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4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6-03-03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植物挥发物和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
    颜增光,阎云花, 康乐, 王琛柱
    2006, 49(1):  1-9. 
    摘要 ( 4916 )   PDF (1722KB) ( 16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 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都有一定的反应。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萜烯的EAG反应很低,对氧化萜的反应普遍升高。3种芳香化合物均可激起棉铃虫齿唇姬蜂较强的EAG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具有EAG活性的化合物激起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而2种萜烯——α-蒎烯和反式石竹烯,在测定的剂量范围内EAG活性都很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也有EAG反应,用100 μg1 000 μg的寄主性信息素刺激,雄蜂的反应可比雌蜂的反应高出1倍。对植物挥发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臭腹腺蝗(直翅目: 锥头蝗科)中肠内营养物-水分的流动和吸收
    Bassey E. AKPAN, Tonye G. OKORIE
    2006, 49(1):  10-15. 
    摘要 ( 3545 )   PDF (1889KB) ( 1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臭腹腺蝗Zonocerus variegatus中肠内水分和营养物的流动和吸收进行了研究,以期确定其流动模式及在该虫对氰化氢适应方面的意义。对中肠细胞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测定了K+, Na+和蛋白质沿中肠的浓度梯度,并观察了中肠对K+, Na+, Ca2+, Mg2+和甲基蓝的通透性。结果表明,中肠(胃和胃盲囊)组织上结构相似,均由具有纹状边缘的柱状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在中肠不同部分的浓度不同。测试物在整个中肠中流动,中肠各段均参与了食物和水分的吸收。臭腹腺蝗肠内没有像大多数直翅目昆虫那样自后肠的液流逆向流动。肠溶物的单向流动可以防止有毒物质的积累,使臭腹腺蝗成功耐受木薯叶中的氰化氢。
    中华蜜蜂溶血肽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
    施婉君, 张传溪, 程家安
    2006, 49(1):  16-21. 
    摘要 ( 3103 )   PDF (1552KB) ( 1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构建含中华蜜蜂溶血肽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BacHT-GFPTAccM,转化受体菌DH10Bac,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GFPTAccM, Lipofectin介导其基因组DNA转染粉纹夜蛾细胞系Tn-5B1-4。SDS-PAGE分析表明,感染重组杆状病毒Bacmid-GFPTAccM的细胞表达产物在约为34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其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3%。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表达时相动态分析证明中华蜜蜂溶血肽基因已在粉纹夜蛾细胞系Tn-5B1-4中进行了成功的表达。
    棕尾别麻蝇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吴国星, 李凯, 叶恭银, 胡萃, 程家安
    2006, 49(1):  22-28. 
    摘要 ( 3335 )   PDF (370KB) ( 1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幼虫置于含800 μg/g CdCl2的食物中取食48 h后,可诱导金属硫蛋白(MT)的合成。诱导处理后的幼虫匀浆上清液经Sephadex G-50分子筛柱、UNOTM Q1阴离子交换柱和Bio-Gel P-6脱盐柱层析,纯化得到2个亚型,即MT-Ⅰ和MT-Ⅱ。MT-Ⅰ和MT-Ⅱ的分子量均为9 kD,每蛋白分子均含7个Cd和20个巯基,且具254 nm的Cd-SH特征吸收肩。两者的氨基酸组成中,以半胱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6.6%和31.8%;而芳香族氨基酸和组氨酸含量甚少,约1%~2%。
    褐飞虱卵黄蛋白的分离及其生化特性
    戴华国, 衣维贤
    2006, 49(1):  29-33. 
    摘要 ( 3024 )   PDF (604KB) ( 1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电泳结合不同染色方法证实,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卵黄蛋白为一种糖脂结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314 kD,由148 kD、124.5 kD和39.6 kD 3个亚基组成。免疫反应证明,卵黄蛋白只存在于生育期的雌性褐飞虱成虫体内。褐飞虱卵黄蛋白具有种的特异性,其免疫血清与白背飞虱的卵黄蛋白无交叉反应。
    长角血蜱雌蜱感染嗜菌异小杆线虫后血淋巴的变化
    高志华,杨小龙,刘敬泽,简 恒
    2006, 49(1):  34-37. 
    摘要 ( 3245 )   PDF (250KB) ( 10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E-6-7(Hb E-6-7)感染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雌蜱,测定感染后雌蜱血淋巴总蛋白含量、酯酶活性及酯酶同工酶的变化,以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蜱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雌蜱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在Hb E-6-7感染后12 h显著增加,达到最大值92.21 μg/μL;在感染后24 h明显下降(49.06 μg/μL);至感染后48 h降至34.25 μg/μL。雌蜱血淋巴酯酶活性在线虫感染后0~12 h内无显著变化;在感染24 h后迅速增加(OD24h=0.1840,OD36h=0.1940,OD48h=0.216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AGE结果表明,线虫感染后导致雌蜱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发生变化,主要为电泳图谱两端a带和b带的消失以及一条c带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长角血蜱雌蜱被Hb E-6-7感染后其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和酯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蜱的防御和对昆虫病原线虫的适应有关。
    黄胫小车蝗受精囊内含物研究
    何建平,奚耕思,路健,魏宪辉
    2006, 49(1):  38-44. 
    摘要 ( 3158 )   PDF (6863KB) ( 1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组织化学、亲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黄胫小车蝗 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交配前后受精囊内含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内含物有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交配前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腔及腺细胞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交配后的含量明显高于交配前的,说明交配活动启动了受精囊腺细胞的分泌,使受精囊腔及受精囊管中积聚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交配前后受精囊脂类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用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交配后受精囊进行染色分析,表明受精囊腔内含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主要以糖蛋白形式存在,糖残基主要有半乳糖、甘露糖及α-葡萄糖。
    刚果红对棉铃虫中肠围食膜的影响及其病毒增效作用
    张小霞,梁振普,彭辉银,张忠信,汤显春,李罡,赵淑玲,肖宇宙,张万菊
    2006, 49(1):  45-49. 
    摘要 ( 3143 )   PDF (1748KB) ( 1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观察棉铃虫幼虫正常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 PM)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研究了刚果红对棉铃虫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及其对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a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的围食膜分布于整个中肠,包裹着食物呈液囊状,类似于Ⅰ型围食膜;健康的围食膜呈无色、透明网状结构,并具有一定韧性,经刚果红染色后呈现桔红色。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刚果红喂食5龄幼虫,结果显示摄取含1.5%和2.0%刚果红的饲料2.5 h后,宿主不能形成完整的围食膜,而是形成易脆无弹性的围食膜碎片。经过恢复实验后发现,刚果红对围食膜的破坏作用是瞬时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用1.0%刚果红喂食初孵幼虫,发现1.0%刚果红对棉铃虫的幼虫生长不能产生明显的影响。1.0%刚果红能加强棉铃虫幼虫对HaNPV的敏感性,缩短病毒杀虫时间,能使5龄幼虫的病毒感染致死率达到63%,对HaNPV具有非常显著的增效作用。
    霍乱毒素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及敏感棉铃虫神经细胞L型钙通道的调节作用
    赵强,李杰, 刘燕强, 范贤林, 季青, 刘安西
    2006, 49(1):  50-57. 
    摘要 ( 4570 )   PDF (381KB) ( 15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霍乱毒素(CTX)可激活兴奋性异三聚体G蛋白(Gαs)的α-亚基和刺激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而昆虫的L-型钙通道可能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点。为进一步探讨农业害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作用机理,我们检测了CTX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及敏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中枢神经细胞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的调节作用。分别急性分离三氟氯氰菊酯抗性及敏感的3~4龄棉铃虫幼虫胸腹神经节细胞,并在改良的L15培养基(加入或未加入700 ng/mL的CTX)中培养12~16 h。钡离子为载流子,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门控L_型钙通道电流。结果显示,CTX可使敏感组棉铃虫神经细胞L-型钙通道的峰值电流密度增大36%、峰值电压左移5 mV,但对抗性组棉铃虫神经细胞L-型钙通道无上述作用。并且,CTX对敏感组及抗性组棉铃虫神经细胞L_型钙通道的激活电位、翻转电位、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等其他一些参数的影响也不明显。在无CTX作用时,所检测到的抗性组与敏感组棉铃虫神经细胞L_型钙通道的上述参数值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棉铃虫神经细胞内存在Gs腺苷酸环化酶(AC)-cAMP-蛋白激酶A (PKA)-L-型钙通道信号调节系统;与敏感棉铃虫神经细胞L-型钙通道相比,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棉铃虫神经细胞L-型钙通道的活性相对不易受到CTX调节,这可能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产生抗药性的机理有关。
    粘虫不同发育期体内储存蛋白的检测及苦皮藤素Ⅴ对其含量的影响
    马彩霞,刘惠霞,吴文君
    2006, 49(1):  58-63. 
    摘要 ( 2777 )   PDF (497KB) ( 1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PAGE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 的方法,分析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蛹及成虫体内的储存蛋白。结果表明,粘虫体内存在两种储存蛋白,其中一种为SP-1,即幼虫特异性储存蛋白,从6龄粘虫幼虫的2日龄开始出现在血淋巴中,到末日龄时达到峰值,停止取食后从血淋巴中消失;另一种为SP-3,在化蛹时开始出现在脂肪体中,一直到成虫期仍可持续表达,因此属于持续性储存蛋白。SP-1为分子量约94 kD和100 kD的2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而SP-3为分子量约94 kD的1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SP-1含8.16%的芳香类氨基酸,3.06%的甲硫氨酸。经苦皮藤素Ⅴ亚致死剂量处理5龄粘虫幼虫后的6龄2、3、4日龄粘虫幼虫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5日龄后粘虫处理组和对照组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及雌性成虫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小菜蛾对Bt毒素Cry1Ac和Bt制剂抗性的选育及其抗性种群的生物学适应性
    杨峰山,吴青君,徐宝云,曹丽波,朱国仁,张友军
    2006, 49(1):  64-69. 
    摘要 ( 2823 )   PDF (233KB) ( 1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Bt制剂和Bt毒素Cry1Ac分别对源自深圳田间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获得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4.36、38.1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R30和DBM.Bt-R46。对这2个抗性种群及其敏感种群(DBM.Bt-S)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特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与比较,并以甘蓝为饲喂材料构建了2个抗性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DBM.1Ac-R30和DBM.Bt-R46种群较DBM.Bt-S种群的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幼虫发育历期延长,雌雄比显著降低,雌成虫数量、寿命减少。DBM.1Ac-R30和DBM.Bt-R46种群相对于DBM.Bt-S种群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5和0.65,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东南沿海地区小菜蛾对Bt δ-内毒素和Bt制剂的抗性检测
    王崇利,武淑文,杨亦桦,吴益东
    2006, 49(1):  70-73. 
    摘要 ( 3145 )   PDF (194KB) ( 1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3年秋季、2004年春季采自广东惠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Cry1Aa、Cry1Ab、Cry1Ac和Cry2Aa以及Bt制剂kurstaki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kurstaki, Btk)的抗性水平。与敏感品系PHI-S相比,广东惠州田间小菜蛾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其对Cry1Ab和Cry1Ac的抗性分别达到了168和120倍,均为高抗水平; 对Btk制剂的抗性有47倍,达到了中抗水平;对Cry1Aa和Cry2Aa具有低水平抗性 (分别为5.8和5.6倍)。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田间小菜蛾种群抗性水平相近,对Cry1Ab和Cry1Ac具有低至中等水平抗性 (8~28倍),对Btk制剂具有低水平抗性 (3.5~7倍),对Cry1Aa和Cry2Aa还没有产生明显抗性。因此,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要注意Btk制剂与Bt其他亚种制剂或其他生物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减小Bt制剂对小菜蛾的选择压力,延缓小菜蛾对Bt抗性的发展。
    从华蟹甲草中分离的两种活性成分对家蝇的杀虫活性
    周利娟, 黄继光, 徐汉虹, 吴仁海
    2006, 49(1):  74-79. 
    摘要 ( 3346 )   PDF (291KB) ( 1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从我国特有植物华蟹甲草Sinacalia tangutica (Maxim.) B. Nord中经生物活性跟踪实验得出的杀虫活性成分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的生物活性及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家蝇经该2种化合物1 mg/mL处理后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中毒的兴奋症状。这2种化合物对家蝇表现出毒杀作用,24 h时,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对家蝇的LC50值分别为0.26 mg/mL和0.43 mg/mL; 对家蝇触杀作用极低,以1 mg/mL分别点滴处理家蝇后48 h,死亡率分别为21.54%和4.08%。这2种化合物对家蝇的AChE影响不明显,但可引起家蝇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发生紊乱,对家蝇总糖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Z,Z-9,12-十八碳二烯酸可引起家蝇的Mg-ATPase的比活力降低,而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引起家蝇的Na-K-Mg-ATPase和Ca-ATPase的比活力较对照上升。
    转基因棉田棉蚜种群动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杨益众,陆宴辉, 薛文杰,刘洋,杨海燕,李晓慧,王峰,余月书
    2006, 49(1):  80-85. 
    摘要 ( 3352 )   PDF (243KB) ( 1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3个转基因棉花品种和2个对照棉花品种为研究材料,在棉花苗期组建了棉蚜连续3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3个转基因棉花品种田棉蚜的种群趋势指数在第1代和第2代均高于对照,第3代则略低于对照;从连续3个世代的棉蚜种群累积增长趋势指数分析,转基因棉“国抗22”上的种群累积增长指数为5.40,比对照“泗棉3号”上的高1.21%,转基因棉“苏抗103”和“中抗310”上的种群累积增长指数较对照“苏棉12”上的也分别增加49.54%和65.79%。比较各作用因子的控制指数,发现3个转基因棉花品种田寄生性天敌的控制指数大多数小于各自的对照棉田,而天敌捕食等其他一些作用因子的控制指数在常规对照棉田与转基因棉花品种间差异不大。
    褐飞虱胁迫下两种水稻不同生育期玉米素核苷含量动态
    刘井兰, 仇正华, 吴进才,王鹏, 于建飞, 王芳
    2006, 49(1):  86-92. 
    摘要 ( 2839 )   PDF (277KB) ( 10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研究了在褐飞虱胁迫下镇稻2号(粳稻)和协优63(籼稻)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叶片和根中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 ZR)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镇稻2号抽穗期ZR含量变化比灌浆期对褐飞虱侵害更为敏感,密度分别为15、30、60、120头/株的褐飞虱侵害水稻抽穗期3、6、9天后,叶片和根中ZR含量显著下降;灌浆期除各个褐飞虱密度侵害9天叶片中ZR含量和120头/株褐飞虱密度侵害9天根部ZR含量显著下降外,其他处理根和叶片中ZR含量下降不明显。协优63抽穗期受褐飞虱侵害后体内ZR的变化不同于镇稻2号,密度分别为15、30、60头/株的褐飞虱侵害3天后,叶片中ZR含量明显升高;在灌浆期,除30、60、120头/株褐飞虱密度侵害6天和120头/株褐飞虱密度侵害9天叶片中ZR含量有显著增加外,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在不同密度褐飞虱侵害下对根和叶片中ZR含量有不同的影响。
    青杨脊虎天牛的危害与杨树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相关性
    严善春,李金国,温爱亭,程红,徐伟,张玉宝
    2006, 49(1):  93-99. 
    摘要 ( 3095 )   PDF (271KB) ( 1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杨树上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的危害与树木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HPLC柱前AccQ·Tag衍生法,分析35 a小青杨、24 a 小青×黑杨、24 a 小黑杨、16 a 香杨、27 a和40 a小叶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氨基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在各杨树品系主干2.5 m高处,韧皮部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木质部氨基酸种类与韧皮部的相近,区别在于木质部缺少组氨酸,多了缬氨酸。各杨树品系韧皮部同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株率无紧密相关性;木质部中同种氨基酸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且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株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杨树木质部氨基酸相对含量越高,越利于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小青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均衡,其株被害率高达84%;小黑杨木质部氨基酸种类和相对含量都较贫乏,香杨的氨基酸种类不全,且相对含量不均衡,二者均不受青杨脊虎天牛危害。不同部位株被害率的差异与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无关,可能与青杨脊虎天牛只在老树皮裂缝处产卵的习性有关。
    美洲斑潜蝇幼虫潜叶为害对几种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张慧杰,段国琪,张战备,梁哲军,张冬梅,许琦,王晓民,许爱玲,刘珍
    2006, 49(1):  100-105. 
    摘要 ( 3505 )   PDF (247KB) ( 1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使用CI-31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害对几种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积受害级别的增高,蓖麻和菜豆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受害级别与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呈正相关。美洲斑潜蝇幼虫潜食蓖麻和黄瓜叶片中的栅栏组织后,叶片中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都较对照减少,并且随着潜食级别的增高,减少量逐渐增大。叶面积受害级别与叶片的叶绿素总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 =-0.93(蓖麻)和r=-0.95(黄瓜)。菜豆、黄瓜和丝瓜的叶肉被害后,不同受害级别叶片的鲜重变化无规律性。
    粗糙集模糊聚类分析法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杜瑞卿,张征田,刘广亮,武福华
    2006, 49(1):  106-111. 
    摘要 ( 3204 )   PDF (246KB) ( 1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根据昆虫图像,对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的28种昆虫提取的形状参数、叶状性、球状性等7项数学形态特征进行了粗糙集模糊聚类分析。在粗糙集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7指标和3指标(相对约简)两种不同的模糊聚类分析法相比较。结果显示,在作为目级阶元分类指标时,各项特征的重要性依次为:(似圆度、偏心率)>(亮斑数、球状性、圆形性)>(叶状性、形状参数);粗糙集分类正确率优于模糊聚类分析法;粗糙集处理后的3指标分类正确率优于未处理的7指标分类正确率。结论认为,粗糙集理论在昆虫依据数学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方面与统计分析方法相比更有优势,粗糙集滤过指标后再进行模糊聚类法分析在昆虫分类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微翅蚱属的分类研究(直翅目:蚱总科:蚱科)
    邓维安,郑哲民,韦仕珍
    2006, 49(1):  112-117. 
    摘要 ( 2745 )   PDF (322KB) ( 1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分布于我国的微翅蚱属11种,其中有2新种:秦岭微翅蚱Alulatettix qinlingensis sp.nov.和断隆微翅蚱Alulatettix interrupta sp.nov.,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果蝇蜕皮激素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因子
    李庆荣, 邓小娟, 杨婉莹, 黄志君, 钟仰进, 曹阳, 夏庆友
    2006, 49(1):  118-125. 
    摘要 ( 4020 )   PDF (330KB) ( 1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关于果蝇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果蝇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蜕皮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诱导转录因子的表达。这些转录因子作为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网络中的初、次级应答信号,激活凋亡诱导因子Reaper、Hid和Grim的表达。Reaper、Hid和Grim进而阻止凋亡蛋白抑制因子的活性,从而启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途径,引起细胞凋亡(apoptosis)。该文综述了蜕皮激素诱导的果蝇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各遗传调控因子之间的关系。
    林业活动和森林片断化对甲虫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于晓东,罗天宏,周红章
    2006, 49(1):  126-136. 
    摘要 ( 4256 )   PDF (373KB) ( 1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森林片断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林业活动是导致森林片断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在森林恢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小尺度、局域尺度以及生物地理尺度(大尺度)3个生态尺度分析林业活动和森林片断化对甲虫多样性的影响。在小尺度下,林业活动能够通过改变森林生境或微生境的类型和特性而影响甲虫物种分布。在局域尺度下,林业活动(尤其是森林砍伐)往往能提高许多甲虫类群(如步甲)的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这主要与来自周围环境物种扩散以及保留了若干耐受新环境能力较强的森林物种有关;然而,对森林生境依赖性很强的特有种受到了森林片断化的负面影响,面临局域种群灭绝的危险。在生物地理尺度下,林业活动(伐木或森林恢复)使森林生境单一化、异质性降低,从而导致对森林生境变化敏感的物种种群数量降低甚至灭绝。基于以上结果,可以归纳出3个基本原则用于指导林业管理,既能保证林业经济收益,又能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首先,保留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作为特有种的栖息环境基地,为这些物种在将来森林恢复后重新定居提供资源;其次,由于保护区内原始森林面积有限,且所代表的生境类型有限,所以发展依据自然干扰模式的新伐木方法十分必要;最后,依据自然规律(如火灾)进行森林恢复和天然演替,避免森林的单一化,丰富森林生境类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菜蛾绒茧蜂幼虫体内多杀菌素残留
    李增梅,王文丽,吴慧明,刘树生,刘银泉,唐振华
    2006, 49(1):  137-141. 
    摘要 ( 3294 )   PDF (196KB) ( 1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施用于寄主幼虫的多杀菌素可否传递到在其体内发育的寄生蜂幼虫。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作为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的寄主,待绒茧蜂发育到1龄幼虫时,将浓度为50 mg/L的多杀菌素点滴到寄主幼虫背板上,随后让寄主幼虫取食经50 mg/L多杀菌素处理过的甘蓝叶片,寄主幼虫和其体内的蜂幼虫再发育3天后,将寄主幼虫解剖取出蜂幼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经多杀菌素处理的小菜蛾幼虫体液以及绒茧蜂幼虫匀浆液进行检测,结果多杀菌素的2个活性成分spinosyn A和spinosyn D均被检测到,两者的多杀菌素残留浓度分别是2.79 mg/L和0.94 mg/L。这表明,通过寄主幼虫体壁接触和取食进入其体内的多杀菌素,可通过寄生蜂幼虫体壁浸透、蜂幼虫对寄主血淋巴的取食,或这两种途经一起进入蜂幼虫的体内,对蜂幼虫产生作用。
    小菜蛾对多胺的嗅觉反应
    张志春,王满囷,王楠,李娟,张国安
    2006, 49(1):  142-145. 
    摘要 ( 2869 )   PDF (197KB) ( 10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对多胺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比较,小菜蛾在交配前和交配后对精胺、亚精胺和腐胺这3种被测的多胺均有明显的趋性反应,但对3种多胺两两之间的选择则无显著差异;在对3种多胺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叶汁之间的选择中,除未交配雄蛾对腐胺有明显的趋性(与甘蓝叶汁比较)和交配后雌蛾对甘蓝叶汁有明显的趋性(与精胺比较)外,其他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多胺对小菜蛾具有引诱作用。

    二斑叶螨体内感染的Wolbachiawsp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
    苗慧, 洪晓月, 谢霖, 薛晓峰, 张春玲
    2006, 49(1):  146-153. 
    摘要 ( 2982 )   PDF (482KB) ( 1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Wolbachiawsp基因特异引物, 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12个地理种群(辽宁兴城、河北昌黎、湖南长沙、河南郑州、江苏徐州、甘肃兰州、云南昆明、山东泰安、新疆石河子、宁夏银川、陕西眉县和上海)感染Wolbachia的状况。结果表明,12个地理种群全部感染了Wolbachia。克隆分离得到了它们的wsp基因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依此为: AY585714、 AY585712、AY785376、AY785375、AY585713、AY785374、AY785371、AY712954、AY712955、AY785372、AY785377和AY785373。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它们全部与B大组Ori组的Wolbachia株系十分相近或完全相同。总体来看,它们的聚类关系基本上呈平行交叉分布,在不同种群之间没有构成明显的地理分布聚集性。
    四种蜚蠊的呼吸信号特征比较
    姚青,赵若琼,沈佐锐
    2006, 49(1):  154-159. 
    摘要 ( 2854 )   PDF (262KB) ( 13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下,利用CO2红外分析仪采集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褐斑大蠊P.brunne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和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呼吸信号。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典型的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iscontinuous gas exchange cycle, DGC)呼吸模式,且一个DGC可分为爆发间期和爆发期2个阶段。4种蜚蠊雄性成虫DGC的特征各异:美洲大蠊完成一个DGC周期平均约需24.55 min,明显长于褐斑大蠊(11.67 min)和澳洲大蠊(10.75 min),德国小蠊周期最短,仅为4.41 min;对于爆发间期历时在整个DGC历时所占的比例,美洲大蠊最大,平均为57%,德国小蠊次之,为48%,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比较接近,分别为37%和36%。德国小蠊单位体重的CO2平均释放速率最大,而另外3种蜚蠊的差异不明显。4种蜚蠊爆发期CO2释放体积均随DGC历时增加而增加,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单位体重的CO2平均释放率随DGC历时增加而减少,在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中它们关系不明显。美洲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CO2平均释放率和爆发期CO2释放体积与体重呈正相关,在德国小蠊中关系不明显;4种蜚蠊DGC各阶段历时和DGC频率与它们体重的关系均不明显。
    用转基因棉籽作平菇培养料时平菇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
    王因霞,徐宝梁,张青文,马妍妍
    2006, 49(1):  160-166. 
    摘要 ( 3083 )   PDF (334KB) ( 1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评估转基因棉籽对平菇害虫发生的影响,利用转Bt基因棉籽及其亲本对照棉籽配制平菇培养的菌棒,在菇棚中自然感虫,观察了平菇厉眼菌蚊、粪蚊、蚤蝇和螨类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含对照棉籽菌棒中平菇厉眼菌蚊和螨类发生量高于含转基因棉籽菌棒, 随着棉籽浓度的增加,对照棉和转Bt基因棉对平菇厉眼菌蚊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照棉籽对粪蚊的抑制作用比转Bt基因棉籽强,但随着棉籽浓度的增加,含对照棉籽菌棒中粪蚊发生量呈递增趋势。随着棉籽浓度的增加,含对照棉籽菌棒中蚤蝇发生量呈递增趋势,含转Bt基因棉籽菌棒中蚤蝇发生量递减;低含量时对照棉籽对蚤蝇的抑制作用强,而高含量时转Bt基因棉籽对蚤蝇的抑制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