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64年 第1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64-10-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电离辐射对东亚飞蝗雄性生殖细胞成熟分裂及精子分化的扰乱作用
    徐凤早, 马淑亭, 陈采琴
    1964, 13(5):  637-648. 
    摘要 ( 1819 )   PDF (742KB)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告研究X射线对东亚飞蝗精母细胞成熟分裂和精子分化扰乱的结果。 当蝗蝻进入五龄后12-24小时,用X射线进行一次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200,500,1000和1500伦。在照射后4—7天取睾丸作涂片,用佛来明氏和 FAA液固定,海登韩氏苏木精或孚尔根反应染色。有时也用相差显微镜对细胞作活体观察。 X射线对飞蝗精母细胞成熟分裂的扰乱主要在引起染色体桥和染色体碎片;在大剂量照射后甚至使染色体粘着成团,阻碍了细胞分裂,或由于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分布散乱。 由精母细胞畸形分裂所产生的精子细胞带有许多染色体碎片,这些碎片中形体较大者形成各种大小的微核。 X射线对精子分化的扰乱在于产生各种畸形精子。在精子变态过程中,常见的变化有精子头部(胞核)后端分叉以及由第二次成熟分裂时子核不离开结果而形成的双头精子。 上述的染色体桥和碎片,微核及畸形精子——它们的数量都和照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作者曾用统计学方法作了分析,计算出经验公式,并分别作了配线。这些曲线都是属于指数型的,作者对它们的意义也作了讨论。
    南方粘虫之研究——Ⅳ.粘虫的发育起点、有效积温常数测定,及其研究方法、计算方法的比较
    邬祥光, 黄心华, 朱金亮, 包金才
    1964, 13(5):  649-658. 
    摘要 ( 2011 )   PDF (633KB) ( 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研究粘虫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测定,在此同时,采用了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北京材料和广东材料)、恒温和变温的研究方法,迴归直线和加权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比较,企图获得一个实践上简单易行、容易推广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并将此次测定结果供生产上预测粘虫发生时期上的参考: 1.测定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结果:发育起点卵期为10.2±0.7℃,幼虫期为7.4±0.6℃,前蛹期为8.7±1.7℃,蛹期为9.9±1.3℃,成虫产卵前期为10.0±1.1℃,全世代为8.7±0.8℃:有效积温常数卵期62.3日度,幼虫期为362.5日度,前蛹期为39.2日度,蛹期为150.7日度,成虫产卵前期为71.3日度,全世代为696.0日度(北京材料)。 2.温度与粘虫生长发育的关系,各种虫态均表现为逻辑斯帝曲线(Logistic-curve),即较低温时粘虫的生长发育比较缓慢,到达一定温度以后,呈直线上升,到相当高温时,生长发育又复迟缓,甚至不再上升或保持一定的水平,也有稍为下降的例子。 3.北京材料和广东材料对温度的反应基本一致,各虫态发育日数的变异率平均为9.61%,最大不超过25%,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常数之简,似亦无显著的差异。 4.用迴归直线法和加权法两种计算方法,来求算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结果:认为两种方法都可应用,但迴归直线法只适用于恒温的试验结果,变温的试验结果则须应用加权计算法。 5.认为利用自然变温下饲育昆虫所得的发育日数,并以发育期间内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来计算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方法是可以符合实际要求的。在粘虫发生地理学的检验结果来看,与实测世代数尚符合。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免研究上恒温条件的许多困难,也可以减免恒温研究结果的若干局限性,而且变温的研究结果,应该更为接近实际,在生产实践上似较有实用价值。
    粘虫营养的研究——食物中和环境中水分对于幼虫生长的影响
    钦俊德
    1964, 13(5):  659-670. 
    摘要 ( 2272 )   PDF (812KB)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粘虫在幼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中,身体的含水量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化显然可受食物含水量的影响。初孵化幼虫的含水量约在83%左右,到2龄盛食期增高到约为89%,以后变动于90%上下,到末龄成熟时剧烈下降,在化蛹前到达73%左右。在每一龄期中,刚蜕皮而尚未取食时含水量最低,盛食期最高,在蜕皮前又行下降。在试验室条件下以玉米叶饲养的粘虫全幼虫期取食叶片共约3克左右,合干重0.6克;对食物的利用率以鲜重计算为20%左右,以干重计算为24%左右。但不同龄期的食物利用率不同:幼龄的比老龄的高。与此类似的,是不同龄期幼虫对食物中水分的吸收率不同:在一、二龄幼虫中,所吸收的水分占食物鲜重74.9%,相当于食物所含水分的98.9%:而在最后两龄幼虫中,相应数值分别为10.7%和13.6%。故食物中水分对于幼虫的营养作用在幼龄时似乎更为重要。当以其它成分大致相等而含水量不同的玉米叶饲养幼虫时,含水量即使相差不远,也可明显地影响幼虫的生长;此效应在幼龄幼虫中更为显著。随食物所吃下水分的多寡略能影响幼虫对水分的吸收,但差异不显著;此因素虽可影响虫体的含水量,但并不影响幼虫对食物的利用率。食物含水量对幼虫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因取食量不同而产生的:幼虫对含水较多的叶片取食量较大,因此生长较快。幼虫在干燥的环境中逗留较久后能饮液态水和取食潮润物体,但环境中的水分似乎并不能透过表皮而进入虫体。幼虫对空气温度反应灵敏,当湿度过低时生长延缓。高龄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绝食时能调节体内的含水量,而低龄幼虫却不能。这可能与前者已积累起较多的脂肪,能产生代谢水;以及表皮能更有效地阻止体内水分蒸发等特点有关。
    关于家蚕神经内分泌的研究——Ⅰ.家蚕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组织学研究(初报)
    夏振铎, 徐静斐
    1964, 13(5):  671-678. 
    摘要 ( 2155 )   PDF (568KB) ( 7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蚕一化性品种“巴格达”的脑以 Susa液固定,制成5微米的连续切片,用 Mallory三重染色对脑神经分泌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分群除过去学者所记载的脑间部中央群及侧群外,还有后群及腹侧群(这是过去所未曾记载过的)。脑间部神经分泌细胞的类型,过去学者认为只有A、B两种细胞,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由于其大小及染色性的不同可分为 A、B、C、D、E五种类型,用 Mallory三重染色(改良法),除染成紫色的大型A细胞及染成深紫红色的B细胞外,还有染成淡蓝灰色的C细胞,染成蓝色的D细胞及染成淡蓝紫色的长型E细胞。无滞育多化性“越南”品种脑间部神经分泌细胞与一化性“巴格达”品种所存在的差异初步观察为“越南”品种脑间部缺乏嗜复红的“B”细胞。
    昆虫不育性药剂的研究——Ⅲ.Thio-TEPA对家蝇不育性效果的试验
    张宗炳, 姜永嘉
    1964, 13(5):  679-688. 
    摘要 ( 2049 )   PDF (697KB) ( 5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家蝇成虫作为不育性试验对象有许多优点:饲养和处理方便,并对药剂敏感。采用标准培养基饲养幼虫,可以维持家蝇成虫性比在1:1。这就减少了在大量筛选试验中区分性别的工作。 本试验企图阐明,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发育阶段对于测定效果有无差异。首先,用了三种不同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出以饲食法处理效果比较好,既方便又经济(用药量少),而且兼有滴液接触的有效性。这说明了Thio-TEPA很可能在昆虫消化道中不被代谢而被吸收,与表皮的穿透性大致相等的缘故。使用这三种不同处理方法使家蝇完全获得不育的有效浓度(或剂量)分别是:饲食法,0.5%Thio-TEPA 48小时(不产卵)或24小时(产卵不孵化);体壁液滴法,每蝇 50微克:接触法,5平方寸面积上点药 10毫克,接触半小时。如果减低浓度和时间,效果稍差一些。 其次,以有效浓度0.5%和50微克的Thio-TEPA处理不同性别的家蝇成虫(无论是饲食法或是体壁液滴法),对处理雌蝇×处理雄蝇,以及处理雌蝇×正常雄蝇,都能造成家蝇成虫完全不产卵,卵巢显著见小。处理雄蝇×正常雌蝇,虽然也能产卵并孵化,但不育性的总效果仍在85—90%以上。而且孵化出来的幼虫大都不能继续生长发育。这说明雌蝇对Thio-TEPA更为敏感,可能由于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质合成代谢受到影响之故。对于雄虫,可能只有部分尚未完成成熟分裂的精细胞受到 Thio-TEPA的抑制作用。 再次,从发育阶段来看,三龄幼虫较一龄幼虫更为敏感(有较高的死亡率);幼虫的处理且能引起后期蛹及成虫形态上的反常。以20ppm浓度的 Thio-TEPA处理三龄幼虫,总的不育效果达87.6%以上;以48ppm和112ppm的浓度处理时,幼虫不能化蛹或蛹不能羽化。如用浸液法处理蛹(2%浓度的Thio-TEPA),未见成虫期有显著不育现象,只是产卵的成虫数有所减少。从处理不同年龄的成虫的结果来看,饲食刚羽化的和羽化后第2天的成虫48小时,可以完全获得不育。处理羽化后第4天和第6天的成虫,仅在第1—3天产极少数卵,以后不再产卵(总的不育效果在90.3—93.2%以上)。 试验结果显示出用不育性药剂来防治家蝇成虫是比较合适的;防治幼虫造成形态上的不正常的成虫;浸蛹处理,要求更多的剂量,显然不够理想。在成虫处理上,接触与饲食同样有效,估计以饲食法(毒饵法)可能更为适宜。
    黑青小蜂(金小蜂)Dibrachys cavus(Walker)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胡萃
    1964, 13(5):  689-714. 
    摘要 ( 2887 )   PDF (1640KB)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黑青小蜂系棉红铃虫的外寄生蜂。在杭州,年发生11代,少数12代。主要以幼虫在越冬红铃虫的茧内越冬。每雌平均寄生红铃虫10.67头,产子蜂100.47头。若寄主供应不充分,则子蜂数量显著减少。性比高,通常为80-90%。成虫寿命与温度关系密切,雌蜂一般长于雄蜂。喂以蜂蜜或给以寄主供其寄生,寿命均能显著延长。卵期2—5天;非越冬幼虫历期5—14天,越冬幼虫历期141—145天;非越冬蛹历期5—35天。 综合文献记载,已知寄主6目36科148种(包括亚种)。经室内试验,能顺利地寄生并育出子蜂的,尚有米淡墨虫、中国齿腿瘦姬蜂以及一种绒茧蜂。后二者均为红铃虫的寄生蜂。 此蜂易于饲养,采取一系列简易的办法,能顺利地进行大量繁殖。在二百余棉仓放蜂116万余头的结果,对活红铃虫的寄生率自33.61%提高至95.93%,增高1.85倍,红铃虫活虫率则自19.32%降至0.86%,抑低95.55%。 越冬红铃虫能在沙土中作茧;所结之茧,此蜂同样寄生、发育并羽化,可望通过这一途径,改进繁殖用寄主的采集方法,以节约劳力。幼虫于5℃上下、0—10℃范围内冷藏64天后表现仍正常,但长期冷藏则生活力大受影响,而繁殖一代后又显然有所恢复。各地蜂种比较结果,以运城的为最差,九江、杭州、永济表现良好,三者之间差异尚不显著。种内杂交有可能提高生活力,“杭州×永济”杂交第一代比母系,平均寄生能力提高40.71%,子代数增加25.34%,雌雄蜂寿命延长16.81%与60.32%;与父系相比,提高更多。此蜂既能原寄生,又可重寄生,既有益又有害,应用时应加注意,惟初步估计棉仓放蜂的弊害是不大的。
    东亚飞蝗Loco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骨骼肌肉系统Ⅱ.胸部(续)
    虞佩玉, 陆近仁
    1964, 13(5):  715-736. 
    摘要 ( 1925 )   PDF (1504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广东发现的恙虫蚴新种
    徐秉锟, 陈心陶
    1964, 13(5):  737-752. 
    摘要 ( 2141 )   PDF (964KB)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水文报告从广东发现的新种恙虫蚴8种,属于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的有6种,属于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的有2种,学名如下:(1)母鸡顶恙虫,新种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mugidi n.sp.;(2)矩板恙虫,新种 T.(L.)rectanguloscuta n.sp.;(3)通什恙虫,新种 T.(?T.)tungshihensis n.sp.;(4)心毛叶怯,新种 Trombiculindus cardiosetosus n.sp.;(5)赛圩赫列(恙虫),新种 Helenicula saihsuensis n.sp.;(6)合浦珠恙虫,新种 Doloisia hopuensis n.sp.;(7)五指背展(恙虫),新种 Gahrliepia(Walchia)wuchihensis n. sp.;(8)山牛背展(恙虫),新种 G.(W.)shanniui n. sp.。
    小型中华按蚊卵越冬的观察
    许锦江, 赵云孝, 林景翰
    1964, 13(5):  753-756. 
    摘要 ( 1886 )   PDF (273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1至1962年冬季在江苏吴江县震泽公社观察小型中华按蚊卵越冬的初步结果。观察结果证实了小型中华按蚊在自然情况下以卵越冬,卵的越冬场所主要是冬季多草的茭白田。
    台湾蠛蠓孳生地调查
    柳忠婉, 丁尔成, 蔡连来, 梁玉宽
    1964, 13(5):  757-760. 
    摘要 ( 2819 )   PDF (240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作者在闽南地区以饱和盐水漂浮检查土样法,调查台湾蠛蠓孳生地,发现台湾蠛蠓孳生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荔枝、桂圆、树兰花树林及竹林内小片潮湿而含腐植质的土;另一种是树荫下和半遮荫处青苔下面的土,此外在树荫下较高而密的草下亦有孳生。这些孳生地都是有遮荫、含砂质和腐植质,土质较松而潮湿。在过于潮湿和腐植质过多,地面较硬和完全向阳的场所都未发现该虫孳生。土壤分层检查结果看来,孳生主要在地面下一厘米范围内。其孳生与雨量有密切关系,雨季孳生地广泛,长时间干旱则大部分孳生地变得干硬,不适于其孳生,只在经常有水的清水沟及泉潭附近的青苔下面土内尚有孳生。
    蓖麻蚕蛹体高级脂肪酸的纸上层析
    张清刚, 冯慧
    1964, 13(5):  761-764. 
    摘要 ( 1880 )   PDF (207KB) ( 6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飞翔对东亚飞蝗性成熟和生殖的影响
    黄冠辉
    1964, 13(5):  765-767. 
    摘要 ( 1812 )   PDF (149KB)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两种古蚤在我国的新纪录及雄性内曲古蚤形态记述
    李贵真, 解宝琦
    1964, 13(5):  768-770. 
    摘要 ( 1759 )   PDF (174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蜜蜂体上的印度新曲厉螨(Neocypholaelaps indica Evans,1963)(Acarina:Ameroseiidae)
    邓国藩, 潘錝文
    1964, 13(5):  771-772. 
    摘要 ( 2138 )   PDF (123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