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正在进果的木瓜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膜翅目:榕小蜂科)雌蜂。该蜂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等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是木瓜榕专一性传粉昆虫。本期报道了对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感器分布和超微形态的研究结果(pp. 1272-1281)。本照片由杨大荣于2012年1月8日摄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5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斜纹夜蛾蜕皮激素受体与超气门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Hot!
    王涛,邱秀翠,焦艳艳,刘辉,刘永杰
    2012, 55(11):  1239-1245. 
    摘要 ( 3060 )   PDF (5278KB) ( 1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双酰基肼类杀虫剂模拟天然蜕皮激素作用影响幼虫蜕皮。昆虫蜕皮激素受体的高度敏感性和专一性要求必须建立新的杀虫活性检测技术, 以适应快速准确和大批量筛选的要求。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 获取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蜕皮激素受体(EcR)与超气门蛋白(USP)功能域目的基因, 构建EcR、 USP功能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HISEGFPTEV-EcRcde和pEHISEGFPTEV-USPcde)。载体经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 获得EcR和USP功能区纯化蛋白。在蛋白浓度l mg/mL, 3H-PonA终浓度8 nmol/L的条件下, 采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测定了4种药剂(虫酰肼、 呋喃虫酰肼、 抑食肼和灭幼脲)不同浓度下的放射性比活的变化。结果显示: 随着药剂浓度的逐渐增大, 前3种药剂的放射性比活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虫酰肼的放射性比活降低程度最大, 其次是呋喃虫酰肼和抑食肼, 灭幼脲的放射性比活基本无变化。这些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虫酰肼比呋喃虫酰肼和抑食肼有更高的杀虫活力, 本研究的方法可对双酰基肼类杀虫剂或者先导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中华蜜蜂Orco嗅觉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张林雅,谢冰花,倪翠侠,赵磊,李红亮,商晗武
    2012, 55(11):  1246-1254. 
    摘要 ( 3421 )   PDF (11505KB) ( 1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克隆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Orco嗅觉受体基因, 并对其在工蜂触角上进行免疫荧光定位。【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Orco基因, 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使用Real-time PCR技术鉴定其在中华蜜蜂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的表达谱; 利用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在中华蜜蜂工蜂触角中对Orco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获得中华蜜蜂Orco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命名为AcerOrco (GenBank登录号: JF968610.1), 其全长为1 434 bp, 编码477个氨基酸, 预测其含7个跨膜结构以及4个位于细胞膜外的亲水区。表达谱分析显示, AcerOrco在卵、 幼虫和蛹期呈低丰度表达, 1日龄及内勤蜂时期主要在触角和足中表达, 且在1日龄的触角中表达量最高; 采集蜂时期的触角、 头(去除触角)、 胸、 腹和翅中均有较高丰度的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AcerOrco不仅在采集蜂触角鞭节上大量表达(尤其在触角鞭节第1亚节中表达量较高), 而且常成对出现, 并且发现AcerOrco可能主要在触角毛形感器的外部神经元(outer dendrite, OD)以及板形感器的树突神经元中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AcerOrco基因全长, 获得了其表达谱, 且将其定位于工蜂采集蜂的触角感器神经元上, 最终推测AcerOrco与中蜂嗅觉发育和触角感器功能密切相关。
    灰飞虱Bursicon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杨科,许益鹏,董胜张,俞晓平
    2012, 55(11):  1255-1263. 
    摘要 ( 3007 )   PDF (4391KB) ( 1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Bursicon是通过G蛋白受体调节昆虫表皮硬化及展翅的功能蛋白, 它在昆虫蜕皮后的表皮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探讨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bursicon的功能,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1 126 bp的bursicon α和761 bp的bursicon β全长序列, 将其分别命名为Lsburs-α和Lsburs-β。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Lsburs-α开放阅读框长483 bp, 编码160个氨基酸, 该蛋白具有2个N-豆蔻酰化位点、 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以及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Lsburs-β开放阅读框长417 bp, 编码138个氨基酸, 该蛋白具有2个N-豆蔻酰化位点、 3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qRT-PCR结果表明: Lsburs-αLsburs-β在灰飞虱各龄期均有转录表达, 并在若虫期随龄期增加呈上升趋势, 在羽化期达到峰值, 成虫期表达量逐渐降低。结果提示bursicon与灰飞虱蜕皮后的外表皮硬化关系密切。本文结果为深入研究bursicon的功能、受体调节和信号通路等奠定了基础。
    飞蝗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mRNA表达特性
    刘晓健,张欢欢,李大琪,崔淼,马恩波,张建珍
    2012, 55(11):  1264-1271. 
    摘要 ( 3054 )   PDF (7737KB) ( 1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海藻糖酶是海藻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 在昆虫发育和能量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探讨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 本文分析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一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并对其mRNA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藻糖酶(TRE, GenBank登录号: FJ795020)不含有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 该酶与大豆蚜Aphis glycines、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可溶型海藻糖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因此我们将该酶的基因命名为LmTre-1。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表达量的荧光定量 PCR 分析表明: LmTre-1在卵发育前期、 中期的表达量都很低, 卵发育后期表达量显著提高; LmTre-1在5龄若虫和成虫被检测的组织部位中均有表达, 在体壁中的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在脂肪体、 肌肉、 气管、 精巢及卵巢中; 5龄飞蝗刚蜕皮后LmTre-1在体壁中的表达量较高, 随着生长发育其表达量逐渐降低; LmTre-1在成虫发育期体壁中稳定高表达。LmTre-1的mRNA表达特性与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非常相似, 据此推测该基因可能与体壁几丁质的合成相关。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该基因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并为以海藻糖酶为杀虫靶标的农药筛选奠定实验基础。
    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分布和超微形态
    李宗波, 杨培, 彭艳琼, 杨大荣
    2012, 55(11):  1272-1281. 
    摘要 ( 4337 )   PDF (11430KB) ( 1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索木瓜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寄主定位机制,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 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 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 由柄节、 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组成, 第3鞭小节着生一坚固的脊骨突。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器, 分别为毛形感器、 刺形感器、 锥形感器(包括单孔形和多孔形)、 多孔板形感器(包括长形和圆形)、 腔锥形感器(分为3种类型)、 栓锥形乳突状感器、 角锥形感器。结合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 锥形感器、 多孔板形感器、 栓锥形乳突状感器和腔锥形感器类型1为有孔型, 为化学感器; 无孔型的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是机械感器, 但腔锥形感器类型2和3为本体感器或湿热压力感器; 最为特异的为角锥形感器, 其厚壁无孔, 逆向触角主轴, 为该科昆虫所特有, 推测可防止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果时滑脱。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木瓜榕传粉榕小蜂特异性行为, 并为下一步开展电生理研究, 揭示其信息化学物质利用和分配模式奠定基础。
    昆虫病原真菌与硅藻土混用对四纹豆象的毒力效果(英文) Hot!
    Neda NABAEI, Ali MEHRVAR, Moosa SABER, Mohammad BAGHERI
    2012, 55(11):  1282-1288. 
    摘要 ( 3109 )   PDF (974KB) ( 2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室内条件下检测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 菌株IRAN-187C 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w) Sorokin菌株A-396分别与硅藻土(DE)制剂InsectoSec混用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与致死剂量和亚致死剂量的真菌分离物混用导致了四纹豆象成虫的高死亡率,且这些处理均缩短了真菌的致死中时(LT50)。LC50 的白僵菌B. bassiana菌株IRAN-187C和 LC50 的DE混用对四纹豆象的LT50 (122.2 h)最低,在95%置信限上与LC50 的金龟子绿僵菌M. anisopliae菌株A-396 与LC50的DE混用得到的LT50 (128.2 h) 相当,说明两种真菌分离物与DE混用对四纹豆象成虫都具有较好的毒力效果。用四纹豆象成虫检测3个温度(22, 27和30℃)和2个相对湿度(40%和55%)组合对D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0℃和40%相对湿度条件下得到的LT50 (110.11 h)最低,说明高温低湿条件下DE活性较高。
    在玻璃表面上短时接触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的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英文) Hot!
    Ehsan PARSAEYAN, Moosa SABER, Samad VOJOUDI
    2012, 55(11):  1289-1294. 
    摘要 ( 2591 )   PDF (874KB) ( 1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是伊朗豇豆种子上的主要贮藏害虫。控制这一害虫时, 用生物杀虫剂比用常规杀虫剂更为合适。本研究评价了室内条件下在玻璃表面上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成虫的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硅藻土处理24 h和48 h后, 对四纹豆象成虫的LC50 值分别为 1.47和0.2 g/m2; 多杀菌素处理24 h和48 h后, 对四纹豆象成虫的LC50 值分别为102.9 和68.8 mg ai/L, 说明两种化合物都对四纹豆象成虫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通过检测生物学参数, 研究了LC20浓度的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的亚致死效应。LC20浓度的硅藻土和多杀菌素使四纹豆象成虫的繁殖力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1.5%和17.2%, 卵孵化率降低了57.5%和27.8%, 成虫寿命缩短了74.7%和17.1%。接触LC20浓度的硅藻土和多杀菌素使这一害虫的蛹期分别比对照延长了4.8%和2.3%。亚致死效应研究表明, 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的生命参数均产生了负面影响。总之, 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综合显示, 硅藻土在防治四纹豆象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极端生理耐受性导致果蝇Zaprionus indianus 在温带地区广泛分布(英文)
    Seema RAMNIWAS, Babita KAJLA, Ravi PARKASH
    2012, 55(11):  1295-1305. 
    摘要 ( 2996 )   PDF (3238KB) ( 1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过去的十年中, Zaprionus indianus这一温带适应性果蝇已经入侵印度次大陆, 并扩大了其在该地区的分布。Z. indianus能成功入侵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对极端生理条件的耐受性。对Z. indianus (温带狭域分布种类) 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全球广域分布种类)在极端温度下未成熟期和成虫期发育阈值的比较研究表明, 两者的死亡率和发育起点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检测越冬期间未成熟期和成虫期抗逆性和存活率的变化, 以采自印度温带和热带不同地点的Z. indianus种群进行饲养实验。在温带地区的田间养虫笼中以及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监测这些种群的卵孵化率和成虫存活率, 直至全部成虫死亡。结果表明, 由于温带地区卵孵化率和存活率高, 导致总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在不同纬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卵至成虫发育实验结果表明, 低温条件下产下的卵在温度适中时成功发育成成虫。由此可见, 这种昆虫在未成熟期具有的气候适应性以及在成虫期具有的抗逆性可为该物种提供季节性保护。考虑到气候变暖情况, 即温度增加0.6℃, 温度的少许改变都可能导致种群存活能力的显著增强和发育历期缩短。这些结果可解释Z. indianus为什么能够轻易突破障碍并适应新的环境。
    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李国宏,尚娜,魏建荣
    2012, 55(11):  1306-1314. 
    摘要 ( 3073 )   PDF (7355KB) ( 1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象甲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类群, 目前关于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长距PCR和引物步移法对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萧氏松茎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 123 bp(GenBank登录号为JX847496), 共编码37个基因和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 基因次序与典型的六足动物线粒体基因排列一致, 未发现基因重排现象。在基因组中两个值得注意的发现分别是: 1)N链上存在1个额外的trnV-like序列, 反密码子为GAC, 长度为69 bp, 其中65 bp与J链上的trnD重叠; 2)trnSUCNnad1之间存在1个长度为232 bp的基因间隔区。全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 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TAA, 其余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 nad1cox2的终止密码子为TAG, nad4nad5则以不完整的终止密码子T作为终止信号。除trnSAGN外, 其余的tRNAs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而trnSAGN的反密码子由TCT替代GCT, 反密码子臂延长形成9 bp(中间含1个碱基突起), TΨC臂由正常的5 bp变为6 bp, DHU臂缩短仅1 bp, 各个臂之间没有连接碱基。线粒体控制区中包括10处长度不少于5 bp的poly-T(最长poly-T长度为14 bp)和2处微卫星样重复序列 (TA)6和(TA)9。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象甲总科在鞘翅目中的系统学地位及其与其他总科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数据。
    综述
    昆虫海藻糖酶的基因特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Hot!
    唐斌,魏苹,陈洁,王世贵,张文庆
    2012, 55(11):  1315-1321. 
    摘要 ( 4317 )   PDF (1022KB) ( 1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海藻糖酶(Treh)是昆虫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一类酶, 亦是昆虫体内几丁质合成通路的第一个酶。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直接与正常发育、 蜕皮、 变态以及繁殖等昆虫重要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种昆虫的海藻糖酶基因被成功克隆, 从而发现昆虫海藻糖酶基因家族由多个成员组成。海藻糖酶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大多数具有一个信号肽前导区, 部分蛋白拥有1~2个跨膜结构域, 根据是否具有跨膜结构, 可将其分为可溶性海藻糖酶(Treh1)和膜结合型海藻糖酶(Treh2)两类, 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具有2个特有的标签序列, 即“PGGRFREFYYWDSY”和“QWDYPNAWPP”。海藻糖酶的主要功能是将胞外和胞内的海藻糖降解成葡萄糖, 为昆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参与昆虫几丁质合成途径, 从而调控表皮、 中肠等处的几丁质合成; 二是通过与激素的协同作用, 调控昆虫体内海藻糖和葡萄糖等糖类物质的浓度变化, 从而有效保护体内细胞的适应并渡过相应的逆境环境, 并提高其抗逆能力。鉴于海藻糖酶的重要功能, 其已成为害虫控制的潜在新靶标。不同类型海藻糖酶的功能研究及酶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害虫生物防治的发展。
    简报
    密林熊蜂雄性成蜂生殖系统发育动态
    郭媛,刘耀明,邵有全
    2012, 55(11):  1322-1330. 
    摘要 ( 3163 )   PDF (11152KB) ( 19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 Nylander雄蜂出房后生殖系统发育变化过程, 本研究首次对密林熊蜂雄性成蜂(1-15日龄)生殖系统的精液量、 精子数、 性腺大小、 储精囊大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雄性成蜂在1日龄时精液量最大, 达到5.95±0.39 μL; 镜检精子数在2日龄最多; 而精液中活动精子数出现波浪式的循环趋势, 9日龄达到最大值, 为25.93±1.06个; 精液中精子总数在9日龄达到最大值, 为160.67±17.11万个; 活动精子百分比以8、 9日龄最高, 分别达到86.38%±2.02%及86.45%±2.50%; 性腺长度在1日龄时最小, 为1 522.01±37.93 μm; 储精囊的中部宽度在7日龄最宽, 达86.38±2.96 μm, 但与9日龄相比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 8-9日龄雄性成蜂个体各指标较为稳定, 该日龄即为雄性成蜂性成熟且可以交配的时期。本研究结果为密林熊蜂人工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