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5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9-09-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黄粉虫幼虫体壁硬化过程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刘守柱, 薛超彬, 罗万春
    2009, 52(9):  941-945. 
    摘要 ( 4030 )   PDF (714KB) ( 1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研究酚氧化酶(PO)在昆虫蜕皮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采用微量测定法研究了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体壁硬化过程中血淋巴和表皮中的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初蜕皮幼虫血淋巴中PO活性较高, 但随着体壁的不断黑化与硬化, 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 在3~4 h内达到最低点, 而后PO活性逐渐上升, 7 h左右活性上升至最高, 并接近于正常幼虫的水平;在刚蜕完皮后的1 h内, 体壁中 PO活性基本无变化, 但随后即开始下降, 3 h左右降到最低点, 然后开始回升, 6~7 h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 并趋于稳定;以L-DOPA为底物, 通过双倒数曲线作图法求得黄粉虫血淋巴PO的Km=1.176 mmol/L, 体壁PO的Km=0.881 mmol/L, 表明体壁PO与底物L-DOPA的亲和力要高于血淋巴PO。研究表明两种来源的酚氧化酶均参与了黄粉虫幼虫的体壁硬化过程, 但在作用方式及与底物的亲和力方面存在差异。
    芫菁斑蝥素对喉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李晓飞, 侯晓晖, 陈祥盛
    2009, 52(9):  946-951. 
    摘要 ( 3403 )   PDF (3125KB) ( 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 研究提取自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斑蝥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抑制实验, 测定斑蝥素对这2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斑蝥素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斑蝥素浓度为1.28 μmol/L时, 对HEP-2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2.88 μmol/L;斑蝥素浓度为20.4 μmol/L时, 对BGC-82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54.85 μmol/L。用浓度1.44和2.88 μmol/L的斑蝥素处理HEP-2细胞24 h后, G2-M期分布从8.21%增加到22.29%, S期细胞分布从14.33%增加到21.61%,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阻滞作用增加, 呈剂量效应关系。G0-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 从77.45%降低到56.10%, G0-G1期峰前无显著的亚二倍体峰出现, 说明斑蝥素未能够诱导HEP-2细胞发生凋亡。光镜检查显示:HEP-2细胞可出现细胞收缩、胞膜突出、核碎裂等现象。【结论】 斑蝥素对治疗喉癌的效果可能较为理想, 而对胃癌的作用则不明显。
    棉铃虫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Hatpi 的克隆及分析
    刘岩, 齐晓朋, 牛宝龙, 翁宏飚, 陈金娥, 何丽华, 沈卫锋, 孟智启
    2009, 52(9):  952-958. 
    摘要 ( 3308 )   PDF (1402KB) ( 1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鳞翅目害虫, 开展分子水平研究对防控害虫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棉铃虫磷酸甘油醛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基因Hatpi (GenBank登录号为AY736358)。该基因cDNA全长为1 149 bp, 编码248个氨基酸, 预测等电点为5.82, 分子量为16.4 kD。HaTPI含有磷酸甘油醛异构酶类蛋白的典型(βα)8结构、保守的活性位点(Lys12, His94和Glu165)和小肽序列(AYEPVWAIGTG和GGASLKPEF)等。RT-PCR检测分析发现Hatpi在棉铃虫卵巢、幼虫、蛹、成虫均有表达, 提示该基因可能在棉铃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均起作用。
    河北异小杆线虫一品系的分类鉴定及其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
    刘树森, 李克斌, 刘春琴, 王庆雷, 尹姣, 曹雅忠
    2009, 52(9):  959-966. 
    摘要 ( 3784 )   PDF (2380KB) ( 8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地下害虫生物防治因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分析方法对从河北省沧州分离的异小杆线虫一品系进行了鉴定, 并在室内测定比较了其对蛴螬的致病力。通过对该线虫侵染期幼虫和雄性成虫主要形态学特征的参数测量, 发现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形态特征最为相近;同时ITS1-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该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该线虫对蛴螬(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3种金龟子的2龄幼虫)的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处理72 h后, 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金龟子幼虫 (P<0.05);处理120 h后, 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93.3%和80.0%, 二者无显著差异 (P>0.05), 可见该线虫对它们有较强的致病力。不同线虫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 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侵染96 h后, 幼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Steinernema feltiaeS. longicaudum两种线虫的处理 (P<0.05) , 说明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线虫。
    两种室内生物测定方法评价杀虫剂对绿盲蝽的相对毒力
    张正群, 郭天娥, 王伟, 刘峰, 慕卫
    2009, 52(9):  967-973. 
    摘要 ( 3966 )   PDF (979KB) ( 1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Bt棉在我国的广泛种植, 绿盲蝽Lygocori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日益加重。化学防治作为棉田盲蝽综合治理的重要策略, 仍是其主要的防治手段。本研究主要用闪烁管药膜法和点滴法两种测定方法评价了传统杀虫剂、新型杀虫剂等30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急性触杀毒力, 其中多种杀虫剂是首次使用两种生测方法同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传统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8种对绿盲蝽成虫具有较高毒力的药剂, 其中5种为传统杀虫剂, 分别为马拉硫磷、毒死蜱、联苯菊酯、灭多威和硫丹。新型吡咯类杀虫剂对绿盲蝽表现出较高毒力, 以氟虫腈的毒力最高, 两种生测方法测定的LC50分别为0.13 μg·mL-1 和 0.15 μg·mL-1。而昆虫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类及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没有明显的触杀活性。
    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
    许益镌, 陆永跃, 黄俊, 曾玲, 梁广文
    2009, 52(9):  974-983. 
    摘要 ( 4196 )   PDF (2170KB) ( 1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综合评价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抗寒能力, 依据2005-2006年在深圳野外获得的红火蚁自然种群测定了其不同品级及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各品级及其3个虫态的过冷却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蚁与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不存在差异, 而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存在差异;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大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红火蚁自然种群在越冬前后存在过冷却点波动的现象, 表现为从10月份开始红火蚁野外种群的过冷却点开始逐渐下降, 在2月份达到最低, 为-12.68℃, 3月份回升到-9.51℃。红火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谛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 h, 红火蚁在-14℃时存活率为15.3%;当处理时间为1, 2和4 h, 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13, -9和-9℃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10℃, 需要经过240 min工蚁才全部死亡, 在-11℃, 则需要120 min。相同低温的不同变幅和持续作用对工蚁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 经过相同的处理时间, 低温变幅越大存活率越低, 而且存活率降至0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4±9℃处理时在经过9 d即降为0, 而4±0℃处理则要长于15 d。与对照相比, 4±6℃和4±9℃处理4 d能显著提高工蚁在低温下的存活率。结果提示,不同变幅的持续低温作用对红火蚁的抗寒能力有着驯化作用, 红火蚁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长木蜂的筑巢和采粉贮粮行为
    贺春玲, 嵇保中, 刘曙雯
    2009, 52(9):  984-993. 
    摘要 ( 4155 )   PDF (3066KB) ( 1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研究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筑巢和贮粮行为, 为进一步查明独栖性蜂类行为特点、开发新的蜂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长木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用游标卡尺对巢口大小进行测量, 采用室内解剖巢室对长木蜂贮蜂粮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观测。【结果】长木蜂主要在竹子上筑巢, 偶尔也发现在芦苇上筑巢。最喜欢选择竹节直径1.2~2.5 cm的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和刚竹属 Phyllostachys的竹种上筑巢。其筑巢过程为:雌蜂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 咬巢口, 清理巢室, 采集花粉蜜制作蜂粮, 在蜂粮上产卵, 制作巢室隔板。筑巢地点主要位于离旧巢1 m以内的位置。雌蜂啃咬巢口平均用时(292±29)min, 制作一块蜂粮需采集粉蜜22~40次, 采集粉蜜平均用时(17.31±0.52)min/次, 携粉蜜回巢滞留时间平均为(16.45±1.08)min/次;巢中卸落粉蜜平均用时为(15.29±1.03)min/次, 一生贮蜂粮平均6块左右;蜂粮近长方形, 长12~18 mm, 宽6~10 mm, 平均重量(0.7140±0.0269)g。【结论】长木蜂雌蜂不同个体之间筑巢行为相似, 而采集粉蜜的次数和贮蜂粮所用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河南南阳不同生境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对拟水狼蛛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张征田, 夏敏, 彭宇, 杜瑞卿
    2009, 52(9):  994-999. 
    摘要 ( 3535 )   PDF (857KB) ( 9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明重金属含量对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于2008年7月在河南南阳地区5种不同生境下, 共采集50份土壤样本和150头拟水狼蛛样本,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雌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含量, 并测定了雌蛛头胸甲宽、体重、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样点拟水狼蛛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Baotianman, BTM)拟水狼蛛体内Cd、Cu和Zn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 桐柏铜矿(Tongbai Tongkuang, TBTK)和南阳油田(Nanyang Youtian, NYYT) 的Pb含量与BTM的差异极显著(P<0.001), 主成分分析表明Cd、Cu和Zn是反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标。在重金属胁迫下,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保护区的拟水狼蛛头胸甲宽、雌体重量、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01)或显著水平(P<0.05), 主成分分析表明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体积是重要生物学指标。 拟水狼蛛的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的体积与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重金属含量高的地方拟水狼蛛背胸甲宽较小, 雌性体重、卵袋重量和卵数目较小, 卵的体积大, 因此说明拟水狼蛛处在逆环境中时, 动物为保持总的繁殖力不变的前提下, 后代个体的大小与数目间满足某种平衡, 即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拟水狼蛛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的雷氏按蚊分子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杨曼尼, 马雅军
    2009, 52(9):  1000-1007. 
    摘要 ( 3635 )   PDF (1136KB) ( 10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我国雷氏按蚊Anopheles lesteri的群体差异和分化程度。【方法】采用PCR方法, 从分子水平鉴别了采自我国和韩国的雷氏按蚊共9个群体139个样本, 扩增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49个单倍型, 各单倍型呈高水平的平行演化, 来自云南群体的单倍型显示是扩张的源头。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的计算结果显示, 群体内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64.95%)大于群体间(35.05%), FST值为0.3504, 各群体间出现遗传分化。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基因流水平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R2=0.1322), 群体遗传结构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雷氏按蚊韩国和辽宁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群体间差异大, 已出现明显分化, 我国其他分布地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小。
    昆虫产卵分泌物的产生方式、成分及功能
    金凤, 嵇保中, 刘曙雯, 田铃, 高洁
    2009, 52(9):  1008-1016. 
    摘要 ( 5641 )   PDF (1492KB) ( 1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产卵是昆虫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绝大多数昆虫产卵前后都会产生分泌物用于卵的粘着和覆盖, 这些分泌物起到保护卵及初孵幼虫的作用;有些昆虫还通过产卵分泌物对卵进行标记, 进而影响种群、个体间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产卵分泌物是昆虫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 一般具有特定的生理和生态学功能, 影响着种群数量的变化。本文阐述了不同昆虫产卵分泌物的产生方式及物理性状, 并对产卵分泌物的组成、功能、分泌器官以及产卵分泌物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桑叶营养对家蚕血淋巴阳离子水平的调节作用
    Firdose Ahmad MALIK, Y. Srinivasa REDDY
    2009, 52(9):  1017-1023. 
    摘要 ( 3273 )   PDF (835KB) ( 1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调查了取食不同品种桑树(M-5, S-36和V-1)叶片的家蚕(多化性品种Pure Mysore、 二化性品种NB4D2和CSR2)5龄幼虫血淋巴中阳离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家蚕幼虫血淋巴中Na+浓度低, K+和Mg2+浓度很高, Ca2+浓度较高。在幼虫活跃取食期间, 血淋巴中阳离子水平显著提高。血淋巴中阳离子水平与排泄物的量呈负相关。血淋巴中阳离子水平受阳离子外泌的控制。与非取食阶段相比, 取食阶段的阳离子清除速率低。家蚕二化性品种的血淋巴阳离子水平比多化性品种PM高出30%。结果说明家蚕品种对家蚕血淋巴阳离子变化的影响显著大于桑树品种或家蚕个体发育的影响。
    不同类群寄生蜂卵黄蛋白的检测和免疫相关性分析
    董胜张, 叶恭银, 胡萃
    2009, 52(9):  1024-1027. 
    摘要 ( 3394 )   PDF (1576KB) ( 8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讨寄生蜂种类与卵内蛋白质存在与否及免疫相关性, 采用蛋白质电泳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对7科12种寄生蜂卵内蛋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蜂科和姬蜂科寄生蜂与其他昆虫一样, 卵内含有分子量约为200 kD的卵黄原蛋白; 而茧蜂科寄生蜂不含有卵黄原蛋白, 但存在分子量为40~80 kD的多肽, 且在所有供试的寄生蜂卵内均存在一个分子量约为62 kD的多肽。
    椿叶花椒果实精油对两种蚊虫的生物活性及成分分析
    张云, 彭映辉, 陈飞飞, 曾冬琴, 黄谊, 钟海雁
    2009, 52(9):  1028-1033. 
    摘要 ( 4289 )   PDF (917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筛选环保型的植物源灭蚊活性物质, 研究了椿叶花椒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果实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杀活性, 并测试了精油对这两种蚊幼虫的毒杀效果。此外, 采用GC-MS分析了该精油的化学成分。 结果表明:在102.145 μg·cm-3熏杀剂量下, 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2.788和3.505 min, 24 h致死率分别为100%和97.53%。该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4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45.237和20.759 mg·L-1。从椿叶花椒果实精油中共鉴定出14种化合物, 其中2-十一酮为主要成分, 相对含量为89.86%。结果说明椿叶花椒果实精油对两种蚊虫均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具有开发成植物源灭蚊剂的潜力。
    取食转Bt基因抗虫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
    徐艳聆,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2009, 52(9):  1034-1038. 
    摘要 ( 3697 )   PDF (2759KB) ( 1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 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 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取食Bt玉米后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了明显的病变。取食Bt玉米12 h后中肠细胞开始病变, 首先微绒毛脱落、内质网开始肿胀, 24 h后内质网肿胀、增多, 杯状细胞杯腔增大, 48 h后微绒毛大量脱落, 细胞开始空泡化, 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 细胞空泡化程度加剧, 在感染前期细胞间的病变程度差异较大。微绒毛脱落、内质网肿胀断裂是在多数取食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中肠细胞发生的普遍病变。由此表明, 人工修饰的Cry1Ab基因导入到玉米染色体组中所表达的杀虫蛋白可使玉米螟幼虫中肠细胞发生病变, 最终导致其死亡。
    韩国入境口岸进口植物上截获的盾蚧(半翅目:盾蚧总科)
    Soo-Jung SUH, Jungyoun JI
    2009, 52(9):  1039-1054. 
    摘要 ( 3052 )   PDF (13585KB) ( 1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96-2008年在韩国入境口岸进口植物上截获了发生于13个国家的盾蚧类昆虫总共51种。本文提供了这些种类的检索表及照片,可供分类鉴定参考。
    普通马蜂的雌雄嵌体个例
    袁峰, 赵延会, 张彦周, 朱朝东
    2009, 52(9):  1055-1057. 
    摘要 ( 5819 )   PDF (1434KB) ( 1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普通马蜂Polistes nimphus (Christ, 1791)的雌雄嵌体一例,并提供其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的采集地为北京门头沟区东灵山,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