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0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5-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烟实夜蛾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的分子克隆
    徐卫华1, 王永杰2, 张刘宾1, 林国平3
    2000, 43(2):  113-119. 
    摘要 ( 2747 )   PDF (1766KB) ( 1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家蚕Bombyx mori和玉米夜蛾Helicoverpa zea的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序列,设计若干套引物, 以烟实夜蛾Heliothis assulta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得到0.63 kb的特异性DNA片段。该片段克隆进适当载体,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 查明烟实夜蛾的基因组中存在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烟实夜蛾的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由33个氨基酸组成, C末端是FXPRL结构,是目前发现的第4种昆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在该神经肽第14和第15个氨基酸之间, 插入一个0.42 kb的内含子。 进一步的分析证明了烟实夜蛾的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在潜成虫期的食道下神经节中表达。
    烟夜蛾雄蛾性附腺因子对雌蛾性信 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
    司胜利, 许少甫, 杜家纬
    2000, 43(2):  120-126. 
    摘要 ( 2619 )   PDF (362KB) ( 1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处女蛾在交配后1 h,其性信息素滴度即显著降低,72 h内未见恢复。生测结果表明,烟夜蛾性信息素合成抑制因子主要来源于雄蛾性附腺。不同日龄雄蛾性附腺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无显著差异。光暗期对其活性具显著影响,暗期中雄蛾的性附腺物质对雌蛾性信息素合成具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光期中雄蛾的性附腺物质不具抑制活性。在暗期的不同时间处理,对处女蛾性信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雄蛾性附腺提取物对雌蛾性信息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与注射剂量有明显的相关性,0.2 ME(雄蛾当量)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的最小剂量。对交配雌蛾注射性信息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PBAN)提取物后,其性信息素合成又可恢复,这说明雌蛾交配后,性信息素滴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缺少了PBAN的调控。
    5种中国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伴孢 晶体蛋白基因分析
    张光美1, 刘树生1, Akhurst Raymond2
    2000, 43(2):  127-133. 
    摘要 ( 3067 )   PDF (1647KB) ( 9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了5种中国苏云金杆菌制剂菌株的伴孢晶体蛋白及其基因组成。结果发现,5种菌株均含有cry1Aa和/或c和/或d和/或b基因,只有Bt+Virus菌株含有cry1Ab基因,cry1A基因编码的伴孢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0 kD;仅有JS-Bt C菌株含有cry1B基因,其编码的伴孢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8 kD;除HBBt C菌株外,其余4个菌株均含有cry2Aa和/或b基因,这类基因编码分子量为70 kD的伴孢晶体蛋白;所有5个菌株都含有cry1I基因,其编码的伴孢晶体蛋白分子量应为81.2 kD,但实验中未曾检测到cry1I基因的表达;所有的菌株都不含有cry1Ccry1D基因。
    不同品系小菜蛾成虫脑突触体 蛋白质磷酸化的研究
    韩招久1,田雨2, 李凤良1, 李忠英1, 陈之浩1
    2000, 43(2):  134-137. 
    摘要 ( 2532 )   PDF (211KB) ( 1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敏感品系、抗溴氰菊酯品系、抗杀虫双品系和抗杀螟丹品系的成虫脑突触体蛋白质磷酸化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蛋白质磷酸化在各个品系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cAMP和钙加钙调蛋白对不同品系小菜蛾脑蛋白质磷酸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3种杀虫剂均对各品系小菜蛾的磷酸化反应有影响,杀虫双、杀螟丹表现为抑制,溴氰菊酯表现为加强。这种影响在敏感品系中表现得比抗性品系中要强烈。
    增效醚(PBO)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 作用及对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
    吴益东1, 杨亦桦1, 陈进1, 李爱玫1, 沈晋良1, 沈文飚2
    2000, 43(2):  138-142. 
    摘要 ( 2591 )   PDF (216KB) ( 10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增效醚(PBO)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3龄幼虫处理后的不同时段,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处理后1 h,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仅为对照的43.9%,至处理后12 h,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下降到最低点,仅为对照的23.4%;而处理后18~24 h,细胞色素P450被抑制的程度有所减弱,其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5.8%和70.0%。生物测定结果表明,PBO对所测定的7种拟除虫菊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对氰戊菊酯的增效比最高(119.3),对氯菊酯的增效比最低(2.1)。由于细胞色素P450是拟除虫菊酯的重要解毒酶系,PBO的处理可使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大幅度下降,使其对杀虫剂的解毒能力减弱,从而对杀虫剂产生增效作用。
    迁移对害虫抗性演化的影响
    莫建初, 庄佩君, 唐振华
    2000, 43(2):  143-151. 
    摘要 ( 2595 )   PDF (416KB) ( 1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抗性群体遗传模型研究了迁移对害虫抗性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迁入比例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阈值。若迁入个体全为敏感(SS)纯合子,而其比例又在阈值以下时,这种迁入对抗性演化无延缓作用;迁入比例在阈值以上时,随比例加大,对抗性延缓作用逐渐增强,加大到某一值时,抗性演化可完全被阻止;若迁入个体携有R基因,则迁入比例在阈值以下时,会促进迁入区害虫种群的抗性演化;在阈值以上时,可延缓或完全阻止害虫种群的抗性演化。处理区害虫种群原有个体的迁出,可加强SS个体迁入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而使携R基因的个体的迁入影响减弱。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模型昆虫所作的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与验证试验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抗性模拟模型可用于害虫种群的抗性演化预测和分析。
    荔枝蝽取食行为的研究
    刘雨芳,古德祥
    2000, 43(2):  152-158. 
    摘要 ( 3420 )   PDF (333KB) ( 1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越冬前和产卵期,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在寄主植物-荔枝树的花枝、嫩枝和老枝上都有取食行为。但在这两个不同时期, 其取食行为有显著差异。在越冬前,只有50%~70%的成虫在各类枝条上取食;而处于产卵期的荔枝蝽成虫,在各类枝条上,100%积极取食,且其取食前时间显著短于越冬前在同类枝条上的取食前时间。同一时期在不同枝叶上,荔枝蝽的取食行为也有显著差异。被置于嫩枝叶和花枝上的成虫取食前时间明显短于被置于老枝叶上者;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两个时期的成虫都明显地选择在花枝和嫩枝上取食。经分析测定:在不同生长时期,荔枝树的花枝和嫩枝的含水量与含氮量均较老枝叶中的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较大;组织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
    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及温度对其 种群增长的影响
    刘树生1,汪信庚1,施祖华1,郭世俭2
    2000, 43(2):  159-167. 
    摘要 ( 2513 )   PDF (422KB) ( 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 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的一种主要寄生天敌。观察表明,该蜂喜产卵于小菜蛾各龄幼虫,也可产卵于预蛹,进行幼虫至蛹期的跨期聚寄生。每头寄主蛹出蜂多为5~10头,平均7.8头,其中雌蜂占85%~90%。该蜂也可产卵于在小菜蛾幼虫体内寄生的菜蛾绒茧蜂高龄幼虫,故又是小菜蛾的兼性重寄生蜂。在杭州,每年该蜂在田间的活动期为4~10月,10月中下旬陆续以老熟幼虫或预蛹进入休眠越冬,第二年4月陆续羽化并开始产卵寄生。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温范围为20~30℃,低于20℃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但在适温下发育羽化的雌蜂,短时间内在32~35℃高温下仍可大量产卵寄生。在20℃、25℃和30℃下,平均每雌一生可寄生小菜蛾幼虫数分别为3.1、13.2和6.8头,产子蜂数分别为20.5、92.1和504头,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82、0.240和0.263(雌/雌·天)。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侯茂林, 盛承发
    2000, 43(2):  168-175. 
    摘要 ( 2527 )   PDF (377KB) ( 1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性,同时为雌蛾设立补充和无补充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蛹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蛹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料和成虫食物的双重影响。喂10%蜂蜜时,雌蛾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在四个幼虫食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喂以清水时,花生组雌蛾均未交配,寿命和产卵量显著小于其余三组。从同种幼虫食料来看,除人工饲料组外,其余3组雌蛾喂清水时的产卵量和寿命均比喂10%蜂蜜溶液时的显著下降。基于这些结果,作者认为棉花、玉米比花生更适合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田间自然栽培状态下,不同食料植物的糖分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较大,含氮量的变化影响小。
    中国盛夏褐飞虱北迁过程的动态数值模拟
    包云轩1,程极益1,程遐年1储长树2,沈桐立2
    2000, 43(2):  176-183. 
    摘要 ( 2375 )   PDF (414KB) ( 1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控制和影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迁飞过程的生理生态参数为依据,应用时空分辨率较高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4和三维轨迹计算方法对我国盛夏褐飞虱的北迁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模拟结果及其与实测虫情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1)我国盛夏褐飞虱北迁的虫源地主要在22.5°N~27°N,110°E~116°E之间。(2)空中迁飞路径有三条:主径取32°方位角,副径分别取10°和75°方位角。(3)降落虫汇区有三个:主降区为长江中下游稻区,副降区分别为鄂西北、川东北稻区和浙东南、闽北稻区。(4)理论模拟与实际虫情普查分析比较吻合,说明该模型可作为迁飞害虫灾变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我国蝗虫二新种记述 (直翅目:蝗总科)
    郑哲民
    2000, 43(2):  184-187. 
    摘要 ( 3191 )   PDF (158KB) ( 10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安徽及内蒙古地区的蝗虫二新种:黑翅负蝗Atractomorpha nigripennis sp.nov.及黄足小车蝗Oedaleus cnecososodi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中国鞘蛾研究(鳞翅目:鞘蛾科):尖鞘蛾组研究及一新种记述
    李后魂, 郑乐怡
    2000, 43(2):  188-192. 
    摘要 ( 3122 )   PDF (210KB) ( 1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记载了尖鞘蛾组(Coleophora absinthii group)7个分布于中国的种,其中有1个新种和4个中国新记录种:蒿尖鞘蛾Coleophora absinthii Heinemann et Wocke 新记录于新疆(巩留、北屯)和黑龙江(哈尔滨、黑河、嫩江、五大连池),国外分布欧洲;沟尖鞘蛾Coleophora amarchana Falkovitsh新记录于青海(湟源),国外分布蒙古;野艾尖鞘蛾Coleophora artemisicolella Bruand 新记录于黑龙江(嫩江),国外分布日本和欧洲;凤县尖鞘蛾(新种)Coleophora fengxianica sp.nov.分布陕西(凤县),该种与蒿尖鞘蛾很相似,但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背基突更窄、抱器小瓣和抱器腹更宽、抱器腹背突更长、角状器强烈弯曲以及阳茎端环棒的形状不同可以和后者相区别;平须尖鞘蛾Coleophora kudrosella Baldizzone et Oku 新记录于新疆(乌鲁木齐、北屯、精河),内蒙古(锡林浩特)和黑龙江(嫩江),国外分布日本;茼蒿尖鞘蛾Coleophora kurokoi Oku分布云南(丽江),国外分布日本;钝尖鞘蛾Coleophora yomogiella Oku 分布安徽(岳西),黑龙江(黑河),云南(丽江),国外分布韩国和日本。文中提供了国内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侧沟茧蜂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许维岸, 何俊华
    2000, 43(2):  193-197. 
    摘要 ( 2499 )   PDF (245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吉林省、辽宁省和浙江省的侧沟茧蜂属Microplitis Foerster 一新种,棉铃虫侧沟茧蜂Microplitis helicoverpae sp.nov.和采自辽宁、吉林和河南的中国一新记录种,白胫侧沟茧蜂Microplitis albotibialis Telenga。
    云南省颚方头泥蜂属一新种记述 (膜翅目:泥蜂科)
    李强1,何俊华2
    2000, 43(2):  198-200. 
    摘要 ( 2845 )   PDF (120KB) ( 1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颚方头泥蜂属(Entomognathus Dahlbom, 1844) 世界已知4 个亚属共44种,其中我国已知2亚属3种。长脉泥蜂亚属(Koxinga Pate, 1944)的种类为一类稀有的中小型独居捕猎蜂,目前世界仅知2种,其中1 种分布于印度,另一种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云南省的长脉泥蜂亚属1新种。
    中国棘蝇属三新种记述 (双翅目:蝇科)
    冯炎1,马忠余2
    2000, 43(2):  201-206. 
    摘要 ( 2649 )   PDF (273KB) ( 1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中国四川地区的棘蝇属Phaonia RobineauDesvoidy,1830三新种:凹铗棘蝇Phaonia holcocerca Feng et Ma,sp.nov.,高巅棘蝇Phaonia supernapica Feng et Ma,sp.onv.,孟氏棘蝇Phaonia Mengi Feng,sp.nov.。后者系纪念我国已故著名昆虫学家孟庆华教授对医学昆虫学研究所作的贡献而命名。模式标本存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杀虫晶体蛋白 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子铎, 喻子牛
    2000, 43(2):  207-213. 
    摘要 ( 2586 )   PDF (379KB) ( 14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合叙述了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杀虫晶体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在不同水平上解释这些机制的一些流行模型和有关亚分子结构的作用。
    昆虫产卵抑制素的研究及应用孟国玲
    孟国玲,肖春,龚信文
    2000, 43(2):  214-224. 
    摘要 ( 2823 )   PDF (496KB) ( 1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