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危害辣椒Capsicum annuum叶片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半翅目: 粉虱科)成虫。本期报道了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pp. 1452-1458)。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于2015年3月20日摄于北京市朝阳区(室内辣椒植株)。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6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20
上一期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肠道中ame-miR-bantam对靶基因USPP300的表达调控 Hot!
    胡颖, 张文德, 王思懿, 张凯遥, 任中民, 吉挺, 蔺哲广, 赵红霞, 陈大福, 郭睿
    2022, 65(11):  1401-1410.  doi:10.16380/j.kcxb.2022.11.001
    摘要 ( 243 )   PDF (2251KB) ( 194 )   PDF(mobile) (2251KB)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饲喂法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肠道中ame-miR-bantam进行过表达与敲减,明确ame-miR-bantam对靶基因USPP300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饲喂ame-miR-bantam模拟物(mimic-ame-miR-bantam)和抑制物(inhibitor-ame-miR-bantam)及相应的阴性对照mimic-NC-ame-miR-bantam和inhibitor-NC-ame-miR-bantam,对意大利蜜蜂工蜂4-6日龄幼虫肠道组织中的ame-miR-bantam分别进行过表达和敲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ame-miR-bantam的靶向预测及分析。通过RT-qPCR检测4-6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肠道中ame-miR-bantam的过表达和敲减效果及靶基因USPP30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相较于饲喂mimic-NC-ame-miR-bantam,饲喂mimic-ame-miR-bantam后,ame-miR-bantam在意大利蜜蜂4-6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均显著上调;相较于饲喂inhibitor-NC-ame-miR-bantam,饲喂inhibitor-ame-miR-bantam后,ame-miR-bantam在4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显著下调,在5日龄和6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下调表达。ame-miR-bantam共靶向222个基因,可注释到细胞进程等35个GO条目和Wnt信号通路等160条KEGG通路。相比于饲喂mimic-NC-ame-miR-bantam的阴性对照组,过表达ame-miR-bantam后,4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USPP300的表达量均为上调;5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USP的表达量下调,P300显著下调表达;6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USPP300均显著下调表达。相比于饲喂inhibitor-NC-ame-miR-bantam的阴性对照组,敲减ame-miR-bantam后,4和5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USPP300的表达量均为上调;6日龄工蜂幼虫肠道中USP显著上调表达,P300的表达量上调。【结论】通过饲喂模拟物和抑制物能够分别实现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肠道中ame-miR-bantam的有效过表达和敲减;幼虫肠道中ame-miR-bantam可负调控USPP300的表达。
    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中高表达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的筛选
    吕栋标, 张战利, 冷春蒙, 袁向群, 李怡萍
    2022, 65(11):  1411-1425.  doi:10.16380/j.kcxb.2022.11.002
    摘要 ( 297 )   PDF (4016KB) ( 273 )   PDF(mobile) (4016KB) ( 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挖掘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幼虫中肠中高表达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为今后研究以肠道为靶标的新型农药和转基因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4龄幼虫中肠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的FPKM值,筛选高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BLAST软件进行比对筛选高表达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利用MEGA对这些高表达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及其他鳞翅目昆虫的同源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幼虫不同龄期中肠中的高表达代表性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和验证。【结果】在GO数据库中注释了103 677个在梨小食心虫4龄幼虫中肠中高表达基因,包括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三大类功能共41个分支。KEGG通路分析表明,10 846个高表达基因参与了5类生化代谢通路。筛选到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消化酶基因17个[5个胰蛋白酶(trypsin, TRY)基因、3个氨肽酶(aminopeptidase, APN)基因和9个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 CP)基因]和解毒酶基因32个[1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基因、13个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450)基因和8个羧酸脂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消化酶同源聚类分支较为分散,GSTs和CYP450s分支聚类较为集中,但都至少与1个鳞翅目昆虫同源蛋白聚在一支。qRT-PCR验证结果表明,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在不同龄期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表达量均在4龄幼虫期最高。【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和验证部分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中高表达的消化酶和解毒酶基因,明确其与鳞翅目其他昆虫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研究结果为鳞翅目其他近缘昆虫的转录组分析和以肠道为靶标的害虫防治提供了参考。
    桃小食心虫成虫期高表达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谱分析
    李凯旋, 李艳艳, 王树娟, 斯琴, 张丽莹, 庞保平
    2022, 65(11):  1426-1236.  doi:10.16380/j.kcxb.2022.11.003
    摘要 ( 183 )   PDF (4244KB) ( 255 )   PDF(mobile) (4244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蛀果害虫,一旦幼虫蛀入果内,便会对果实的品质产生影响。成虫期是控制此害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 OBP)作为昆虫嗅觉感受系统中与气味分子结合的重要气味运转蛋白,在成虫寄主植物定位及交配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桃小食心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成虫组织表达分析,以期为OBPs在桃小食心虫嗅觉感受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前期获得的桃小食心虫转录组测序数据,选择在其雌雄成虫触角中相对高表达的5个OBP基因(CsasOBP7, CsasOBP12, CsasOBP15, CsasOBP19和CsasOBP21)。采用RACE技术克隆出这5个OBP基因cDNA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技术检测这5个OBP基因在桃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1和5日龄卵、初孵幼虫、老熟幼虫和蛹)以及在刚羽化、交配高峰期的和交配后6 h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不含触角)、胸、腹、足和翅]中表达量。【结果】获得桃小食心虫5个OBP基因CsasOBP7, CsasOBP12, CsasOBP15, CsasOBP19和CsasOBP21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MZ476786-MZ476790)。其中CsasOBP19为一段C端不完整的Minus-C OBP,其余均属于完整的Classical OBPs,且均含有信号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桃小食心虫5个CsasOBPs中, CsasOBP7和CsasOBP19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CsasOBP7和CsasOBP19均在桃小食心虫蛹期高表达,而CsasOBP12, CsasOBP15和CsasOBP21均在卵期高表达。从桃小食心虫成虫刚羽化、交配高峰直至交配后6 h,5个CsasOBP基因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成虫刚羽化时,这5个CsasOBP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雄虫组织中高表达;在成虫交配高峰期,这5个CsasOBP基因在雄虫触角中高表达,特别是CsasOBP7和CsasOBP15只在雄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在成虫交配后6 h,每个CsasOBP基因只特异性地高表达于1或2个组织中。【结论】桃小食心虫的这5个CsasOBP基因在成虫交配高峰期雄虫触角中高表达,意味着这些CsasOBP基因可能在雄虫寻找雌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果蝇凋亡蛋白Strica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放线菌酮诱导下的激活状态检测
    孟昆, 胡旭昊, 石柳柳
    2022, 65(11):  1437-1443.  doi:10.16380/j.kcxb.2022.11.004
    摘要 ( 163 )   PDF (3194KB) ( 89 )   PDF(mobile) (3194KB)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细胞凋亡是真核生物中保守的细胞程序化死亡,由蛋白酶caspase介导。Strica是果蝇Drosophila中一个特殊的caspase,至今未有其商品化抗体且生化功能未知。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原核表达纯化果蝇Strica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来初步研究其功能。【方法】根据果蝇Strica的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表达Strica蛋白;将表达纯化后的Strica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抗体效价和灵敏度;利用前期构建的过表达载体pAc5-V5-Strica进行转染果蝇S2细胞,设计合成siRNA进行RNAi验证该抗体的特异性;利用该抗体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Strica在果蝇S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利用该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探究放线菌酮(10 μg/mL)处理后果蝇S2细胞中Strica蛋白的激活状态。【结果】获得了果蝇Strica重组蛋白;ELISA检测Strica抗体的效价大于1∶25 600;Western blot鉴定该抗体在1∶10 000的稀释度下能与重组蛋白反应;该抗体可以检测到S2细胞中过表达以及内源性Strica蛋白;Strica蛋白在S2细胞质中呈现散点分布;放线菌酮介导Strica蛋白的切割激活。【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果蝇Strica多克隆抗体。Strica响应凋亡刺激物放线菌酮激活,推测Strica参与果蝇的细胞凋亡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trica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美洲大蠊成虫肠道抗细菌共生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殷鹏凯, 王明明, 杨自忠, 杨大松, 杨银河
    2022, 65(11):  1444-1451.  doi:10.16380/j.kcxb.2022.11.005
    摘要 ( 213 )   PDF (5496KB) ( 172 )   PDF(mobile) (5496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于野外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强,本研究旨在从云南省大理州的野外美洲大蠊成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出抗细菌活性放线菌,为抗生素开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美洲大蠊成虫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共6种人体病原细菌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对分离自这些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广谱和明显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鉴定,并经16SrRNA基因序列的BlAST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美洲大蠊成虫肠道共分离获得41株放线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4株(82.9%)放线菌对至少1种指示病原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有7株对3种以上病原细菌具有抑制作用,9株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这些放线菌均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结论】野外美洲大蠊成虫肠道含有丰富的抗细菌活性的放线菌资源,为后续挖掘新型抗生素提供重要的微生物资源。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Hot!
    张吉松, 张卓, 张德咏, 张战泓, 刘勇, 史晓斌, 张友军
    2022, 65(11):  1452-1458.  doi:10.16380/j.kcxb.2022.11.006
    摘要 ( 222 )   PDF (8757KB) ( 146 )   PDF(mobile) (8757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与比较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Capsicum annuum植株上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的传播差异,解析媒介昆虫-病毒-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为田间辣椒上ToCV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及ToCV cDNA侵染性克隆,对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和传播ToCV的能力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健康和携带ToCV辣椒植株上的取食偏好。【结果】在感染ToCV的辣椒植株上接虫后96 h内,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体内病毒积累量逐渐增加,MED成虫获毒速度和病毒积累量均大于MEAM1成虫的,MED成虫获毒量是MEAM1成虫的1.74倍;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的传毒量明显高于MEAM1成虫,传毒量平均相差9倍,且MED成虫传毒率比MEAM1成虫高29%。MEAM1和MED成虫对健康和感染ToCV的辣椒植株的取食偏好相似,都明显倾向于取食被ToCV侵染的辣椒植株。【结论】烟粉虱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传播ToCV的能力均高于烟粉虱MEAM1成虫,这也是ToCV在我国大面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对钠通道基因表达水平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Hot!
    张存环, 刘朗, 彭雄, 郄杏桃, 陈茂华
    2022, 65(11):  1459-1468.  doi:10.16380/j.kcxb.2022.11.007
    摘要 ( 136 )   PDF (3407KB) ( 105 )   PDF(mobile) (3407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钠通道辅助亚基对钠通道功能的影响,探究辅助亚基在钠离子通道的门控性质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显微注射dsRpNavH1和dsRpNavH2对钠通道基因RpNavH1和RpNavH2进行RNAi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测定禾谷缢管蚜成蚜5个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 RpTEH2, RpTEH3, RpTEH4和RpTipE)的表达量;利用qRT-PCR技术和杀虫剂生物测定分别测定RNAi干扰RpTipE对禾谷缢管蚜成蚜钠通道及其辅助亚基基因表达量以及LC50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敏感性的影响;利用双电压钳技术检测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母细胞单独注射果蝇Drosophila钠通道基因DmNav22 cRNA及DmNav22 cRNA分别与果蝇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DmTipE及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2, RpTEH3, RpTEH4和RpTipE的cRNA共注射时的Na+电流,分析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的功能。【结果】RNAi敲降禾谷缢管蚜成虫钠通道基因RpNavH1后,禾谷缢管蚜成蚜4个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 RpTEH2, RpTEH3以及RpTipE的表达量显著降低,RpTEH4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RNAi敲降禾谷缢管蚜钠通道基因RpNavH2后,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 RpTEH2, RpTEH3, RpTEH4和RpTipE的表达量都显著降低。RNAi敲降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ipE后,钠通道基因RpNavH1和RpNavH2及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1, RpTEH2, RpTEH3和RpTEH4的表达量都显著降低。RNAi干扰RpTipE后48 h时,禾谷缢管蚜成蚜对LC50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降低。双电压钳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将果蝇钠通道基因DmNav22 cRNA分别与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基因RpTEH2, RpTEH3, RpTEH4和RpTipE cRNA共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时均提高果蝇钠通道DmNav22的Na+电流。【结论】禾谷缢管蚜钠通道辅助亚基可能参与调节该虫钠离子通道的门控性质。
    取食施硅水稻对褐飞虱成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韩永强, 李丹丹, 邓权权, 侯茂林
    2022, 65(11):  1469-1476.  doi:10.16380/j.kcxb.2022.11.008
    摘要 ( 129 )   PDF (1296KB) ( 165 )   PDF(mobile) (1296KB)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成虫取食施硅水稻对其体内保护酶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硅介导的水稻抗虫性的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TN1(感虫品种)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营养液添加Na2SiO3·9H2O的方法设置112 mg Si/L(Si+)和0 mg Si/L(Si-)2种施硅水平,通过酶活性分析测定取食Si+或Si-水稻植株24, 48, 72和96 h后褐飞虱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SOD)]以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al oxidase, MF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取食Si-水稻植株的褐飞虱成虫相比,取食Si+水稻植株24和48 h时,褐飞虱成虫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101.2%和55.2%,S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78.2%和19.6%;取食72 h时,CAT和S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16.5%和29.7%;取食96 h时,CAT和POD活性稍有降低,SOD活性显著降低12.6%。添加硅总体上增加GST和MFO活性,降低CarE活性。取食Si+水稻植株24, 48, 72和96 h时,GST活性分别显著升高57.2%, 200.7%, 84.7%和45.9%;MFO活性在取食72和96 h时分别显著升高70.2%和28.3%;而CarE活性在取食72和96 h时分别显著降低38.1%和32.0%。【结论】取食施硅水稻引起褐飞虱成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发生了变化,进而对褐飞虱生理代谢产生了影响。
    星天牛对青皮垂柳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吴佳昊, 吴利平, 郑凯文, 顾宇彤, 樊建庭
    2022, 65(11):  1477-1487.  doi:10.16380/j.kcxb.2022.11.009
    摘要 ( 152 )   PDF (1837KB) ( 146 )   PDF(mobile) (1837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考察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对不同生理状态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深入探究星天牛对虫害青皮垂柳与健康青皮垂柳行为选择差异的原因。【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虫害和健康两种生理状态下的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的挥发物样品进行鉴定与分析,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分别分析星天牛对挥发物样品中鉴定的主要化合物的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以及行为反应,通过大笼行为实验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单一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双组分和三组分配方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鉴定出3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3-蒈烯和樟脑,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鉴定出5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β-蒎烯、3-蒈烯、β-罗勒烯和樟脑。另外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樟脑含量显著高于健康青皮垂柳枝条中的,3-蒈烯在两种挥发物中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显著高于虫害青皮垂柳枝条中的。EAG实验表明,星天牛成虫对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3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并且随这3个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星天牛成虫对β-蒎烯和樟脑的EAG反应相对值差异不大,且这2个化合物浓度变化对EAG反应相对值无明显影响。Y型嗅觉仪实验表明,在1 mg/mL浓度下,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吸引星天牛雄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石蜡油),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雌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0 mg/mL浓度下,3-蒈烯吸引的星天牛雄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笼行为实验表明,三组分虫害配方D(α-蒎烯∶3-蒈烯∶β-罗勒烯=42∶30∶103)、α-蒎烯和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成虫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双组分健康配方H(α-蒎烯∶3-蒈烯=105∶38)和3-蒈烯吸引的成虫数量。林间诱捕试验表明,α-蒎烯和虫害配方D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的成虫数显著高于β-罗勒烯和健康配方H诱捕的成虫数,而3-蒈烯和空白对照组没有诱捕到星天牛成虫。【结论】虫害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有的α-蒎烯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特有的β-罗勒烯是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的两种重要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而3-蒈烯抑制了α-蒎烯对星天牛成虫的引诱作用。我们推测,虫害青皮垂柳挥发物中特有的β罗勒烯是造成虫害青皮垂柳比健康青皮垂柳更容易受到星天牛危害的原因之一。
    光周期和温湿度对烟蚜茧蜂寄生能力和繁殖的影响
    吴珂珂,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韩梦
    2022, 65(11):  1488-1497.  doi:10.16380/j.kcxb.2022.11.010
    摘要 ( 187 )   PDF (1899KB) ( 285 )   PDF(mobile) (1899KB)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烟蚜Myzus persicae有着极高的寄生率,而被广泛用于烟田防治烟蚜。但在人工扩繁烟蚜茧蜂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湿度和温度对烟蚜茧蜂在烟蚜上寄生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调查温度25℃、相对湿度70%与4个光周期(9L∶15D,12L∶12D, 14L∶10D和19L∶5D)组合条件下,温度25℃、光周期14L∶10D与4个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条件下, 以及相对湿度70%、光周期14L∶10D与4个温度(10℃, 15℃, 25℃和35℃)组合条件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及成蜂羽化率、寿命、性比(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结果】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大,其成蜂后足胫节最长,为0.439 mm;光周期为12L∶12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小,后足胫节长度只有0.345 mm;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寿命也最高,分别为42.61%和42.33 h。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烟蚜茧蜂成蜂在烟蚜若蚜上的寄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减小的变化情况,在相对湿度为75%下寄生率最高,达54.44%;在相对湿度为65%下寄生率最低,只有21.67%;相对湿度70%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寿命和后足胫节最长,分别为42.33 h和0.439 mm;相对湿度75%下烟蚜茧蜂的寿命最短,只有20.42 h;相对湿度65%下烟蚜茧蜂成蜂的后足胫节最短,仅有0.373 mm。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温度为25℃比低温为10℃和15℃更有利于烟蚜茧蜂成蜂的生长发育,其寄生率、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分别为4261%, 39.04%和0.439 mm, 均高于10℃和15℃下的值;而高温35℃则不利于烟蚜茧蜂成蜂在烟蚜若蚜上的寄生行为,并无僵蚜产生,甚至会使寄主烟蚜死亡。【结论】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为14L∶10D更有利于提高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体型和寿命;在温度25℃和光周期14L∶10D时,相对湿度为75%更有利于提高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相对湿度为70%条件更有利于烟蚜茧蜂寿命、体型的增加;在相对湿度70%和光周期14L∶10D时,温度为25℃更有利于烟蚜茧蜂寄生率、体型以及雌性占比的增加,而低温10℃条件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寿命的延长。本研究结果为田间大棚或者室内小棚等烟蚜茧蜂人工扩繁及其复壮提供了科学参考。
    气候变化下考氏白盾蚧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魏久锋, 蔡波, 卢运运, 张虎芳, 赵清
    2022, 65(11):  1498-1511.  doi:10.16380/j.kcxb.2022.11.011
    摘要 ( 150 )   PDF (11605KB) ( 113 )   PDF(mobile) (11605KB)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园林植物害虫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当前和未来在全世界的潜在分布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下考氏白盾蚧的分布动态,明确气候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考氏白盾蚧为研究对象,基于考氏白盾蚧在全球的118条有效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环境变量,运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推测气候变化下当前、2050年和2070年考氏白盾蚧的潜在分布格局,采用响应曲线确定环境变量的适宜区间,定量确定考氏白盾蚧未来气候条件下潜在地理分布动态。【结果】MaxEnt模型运算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为0.7182,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高。当前考氏白盾蚧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约为2.73×107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大约为4.37×106 km2,占潜在可入侵总面积的16%,该区域主要位于美国与巴西西南沿海地区,印度西部地区及西部沿海区域,孟加拉国,越南北部大部,中国西南大部及华东华中大部,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伴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考氏白盾蚧的高适生面积将显著增加。影响考氏白盾蚧的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平均月温差、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最湿季平均温度和降水季节性,其中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8.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考氏白盾蚧适宜生境主要受平均月温差和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的影响。本研究为考氏白盾蚧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和数据支撑。
    条赤须盲蝽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张琦, 赵曼, 罗泉, 苗琳琳, 袁星星, 李晗, 李为争, 张利娟, 郭线茹
    2022, 65(11):  1512-1523.  doi:10.16380/j.kcxb.2022.11.012
    摘要 ( 426 )   PDF (9689KB) ( 129 )   PDF(mobile) (9689KB)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为条赤须盲蝽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21年9-10月郑州室内自然变温(22.0~28.1℃)和25℃恒温条件下,以玉米灌浆期籽粒为食料进行饲养,并观察、记录条赤须盲蝽个体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测定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雌成虫产卵量。【结果】条赤须盲蝽卵块产于玉米籽粒基部内颖内侧,卵粒长圆筒形,向一侧略弯。从1龄若虫开始触角呈现红色,随龄期增加红色逐渐明显,至5龄若虫时触角第1节出现3条清晰可见的红色纵纹。翅芽从3龄若虫开始明显可见。雌成虫产卵器长瓣状,平放于生殖节中部的沟槽内。室内自然变温下,条赤须盲蝽卵历期为6.27 d,卵孵化率为89.90%;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2.80, 2.33, 2.70, 2.77和3.90 d,若虫总历期为14.50 d,若虫总存活率为85.97%;雌成虫产卵前期为4.43 d,产卵持续期为13.93 d,单雌产卵19.47块,产卵量为82.55粒。25℃恒温下,条赤须盲蝽卵历期为7.73 d,卵孵化率为81.13%;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2.17, 1.90, 1.77, 1.90和2.93 d;若虫总历期为10.67 d,若虫总存活率为7184%;雌成虫产卵前期为4.17 d,产卵持续期为11.27 d,单雌产卵21.17块,产卵量为72.22粒。【结论】条赤须盲蝽的5龄若虫和成虫的触角第1节的形态特征可用于区分其与该属其他昆虫;其翅芽的发育特征可判别若虫龄期;变温能延长其若虫历期和成虫寿命,同时有利于提高雌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
    尖唇散白蚁胚胎发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
    孙仪林, 王靖怡, 陆迪, 张琪
    2022, 65(11):  1524-1537.  doi:10.16380/j.kcxb.2022.11.013
    摘要 ( 138 )   PDF (32165KB) ( 152 )   PDF(mobile) (32165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征。【方法】每日收集尖唇散白蚁的卵,并固定其胚胎发育状态,采用DAPI染剂对白蚁胚胎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记录尖唇散白蚁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在25℃下尖唇散白蚁胚胎发育过程历经25~30 d,按照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12个阶段。胚胎发育早期,卵黄细胞均匀分布在卵内部,卵内细胞核向卵的中间浓缩,在细胞到达卵的后表面时形成浓缩的囊胚细胞作为胚盘;胚胎发育中期,胚胎开始进行“反转型”的囊胚运动,头部和前后轴从后极到前极反转,胚带出现明显的“双弯”结构。胚胎发育中后期,胚胎变宽,内部器官逐渐开始发育,出现明显的伸长与分节;胚胎发育后期,附肢发育明显,内部器官发育成熟。【结论】尖唇散白蚁胚胎发育过程历经12个阶段,属于短胚带型,胚带出现“双弯”结构,发育中期经历两次囊胚反转。本研究为真社会性昆虫白蚁的胚胎发育过程提供了形态学和生物学依据。
    拉合尔钝缘蜱不同龄期若蜱超微形态
    韦丽婷, 刘丹丹, 范士龙, 王金明, 芦星, 李思媛, 刘明明, 陈宋琴, 刘一凡, 郭庆勇, 巴音查汗, 张伟
    2022, 65(11):  1538-1546.  doi:10.16380/j.kcxb.2022.11.014
    摘要 ( 137 )   PDF (22530KB) ( 60 )   PDF(mobile) (22530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新疆地区优势种拉合尔钝缘蜱Ornithodoros lahorensis不同龄期若蜱超微形态及其发育特征,为软蜱的形态特征研究及龄期划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获得拉合尔钝缘蜱1-5龄若蜱虫体,分别通过体视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拉合尔钝缘蜱不同龄期若蜱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在体视显微镜下,1-5龄若蜱虫体均呈椭圆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体表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有4对足。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1-5龄若蜱具有如下相同特征:表皮均呈褶皱样;有瘤突;哈氏器呈横裂样;口下板呈矛形;气门呈半圆形;肛门呈圆形,由叶状肛瓣构成,无肛后横沟。1-5龄若蜱间的不同特征为:1龄若蜱刚毛长且粗,无瘤突,口下板顶端凹陷且齿式为2|2,无气门板;2龄若蜱瘤突不明显,口下板顶端有小凹陷且齿式为3|3,有气门板;3龄若蜱瘤突明显;4龄若蜱肛瓣毛为6对;5龄若蜱肛瓣毛为7对。【结论】拉合尔钝缘蜱1-5龄若蜱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结构基本相似;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刚毛、瘤突、口下板、齿式、气门、气门板、肛瓣毛、肛前沟和肛中沟等形态特征可作为拉合尔钝缘蜱1-5龄若蜱的鉴定特征。本研究首次详细描述了拉合尔钝缘蜱各龄期若蜱形态结构,为软蜱龄期划分及生活史研究提供依据。
    综 述
    害虫Bt抗性机制研究新方向:昆虫体液免疫系统
    廖文宇, 吕卓鸿, 张友军, 杨中侠
    2022, 65(11):  1547-1564.  doi:10.16380/j.kcxb.2022.11.015
    摘要 ( 251 )   PDF (3974KB) ( 269 )   PDF(mobile) (3974KB) ( 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最成功的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剂已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约80年。Bt由于其特异性强、安全高效的特点而得到广泛、成功的应用,极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长期使用,一些靶标害虫逐渐对Bt产生抗性。本文对昆虫体液免疫及昆虫Bt抗性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已有研究认为害虫对Bt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是毒素激活受阻及(或)毒素受体突变或减少。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的Bt抗性还与其免疫系统,特别是与Toll, IMD和proPO-AS等体液免疫通路有关。由此,本文对昆虫体液免疫系统参与昆虫Bt抗性形成的主要通路进行了归纳和推论。IMD免疫通路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昆虫Bt抗性,或可能通过多种免疫反应对抗因中肠组织被Bt破坏而引起的败血症,并通过JNK信号通路促使中肠组织愈合,进而提高其对Bt的抗性。从体液免疫系统切入研究,可能成为深入探索昆虫Bt抗性机制的新方向。
    目 录
    65卷第11期中英文目录
    2022, 65(11):  1565-1565. 
    摘要 ( 66 )   PDF (509KB) ( 109 )   PDF(mobile) (509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