曹岩, 邱焯
    1999, 42(-1):  50-54. 
    摘要 ( 2875 )   PDF (224KB) ( 1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小麦田调查资料,组建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自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由生命表分析得知,小麦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麦双尾蚜迁移造成的种群数量损失很小,反映了麦双尾蚜在早期种群密度较低,个体对食物和空间资源的竞争压力较小。寄生性天敌在小麦田出现较晚,在两地小麦早期生长阶段,由寄生造成的种群损失也极低。整个麦类作物生长阶段,捕食天敌对麦双尾蚜种群的控制作用非常重要,是麦双尾蚜种群损失的关键因子之一。迁移造成的种群损失比寄生性天敌的还要大,说明迁移是麦双尾蚜种群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麦双尾蚜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梁宏斌, 张润志, 张广学
    1999, 42(-1):  55-61. 
    摘要 ( 3173 )   PDF (331KB) ( 1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在中国新疆的分布地点,对CLIMEX软件中适宜温度上限、限制性高温、有效积温、冷逆境开始积累点、热逆境开始积累点、冷逆境积累速率、热逆境积累速率和湿逆境积累速率等参数值进行修改调试,调整后的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新疆麦双尾蚜分布的模拟准确率达到90%。由此模型进行预测,云南、新疆、黑龙江、青海、西藏、吉林、辽宁、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和山东等12个省(区)存在麦双尾蚜的适生区。以麦双尾蚜在新疆发生程度和小麦分布区的关系,对CLIMEX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据此推测山东不适合麦双尾蚜生存,东北、西北和西南春麦区麦双尾蚜生存适宜程度比CLIMEX模型预测值降低1/2~3/4。
    麦双尾蚜及其天敌在春小麦和野生寄主上的种群动态
    梁宏斌, 张润志, 文勇林, 符振声, 阎萍
    1999, 42(-1):  62-67. 
    摘要 ( 3216 )   PDF (265KB) ( 9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塔城麦田调查发现,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在春小麦和野生寄主上的百株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小麦、黑麦和野燕麦,在春小麦上最早出现高峰期。在春小麦上,瓢虫类数量最多达到516头/百株,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和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的最高寄生率分别达到31.6%和12.9%。在黑麦上,麦双尾蚜主要被白足蚜小蜂寄生,最高寄生率达到42.9%,斑腹蝇幼虫Leucopis annulipes最高达到16头/百株。在野燕麦上,白足蚜小蜂和菜蚜茧蜂最高寄生率分别达到62.3%和31.8%。瓢虫和菜蚜茧蜂发生较早,白足蚜小蜂和斑腹蝇发生时间相对较晚。
    麦双尾蚜发生程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张润志, 梁宏斌, 王国平
    1999, 42(-1):  68-71. 
    摘要 ( 2627 )   PDF (178KB) ( 10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新疆塔城1989~1996年8年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发生程度与16个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因子,确定麦双尾蚜发生量预测模型:logY=84100-0.1033RH5-0.0253R5,其中:Y为麦双尾蚜发生百株蚜量;RH5为5月份的相对湿度(%);R5为5月份的降水量(mm)。应用该模型预测1997~1998年麦双尾蚜的发生程度,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麦双尾蚜的替代寄主与季节性转移
    梁宏斌, 张润志, 方德立, 张丽, 文勇林
    1999, 42(-1):  72-77. 
    摘要 ( 3077 )   PDF (231KB) ( 9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94~1998年,在塔城和哈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分布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收获后,野燕麦、黑麦和自生麦苗是麦双尾蚜的重要替代寄主,偃麦草和羊草上有少量的麦双尾蚜发生,其它禾本科杂草上很少发生麦双尾蚜。在塔城冬、春麦混合种植区,冬麦田是麦双尾蚜的主要越冬点。从5月份开始有翅蚜不断迁移到春麦上为害,秋季主要从晚熟春麦迁移到冬麦上产卵越冬。
    麦双尾蚜及其天敌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
    梁宏斌, 张润志, 阎萍, 文勇林, 阿海汉
    1999, 42(-1):  78-85. 
    摘要 ( 2839 )   PDF (302KB) ( 9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新疆塔城,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在春麦田最集中分布于海拔600~800 m 高度,在冬麦田最集中分布于700~800 m 高度;冬麦田和同海拔高度的春麦田麦双尾蚜数量密切相关(r=0.91, P<0.01)。麦双尾蚜寄生性天敌蚜茧蜂类和蚜小蜂类,在春麦田最集中分布的高度为500~600 m,随着时间的延后,分布的高度范围逐渐扩展;冬麦田最集中分布的高度为600~800 m,略高于春小麦田。捕食麦双尾蚜的斑腹蝇幼虫在春麦田前期最集中分布的高度为500 m处,后期分布高度上升;冬麦田较集中分布的高度为600~800 m,也随着时间的延后也上升。
    天敌对新疆麦双尾蚜的控制作用
    梁宏斌, 张润志, 王国平, 文勇, 林阎萍
    1999, 42(-1):  86-91. 
    摘要 ( 2764 )   PDF (250KB) ( 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新疆塔城和哈密春麦田,用笼罩法研究的结果表明,7月份天敌因素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自然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试验观察期间,当部分自然种群出现负增长时,笼罩的麦双尾蚜增长了4.4~8.3倍。塔城春麦田天敌数量变化和麦双尾蚜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994年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和斑腹蝇Leucopisannulipes等天敌的控制能力明显,1996年捕食性的蜘蛛类、瓢虫类天敌作用较强。不同年份天敌优势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四种天敌对麦双尾蚜的功能反应
    张润志, 张军, 初孟林, 包秀兰, 柴凤英
    1999, 42(-1):  92-96. 
    摘要 ( 2908 )   PDF (191KB) ( 10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一种蚜小蜂 Aphelinus sp. 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 I型,直线方程为Na=0.6060N-3.4700。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 成虫对麦双尾蚜功能反应也为I型,直线方程为Na=0.6020N+5.9000;多异瓢虫 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成虫和斑腹蝇 Leucopis annulipes Zett. 3龄幼虫对麦双尾蚜的功能反应均为II型,关系式分别为1/Na=1.2550/N+0.0046和1/Na=1.3280/N+0.0071。
    麦双尾蚜发生数量与小麦播种期的关系
    梁宏斌, 张润志, 贾玉龙, 高方武
    1999, 42(-1):  97-101. 
    摘要 ( 3114 )   PDF (211KB) ( 9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疆伊犁和塔城冬、春麦田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有虫株率和百株蚜量,与小麦播种时间密切相关。在小麦正常播种期内,冬小麦晚播可以显著减少麦双尾蚜数量,每晚播种10天,第二年麦双尾蚜有虫株率可以下降40%~70%;春小麦每晚播种10天,麦双尾蚜有虫株率增加30%~88%。
    麦双尾蚜与麦田中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张军, 张润志, 魏争鸣, 多里空, 段进福
    1999, 42(-1):  102-110. 
    摘要 ( 2618 )   PDF (422KB) ( 1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种群消长动态与麦田生物群落中主要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麦双尾蚜及其它麦蚜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主要为麦蚜间的竞争和天敌的捕食压力。非生物因子的作用较小,其中较重要的因子有平均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在塔城小麦田中关键天敌类群为瓢虫类,寄生天敌的影响较小;在伊犁小麦田中,麦双尾蚜及其它麦蚜的关键天敌类群为蚜小蜂类,大麦田中斑腹蝇类较重要,燕麦田中瓢虫类占优势。
    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自然感虫性的初步观察
    张润志 耿守光 高真 赵永生 买买提江·麻木提
    1999, 42(-1):  111-119. 
    摘要 ( 2818 )   PDF (328KB) ( 10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新疆伊犁地区1993年和1994年分别观察了195个和36个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Mordvilko)的自然感虫性。36个品种两年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感虫率级别相同的品种有18个,占50%;其中“一粒小麦”稳定地表现为不感虫性;感虫率稳定地表现在2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即“86-2-4-2-3-3”、“京772”、“M85189”、“T579”、“永良13”、“T494”、“浮纳尔”、 “Mg4521”、 “广引74”、“Mg5824”、“Mg8586”、“T1008”和“短芒黑边红”; 感虫率稳定在20%~40%的品种2个,即“额敏黑芒”和“白长穗”; 感虫率稳定在40%~60%的品种2个,即“黑芒红”和“勾毛白”。其余品种,有14个两年的感虫率相差一个级别(20%);“黑芒长穗”、“高原602”、“伊宁黄库尔班”和“82-10-42-1-1”等4个品种感虫率相差二个或三个级别。另外,1996年塔城引种试验的2个品种“春麦雄性不育系901”和“啤酒大麦(石引1号)”均遭受麦双尾蚜的严重为害。
    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的耐害性及产量损失率
    张润志, 刘晏良, 耿守光, 买买提江·麻木提
    1999, 42(-1):  120-124. 
    摘要 ( 2961 )   PDF (187KB) ( 1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新疆伊犁就36个麦类品种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耐害性和产量损失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11个品种受害后千粒重下降10%以下,为耐害性较强的品种,它们是一粒小麦、墨玉稻穗、爱因亢、小偃95、Mg8349、短芒黑边红、伊春4号、小黑麦12、浮纳尔、毛大头和T1008。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自然受害率和受害后千粒重的下降,各品种的总体产量损失率在0~10.56%。产量损失率在2%以下的有14个品种,即一粒小麦、爱因亢、Mg8349、Mg8786、浮纳尔、短芒黑边红、T1008、墨玉稻穗、小黑麦12、广引74、Mg4521、黄库尔班、Mg8816和小偃95。
    新疆塔城地区麦双尾蚜的发生与防治
    文勇林, 王国平, 阎萍, 符振声, 魏争鸣
    1999, 42(-1):  125-129. 
    摘要 ( 3346 )   PDF (179KB) ( 10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新疆塔城地区,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分布在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县,夏季气候干热的乌苏县和沙湾县未发现麦双尾蚜。根据两年田间试验确定冬、春小麦的防治指标(被害株率)分别为2.8%~11.9%和1.0%~6.2%,麦双尾蚜发生较重的年份和小麦生长早期防治指标较严。在塔城地区,大部分年份麦双尾蚜受自然控制因素制约而为害较轻。
    世界麦双尾蚜研究进展:分布、
    张润志 梁宏斌 张广学
    1999, 42(-1):  130-140. 
    摘要 ( 2786 )   PDF (548KB) ( 9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世界麦双尾蚜研究进展:防治方法和策略*
    梁宏斌 张润志 张广学
    1999, 42(-1):  141-154. 
    摘要 ( 2428 )   PDF (769KB) ( 9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化学农药对麦双尾蚜及天敌的影响
    梁宏斌 王国平 阿海汉
    1999, 42(-1):  155-158. 
    摘要 ( 2103 )   PDF (132KB) ( 9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疆哈密地区麦双尾蚜的发生情况
    方德立 梁宏斌 任立
    1999, 42(-1):  159-162. 
    摘要 ( 2182 )   PDF (114KB) ( 10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麦双尾蚜的化学防治试验
    梁宏斌 贾玉龙 高方武 高真 王文河
    1999, 42(-1):  163-166. 
    摘要 ( 2121 )   PDF (179KB) ( 9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