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5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0-08-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蝶蛹金小蜂寄生对菜粉蝶血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
    朱家颖, 叶恭银, 方琦, 李艳敏, 胡萃
    2010, 53(8):  831-840. 
    摘要 ( 3558 )   PDF (2016KB) ( 1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揭示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抑制寄主菜粉蝶Pieris rapae血细胞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克隆了菜粉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及微管蛋白cDNA, 并研究了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菜粉蝶肌动蛋白cDNA ORF1 131 bp, 编码377 aa, 预测分子量为41.78 kDa, pI5.29, 与其他昆虫肌动蛋白的相似性非常高, 90%以上。氨基酸组成特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克隆到的菜粉蝶肌动蛋白基因属细胞质型肌动蛋白。菜粉蝶肌动蛋白解聚因子cDNA全长为1 243 bp, ORF 447 bp, 编码149 aa, 预测分子量为16.97 kDa, pI7.11,与家蚕Bombyx mori、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和桑粉介壳虫Maconellicoccus hirsutus肌动蛋白解聚因子的相似性分别为97%, 87%, 89%72%。菜粉蝶微管蛋白cDNA全长为1 757 bp, ORF1 344 bp, 编码448 aa, 预测分子量为50.38 kDa, pI4.86, 与家蚕β型微管蛋白1, 2, 34的相似性分别为97%, 97%, 87%9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克隆到的菜粉蝶微管蛋白基因属β型微管蛋白。RT-PCR分析表明, 蝶蛹金小蜂寄生能抑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及微管蛋白基因在菜粉蝶蛹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由此推断蝶蛹金小蜂调控寄主血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基因的转录是该蜂抑制寄主血细胞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二化螟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崔亚东, 陆明星, 杜予州
    2010, 53(8):  841-848. 
    摘要 ( 3059 )   PDF (1745KB) ( 10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热休克蛋白70已知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在细胞内的大量表达可以明显改善细胞的生存能力, 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为探讨热胁迫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采用RT-PCRRACE技术从二化螟血淋巴细胞中克隆了热休克蛋白70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 102 bp, 开放阅读框 (open reading frame, ORF)1 959 bp, 编码652个氨基酸; 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81 bp, 3′UTR62 bp。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的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73%~97%)。实时定量PCR显示二化螟HSP70基因能被热胁迫诱导表达, 幼虫血淋巴细胞的HSP70基因在36时表达量最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HSP70在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变化与在mRNA水平上高度一致, 说明二化螟HSP70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受到热应激的调节。

    豌豆蚜基因组P450基因家族的分析
    张云华, 王强, 刘静, 张鹏飞, 陈建群
    2010, 53(8):  849-856. 
    摘要 ( 4447 )   PDF (1180KB) ( 1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细胞色素P450在各种内源和外源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基因组mRNA和氨基酸数据库研究P450基因功能的进化规律。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豌豆蚜全基因组P450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在豌豆蚜基因组中发现69P450基因, 它们分别属于13P450家族和18个亚家族, 是一个典型的多基因家族。进一步将这些基因与豌豆蚜ESTs数据库进行了比对分析, 其中39个候选基因有EST证据, 证明了这些P450基因在转录水平的真实性。以氨基酸相似度大于60%为标准对豌豆蚜基因组中P450基因进行分组, 69P450基因中, 18个基因序列因差异太大, 不能被归入任何一组, 其余51个可归入10个组, 其中8个组(包含47条序列)适合于正选择和基因转换分析。正选择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表明: 仅有1个组(9个基因)显著受到正选择压力作用, 正选择概率大于95%的氨基酸位点分别是20T27N, 20T位于底物识别位点SRS1, 27N位于D. helix; 3个组(包含8个基因)显示显著的基因转换事件。 参与基因转换的基因均为CYP4家族成员, 分别是CYP4C, CYP4GCYP4V亚家族。 参与基因转换的成员之间的蛋白相似度较高(70~95%), XM_001944991XM_001951794同存在于SCAFFOLD12542, XM_001945510XM_001944057同存在于SCAFFOLD7010上。这可能暗示豌豆蚜P450基因通过基因复制, 然后通过基因转换使P450获得新的功能, 以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此外, 鉴定出20个不同的基序, 其中有5条基序在90%以上的基因中出现。

    松毛虫性信息素的固相微萃取及质谱和触角电位分析
    孔祥波,赵莉蔺,张真,王鸿斌,柏芳华,于国民
    2010, 53(8):  857-863. 
    摘要 ( 4067 )   PDF (854KB) ( 1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在腺体中含量很低。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近距离长时间采集单头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处女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成分, 并进一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分析SPME采集的性信息素成分。 结果显示: 在云南松毛虫处女雌蛾求偶召唤期间SPME聚乙二醇/二乙烯基苯(CAR/DVB)萃取头吸附了大量的反5, 7-十二碳二烯醇(E5, Z7-12:OH)和反5, 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5, Z7-12:OAc)成分及微量的反5, 7-十二碳二烯醛(E5, Z7-12:Ald)成分, 3种腺体成分均能激起云南松毛虫雄虫触角电位反应。与溶剂浸提昆虫性信息素成分的方法比较, SPME活体采样技术和GC-MSGC-EAD分析方法联用研究昆虫的信息素成分具有采集的样品代表性强、样品量能满足色谱分析需要和无溶剂干扰等方面的优点。最后还着重讨论了SPME技术的应用价值、效果及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棉铃虫成虫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表达及其与Gqα的关系(英文)
    苏宏华, 王桂荣, 郭予元
    2010, 53(8):  864-869. 
    摘要 ( 3538 )   PDF (2999KB) ( 1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虫嗅觉对昆虫的取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搜寻寄主或猎物至关重要。 有研究认为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和Gq蛋白α亚基(Gqα)参与信号转导。为了阐明snmp的空间表达情况并确定Gqα是否与SNMP直接结合, 我们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snmp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成虫的触角、头、胸、腹、足、翅、喙、下颚须和下唇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SNMPGq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半定量RT-PCR研究发现, snmp不仅在棉铃虫成虫的触角中表达, 而且在喙、下颚须、下唇须及足上都有表达。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发现, Gqα SNMP不直接相互作用, Gqα不是SNMP的直接下游结合蛋白。这些研究结果说明,SNMP不仅参与气味识别而且也参与味觉识别; SNMP可能与气味受体(OR)形成复合物, 然后与Gqα结合,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进行证明。
    斑蝥素对粘虫几种代谢酶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马燕,刘瑞瑞,马志卿,张雅林
    2010, 53(8):  870-875. 
    摘要 ( 3762 )   PDF (895KB) ( 1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 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 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 12, 24, 3648 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素P450 Ο-脱甲基酶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 斑蝥素可显著激活羧酸酯酶, 处理后48 h酶比活力最大, 为同期对照的1.68; 酸性磷酸酯酶在处理后612 h活性变化不明显, 处理24 h后逐渐被激活, 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酯酶, 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作用增强; Ο-脱甲基酶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 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 离体活体条件下均可显著抑制PPO活性。可见, 斑蝥素可明显影响昆虫的代谢酶系, 且其对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毒杀作用有关。

    阿维菌素和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影响
    谷清义, 陈文博, 王利军, 申君, 张建萍
    2010, 53(8):  876-883. 
    摘要 ( 3559 )   PDF (1177KB) ( 1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了解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olski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为新疆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在室内通过叶碟饲养的方法, 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阿维菌素和哒螨灵亚致死剂量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实验种群成螨和卵的影响。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和哒螨灵LC20LC10剂量处理成螨后, 可使成螨的产卵量、平均寿命和卵孵化率显著降低; 卵期、幼螨期、若螨期和产卵前期明显延长, 而成螨期和雌螨寿命又明显低于对照; 对次代种群的影响表现在净生殖率(R0) 周限增长率(λ)降低、生存率和平均每雌日产卵率明显降低, 内禀增长率(rm)由0.37降低至0.170.29, 平均世代历期(T)除阿维菌素LC20处理时长于对照外, 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 种群倍增时间(Dt)延长。两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卵后, 内禀增长率(rm)由0.32降低至0.110.22, 净生殖率(R0)降低, 平均世代历期(T)和周限增长率(λ)降低, 而种群加倍时间(Dt)增长; 幼螨期、若螨期和产卵前期明显长于对照, 成螨期和雌螨寿命显著低于对照; 生存率和平均每雌日产雌率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证明, 在亚致死剂量下, 阿维菌素和哒螨灵能够降低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的发育速率, 这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营养改变对潜蝇姬小蜂寄生行为和寄主取食行为的影响
    张毅波,刘万学,万方浩,李强
    2010, 53(8):  884-890. 
    摘要 ( 3592 )   PDF (1104KB) ( 1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营养状态对卵育型寄生蜂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Walker)雌蜂的寄主取食行为和产卵寄生行为及其二者行为权衡的影响, 在培养皿条件下, 比较了饥饿、加蜂蜜水和不加蜂蜜水3种营养状态的潜蝇姬小蜂雌蜂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各龄幼虫(低、中、高)的寄生、取食及致死能力。结果表明: 非选择条件下, 3种营养状态寄生蜂对高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寄生率, 对中龄幼虫具有较高的取食率, 致死率和致死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状态的寄生蜂对低龄幼虫均没有表现出致死能力。有选择条件下, 饥饿状态的寄生蜂对寄主的寄生率最低(5.0%±1.6%, 取食率最高(16.0%±2.9%, 特别是对高龄幼虫的取食率占到了整个寄主食物取食率的91.9%; 加蜂蜜水状态下, 寄生蜂对寄主有最低的取食率(8.3%±0.9%)和致死率(17.7%±1.1%; 不加蜂蜜水状态下, 寄生蜂对寄主有最高的寄生率(13.3%±1.1%)和致死率(28.4%±1.8%)。综合分析发现, 取食寄主的雌蜂比取食蜂蜜水的雌蜂具有更强的致死能力和活动能力。

    东亚小花蝽人工饲料微胶囊剂型的研制及饲养效果评价
    谭晓玲, 王甦, 李修炼, 张帆
    2010, 53(8):  891-900. 
    摘要 ( 3813 )   PDF (1387KB) ( 1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正交试验对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人工饲料微胶囊进行了配方优化研究, 明确了海藻酸钠及壳聚糖的填充比例和芯壁比例在微胶囊产率、包埋率和含水率等方面的影响。各配方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芯壁比 > 海藻酸钠填充比 > 壳聚糖填充比; 而各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 壳聚糖填充比 > 海藻酸钠填充比 > 芯壁比; 含水率受海藻酸钠填充比影响最大, 而后依次为壳聚糖填充比和芯壁比; 在海藻酸钠填充比为2.0%、壳聚糖填充比为0.6%及芯壁比为13, 所得人工饲料微胶囊感官评定得分最高。以包埋率作为基准考量下, 取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填充比为1.0%, 壳聚糖填充比为0.8%, 芯壁比为11的配方, 制作人工饲料微胶囊饲喂东亚小花蝽, 与取食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组为对照, 进行了饲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取食人工饲料微胶囊后, 东亚小花蝽1 2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 羽化率和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 但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显著降低。此外, 取食人工饲料微胶囊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呼吸墒显著低于对照, 运动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

    基于Mel倒谱系数和矢量量化的昆虫声音自动鉴别
    竺乐庆, 王鸿斌, 张真
    2010, 53(8):  901-907. 
    摘要 ( 2805 )   PDF (4022KB) ( 1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种类鉴别方法, 本研究把人类语音识别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昆虫识别,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昆虫声音自动鉴别方法, 用声音参数化技术为昆虫声纹识别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案。声音信号经过预处理、分段得到一系列的声音样本, 从声音样本提取Mel倒谱系数(MFCC, 并用Linde-Buzo-GrayLBG)算法对提取的MFCC进行矢量量化(VQ), 所得码字作为声音样本的特征模型。特征参数之间的匹配用搜索最近邻的方法实现。本文方法在包含70种昆虫声音的库中进行了试验, 取得了超过96%的识别率和理想的时间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中国小蠊属分类研究及一新种记述(蜚蠊亚目:姬蠊科)(英文)
    王宗庆, 车艳丽, 冯平章
    2010, 53(8):  908-913. 
    摘要 ( 3572 )   PDF (2581KB) ( 2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小蠊属Blattella Caudell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 并记述分布于中国的小蠊属9, 其中含一新种B. singularis sp.nov., 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编制了我国小蠊属种的检索表。

    水稻条纹病毒胁迫下灰飞虱基因的差异表达
    肖冬来,邓慧颖,谢荔岩,吴祖建, 谢联辉
    2010, 53(8):  914-919. 
    摘要 ( 3542 )   PDF (1575KB) ( 1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循回增殖型方式经卵传播, 目前RSV与灰飞虱间的互作研究很少。为了研究RSV侵染对灰飞虱基因表达的影响, 采用5条随机引物和3条锚定引物, 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DDRT-PCR)技术分析了带毒和无毒灰飞虱种群基因表达差异。且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DDRT-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浓度、锚定引物浓度、随机引物浓度、dNTPs浓度、镁离子浓度及Taq酶用量。结果表明: 最佳DDRT-PCR体系(25 μL)cDNA 3.0 μg, 随机引物2.0 μmol/L, 锚定引物2.5 μmol/L, dNTPs 200 μmol/L, Mg2+ 2.0 μmol/L, Taq 2.0 UmRNA差异显示共获得35条差异片段, 选取其中6条经RNA斑点杂交验证, 获得了4条阳性差异片段。其中3条阳性片段为带毒灰飞虱种群特异表达, 分别与5-羟色胺受体1D 旋转酶B 60S核蛋白L40高度同源, 无毒灰飞虱种群中特异表达的一条阳性片段在NCBI核酸数据库中比对无同源序列。DDRT-PCR优化体系的建立及部分差异片段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灰飞虱与RSV间的互作提供了帮助。

    基于TaqMan探针的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宋战昀,王振国,冯新,刘金华,魏春艳,蔡阳,孟庆峰,周亮
    2010, 53(8):  920-925. 
    摘要 ( 3305 )   PDF (5225KB) ( 1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蜜蜂囊状幼虫病检疫方法, 依据TaqMan荧光标记探针技术原理, 针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保守序列, 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探针,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与蜜蜂急性麻痹病病毒、蜜蜂慢性麻痹病病毒、蜜蜂残翼病病毒和黑蜂王台病病毒之间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2拷贝/μL阳性质粒, 可对低病毒含量的样品进行准确检测。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 变异系数为1.6%, 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应用该方法对蜜蜂及蜂制品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4 h内即可报告检测结果,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适用于蜜蜂及其制品中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快速检疫。

    温度对马铃薯甲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周昭旭,罗进仓,吕和平,郭文超
    2010, 53(8):  926-931. 
    摘要 ( 3782 )   PDF (764KB) ( 1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恒温条件, 研究了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种群的繁殖力有显著的影响。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马铃薯甲虫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723193115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 单雌平均卵量为729.7粒;其次为23, 单雌平均卵量为639.2粒。并测得马铃薯甲虫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幼虫期、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4, 10.50, 8.17, 10.28, 9.04, 9.59, 10.2310.90, 有效积温分别为73.26, 43.22, 39.23, 34.05, 161.97, 273.02, 100.38542.58日·度。据此认为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影响明显。

    伊朗一沼泽中水生甲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英文)
    M. Saeed HEYDARNEJAD
    2010, 53(8):  932-935. 
    摘要 ( 3138 )   PDF (471KB) ( 23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所用标本为7种水生甲虫,均采自伊朗Choghakhor沼泽。通过对水生甲虫的体长和体重的测量,研究其体长-体重关系(LWR)。结果表明: LWR参数b的变动范围在2.315~3.117之间。所有被观察的水生甲虫体长与体重关系明显,相关系数(r2)均高。本研究所得到的这种相互关系可被用于确定甲虫体重,并有助于解决其他的一些生态学问题。本研究所提出的体长-体重关系(LWR)限制于所观察到的标本体长范围。

    豆柄瘤蚜茧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席玉强, 尹新明, 李学军, 朱朝东, 张彦周
    2010, 53(8):  936-942. 
    摘要 ( 3830 )   PDF (6803KB) ( 2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扫描电镜对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 发现有7 种感受器, 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Ⅰ型、刺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Ⅰ型、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和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是数量最多的感器; 除了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只在雌虫触角发现外, 雌、雄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别, 并且腔锥形感受器Ⅱ是数量最少的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