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63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63-04-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苏南灰稻蝨(Delphacodes striatella Fallén)的初步研究
    浦茂华
    1963, 12(2):  117-136. 
    摘要 ( 1687 )   PDF (1433KB) ( 4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 灰稻虱是苏南稻区每年普遍发生为害和暴发年猖獗成灾的主要害虫。由于其早在6—7月间已进入全年发生盛期, 故对双季早稻和单季中稻的为害特别严重。 2. 该虫的主要寄主 夏秋季为水稻Oryza sativa L., 冬春季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 。其它寄主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 、李氏游草Leersia japonica Makino等十种。 3. 灰稻虱在苏南稻区一年发生六代。发生时期:第一代为4月下旬—6月上旬, 第二代为6月上旬—7月上旬, 第三代为7月上旬—8月上旬, 第四代为8月上旬—9月中旬, 第五代为9月上旬—10月中旬, 第六代若虫在10月上、中旬孵化, 11月上、中旬以3—4龄若虫于麦田、紫云英田或沟埂杂草处越冬, 翌年3月中旬—4月中旬化为成虫。 4. 灰稻虱在水稻田内的消长峰态可以分为“双峰”和“单峰”两种。高峰的出现期一般总是在水稻营养状况良好的分蘖盛期和孕穗期。 5. 早夏发生量的多寡, 除与水稻早期栽培的面积和营养状况密切有关外, 还与冬前虫口基数和1—3月间的气温等综合因子有关。6—7月间, 寄生蜂、线虫和蜘蛛类等天敌的活动, 对灰稻虱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 个体发育中, 卵期还可凭胚胎发育的特征划分为胚盘、胚带、黄斑、反转、眼点、附肢形成和孵化等七期。各虫态历期均受温度所制约, 在25—26℃时, 卵期约为8天, 若虫期约为16天, 成虫寿命雌性约为14天, 雄性约为7天。 7. 药剂试验指出, 采用6%γ666可湿性剂的200倍液、46. 6%E-605可混合油剂的3000倍液或15%乙基马拉硫磷可湿性剂的1500倍液每亩喷雾200斤, 是防治灰稻虱的高效方法。
    中国渤海及黄海海面迁飞昆虫的初步观察
    陈永林, 宋绍宗, 邓小山
    1963, 12(2):  137-148. 
    摘要 ( 2192 )   PDF (781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61年(4—6月, 8—10月)作者等在渤海及黄海海区进行了海面迁飞昆虫的观察研究工作, 两海区所获得昆虫中, 已鉴定种类共计53种, 隶属于7目22科。渤海海区30种, 黄海海区34种;其中两海区皆采到的计12种。所获昆虫中, 很多种类系我国重要经济害虫, 如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 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Schiff.),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 棉小造桥虫 Anomis flava Fabricius, 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麦二贫蚜Toxoptera graminium(Rondani), 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granarium(Kirby),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甘薯天蛾 Herse convolvuli L., 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Walker等。同时, 亦有少量的吸血类人畜害虫, 如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 灰虻Tabanus griseus Krober等。还应指出, 在上述两海区同期获得粘虫天敌——粘虫缺须寄蝇Cuphocera varia Fabricius, 且均为雌性。 两海区观察结果表明, 海面迁飞昆虫种类因季节不同而异, 大体可分为早春、春季、夏季和秋季种类。迁飞盛期至少有较明显的两个峰态(5月下旬—6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粘虫在海面上迁飞有2—3个盛期, 芒种节前后北飞, 中秋节前后南迁的现象。粘虫在海面迁飞盛时为2—4时与18时。 所观察及获得的昆虫因种类不同, 距岸的远近不等, 最远者达300公里(稻苞虫)。距岸200公里以外海面上空采到12种, 100—200公里间海面上空采到7种, 40—100公里间者9种, 余则在近海采到。如果从它们被发现的位置距岸远近来推断其飞翔能力时在距岸30公里以内所获得的种类, 它们的飞翔能力可能是不强的。 迁飞昆虫在海面上空的出现与天气状况及风向等有一定的关系:多系非晴天的天气状况, 且以阴雾天出现迁飞的机率为大;粘虫等的迁飞出现与风向关系因季节不同有所差异(春、夏季多偏南风, 秋季则多偏北风), 风力多在6级以下, 并以3—4级时出现迁飞较多。在海面观察到的飞迁昆虫的飞翔高度约在2—20米范围。
    DDT和666水悬剂滞留喷洒对夜晚侵入室内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和微小按蚊活动的影响
    陆宝麟, 高钜镇, 张秉斋, 柳支英
    1963, 12(2):  149-162. 
    摘要 ( 1616 )   PDF (772KB)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蚊虫抗药性的研究——Ⅰ.我国各地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幼虫对DDT及666敏感度的初步调查
    俞渊
    1963, 12(2):  163-166. 
    摘要 ( 1699 )   PDF (248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60年7-9月在华中、华北各省市十余个地区, 对当地淡色库蚊幼虫作了对DDT及666敏感度的调查。经测定证明在使用该两种杀虫剂5年左右的地区, 已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产生;部分地区对DDT的抗性较正常品系蚊的致死中浓度高3-18倍, 对666为2-5倍。
    中国南部的白蚁新种
    蔡邦华, 陈宁生
    1963, 12(2):  167-198. 
    摘要 ( 2042 )   PDF (2445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了在中国南部发现的下列二十一个新种。其中有*号者是作者参加中苏合作云南生物考察队时所采集到的部分材料。 木白蚁科Kalotermitidae 1. 铲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eclivis新种 2. 黑额叶白蚁Lobitermes nigrifrons 新种 3. 金平树白蚁Glyptotermes chinpingensis新种 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 4. 宽唇异白蚁 Heterotermes latilabrum 新种 5. 长头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ongicephalus新种 6. 太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 magnus 新种 白蚁科Termitidae 7. 等齿笨白蚁 Eurytermes isodentatus新种 8. 自翅原歪白蚁Procapritermes albipennis新种 9. 隆额歪白蚁 Capritermes pseudolaetus新种 10. 小歪白蚁Capritermes minutus新种 11. 云南土白蚁 Odontotermes(O.)yunnanensis 新种 12. 细颚土白蚁Odontotermes(O.)angustignathus新种 13. 小头蛮白蚁Microtermes dimorphus新种 14. 栗色象白蚁 Nasutitermes fulvus新种 15. 角头象白蚁 Nasutitermes deltocephalus 新种 16. 直鼻象白蚁 Nasutitermes orthonasus新种 17. 翘鼻象白蚁 Nasutitermes erectinasus 新种 18. 大鼻象白蚁 Nasutitermes grandinasus 新种 19. 圆头象白蚁 Nasutitermes communis新种 20. 丘额象白蚁 Nasutitermes sinuosus新种 21. 黄色象白蚁 Nasutitermes parafulvus 新种
    福建五种血厉螨(Haemolaelaps Berlese, 1910)(Acarina:Laelaptidae)的记述
    王敦清
    1963, 12(2):  199-208. 
    摘要 ( 1646 )   PDF (493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桃一点叶蝉Erythroneura sp.在南京的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孙象钧
    1963, 12(2):  209-219. 
    摘要 ( 1988 )   PDF (554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桃一点叶蝉在长江流域为桃的重要害虫, 据在南京、徐州、洞庭东山等地调查, 为害桃的叶蝉共有4种即:桃一点叶蝉Erythroneura sp. ,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大绿叶蝉Cicadella viridis及棉叶蝉Chlorita biguttula。以桃一点叶蝉为主。它的主要寄主是桃, 其他尚有杏、李、中国樱桃、贴梗海棠、月季、苹果、梨等。桃一点叶蝉在南京一年发生四代, 以第四代成虫在常绿树如龙柏、侧柏、柳杉、桧柏、马尾松、杨梅上越冬。至早春桃现蕾萌芽时, 从越冬寄主上大部分直接迁飞到桃上, 少量可到其他寄主上, 4月以后都集中到桃上, 直到晚秋开始作越冬之迁飞。至11月中下旬全部迁到常绿树上越冬。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25%马拉松乳剂, 30%E-605及25%DDT乳剂效果最好, 41%敌百虫效果不好, 效果最差的是10%γ666乳剂。两次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在桃园内为避免经常使用DDT而引起螨类的大发生, 可采用马拉松, E-605来代替或与DDT混合使用防治桃一点叶蝉及其他桃树害虫。
    中国寄蝇科的记述——Ⅳ.颏迷寄蝇属Hemipeletieria Zimin
    赵建铭
    1963, 12(2):  220-224. 
    摘要 ( 1438 )   PDF (259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矩头蜱属(Dermacentor)一新种(硬蜱科)
    邓国藩
    1963, 12(2):  225-228. 
    摘要 ( 1647 )   PDF (208KB)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海南岛发现的一种新种库蚊——琼中库蚊
    徐启丰
    1963, 12(2):  229-232. 
    摘要 ( 1797 )   PDF (208KB)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济南常见蝇类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的调查
    周德文
    1963, 12(2):  233-242. 
    摘要 ( 1819 )   PDF (543KB) ( 5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了1960年5月至1961年4月在济南市市区及郊区采用臭鱼诱捕及人工不定期采集对蝇类的种类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济南市蝇类的种类前人先后报告共有22种, 此次调查共发现42种, 其中21种为本地区的首次记录。蝇类季节消长总的情况是:自3—11月份在室外均可捕获到蝇类, 8月为其高峰:最常见种类的高峰如下:大头金蝇、银绿蝇均在8月, 舍蝇在10月, 市蝇为8、10两个月, 格氏丽蝇则在5月。全年诱得的蝇类总数中以大头金蝇为最多(18.06%):银绿蝇次之(16.64%):再次之为舍蝇(15.49%)及市蝇(15.06%)等。不同场所诱得的蝇类中占比例最高的蝇种则各不相同;北郊厕所以大头金蝇为最多(34.6%), 北郊马厩则以舍蝇(30.94%)、市蝇(30.06%)居首位, 市区食堂、酱园及南郊垃圾堆则以银绿蝇为最多(分别为37.54%、27.11%及19.36%)。此外, 对不同场所常见蝇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本文也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