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9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
莫建初, 庄佩君, 唐振华
1999, 42(4): 337-346.
摘要
(
2705
)
PDF
(449KB) (
1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两种用药策略。该文用抗性模型和室内试验对轮用和混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的效果及轮用最佳间隔期问题作了研究。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方面轮用和混用对抗性演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杀虫剂作用强度、抗性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大小和杀虫剂混用后的毒理效应类型。两种杀虫剂轮用时,轮用间隔期以1(即两种杀虫剂隔次施用)为佳。以模型昆虫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单用(I)及与杀虫单轮用(II)和混用(1∶1)(III)连续处理8代后,抗性个体频率为0.01的小菜蛾种群其3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了75.87(I)、28.67(II)和58.72(III)倍,与模型模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据此,作者认为抗性模型可用于预测害虫抗性演化和评价抗性治理策略。
Select
棉铃虫幼虫中肠微粒体P450差光谱与O-脱甲基酶的酶学特征及其可诱导性
邱星辉, 冷欣夫
1999, 42(4): 347-352.
摘要
(
3030
)
PDF
(251KB) (
1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中肠微粒体制备液的CO差光谱在450 nm有吸收峰,P450含量为(687±11) pmol/mg。中肠750 g离心的上清液的O-脱甲基酶活性在酶量相当5个中肠、反应时间30 min内与酶量和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适Ph值在7.8, 最适温度为20~25℃。酶系对底物对硝基苯甲醚的O-脱甲基活性的
K
m=1.23 mmol/L,
V
max
=2.54 nmol对硝基酚/(mg·min)。NADPH为酶活的重要因子,离体测定时,O-脱甲基酶在无外来NADPH的活性仅为加0.25 mmol/L NADPH 的16%。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5% BSA明显促进产物的生成。P450的专一性抑制剂PBO浓度达到1 mmol/L时,可抑制酶90%的活性。棉铃虫取食含0.25%苯巴比妥钠的食物72 h后,O-脱甲基酶活性是对照组的1.73倍。
Select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德国小蠊卵黄发生及繁殖的影响
于长明, 刘泉, 李成文
1999, 42(4): 353-357.
摘要
(
3246
)
PDF
(1204KB) (
1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ELISA、单向免疫扩散法,研究了保幼激素类似物(灭幼宝)对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卵黄发生的影响;同时,观察了灭幼宝对德国小蠊繁殖的影响。灭幼宝促进了德国小蠊脂肪体Vg的合成,使血淋巴Vg的浓度明显增高,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变化规律不同于对照组,呈双峰模式。灭幼宝处理组昆虫卵巢中Vt的含量在第5天、第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第9天明显下降,仅为对照组的50%左右,而此时对照组卵巢的Vt含量则上升到处理组第7天水平。灭幼宝处理新羽化的雌虫,导致不育。
Select
棉铃虫4龄幼虫的摄食行为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李伟, 王琛柱
1999, 42(4): 358-363.
摘要
(
2919
)
PDF
(240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测定棉铃虫4龄幼虫,每隔12 h的摄食量、体重净增量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它的取食行为及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铃虫4龄幼虫取食及消化呈有规律的变化,蜕皮后4龄初,摄食量、体重净增量、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均逐渐增加;进入中期(36~48 h),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其后,随着摄食量的下降,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同时, 连续观察幼虫取食高峰期的取食行为6 h,结果表明: 其间一次连续取食的平均时间为(3.6±0.4) min/次, 总平均取食时间为(62.4±8.9) min,约占整个时间的1/6。该文还对棉铃虫4龄幼虫不同时段取食行为与蛋白酶活性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调控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Select
影响叶螨磷酸酯酶活性的四因子数学模型
郭凤英, 邓新平, 赵志模
1999, 42(4): 364-371.
摘要
(
3139
)
PDF
(276KB) (
9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组建了影响叶螨磷酸酯酶(酸性和碱性)活性的四因子(缓冲液Ph值
X
1
、温浴时间
X
2
、反应温度
X
3
、底物浓度
X
4
)数学模型:
Y
酸性
=0.456380+0.107889
X
2
+0.069027
X
3
-0.026836
X
1
2
-0.030794
X
3
2
,
F
=24.98,
P
<0.01;
Y
碱性
=0.267286-0.200736X
1
+0.049541
X
2
+0.030930
X
3
-.049063
X
1
X
2
+0.053585
X
1
2
-0.049665
X
2
2,
F
=57.68,
P
<0.01。结果表明,温浴时间是影响叶螨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关键因子,在缓冲液pH 4.4、底物浓度8.5×10
-3
mol/L、42℃温浴40 min测得该酶活性最强。影响碱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关键因子则是缓冲液pH值,pH 9.0、37℃恒温30 min、底物7.5×10
-3
mol/L的条件下,光密度值最大。两种酶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05 nm。
Select
我国烟蚜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杨效文, 张孝羲, 陈晓峰, 王瑛
1999, 42(4): 372-380.
摘要
(
3290
)
PDF
(1685KB) (
1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RAPD-PCR技术研究了我国烟草上烟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的种群分化。结果表明:我国烟蚜的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体色之间DNA均呈现出多态性,且不同的引物可在不同水平上反应出烟蚜种群的DNA多态性。Nei的遗传距离表明我国烟草上烟蚜的分化仅在种群水平上,并未达到亚种水平。用相似性指数和Nei的遗传距离对所筛选的三个引物OPX-04、OPX-06和OPX-19的扩增结果进行聚类,虽然二者的结果不一致,但均可反应出烟蚜的地理种群和体色生物型的DNA差异。在DNA水平上,与完全周期生活史的烟蚜相比,完全周期和不完全周期生活史混合发生的烟蚜与不完全周期生活史的烟蚜更为接近,而两种生活史混合发生的烟蚜之间无明显差异。从体色看,红色比黄绿色更接近褐色。
Select
虎凤蝶属雄性外生殖器超微结构的比较(鳞翅目:凤蝶科)
洪健, 叶恭银, 邢连喜, 胡萃, 松村行
1999, 42(4): 381-386.
摘要
(
3671
)
PDF
(6331KB) (
10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虎凤蝶属现有4种雄成虫的外生殖器。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 、长尾虎凤蝶
L. longicaudata
Lee、乌苏里虎凤蝶
L. puziloi
Erschoff和日本虎凤蝶
L. japonica
Leech雄性外生殖器的一般形态结构相似,而其抱器、钩状突、阳茎、阳茎轭片的超微结构存在着差异,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定的依据。通过对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结构的比较,以及有关结构参数的聚类分析,讨论了4种虎凤蝶的亲缘关系。作者认为,中华虎凤蝶具有最原始的结构特征,可能较接近该属祖先,长尾虎凤蝶则与其较近缘;乌苏里虎凤蝶与日本虎凤蝶相对较近缘,与前两种差异略大。
Select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与稻田缨小蜂关系的研究
俞晓平, 郑许松, 陈建明, 吕仲贤, 胡继承
1999, 42(4): 387-393.
摘要
(
3240
)
PDF
(300KB) (
1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
Saccharosydne procerus
是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在稻田外的主要寄主之一。茭白田可为稻田提供大量的稻虱缨小蜂,从而提高对稻田稻飞虱的控制能力。从褐飞虱和长绿飞虱卵中羽化的稻虱缨小蜂均明显地选择寄生褐飞虱卵,对长绿飞虱卵的寄生率也较高。长绿飞虱在水稻上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稻田和茭白田的合理布局可有效地提高稻田缨小蜂的数量,从而提高该寄生蜂对有关害虫的生防效益。
Select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蛀害研究
叶辉
1999, 42(4): 394-400.
摘要
(
3209
)
PDF
(355KB) (
10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
L.表现出枝梢聚集、树干蛀害等重要的行为学特征,形成三种基本蛀害模式。横坑切梢小蠹、蓝色伴生真菌参与了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强了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寄主树木的危害能力。
Select
桑螽属雄性发声器的研究及一新种记述(直翅目:露螽科)
石福明, 郑哲民
1999, 42(4): 401-405.
摘要
(
3088
)
PDF
(1837KB) (
10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桑螽属三种雄性发声器结构并记述一新种长翅桑螽
Kuwayamaea longipennis
sp. nov.,该新种与札幌桑螽
Kuwayamaea sapporensis
Matsumura
et
Shiraki, 1908 和中华桑螽
Kuwayamaea chinensis
(Brunner,1878) 相似,同前者的主要区别:雄性声锉和发声齿不同,下生殖板端部分枝,雌性后翅长于前翅;同后者的主要区别:雄性声锉和发声齿显著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Select
贵州窗翅叶蝉属三新种(同翅目:大叶蝉科)
杨茂发, 李子忠
1999, 42(4): 406-410.
摘要
(
3275
)
PDF
(2000KB) (
1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分布于贵州的窗翅叶蝉属三新种,即锚纹窗翅叶蝉
Mileewa anchora
sp. nov.、船茎窗翅叶蝉
M. ponta
sp. nov.和乳突窗翅叶蝉
M. papillata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农学院。
Select
中国鞘蛾研究(鳞翅目:鞘蛾科):脉鞘蛾组研究及三新种记述
李后魂, 郑乐怡
1999, 42(4): 411-417.
摘要
(
3040
)
PDF
(1888KB) (
10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鞘蛾科 (Coleophoridae) 脉鞘蛾组 (
Colephora follicularis
group) 5个分布于中国的种, 其中有3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矛尖脉鞘蛾(新种)
Coleophra jaculatoria
sp. nov. 分布于陕西(周至);奇脉鞘蛾
Coleophora frankii
Schmidt新记录于新疆(巩留),国外分布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和意大利;隐脉鞘蛾
Coleophora pseudociconiella
Toll 新记录于新疆(塔城),国外分布奥地利,意大利,捷克和土耳其;四叉脉鞘蛾(新种)
Coleophora quadrifurca
sp. nov.分布陕西(杨陵、澄城);榆中脉鞘蛾(新种)
Coleophora yuzhongensis
sp. Nov. 分布甘肃(榆中)。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Select
中国全脉茧蜂属一新种(膜翅目: 茧蜂科)
陈家骅, 杨建全
1999, 42(4): 418-421.
摘要
(
2520
)
PDF
(122KB) (
9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的中国大陆一新记录属-全脉茧蜂属
Earinus
Wesmael及该属已知分布于福建省武夷山的一新种-武夷全脉茧蜂
Earinus wuyiensis
Chen
et
Yang, 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益虫研究室。
Select
四川西部蝇科三新种(双翅目:蝇科)
冯炎
1999, 42(4): 422-427.
摘要
(
2232
)
PDF
(279KB) (
10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整理1979~1996年采自中国四川省西部的蝇类标本中,发现蝇科三新种:树棘蝇属
Potamia
Robineau-Desvoidy, 1830一新种:鬃跗树棘蝇
Potamia setitarsis
sp. nov.; 胡蝇属
Drymeia Meigen,
1826一新种:四川胡蝇
Drymeia sichuanensis
sp. nov; 池蝇属
Limnophora
Robineau-Desvoidy, 1830一新种:灰黄池蝇
Limnophora cinerifulva
sp. nov。模式标本存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Select
新革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寄螨科)
马立名, 殷秀琴
1999, 42(4): 428-430.
摘要
(
2681
)
PDF
(118KB) (
9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新革螨属一新种:陀螺新革螨
Neogamasus turbinatus
sp. nov.
Select
畸形细胞在协调寄生蜂同其寄主 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秦启联 王方海 龚和
1999, 42(4): 431-438.
摘要
(
2699
)
PDF
(432KB) (
9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