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2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2-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赤眼蜂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李正西, 沈佐锐
    2002, 45(5):  559-566. 
    摘要 ( 2937 )   PDF (476KB) ( 10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对6种常见赤眼蜂,即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i、广赤眼蜂T. evanescens Westwood、甘蓝夜蛾赤眼蜂T. brassicae Bezdenko及食胚赤眼蜂T. embryophagum (Hartig)之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第二内部转录区(rDNA-ITS2)的克隆测序,调用GenBank中同源序列,对不同蜂种的rDNA-ITS2序列进行了多重排比和聚类,探讨了rDNA-ITS2用于赤眼蜂属不同种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及赤眼蜂分子鉴定的可行性。为了考察rDNA-ITS2在赤眼蜂种下水平鉴定上的可能性,作者收集了我国常见的松毛虫赤眼蜂6个地理种群(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春、吉林仁和、陕西长安、江苏徐州、广东广州),采用相同方法测定了它们的rDNA-ITS2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赤眼蜂种下阶元ITS2序列非常保守,而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外群比较发现,rDNA-ITS2只适合于赤眼蜂种一级的分子鉴定。
    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虫性的时空动态
    芮昌辉1,范贤林1,董丰收1, 郭三堆2
    2002, 45(5):  567-570. 
    摘要 ( 2585 )   PDF (210KB) ( 9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2个对Bt抗性水平不同的棉铃虫品系,测定了转Bt和CpTI基因双价抗虫棉(SGK321)和Bt棉(GK12,33B)杀虫活性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类3种抗虫棉杀虫活性共同表现为:(1) 时间动态上均呈现前高后低的下降趋势;(2) 空间动态上表现为,在生长前期以叶的活性最高,中后期以铃和蕾的活性较高;(3) 对敏感品系的活性高于对抗性品系。不同点表现为:(1)双价棉在生长中后期(8~9月份)活性明显高于Bt棉;(2)双价棉对抗性品系的活性表现更稳定。
    我国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wsp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宋社吾1, 赵彤言1, 董言德1, 蒋书楠2, 陆宝麟1
    2002, 45(5):  571-577. 
    摘要 ( 2931 )   PDF (333KB) ( 1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定了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和白纹伊蚊蚊虫体内感染的Wolbachia株的wsp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及系统关系分析表明,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和白纹伊蚊中Wolbachia株的wsp基因序列与Pip组其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00%和97%~100%, 属B大组Wolbachia中的Pip组。
    森林革蜱、草原革蜱感染和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
    孙毅, 许荣满, 郭天宇, 张泮河, 曹务春
    2002, 45(5):  578-582. 
    摘要 ( 3303 )   PDF (343KB) ( 10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21天后的阳性KM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50.0%而分离阳性率都为20.0%。饱血脱落后,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4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0.0%。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33.3%和60.0%。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2天和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4天和6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成蜱后,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CHNM4的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家蚕性附腺发育与核酸及利它素蛋白变化的关系
    高其康1,2, 楼兵干3, 董海涛4, 胡萃2
    2002, 45(5):  583-587. 
    摘要 ( 2466 )   PDF (438KB) ( 10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Bombyx mori雌性性附腺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 从家蚕化蛹后第6天到成虫羽化当天的性附腺内总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至羽化当天为最高,达860±70 μg/对。不同时期内能引诱野蚕黑卵蜂识别寄主的利它素在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明显,从化蛹后第6天的10%增加到羽化后的58%。性附腺的总RNA含量从化蛹第6天到成虫羽化前1天几乎是直线增加,但羽化后下降很快。不同时期分泌部中总RNA含量变化与贮存部明显不同。含量最高时,分泌部RNA可占整个性附腺RNA的90%以上,而贮存部总RNA含量则远少于分泌部,羽化当天约为分泌部的十分之一。分泌部总RNA中的18S亚基含量远高于28S亚基,明显不同于贮存部的。从分泌部总RNA中分离的mRNA存在明显的条带分布,这预示着高丰度的mRNA的存在与总蛋白中高含量利它素的存在有着特殊对应关系。
    埃及伊蚊对登革Ⅱ型病毒感染Balb/C实验小鼠的增强
    朱礼华, 赵彤言, 董言德, 陆宝麟
    2002, 45(5):  588-592. 
    摘要 ( 3044 )   PDF (1923KB) ( 10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Balb/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登革病毒的阳性率及感染的时间动态曲线也有明显差异,感染高峰期延迟。这些说明实验小鼠被媒介蚊虫叮咬以后变得相对容易被登革病毒感染,可能是媒介蚊虫叮咬小鼠时分泌的唾液对宿主的免疫反应系统有一定作用。因此可以初步肯定埃及伊蚊在登革病毒的感染传播过程中,影响了Balb/C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对登革病毒的感染有一定推动作用。
    鞭角华扁叶蜂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的变化
    王满,李周直
    2002, 45(5):  593-596. 
    摘要 ( 2967 )   PDF (221KB) ( 10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结果表明,末龄幼虫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在第2和4天各有一高峰;滞育预蛹血淋巴中保持一定滴度的蜕皮甾类激素,并随发育时期的不同有所波动;预蛹化蛹前一周血淋巴中蜕皮甾类激素滴度存在两个与变态相对应的峰值。表明鞭角华扁叶蜂的滞育与蜕皮甾类激素相关。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李元喜1, 刘树生, 唐振华2
    2002, 45(5):  597-602. 
    摘要 ( 2752 )   PDF (499KB) ( 9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室内筛选小菜蛾中抗品系(SRP)、高抗品系(RP)、以敏感小菜蛾幼虫(SP)为寄主的菜蛾绒茧蜂SRC品系和以SRP幼虫为寄主的菜蛾绒茧蜂RSC品系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筛选了13、14、14和13代。小菜蛾SRP和RP品系分别获得了68.9和605.8倍的抗性,菜蛾绒茧蜂SRC和RSC品系分别获得了4.3和11.0倍的抗性。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施药于体内有寄生蜂的小菜蛾幼虫筛选寄生蜂抗性,可以获得具有抗性的寄生蜂。以SRP为寄主的RSC品系的抗性水平高于以SP为寄主的SRC品系的抗性水平,表明和抗性较高的寄主同步筛选,寄生蜂的抗性发展更快。小菜蛾SP、SRP和RP三个品系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比为1∶1.15∶1.50;菜蛾绒茧蜂SC、SRC和RSC三个品系幼虫的MFO活性比为1∶1.10∶1.49,成蜂的MFO活性比为1∶1.18∶1.54;而每种昆虫不同品系的羧酸酯酶(CarE)、总酯酶(Es)活性水平与其抗性水平变化不一致,表明抗性与MFO活性升高有关,而与CarE和Es的活性无关。
    毒死蜱与阿维菌素增效混配制剂对斑潜蝇属害虫的防治效果
    曾益良1, 康乐1, 秦小薇1, 王大生2, 张文吉3, 王杰4, 王同顺5, 廖淙族6
    2002, 45(5):  603-610. 
    摘要 ( 4137 )   PDF (421KB) ( 1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混配制剂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室内毒力实验,测定共毒系数为165~234,处于明显增效范围内。据此确定最佳配比和次佳配比,配制该增效混剂30%渗透型可湿性粉剂-1和-02,在山东防治美洲斑潜蝇幼虫的田间试验表明药效优良。制剂用量50 g/667m2药后3,7,11天,两可湿粉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0.43%~91.71%和87.09%~90.53%,可湿粉-1用量25 g/667m2防效为85.96%~88.28%,可湿粉-2用量37.5 g/667m2相应校正防效为84.01%~85.38%,两增效混剂防治斑潜蝇速效性和持效性皆佳,成本有所下降,且对南美洲斑潜蝇L. huidobrensis亦有较好防效。使用可湿粉与乳油相比较可减少投放入环境的化学品数量。
    毛鱼藤酮与鱼藤酮杀虫活性的比较
    曾鑫年, 张善学, 方剑锋, 韩建勇
    2002, 45(5):  611-616. 
    摘要 ( 3494 )   PDF (357KB) ( 9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毛鱼藤酮是从杀虫植物毛鱼藤根中分离的杀虫活性物质。以菜粉蝶、甘蓝蚜、柑桔全爪螨、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为试虫比较测定了毛鱼藤酮与鱼藤酮的毒杀、拒食、生长发育干扰和忌避产卵活性。结果表明:毛鱼藤酮的杀虫活性依昆虫种类而异,对柑桔全爪螨、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的活性与鱼藤酮相当,其LC50没有显著差异,而对甘蓝蚜和菜粉蝶的活性显著低于鱼藤酮。毛鱼藤酮和鱼藤酮对昆虫均具拒食活性,但前者比后者弱。毛鱼藤酮还与鱼藤酮一样对昆虫有一定的生长发育干扰和忌避产卵作用。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毛鱼藤酮的抑制活性低于鱼藤酮,二者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5.27 nmol·mL-1和2.58 nmol·mL-1。根据拒食、受药途径和酶抑制的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毛鱼藤酮在浸叶处理时对某些昆虫有较高杀虫活性是由于其比鱼藤酮有较低的拒食活性,导致虫体摄入药剂量增加所致。
    二化螟绒茧蜂对二化螟及其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陈华才, 娄永根, 程家安
    2002, 45(5):  617-622. 
    摘要 ( 2985 )   PDF (368KB) ( 13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二化螟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对寄主植物(水稻或茭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植株、二化螟幼虫和虫粪的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具有显著引诱作用。在虫害苗与健康苗挥发物之间,二化螟绒茧蜂显著地偏好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去虫苗与机械损伤苗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在虫害苗与有虫健康苗之间,寄生蜂显著趋向虫害苗,表明虫害苗本身释放的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引诱作用与机械损伤苗无显著差异,但与二化螟幼虫或虫粪挥发物之间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水稻苗经机械损伤或损伤后以二化螟幼虫唾液处理,其挥发物对二化螟绒茧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改变。二化螟绒茧蜂对不同为害程度水稻挥发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二化螟绒茧蜂对两种寄主植物的健康苗、虫害苗、取食两种植物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二化螟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二化螟幼虫和虫粪以及虫害苗与幼虫和虫粪的协同作用。
    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的相关变化
    吴刚1, 赵士熙1, 尤民生1, 江树人2
    2002, 45(5):  623-628. 
    摘要 ( 2683 )   PDF (375KB) ( 10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生物测定和生化检测的方法,对福州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蛾绒茧蜂Apanteles plutellae的抗药性及两种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了田间监测。结果显示,从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对6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敏感性逐渐恢复,寄生于同一虫源的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的变化也呈明显的相关性,但菜蛾绒茧蜂乙酰胆碱酯酶的敏感性高于其寄主小菜蛾。脱离选择压力后,两种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迅速恢复,乙酰胆碱酯酶的Ki值显著增高。对乙酰胆碱酯酶的KmVmaxKi值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昆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发育期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其Ki值的变化。探讨了在杀虫剂选择压力下,两种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的环境适应性变化机制。
    木瓜榕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彭艳琼, 杨大荣1*, 王秋艳1, 周芳2, 罗进荣2
    2002, 45(5):  629-635. 
    摘要 ( 3073 )   PDF (371KB) ( 1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8974号,隶属9个目,30个科,56属,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翅目的科、属和种类。属和种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类群最丰富;个体数量是膜翅目最多, 高达68.79%, 其中56.58%是传粉类昆虫。从垂直分布规律看:种类和数量是老茎结果部位最高,占71.34%, 在青果期和熟果期表现最丰富;树冠与叶片部位次之,比率为15.68%;根部再次之(9.55%);枝杈和主干最低, 仅占3.42%。在不同季节中,雨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高,为35.96%;干热季节次之(34.22%),干凉季节最低(29.82%)。
    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
    俞晓平,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陶林勇
    2002, 45(5):  636-640. 
    摘要 ( 3040 )   PDF (264KB) ( 10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稻田飞虱及其它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研究表明,拟水狼蛛在水稻移栽后从茭白田大量迁入稻田,而水稻收割前后则转移回茭白田。元素标记试验显示其转移最大距离可达40 m以上。稻田附近的茭白田是拟水狼蛛的主要避难地之一。铷元素直接标记和释放可作为监测捕食性天敌在生境间转移的新方法。
    蚜科长管蚜亚科戏蚜属和蓼蚜属的分类地位订正(同翅目:蚜科, 长管蚜亚科)
    张广学, 乔格侠
    2002, 45(5):  641-643. 
    摘要 ( 2874 )   PDF (181KB) ( 1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蚜科Aphididae长管蚜亚科Macrosiphidinae戏蚜Sportaphis sporta Zhang和扁蓄蓼蚜Polygonaphis aciculansucta Zhang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戏蚜为静细长蚜Tenuilongiaphis stata Zhang and Zhong的同物异名,扁蓄蓼蚜为扁蓄童盾蚜Aspidaphis adjuvas (Walker)的同物异名; 戏蚜属Sportaphis Zhang为细长蚜属Tenuilongiaphis Zhang的同物异名,蓼蚜属Polygonaphis Zhang为盾蚜属Aspidaphis Gillette的同物异名。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Illinois Natural History Survey(INHS)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HMF)。
    神农架地区蚱科三新种记述
    郑哲民, 李恺, 魏朝明
    2002, 45(5):  644-647. 
    摘要 ( 2404 )   PDF (204KB) ( 1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蚱科昆虫3新种,即神农架蚱Tetrix shennongjiaensis sp. Nov.、宽顶蚱Tetrix lativertex sp. Nov.及湖北台蚱Formosatettix hube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七刺网蝽族一新属一新种(半翅目:网蝽科)
    李传仁1,2, 郑乐怡1
    2002, 45(5):  648-650. 
    摘要 ( 2756 )   PDF (162KB) ( 1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七刺网蝽族一新属、新种Jingicoris yunanensis gen. Nov. et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雅尺蛾属研究及其生物地理学特征讨论(鳞翅目:尺蛾科)
    韩红香,薛大勇
    2002, 45(5):  651-655. 
    摘要 ( 3081 )   PDF (878KB) ( 1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雅尺蛾属 Apocolotois 1936年由Wehrli定名,属古北界分布,世界共记录3种:斑雅尺蛾A. arnoldiaria, 二白点雅尺蛾A. smirnovi, 短瓣雅尺蛾A. almatensis。本文记述了所有种类,其中A. almatensis 为中国新记录种;修订了国内部分研究,双珠雅尺蛾Chariaspilates shuangzhu Yang被确定为二白点雅尺蛾A. smirnovi的新异名;重新归纳了属的特征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附所有种类的成虫及外生殖器图。所见标本均为雄性,猜测雌蛾可能无翅。对该属及所含物种的动物地理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中国前毛广口蝇属分类研究及三新种记述(双翅目:广口蝇科)
    汪兴鉴, 陈小琳
    2002, 45(5):  656-661. 
    摘要 ( 2755 )   PDF (316KB) ( 1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前毛广口蝇属 Prosthiochaeta Enderlein(双翅目:广口蝇科)的属征进行了讨论。详细记述采自我国西南和华中地区的本属3新种: 峨眉前毛广口蝇 P. emeishana sp. Nov.,褐翅前毛广口蝇 P. fuscipennis sp. Nov. 及花翅前毛广口蝇 P. pictipennis sp. Nov.;并附其形态特征图和已知种检索表。 新种模式标本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柑桔始叶螨与柑桔全爪螨染色体制备方法与核型探讨
    邹方东,岳碧松,徐柳,张义正,曾宗永
    2002, 45(5):  662-665. 
    摘要 ( 2886 )   PDF (1458KB) ( 9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一种新的染色体制备方法,成功地制备和观察了柑桔始叶螨和柑桔全爪螨的中期染色体。柑桔始叶螨的核型n=4、2n=8,柑桔全爪螨的核型n=3、2n=6或n=4、2n=8。C显带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柑桔始叶螨与柑桔全爪螨为全着丝粒染色体,并存在混倍性现象。
    白蚁信息素研究进展
    邓晓军,张珈敏,胡建芳,杨娟,胡远扬
    2002, 45(5):  666-672. 
    摘要 ( 3284 )   PDF (465KB) ( 1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信息素防治白蚁这种世界性害虫是当前白蚁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化学和生物两个方面总结了几十年来国内外白蚁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信息素活性的几个因素。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情况,对今后的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昆虫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徐进署, 张双全
    2002, 45(5):  673-678. 
    摘要 ( 2761 )   PDF (441KB) ( 1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诱导和非诱导情况下,昆虫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小分子物质-抗菌肽,参与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构成了机体独特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制。这类抗菌肽或抗菌蛋白也存在于其它动物。研究表明,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都具有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随着抗菌肽家族的不断扩大,其结构研究的深入,相继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杀菌方式和作用机制。本文从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入手,分析各抗菌肽的作用特点、杀菌作用模式,展望了基因工程及临床应用的前景。
    昆虫对低温的适应——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景晓红, 郝树广, 康乐
    2002, 45(5):  679-683. 
    摘要 ( 2910 )   PDF (338KB) ( 1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主要在几种昆虫中展开,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多种昆虫抗冻蛋白被分离纯化。本文综述了关于昆虫抗冻蛋白的结构、组成、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昆虫抗冻蛋白的二级结构为β折叠和β转角,在其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中,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对稳定其结构和活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影响昆虫抗冻蛋白的因子,如活化蛋白及低分子量溶质的发现开辟了昆虫抗冻蛋白研究的新领域。
    吸血诱导的埃及伊蚊海口株后期胰蛋白酶基因测序及与美国株同源性比较
    谢超, 赵彤言, 董言德, 陆宝麟
    2002, 45(5):  684-687. 
    摘要 ( 3086 )   PDF (196KB) ( 10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吸血后24 h埃及伊蚊海口株总RNA中扩增出了后期胰蛋白酶编码区cDNA序列。采用自动DNA分析仪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已知埃及伊蚊美国株后期胰蛋白酶基因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埃及伊蚊海口株后期胰蛋白酶基因序列与美国株同源性达98%,有11个碱基发生变异;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仅有3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但与催化位点密切相关的氨基酸及N末端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以上结果显示,埃及伊蚊胰蛋白酶不同地理株间存在微小的差异。
    朱砂叶螨对三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与抗性风险评估
    何林, 赵志模, 邓新平, 王进军, 刘怀, 刘映红
    2002, 45(5):  688-692. 
    摘要 ( 2697 )   PDF (337KB) ( 1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评价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抗性品系选育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北碚种群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3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分别单一连续汰选16代后,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6.54和4.51倍,对哒螨灵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为1.16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472,0.1519和0.0160。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1~10代;哒螨灵需要约197~89代;在田间选择,三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16代结果表明,抗性风险较高的是菊酯类的甲氰菊酯,其次是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杂环类的哒螨灵抗性风险较小。试验结果可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不同保藏处理的昆虫标本DNA提取及其随机扩增多态DNA反应
    张迎春, 刘波, 郑哲民, 李力
    2002, 45(5):  693-695. 
    摘要 ( 3258 )   PDF (318KB) ( 1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验利用CTAB法对柳二十斑叶甲Chrysomela vigintipunctata (Scopoli)、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ollas、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红蜻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无齿稻蝗Oxya abentata Willemse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等7种昆虫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从自然干燥标本、烘干标本及酒精浸泡标本获得的DNA均可用于RAPD-PCR反应,且烘干标本、酒精浸泡标本提取效果优于自然干燥标本。这种提取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且耗资小于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
    用巨尾阿丽蝇蛹期发育形态来推断死者死亡时间
    王江峰1,2, 胡萃2, 陈玉川1, 闵建雄3, 李俊涛3
    2002, 45(5):  696-699. 
    摘要 ( 3229 )   PDF (2718KB) ( 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蛹的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16、20、24、28、32℃饲养了巨尾阿丽蝇并定期取样、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巨尾阿丽蝇蛹壳内蛹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指示出蛹的发育进程,进而可指示该昆虫在尸体上出现的时间,从而对死者的死亡时间做出判断。根据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将蛹期划分为7个阶段。不同恒温下达到以上阶段所需时间不同,高温下短而低温下长。
    国剑角蝗科部分属种雌性下生殖板的形态及演化(直翅目:蝗总科)
    许升全, 郑哲民
    2002, 45(5):  700-704. 
    摘要 ( 3463 )   PDF (346KB) ( 1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一些研究已基本肯定了蝗虫雌性下生殖板的分类价值。本文选择了中国剑角蝗科6属10种蝗虫对其雌性下生殖板进行了形态学和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雌性下生殖板的形态在研究的6属内都是稳定的,属间差异明显。这6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卡蝗属((佛蝗属,戛蝗属),(菊蝗属(蝗属,剑角蝗属)))),这一结果和形态分类是一致的,支持长腹蝗亚科从剑角蝗科分开。文中还分析了剑角蝗科雌性下生殖板各性状的演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