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202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3年66(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6)重点推介
热烈祝贺2022年度《昆虫学报》高被引论文作者
昆虫学报2023年66(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4)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2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杀虫荧光假单胞工程菌的构建及其杀虫效果
段灿星
1
, 张青文
1
, 徐静
1
, 张正伟
1
, 熊延坤
1
, 杨青芹
2
(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京
1
0
0
0
9
4
;
2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2, 45(4): 419-424.
摘要
(
2704
)
PDF
(690KB) (
8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转座子mini-Tn5为介导,用高压电激转化法将Bt
cryIA©
基因整合到生防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303-1的染色体上。通过对重组菌株染色体DNA酶切分析、PCR检测,表明转化子DNA中含有
cryIA©
基因及其营养期表达的强启动子。SDS-PAGE鉴定、ELISA检测及电镜观察证实了杀虫晶体蛋白在P303-1中的高效表达。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工程菌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具有显著毒杀作用。工程菌PT45、PT51、PT61、PT71和野生菌HD-73对棉铃虫2龄幼虫5天的LC
50
值分别为50.1281 μg/g、71.7763 μg/g、69.0820 μg/g、57.9895 μg/g、192.8747 μg/g。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体重与浓度呈负相关。
Select
转Bt基因棉挥发性气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的电生理活性
阎凤鸣
1,2
, 许崇任
1
, Marie BENGTSSON
2
, Peter WITZGALL
3
, Peter ANDERSON
3
2002, 45(4): 425-429.
摘要
(
3280
)
PDF
(293KB) (
1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对转Bt基因棉“GK-12”及其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分析结果,以及棉铃虫对Bt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电生理反应,以期为抗虫棉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化学生态学的证据。结果表明,在7~8个真叶期,转Bt基因棉的α-蒎烯和β-蒎烯的相对含量比常规棉高许多,倍半萜烯C和一个含量很低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对棉铃虫有电生理活性)是常规棉所没有的。转基因Bt棉的挥发性物质中有9个化合物可引起棉铃虫的触角电位反应。
Select
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组织学
张金桐, 韩艳,甘雅玲, 孟宪佐
2002, 45(4): 430-435.
摘要
(
2903
)
PDF
(5920KB) (
8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EAG)、毛细管气相色谱 (GC) 的测定以及对腺体位置和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木蠹蛾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由节间膜特化而成的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8~9节之间,为一个可外翻的腹褶,表面分布着饱满的锥形体。羽化后2天未交尾的雌蛾腺体细胞呈单层排列,腹面中央由密集的柱形细胞组成,向两侧延伸至背部,细胞由柱形逐渐变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椭圆形。细胞基底膜基褶较多,质膜上分布着微绒毛,并与内表皮连接,内表皮上有多层几丁质,细胞质中含有空泡、线粒体、脂质粒及光面内质网。
Select
黄斑卷蛾雄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刘玉秀, 孟宪佐
2002, 45(4): 436-440.
摘要
(
2673
)
PDF
(290KB) (
9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在风洞中和田间观察了黄斑卷蛾
Acleris fimbriana
Thunberg
et
Becklin雄蛾对合成性信息素三种成分(E11,13-14∶Ald,
E
11,13-14∶Ac和
E
11-14∶Ac)及其不同组合的行为反应。在风洞中,主要活性成分
E
11,13-14∶Ald能引起雄蛾完成从兴奋到搜索释放源的行为反应,但雄蛾对单个组分
E
11,13-14∶Ac 或
E
11-14∶Ac不呈现任何行为反应。当释放源为双组分
E
11,13-14∶Ald+
E
11,13-14∶Ac (6∶4)或三组分
E
11,13-14∶Ald+
E
11,13-14∶Ac+
E
11-14∶Ac(6∶4∶1)时,可以明显增加雄蛾定向飞行和到达释放源的数量。三组分
E
11,13-14∶Ald+
E
11,13-14∶Ac+
E
11-14∶Ac的比例为6∶4∶1时,500 μg剂量效果最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E
11,13-14∶Ald单独使用表现出良好的诱蛾活性,其诱蛾量为活雌蛾的1.9倍,而
E
11,13-14∶Ac和
E
11-14∶Ac则不具有诱蛾活性。
E
11,13-14∶Ac对
E
11,13-14∶Ald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三组分
E
11,13-14∶Ald+
E
11,13-14∶Ac+
E
11-14∶Ac(6∶4∶1)诱芯的诱蛾效果最好。
Select
一种菊酯类复合剂对黑胸散白蚁体内CarEs和Ca-ATPase活性的影响
谭速进
1
, 谭晓宏
2
, 杜林方
2
, 何俊华
3
, 唐振华
4
2002, 45(4): 441-446.
摘要
(
2839
)
PDF
(386KB) (
1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黑胸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一种白蚁防治复合剂中的主要成分对白蚁体内羧酸酯酶(CarEs)和钙腺苷三磷酸酶(Ca-ATPase)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菊酯在终浓度为1.66×10
-4
mol·L
-1
以下时,对羧酸酯酶无明显抑制作用;八氯二丙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此浓度下都对羧酸酯酶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其IC
50
分别为7.1148×10
-5
mol·L
-1
和7.3373×10
-4
mol·L
-1
;氯菊酯对Ca-ATPase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IC
50
为5.11×10
-7
mol·L
-1
。认为Ca-ATPase是黑胸散白蚁体内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的主要靶标之一。
Select
褐飞虱抗甲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和抗性生化机制
刘泽文, 韩召军, 张玲春
2002, 45(4): 447-452.
摘要
(
2959
)
PDF
(323KB) (
10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甲胺磷筛选的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品系(R),对甲胺磷的抗性达到43.74倍,对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仲丁威及醚菊酯都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抗性,而对氰戊菊酯和吡虫啉的交互抗性不显著。为了研究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和对其它药剂交互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活体增效试验和离体生化实验。用2 μg/头的增效剂预处理试虫的活体增效实验结果显示,在甲胺磷筛选品系(R)中, TPP(triphenyl phosphate, 磷酸三苯酯)对甲胺磷的增效倍数达到4.54,TPP对马拉硫磷、二嗪磷、仲丁威、异丙威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2.76、2.07、2.17和1.64;PBO(piperonyl butoxide,胡椒基丁醚)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和醚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DEM(diethyl meteate,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的增效作用不明显。研究离体情况下增效剂对三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发现,TPP对R品系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抑制率69.04%),PBO对多功能氧化酶(MF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29.30%),而TPP和PBO在F品系和S品系中对酯酶和MFO的抑制作用都较小;DEM在三个品系中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都很小。由此可见,酯酶在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中起最主要作用,在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的交互抗性中起很重要作用;MFO可能在甲胺磷抗性和醚菊酯、马拉硫磷的交互抗性中起一定作用。
Select
增效混剂对神经细胞钠通道的抑制作用
高永闯
1
,郭朕群
1
,刘安西
1
,韩嘉祥
2
2002, 45(4): 453-458.
摘要
(
2946
)
PDF
(331KB) (
9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膜片钳技术,以MN-9D神经细胞为材料研究了溴氰菊酯及辛硫磷混剂的增效机理。膜片钳实验表明10
-5
mol/L辛硫磷对Na
+
通道电流抑制作用很小,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步恢复。加药1 min Na
+
电流抑制率为6.99%,10 min为3.65%。10
-6
mol/L溴氰菊酯1 min抑制率为20.28%,10 min为21.43%。对蜚蠊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的动作电位抑制中时为53 min;10
-6
mol/L溴氰菊酯与10
-5
mol/L辛硫磷混剂1 min抑制率为34.15%,10 min为36.69%,动作电位抑制中时为40 min,因此混剂可增强对Na
+
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通过Na
+
电流数据、尾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统计分析表明溴氰菊酯的修饰作用主要发生在关闭和静止状态的Na
+
通道,减缓通道的打开,延长通道关闭或失活状态。
Select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元喜,刘树生,刘银泉
2002, 45(4): 459-464.
摘要
(
2743
)
PDF
(351KB) (
8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敏感品系SP作寄主饲育的菜蛾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
SC品系分别寄生于小菜蛾的SP品系(SC-SP组合)或抗性RP品系(SC-RP组合),还以小菜蛾RP品系作寄主饲育的菜蛾绒茧蜂RC品系分别寄生于小菜蛾的SP品系(RC-SP组合)或RP品系(RC-RP组合),均在幼虫中期施用氰戊菊酯,考察了药剂对该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施用杀虫剂时,SC-RP组合中蜂的结茧率为45.8%,显著低于其它组合, 所结茧长0.76 mm,育出雌蜂前翅和后足胫节长分别为3.28 mm和2.33 mm,也分别小于其它各组合的结果,表明寄主抗药性对该蜂有不利影响;施用杀虫剂后,RC-RP、SC-RP组合中,蜂的结茧率分别为95.5%和37.8%,显著高于SC-SP和RC-SP组合中蜂的结茧率(22.5%,25.8%),表明寄主抗性能保护其体内的幼蜂少受杀虫剂的影响;RC-SP组合在受到和未受到杀虫剂作用时茧的羽化率分别为95.2%和93.6%,无显著差异,卵+幼虫及雌蛹的发育历期在处理和对照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用抗性寄主饲育的菜蛾绒茧蜂在寄生敏感寄主时仍表现一定的耐药性,有利于该蜂抗药性的发展,即寄主寄生蜂之间在抗药性方面存在协同进化。
Select
江苏棉区第5代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模拟及预测
苏战平, 张孝羲, 翟保平
2002, 45(4): 465-470.
摘要
(
2679
)
PDF
(307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澳大利亚热带害虫研究中心开发的通用制模软件Dymex为外壳,以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种群生命表为基础,构建了棉铃虫种群动态模型,以逐日历史气温统计值为驱动变量进行了第4、5代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模拟。结果表明,除早发高温的年份外,其它年份的绝大多数第5代棉铃虫在江苏棉区11月底前不能发育至蛹而无法安全越冬,故不能成为翌年第1代的有效虫源。根据模拟结果可预测第4代越冬蛹量及第5代卵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越冬蛹数量并制成了简便易用的预测检索表。
Select
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和干旱对种群时间动态的影响
张真, 李典谟
1*
, 查光济
2
2002, 45(4): 471-476.
摘要
(
2927
)
PDF
(315KB) (
8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对安徽冬至县金寺山林场27年中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面积的时间序列和2、3代分化率及干旱记录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2、3代分化和干旱对马尾松毛虫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率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波动的幅度很大,大致可以分成低、中、高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分化率范围分别为1%~10%,11%~40%和41%~100%。大致每隔5~6年出现一次高分化率,高分化率的前后往往是低分化率,高分化率之间一般是中等的分化率和低分化率交替出现。通过分析马尾松毛虫2、3代分化对种群时间序列动态的影响,说明2、3代分化主要影响当代的数量,与以后各代数量无明显相关。2、3代分化前的种群数量与2、3代分化也无明显的相关。中等以上的分化率常引起松毛虫的发生。影响2、3代分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是7月份的气温,7月份的气温越高,卵孵化的高峰期越早,更多幼虫于分化的临界光周期以前孵化,分化率就高。干旱与2、3代分化有微弱的相关,对松毛虫时间动态的影响具有延迟作用,影响最明显的是第二年的第1代,这说明干旱不仅影响当代松毛虫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寄主,从而影响到以后世代的松毛虫动态。
Select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张钧, 杨惠敏, 林久生, 王根轩, 王亚馥, 王静
2002, 45(4): 477-481.
摘要
(
2900
)
PDF
(299KB) (
8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大气CO
2
浓度和土壤水分对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
(L.)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禾谷缢管蚜密度与被处理小麦叶片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禾谷缢管蚜种群密度随CO
2
浓度升高而持续增大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各CO
2
浓度下均以60%田间持水量时的密度最大;(2)CO
2
和土壤水分对小麦叶片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麦叶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随CO
2
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增加,纤维素含量随CO
2
浓度上升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降低,单宁、丁布(DIMBOA)含量在CO
2
浓度为550 μl/L时最高,但单宁含量随土壤水分上升而增加,丁布含量在60%田间持水量时最低;(3)禾谷缢管蚜密度与叶片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丁布、单宁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随着CO
2
浓度升高禾谷缢管蚜种群可能会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在半干旱区更加突出。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大气CO
2
和土壤水分条件改变了植物的化学成分构成。
Select
中华花翅跳小蜂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焦懿
1,2
, 赵苹
1
2002, 45(4): 482-486.
摘要
(
2856
)
PDF
(317KB)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华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sinicus
Jiang是白蜡虫成虫产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成虫喜在自然光下活动,取食和交配都在寄主树上进行。中华花翅跳小蜂每雌平均怀卵量34.39粒,产卵前期2~3天。产卵量、产卵率和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27℃时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30℃时产卵天数最少。21~27℃卵孵化率达80%以上。幼虫共5龄。每头跳小蜂幼虫平均取食蜡虫卵数分别为:1龄14.6粒,2龄29.8粒,3龄69.4粒,4龄126.9粒。5龄幼虫不取食。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4℃和574.32日·度。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和产卵天数,提高雌虫产卵量。中华花翅跳小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每粒虫囊内跳小蜂幼虫数与白蜡虫健卵百分率呈负指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96.0829Exp(-0.1872x)。
Select
黑胸散白蚁幼期不同品级的发育和分化
刘源智
1
, 彭心赋
2
, 唐国清
1
, 彭小涛
2
2002, 45(4): 487-493.
摘要
(
2868
)
PDF
(367KB) (
10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黑胸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现有假工蚁、假若蚁两种虫态。假工蚁由6龄和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假若蚁由4龄和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显微测量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的胚后发育主要包括2个龄期的幼蚁期、6个以上龄期的工蚁期、4个龄期的若蚁期和有翅成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他虫态的分化来源,发现兵蚁由3~7龄工蚁分化发育而来,翅鳞型和长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6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短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4龄和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微翅芽型补充生殖蚁既可由4~6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又可由假工蚁和假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无翅型补充生殖蚁由3~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提出了黑胸散白蚁群体中不同品级个体的可能分化途径。
Select
大猿叶虫生活史的研究
薛芳森
1
,李爱青
1
,朱杏芬
1
,桂爱礼
1
,蒋佩兰
1
,刘晓芬
2
2002, 45(4): 494-498.
摘要
(
2849
)
PDF
(269KB)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猿叶虫
Colaphellus bowringi
是江西山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由于成虫滞育期的差异,该虫的化性显示了明显的种内变异。有些个体隔年繁殖;有些个体是一化性的,仅在春季或秋季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二化性的,春季和秋季各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多化性的,春季1代,秋季2~3代。因此,大猿叶虫在田间一年可发生4代。在春季,滞育成虫于2月底至4月初陆续出土繁殖;在秋季,滞育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初陆续出土繁殖。春季羽化的成虫于4月底至6月上旬陆续入土越夏,秋季羽化的成虫于9月中旬至12月底陆续入土越冬。大猿叶虫一生能交配多次,大多数雌虫的产卵期超过1个月,最长达67天。平均每雌产卵量:春季世代为644粒,秋季世代为963粒,最高达1.950粒。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5~30℃间,卵为13.78~3.14天,幼虫为22.83~6.95天,蛹为12.10~3.18天。发育阈值温度:卵为10.7℃,幼虫为8.8℃,蛹为9.6℃。非滞育成虫的寿命约为1~2个月,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38个月。滞育成虫均入土蛰伏,在土中的蛰伏深度为9~31 cm 。
Select
用RAPD标记研究蚱属五个种间的亲缘关系
蒋国芳
1
, 陆敢
1
, 黄琨
2
, 黄日波
2
2002, 45(4): 499-502.
摘要
(
2532
)
PDF
(322KB) (
10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RAPD技术对蚱属5种蚱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12个随机引物扩增, 共得到84条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片段长度为200~2 000 bp。统计这些片段,根据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相对遗传距离指数,然后用UPGMA和NJ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构建系统树,确定了它们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Select
点展足蛾属在中国的首次记录及一新种记述(鳞翅目:织蛾科,展足蛾亚科)
李后魂, 王淑霞
2002, 45(4): 503-506.
摘要
(
2801
)
PDF
(206KB) (
9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首次报道了点展足蛾属
Hieromantis
Meyrick在中国的分布,记述了新种申点展足蛾
Hieromantis sheni
Li
et
Wang, sp. Nov.和中国新记录种洁点展足蛾
Hieromantis kurokoi
Yasuda, 1988(分布于河南,陕西,河北,湖北),并绘制了两性外生殖器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Select
中国羽角实蝇属分类研究(双翅目: 实蝇科)
汪兴鉴, 陈小琳
2002, 45(4): 507-515.
摘要
(
3024
)
PDF
(433KB) (
1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中国实蝇科的羽角实蝇属
Gastrozona
Bezzi 进行了全面概述和厘订,本属在我国现知共有8种, 其中包括一个新种:汉氏羽角实蝇
G. hancochi
sp. Nov.;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微连羽角实蝇
G. soror
(Schiner)。附脉羽角实蝇
G. appendiculata
Zia 以前曾被误作是笋黄羽角实蝇
G. fasciventris
(Macquart)的同物异名,现提出恢复其种的地位。 除描述新种外,还提供中国羽角实蝇属已知种类的鉴别特征、分种检索表及其特征图。
Select
云南伊蚊属奈蚊亚属一新种及二新记录种记述
董学书,周红宁,董利民
2002, 45(4): 516-521.
摘要
(
2881
)
PDF
(266KB) (
9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云南省伊蚊属奈蚊亚属
Aedes
subgen.
Kenknightia
Reinert,1990至今所发现的种类,其中包括1新种类异形伊蚊
Ae.(Ken.) dissmilierodes
sp. Nov.和2种中国新记录,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简述了2种新记录的形态特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Select
中国多刺蚁属驼背亚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徐正会
2002, 45(4): 522-530.
摘要
(
2567
)
PDF
(426KB) (
10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区域采集到的多刺蚁属
Polyrhachis
Smith驼背亚属
Cyrtomyrma
Forel 5新种:方肩多刺蚁
P. (C.) cornihumera
sp. Nov.,齿肩多刺蚁
P. (C.) dentihumera
sp. Nov.,圆肩多刺蚁
P. (C.) orbihumera
sp. Nov.,圆顶多刺蚁
P. (C.) rotoccipita
sp. Nov.,短胸多刺蚁
P. (C.) brevicorpa
sp. Nov.。目前为止在中国和中南半岛记载该亚属13种,其中中国已知9种。提供了中国和中南半岛已知13种的检索表。
Select
国际蝗虫灾害的防治策略和技术:现状与展望
郝树广, 秦启联, 王正军, 康乐, 李鸿昌, 陈永林, 李典谟
2002, 45(4): 531-537.
摘要
(
3266
)
PDF
(567KB) (
1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简要地综述了国际上对蝗虫灾害管理策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监测与预警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管理对策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方向。比较分析了国际、国内蝗虫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异同。国际上控制蝗虫灾害的理论、技术、措施、对策,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般来说, 控制蝗虫灾害的IPM计划中应该包括:在策略上,强调提前预防压制优于后期灭杀处理;在规律认识上,重视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并将之模型化和标准化;在测报方法上,积极发展和改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在防治手段上,注意新型防治药剂和施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增加用药效果;在天敌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充分认识和评估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正确地估计防治效益和挽回的损失,重视对环境价值的评价;同时加强多个地区间的联合与协调。
Select
AFLP标记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民照, 康乐
2002, 45(4): 538-543.
摘要
(
3314
)
PDF
(376KB) (
1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新兴的很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 它通过对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而揭示多态性,具有快速、经济简便、不需要预先知道模板DNA的信息、模板需要量少、重复性高、结果可靠及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等优点。AFLP也具有缺点,主要是标记是显性的,同其他显性标记一样,不能区分杂合体和纯合体,因而不能更好地估算种群遗传的变异,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不能提供更多的统计信息;AFLP技术较复杂,而且经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模板DNA质量要求也较高。为了克服AFLP的这些缺点,人们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其他相关技术,例如AFRP、SAMPL、DALP和TE-AFLP等。目前AFLP在昆虫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应用在生态型鉴定、种群遗传分析、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相信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完善,必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昆虫学的研究中。
Select
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建军
1,2
, 韩召军
1
, 王荫长
1
2002, 45(4): 544-547.
摘要
(
2526
)
PDF
(287KB) (
7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简并性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扩增出了小菜蛾乙酰胆碱酯酶基因281bp的cDNA片段。同源性分析表明, 该cDNA片段与其它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Select
褐飞虱发生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许晓风
1
, 马飞
2
, 丁宗泽
3
, 程遐年
2
2002, 45(4): 548-551.
摘要
(
2660
)
PDF
(192KB) (
1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混沌理论,通过对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组建了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发生时间序列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7次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91%,转化为发生等级,预测准确率为100%,这为害虫的长期可预测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Select
枫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
肖春
1,2
, 肖进
3
, 赵金忠
4
, 雷朝亮
3
, 张钟宁
1*
2002, 45(4): 552-555.
摘要
(
2781
)
PDF
(247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观察了枫杨枝把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枫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所诱雌蛾略多于雄蛾。枫杨枝把上所诱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正相关。棉铃虫性诱剂对枫杨枝把的诱蛾作用没有显著的影响。讨论了枫杨枝把在田间引诱棉铃虫的作用。
Select
新侵入害虫蔗扁蛾生活史
温瑞贞, 张古忍
1
, 何国锋
1
, 古德祥
1*
, 李秋剑
2
, 刘秀玲, 刘南欣
2002, 45(4): 556-558.
摘要
(
2652
)
PDF
(146KB) (
9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Bojer)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外来害虫。在温度25.71±2.71℃和相对湿度(74.95±5.02)%的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66~135天,全年约可发生4代。幼虫期是历史时最长的虫态,需要37~75天,共7龄,是该虫的为害虫期。成虫的交配和产卵需要一定的空间,产卵量为253.05±65.18 (n=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