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膜翅目:蚁科) 不同蚁巢间工蚁互相厮杀。该蚂蚁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是世界上有记录的最早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天敌种类。本期报道了包括该种蚂蚁在内的云南橡胶林和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蚂蚁群落多样性及指示物种的研究结果(pp. 1314-1323)。本照片由陈又清于2013年4月27日摄于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乡天然次生林。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5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褐飞虱唾液腺中水稻抗性适应基因的分离 Hot!
    陈鹏宇,刘顺枝,王小兰
    2013, 56(11):  1235-1243. 
    摘要 ( 2517 )   PDF (5312KB) ( 18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一种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 在取食水稻时其唾液腺分泌的一些物质能激发水稻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为了从褐飞虱唾液腺中得到编码这些分泌物的基因, 本研究运用抑制差减杂交法(suppressed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和镜像选择(mirror orientation selection, MOS)法, 分别以取食抗虫水稻B5和敏感水稻TN1的褐飞虱唾液腺cDNA为tester和driver, 构建了一个含有768个克隆子的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经筛选得到102个EST, 插入序列长250~1 000 bp, 代表35个单基因。其中28个表达上调, 7个表达下调。经GenBank里的blastx在线分析工具分析, 除了约1/3的转录序列没有相匹配的蛋白质外, 其他EST所代表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度, 如海藻溏酶、 卵黄蛋白原、 Ca2+结合蛋白、 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 黏液样蛋白(putative mucin-like protein)、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和碳酸酐酶(cah-3 carbonic anhydrase)等, 且多数蛋白含有信号肽, 推测与分泌有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刺吸式昆虫中的激发子蛋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褐飞虱表皮蛋白基因NlICP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马艳, 郝培应, 陆潮峰, 俞晓平
    2013, 56(11):  1244-1251. 
    摘要 ( 2711 )   PDF (10267KB) ( 1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表皮蛋白与几丁质结合构成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昆虫角质层, 在昆虫的生长发育及蜕皮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表皮蛋白基因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本研究根据褐飞虱转录组测序信息, 对其中1个预测为编码表皮蛋白的Unigene36450序列进行了克隆, 并应用荧光定量PCR和RNA干扰(RNAi)技术分别对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克隆的 Unigene36450全长cDNA开放阅读框长585 bp, 编码的蛋白含194个氨基酸, 具有典型的表皮蛋白R&R保守结构域, 命名为NlICP。转录水平的时序表达分析发现, NlICP仅在褐飞虱若虫期表达, 且在3龄若虫体内表达量最高, 提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幼虫表皮蛋白。RNA干扰结果显示, 取食dsNlICP的1龄末2龄初(孵化后第3 天)若虫在干扰6 d和8 d时, NlICP基因的表达量分别较取食dsGFP的对照组下降58.8%和45.6%, 差异极显著(P<0.01); 干扰后部分褐飞虱若虫因蜕皮不完全死亡, 干扰5 d的存活率较对照下降26.7%。本研究结果提示, NlICP与褐飞虱若虫的生长发育及蜕皮相关, 可以作为褐飞虱防治的潜在靶标基因。
    意大利蜜蜂工蜂脂肪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李兆英
    2013, 56(11):  1252-1257. 
    摘要 ( 2351 )   PDF (6320KB) ( 13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脂肪体是昆虫体内物质贮备和中间代谢的重要组织。本研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 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脂肪体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意大利蜜蜂工蜂脂肪体细胞数量的快速增加集中在幼虫发育前期(1-3龄), 而细胞的凋亡则集中在蛹发育早期的2-3 d(预蛹-2日龄蛹)时间之内。在变态发育中, 工蜂幼虫脂肪体凋亡降解后重新组建形成成虫的脂肪体。本研究为昆虫脂肪体的功能研究以及昆虫组织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脑乙酰胆碱受体分布的影响 Hot!
    周婷, 宋怀磊, 王强, 代平礼, 吴艳艳, 孙继虎
    2013, 56(11):  1258-1266. 
    摘要 ( 2454 )   PDF (24913KB) ( 1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蜜蜂是自然界主要的授粉昆虫;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通过结合害虫体内乙酰胆碱受体(nAChR)使害虫致死, 是目前广泛用于田间害虫防控的杀虫剂。本研究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吡虫啉为材料,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了正常成年蜜蜂脑内蘑菇体及视叶nAChR-α7的表达和分布; 分析了亚致死剂量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nAChR-α7表达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nAChR-α7在正常蜜蜂脑蘑菇体和视叶中均可检测到, 在蘑菇体中分布相对较少, 但在视叶分布丰富。吡虫啉对nAChR-α7在视叶的表达和分布有显著抑制作用, 但对蘑菇体nAChR-α7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果提示,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除了文献报道的抑制nAChR的表达外, 还能抑制nAChR-α7的表达量, 这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制的新发现。
    果蝇Drosophila biarmipes翅斑二型性的生态学意义(英文)
    Ravi PARKASH, Chanderkala LAMBHOD, Divya SINGH
    2013, 56(11):  1267-1274. 
    摘要 ( 2850 )   PDF (2657KB) ( 1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雌性对雄性表饰的偏好性有利于性别选择。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偏好性是否只限于雄性表饰或这一偏好性实际上是源于影响后代适合度的基因。对于雄性可直接有利于雌性或其后代适合度的交配系统而言,答案是肯定的——雌性偏好于与对气候胁迫具有更强生理抗性的雄性交配。对果蝇Drosophila biarmipes 的室内研究已经证明了求偶过程中翅斑的作用,但是其生态学意义仍然不清楚。我们检验了有翅斑与无翅斑雄性果蝇D. biarmipes 及雌性偏好的雄性所产生的后代对环境胁迫的抗性是否不同。结果表明:在干燥或冷胁迫条件下,有翅斑的雄性果蝇比无翅斑的雄性果蝇的交配成功率明显要高。相反,在高湿条件下,无翅斑雄性果蝇的交配频率更高。我们也发现在较为干旱的条件下,与有翅斑雄性交配的雌性果蝇的生殖力以及所得后代从卵至成虫的存活率更高。我们的结果与优良基因性选择假说一致,说明交配选择能给雌性带来间接好处。这是对热带物种D. biarmipes翅色二型性生态学意义的首次报道。
    cry1Ab/vip3H+epsps基因粳稻对非靶标害虫稻叶蝉田间种群的影响 Hot!
    卢增斌,韩乃顺,徐刚,刘玉娥,胡萃,彭于发,郭予元,叶恭银
    2013, 56(11):  1275-1285. 
    摘要 ( 3041 )   PDF (7656KB) ( 1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风险之一是对非靶标生物尤其是非靶标植食者产生潜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吸虫器取样法, 通过在浙江长兴2地点3年的试验评价了新型抗虫/耐除草剂转cry1Ab/vip3H+epsps基因粳稻(G6H1)及其亲本对照(秀水110, XS110)对稻叶蝉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蝉类主要有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二点叶蝉Cicadula fascifrons (Stål)和电光叶蝉Deltocephalus dorsalis Motschulsky组成, 其中黑尾叶蝉是优势种。虽然3种叶蝉的种群密度随着地点和年份的不同有所不同, 但是转基因水稻对3种叶蝉种群密度的年度变化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少数年份, 黑尾叶蝉成虫、 若虫及其两者总密度的时间动态在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田之间存在差异, 大多数年份, 趋势一致且无显著差异 (P>0.05)。另外, 二点叶蝉和电光叶蝉种群的时间动态在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田之间也相似。综合评价认为, 本供试转基因水稻品系G6H1对稻田稻叶蝉种群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不同环境变量下银胶菊叶甲的生命表(英文)
    OMKAR, Shruti RASTOGI, Ahmad PERVEZ
    2013, 56(11):  1286-1293. 
    摘要 ( 2281 )   PDF (6675KB) ( 50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室内研究了不同环境变量(如食物、温度、光周期和不同光波长)下银胶菊杂草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食叶昆虫和生物防治因子银胶菊叶甲Zygogramma bicolorata Pallister 的生命表。不同发育阶段的该种叶甲取食银胶菊不同部位时,取食花的甲虫死亡率指标Kappa值最低,其次是取食叶片和茎;而取食花时甲虫世代存活率最高。温度显著影响主要发育阶段该种叶甲的死亡率和存活率。27℃下饲养的未成熟期甲虫的Kappa值最低,其次是30, 25, 20 和35℃。世代存活和存活率表现相同的趋势。不同光周期显著影响死亡率,在14L∶10D (长日照)下世代存活最好,其次是 12L∶12D (昼夜相等), 10L∶14D (短日照), 24L∶0D (连续光照) 和0L∶24D (连续黑暗)。甲虫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上,在白光(广谱)下Kappa值最低,世代存活率最高,其次是黄光(λ≈570 nm)、蓝光 (λ≈475 nm) 和红光(λ≈650 nm)。卵的死亡率最高。不同发育阶段的甲虫在27℃长日照白光下用银胶菊花饲养最佳。死亡率趋势具有严格和显著的阶段特异性,表现出内在的存活效应,与研究的因素无关。
    基于特定时间调查数据组建的白蜡窄吉丁种群生命表
    路纪芳, 王智勇, 杨忠岐, 魏可, 杨远亮, 王健, 司徒春南, 付甫永
    2013, 56(11):  1294-1305. 
    摘要 ( 2076 )   PDF (5379KB) ( 1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明影响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 本研究于2010-2011年采用当年秋季和翌年春季两个特定时间调查取样的方法, 组建了天津、 北京和辽宁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 这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的自然种群数量在今后几年均将呈增长趋势, 但不同地区的增长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地区白蜡窄吉丁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趋势指数I=12.9997), 其次是天津地区(I=12.4388), 这两个地区的寄主植物相同, 均为绒毛白蜡。增长最慢的是辽宁地区(I=3.6394), 其寄主植物为水曲柳。另外, 通过3个地区白蜡窄吉丁生命表和排除控制指数可以看出, 天津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种群数量排除控制指数EIPC=1.5382), 对种群数量变动的贡献最大; 北京地区的是啄木鸟(EIPC=1.4515), 而辽宁地区白蜡窄吉丁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白蜡吉丁卵跳小蜂Oobius agrili Zhang et Huang的寄生作用(EIPC=1.470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寄主植物的差异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同时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因此, 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培育抗性树种和人工繁育优势天敌等方法对该虫进行有效防治。
    一种基于LED灯的自适应捕虫方法
    杨慧, 李鹏, 金基宇, 赵昕, 王智森
    2013, 56(11):  1306-1313. 
    摘要 ( 2220 )   PDF (2447KB) ( 18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害虫对光的敏感波长是随害虫种类、 季节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传统捕虫灯存在发光波长类型较少、 灯与灯之间独立工作不通信的问题, 会造成捕虫灯捕虫有效性低、 能源浪费等问题。为了解决单个捕虫灯发光波长的单一性和多灯独立工作问题,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系统设计, 得出多个灯捕虫量的最大期望值, 提出了单灯的多波长性实现方法和多灯的协调工作算法。其中单灯的多波长性是基于LED灯多波长性、 低功耗性、 易于维护等性质提出的; 多灯的协调工作算法是指通过中心节点灯与各节点灯的协调通信, 使单灯可自适应控制自身发光波长, 最终使网络中大部分节点灯波长为最佳波长, 小部分节点灯为非最佳波长, 这种方法在实现捕虫高效性的同时, 可实时监测虫种类变化, 达到自适应捕虫方法的最优化。最后通过野外实地试验验证了模拟简化的自适应捕虫方法, 结果证实了本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高效性。由此使这种LED捕虫灯可以方便地用于山地等复杂的野外环境中, 其中多灯的联合协作工作, 使每个捕虫灯自适应的改变发光波长, 提高了此方法的捕虫效率。
    云南橡胶林和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蚂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差异及指示种
    张念念, 陈又清, 卢志兴, 张威, 李可力
    2013, 56(11):  1314-1323. 
    摘要 ( 2777 )   PDF (3054KB) ( 1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林木, 但对其生态服务功能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天然次生林为对照, 使用Winkler法对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进行初步研究, 探讨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的生态状况。于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Winkler袋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大黑山乡橡胶林和牛孔乡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蚂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差异及指示种。结果表明: 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多度(转换后)、 物种丰富度S和ACE值显著低于无干扰的天然次生林(P<0.05); 蚂蚁多度(转换后)显著低于有干扰的天然次生林(P<0.05), 而物种丰富度S和ACE值差异不显著。橡胶林枯落物层蚂蚁群落结构与两种天然次生林都不相似(F=3.93, df=12, P<0.01)。橡胶林中流浪种大头蚁属Pheidole的蚂蚁种类与天然次生林相比, 物种丰富度增加了100%。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中蚂蚁指示种有3种, 分别为刘氏隆头蚁Strumigenys lewisi、 黄足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luteipes和女娲角腹蚁Recurvidris nuwa, 而橡胶林枯落物层中指示种仅为菱结大头蚁Pheidole nodus。枯落物层蚂蚁物种多样性与枯落物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而枯落物盖度仅与蚂蚁多度(转换后)有相关性。结果说明, 橡胶林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 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对枯落物层蚂蚁群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与天然次生林相比, 蚂蚁多度(转换后)及群落结构仍显示出明显的不同。
    海南地区螺旋粉虱种群mtDNA-COI和rDNA-ITS1基因的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于卫卫, 杨文晏, 杜予州,李伟东
    2013, 56(11):  1324-1334. 
    摘要 ( 2487 )   PDF (25999KB) ( 1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在海南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本研究对海南地区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mtDNA-COI和rDNA-ITS1基因片段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mtDNA-COI和rDNA-ITS1的序列比较发现, 海南16个县市螺旋粉虱种群的mtDNA-COI序列基本一致, 只有文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种群的序列发生变异, 在476 bp位点的碱基C突变为碱基T。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rDNA-ITS1序列也无差异。基于mtDNACOI序列的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系统发育树表明, 已传入我国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研究还发现海南的螺旋粉虱种群与台湾的种群遗传距离最近, 表明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可能由台湾传入的。基于mtDNA-COI和rDNA-ITS1序列构建的不同粉虱种群的系统发育树表明, 粉虱科分为复孔粉虱亚科(Aleurodicinae)和粉虱亚科(Aleyrodinae), 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基于稀疏编码和SCG BPNN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识别
    竺乐庆, 张真
    2013, 56(11):  1335-1341. 
    摘要 ( 2251 )   PDF (10917KB) ( 1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了给林业、 农业或植物检疫等行业人员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昆虫种类识别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 分割出双翅, 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把校正后的翅面分割成多个超像素, 用每个超像素的l, a, b颜色及x, y坐标平均值作为其特征数据。接下来用稀疏编码(SC)算法训练码本、 生成编码并汇集成特征向量训练量化共轭梯度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CG BPNN), 并用得到的BPNN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该方法对包含576个样本的昆虫图像的数据库进行了测试, 取得了高于99%的识别正确率, 并有理想的时间性能、 鲁棒性及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在识别鳞翅目昆虫图像上的有效性。
    综述
    昆虫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吴顺凡, 徐刚, 齐易香, 夏仁英, 黄佳, 叶恭银
    2013, 56(11):  1342-1358. 
    摘要 ( 3064 )   PDF (6543KB) ( 2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多巴胺(dopamine, DA)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胺, 其参与调控了昆虫的多种生理反应和行为过程, 如学习与记忆、 认知、 性取向、 抉择、 运动以及型变等。多巴胺主要通过结合特异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 即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 DARs)来发挥生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多巴胺在昆虫中的调控、 分布及所参与的生理功能, 如多巴胺调控昆虫的交配、 发育、 嗅觉以及运动行为等, 特别对DARs的信号转导、 生理功能以及药理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评述。昆虫的DARs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D1-like DARs和D2-like DARs。D1-like DARs包含有2种亚型, 分别为DOP1和DOP2。DOP1仅能偶联胞内cAMP的上升, 而DOP2不仅可以起胞内cAMP的上升, 还可偶联胞内Ca2+的释放。 D2-like DARs仅包含有1种亚型DOP3, 其被激活后引起胞内cAMP的降低。DA通过激活不同的DARs可偶联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 所产生的下游细胞反应则与昆虫的各种行为相关, 而对昆虫DARs的药理学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开发特异性的杀虫剂用于害虫防治。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巩中军,李彤, 武予清, 罗礼智
    2013, 56(11):  1359-1366. 
    摘要 ( 2439 )   PDF (1539KB)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 以幼虫危害小麦正在发育的籽粒, 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该害虫具有虫体小, 滞育时间长, 为害隐蔽等特点。近些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化、 耕作制度改变、 小麦品种更换、 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现了北扩东移的现象。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麦区, 发生为害具有隐蔽性、 间歇性、 局部性和暴发性的特点。这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受虫源基数、 生态因子、 农业生产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 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且主要分布在43°N以南到27°N以北的冬小麦主产区。有关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多态性、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机理、 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天敌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未来仍需加强对麦红吸浆虫滞育的分子机制、 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和寄主植物麦红吸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等方面研究。本综述可为今后了解麦红吸浆虫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