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64年 第1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64-12-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粘虫营养的研究——成虫对于糖类的取食和利用
    钦俊德, 魏定义, 王宗舜
    1964, 13(6):  773-784. 
    摘要 ( 1974 )   PDF (909KB) ( 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工作中用一系列同浓度的不同糖液及不同浓度的同种糖液喂养羽化后一天的粘虫蛾,见到它们对于糖的种类和浓度均有明显的辨识能力。对于糖液的取食量均比对清水的大,表明糖类对成虫均有诱食的味觉刺激:而其效应的大小,在单糖中的顺序为:果糖>(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或≥)甘露糖≥山梨糖>鼠李糖;在二糖中为:麦芽糖>蔗糖≥海藻糖>纤维二糖>乳糖;在三糖中为:棉籽糖>松三糖。对蔗糖溶液的味觉阈值为2×10-4M左右,对葡萄糖的可能为2×10-2M左右。根据成虫取食糖液后以肠道内含物进行纸上层析的结果,见到消化糖类的酶类有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β果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而无β半乳糖苷酶和淀粉酶。消化道对糖液的消化和吸收以及糖液通过消化道均相当迅速。嗉囊是糖类贮存和水解的主要场所,其中的消化酶可能是由涎腺分泌或从中肠分泌后通过前胃而分批向前流入的。中肠是吸收消化产物的主要部分,所吸收的糖类在体内大部分转变成脂肪贮存。成虫羽化后以清水饲养到第3天时脂肪含量占干重13%左右,而以20%蔗糖溶液饲养的却高达64%左右。用0.2M和0.4M的糖液分别连续饲养配对的雌雄成虫直到雌蛾死亡,见到每对蛾对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取食量较大,半乳糖次之,甘露糖与乳糖较小;取食糖液的体积不随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产卵量以取食麦芽糖的最大,乳糖的最小。从产卵量来看,半乳糖和甘露糖一经吸收后其营养效应与葡萄糖大致相同。糖液中的水分对于成虫也显示有一定的营养效应。
    粘虫生殖的研究——Ⅱ.补充营养对生殖力的效应
    郭郛, 刘金龙
    1964, 13(6):  785-794. 
    摘要 ( 1758 )   PDF (536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粘虫成虫需补充取食糖类,方能完成飞翔(包括迁飞)、交配、产卵等活动。我们用了18种糖类来测定粘虫取食的范围,并观察糖类对生殖力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粘虫能取食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棉子糖、甘油、甘露醇等,能完成正常生殖活动,产下数百粒卵,或上千粒卵,卵能孵化;但取食水、木糖、山梨糖、乳糖、糊精、淀粉、糖元等后,只能产下几粒卵,卵不能孵化。食量依糖液浓度而稍有变化,产卵前期取食量最高。 文中讨论各种糖的营养效价,并比较了各种糖类对不同昆虫生存、飞翔、生殖等效应的异同。
    粘虫生殖的研究——Ⅲ.生殖系统的发育
    吴秋雁, 郭郛
    1964, 13(6):  795-802. 
    摘要 ( 2142 )   PDF (491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粘虫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雌蛾的日龄,是较为可靠和方便的方法。我们从前蛹期开始,研究粘虫雌雄两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形态发生过程,在25℃恒温条件下,粘虫雌雄两性内生殖系统的分化在蛹期第五天基本上完成。而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时期则雌雄各不相同,雄性精子在成虫羽化时便已发育完成,雌性卵子必须在成虫羽化取食补充营养后方能发育成熟。我俩将粘虫雌蛾卵巢的发育分为4个时期:即(1)乳白透明期,(2)卵黄沉积期,(3)成熟期,(4)产卵后期。卵巢的发育情况可以作为鉴别雌蛾日龄的标准之一。雄性粘虫的睾丸在蛹期有合并现象,井由于排精体积逐渐缩小。由于羽化后雄蛾的生殖系统外形上无特别明显的变化,所见较难判断它的日龄。最后比较了卵粒的发育成熟与咽侧体活动以及飞翔、交配、产卵等的关系。
    食物中几种氨基酸对家蝇卵巢发育的影响
    利翠英, 李文盛
    1964, 13(6):  803-814. 
    摘要 ( 2076 )   PDF (853KB) ( 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以10%蔗糖水,鸡蛋液加10%蔗糖水,及以16种氨基酸代替鸡蛋液中的蛋白质所配合成的试验饲料加蔗糖水,分别饲养家蝇,作为营养物质与卵巢发育关系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家蝇单取食蔗糖水,卵巢不发育;取食鸡蛋液加蔗糖水,卵巢正常发育;取食配合的试验饲料加蔗糖水,卵巢亦能正常发育。 取食鸡蛋液加蔗糖水的雌蝇,羽化后5天,卵巢发育完成,第6天产卵。其寿命可达55天。这种食物满足了家蝇成虫正常生活及繁殖的需要。根据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管的变化,卵母细胞和滋养细胞的发育变化情况,卵巢的发育可明显地区分为五个阶段。本试验以这样的五个发育阶段作为营养物质与卵巢发育关系的根据。 单取食10%蔗糖水的雌蝇,卵巢仅发育到第Ⅱ阶段,即停留在卵母细胞分化初期,卵黄未开始形成的阶段。 取食试验饲料的家蝇,其寿命平均35天;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其增长程度与取食鸡蛋液者相似,最终卵巢直径较取食鸡蛋液者略小,但差异不显著,能正常产卵,并能正常孵化,其后代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这个试验结果证明:配合的试验饲料完全可以代替作为家蝇食物的鸡蛋液,并可作为家蝇食物中某种氨基酸的存缺与卵巢发育关系的试验饲料。 在这种配合饲料的基础上,分别除去其中十种“必需氨基酸”中的某一种,分别用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的饲料来饲养雌蝇,以测定卵巢发育对某种氨基酸的反应。试验结果证明:若从饲料中分别除去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以及色氨酸等任何一种氨基酸时,家蝇卵巢都不能发育完全。但除去蛋氦酸或组氨酸时,卵巢仍能发育完全,正常产卵,不过产卵期推迟了一天。卵亦孵化,其后代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正常。试验结果表明家蝇食物中必需含有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及色氨酸才能满足其卵巢发育需要,而蛋氨酸及组氨酸则不需从食物中获得。
    蓖麻蚕在变态期间代谢作用的研究——Ⅲ.酸性磷酸一酯酶的性质及其活力在变态期的变化
    冯慧
    1964, 13(6):  815-823. 
    摘要 ( 1950 )   PDF (614KB)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蓖麻蚕在变态期血淋巴酸性磷酸一酯酶活力随着蚕体的发育不断发生变化。在五龄起蚕,五龄四天及前蛹期酶活力较高,化蛹时显著降低,羽化前后又复升高。酶活力按血淋巴单位体积计算。雌雄两性差异不显著。但由于五龄中期以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雌体大于雄体:故自五龄中期以后,酶的比活力雄体大于雌体。此酶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其活力变化如下:在幼虫五龄盛食期消化道酶活力较高,其中尤以中肠酶活力最高。脂肪体和丝腺仅有微弱的酶活力。脂肪体酶活力有蛹期上升,羽化后达到最高点。此表明蓖麻蚕中肠在五龄盛食期具有旺盛的磷酸化及脱磷酸化作用,为代谢的活跃场所。在蛹及成虫体,消化道退化,脂肪体在代谢方面占了主要位置。昆虫血淋巴和其它动物血液不同的一个方面是它含有大量的磷酸酯类。影响血淋巴磷酸酯类的种类及其含量变化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血淋巴本身对于不同的磷酸酸类的选择水解,蓖麻蚕在变态期血淋巴不同专一性磷酸酯酶的存在及其活力的变化,就是血淋巴选择水解的决定因素:另一是组织磷酸酯类对于血淋巴的选择分泌;本研究表明五龄幼虫中肠及脂肪体,尤其是蛹和成虫的脂肪体是血淋巴磷酸酯的重要来源。此外还研究了血淋巴磷酸一酯酶的性质,及某些金属离子,有机酸等对该酶活力的抑制及激活作用。
    斑蝥素中毒后粘虫的组织病理变化
    卢宝廉
    1964, 13(6):  824-834. 
    摘要 ( 2467 )   PDF (830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以六龄粘虫幼虫为材料,饲以用斑蝥素处理过的玉米叶,中毒后的症状可分为瘫痪、昏迷及死亡三个时期。用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观察DNA、RNA及PAS的变化和体内各种组织中毒后的病理变化。观察结果如下:血球数目变化很大,由正常737个/毫米3降到135个/毫米3,并增殖了许多个体小而染色很深的原血细胞。中肠中毒后,呈现出分泌增强,上皮细胞与底膜分离、脱屑、以致解体的病变。马氏管中毒后管壁细胞已解体,管腔内充满浓状物,神经的变化以神经纤维及神经细胞最为显著,神经纤维都已集结、溶解。脂肪体的胞核大多膨胀,空泡增多,部分已解体。雄性生殖细胞分裂都停留在精母细胞时期,育精囊散离、坏死或已解体。DNA及PAS由阳性变为阴性反应,RNA则在中毒后反而增加,至死亡时又减弱。文中并讨论了原血细胞增殖的原因及斑蝥素的毒理机
    粘虫的发育和成活与环境湿度的关系——Ⅰ.卵和一龄幼虫
    金翠霞, 何忠, 马世骏
    1964, 13(6):  835-843. 
    摘要 ( 2609 )   PDF (561KB) ( 6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25℃中,相对湿度为20—100%的范围内,卵的孵化率受湿度的影响不明显,在32℃中,相对湿度为40-100%的范围内,湿度对卵孵化率的影响亦不显著,但当相对湿度降至20%时,孵化率即有明显的下降;在25℃及32℃中,相对湿度对卵的发育速度有明显的影响,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发育加快,二者呈直线正相关。 卵期湿度对一龄幼虫的成活及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在32℃中,随着卵期湿度的增加,幼虫成活率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在25℃及60%以下的相对湿度中,亦获得了相似的结果;25℃及32℃中,一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与卵期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随卵期湿度的增加,发育加快。 一龄幼虫期的湿度条件,对一龄幼虫有明显的影响,在25℃中,幼虫的成活率和发育速率与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在32℃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当湿度降低到40%时,全部幼虫均不能存活,在60%以上的相对湿度中,成活率和发育速率均随湿度的提高而增加。
    1960-1963年我国某些地区致乏库蚊幼虫对DDT及666发生抗药性及其衰退的观察
    刘维德, 刘金发, 吴能, 周黛宝, 李姿
    1964, 13(6):  844-850. 
    摘要 ( 2113 )   PDF (493KB) ( 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60到1963年,作者等在浙江杭州及江西上饶近郊、广州市区和远郊(大石人民公社)、广东韶关和佛山市区、从化近郊、中山和南海市区、广西南宁市区及远郊(三塘人民公社)等地采集致乏库蚊卵块孵化饲养至3龄幼虫测定其对DDT及666的敏感度。这些地区有些是经常使用杀虫剂灭蚊的地区,有些则较少或从来没有系统地使用杀虫剂灭蚊。测定结果证实1960年韶关、佛山、广州及南宁市区和1961年杭州近郊等地的幼虫对DDT发生抗药性。其中佛山、广州、韶关三地对666也发生抗性。1963年重复在杭州近郊、佛山、广州市区及南宁市区测定,发现各地抗药性均有所降低。此外并发现南海及中山市区和广州远郊大石人民公社的幼虫均对DDT有抗性。其中南海市区对666有很高的抗性。
    蚊虫抗药性的研究——Ⅲ.淡色库蚊幼虫对敌百虫抗性选育的试验
    俞渊, 陆秀琴
    1964, 13(6):  851-854. 
    摘要 ( 2141 )   PDF (236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工作系以实验室里饲养了6年迄未接触过杀虫剂的南京敏感性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pallens Coquillett(NS)4龄早期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进行选育以及对666及DDT抗性蚊的杀灭试验,简要如下: 1.以NS幼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从母代开始累代选育到第40世代。经测定它们每一世代4龄早期幼虫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在0.04-0.09ppm之间,与NS幼虫的相接近,说明它们未产生抗性;交互抗性测定证明,它们对666及DDT两种氯化烃类杀虫剂也未产生交互抗性。 2.666及DDT抗性幼虫,分别用甲基敌百虫浸液处理选育了9及13个世代,它们对该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也都在NS幼虫对甲基敌百虫的致死中浓度的幅度之内,说明甲基敌百虫对杀灭该两种抗性蚊有良好的毒效。
    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初报
    蔡邦华, 孙锡林, 任改新, 王志贤
    1964, 13(6):  855-861. 
    摘要 ( 2195 )   PDF (351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系应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thuringiensis)粉制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此菌的致病力高,防治效果好,大有应用的前途。应用时,菌剂的浓度应随幼虫龄期的增加而递增,含孢子数的有效幅度为1,500-27,000万/c.c.死亡率可达90-100%。此菌如与稀浓度化学药剂(如666、DDT、敌百虫)混合使用,防治抵抗力较强的4-7龄幼虫,效果更好。
    赫坎按蚊种群内中华按蚊不同类型的研究——Ⅰ.卵的形态比较
    马素芳
    1964, 13(6):  862-872. 
    摘要 ( 1988 )   PDF (802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作者将采自全国几个代表地区的中华按蚊的卵,进行了形态的研究。肯定了四个类型即:大宽甲板型卵,小宽甲板型卵,小窄甲板型卵及大窄甲板型卵。(2)大宽甲板型卵的按蚊,分布于全国各地,自广州至东北,以平原地区最多。小宽甲板型卵的按蚊,以北方山区为主,少数向南延伸到长江流域。小窄甲板型卵的按蚊,主要分布于南方山区,北方没有。大窄甲板型卵的按蚊,则见于四川。(3)四个不同类型的卵,不但形态上不同,而且生态习性也不一样。(4)对四个型卵的按蚊彼此关系问题,亦进行了初步讨论。
    红花蚜虫的研究
    武文霖, 高奎滨
    1964, 13(6):  873-876. 
    摘要 ( 2265 )   PDF (278KB)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害红花的蚜虫是蚜科长管蚜属的昆虫,其学名为Macrosiphum gobonis Matsumura. 在黑龙江省每年六月中旬,日平均温19℃时,是迁到红花始期,至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日平均温22-26℃时,达到最大数量,九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在15℃时,离开红花,去浅土层内和牛蒡等菊科植物的叶背越冬。此蚜虫数量消长与温度、湿度、降雨量、播种期、品种、天敌、间作物、栽培地块等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在防治方法方面,除使用药剂防治外,还可通过适期早播、选用抗虫品种及小面积上的红花与邓铃薯间作等途径。
    中国松毛虫寄蝇的研究
    赵建铭
    1964, 13(6):  877-884. 
    摘要 ( 1540 )   PDF (578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陕西省蝗虫的研究——稻蝗属(Oxya Serville,1831)
    郑哲民
    1964, 13(6):  885-888. 
    摘要 ( 2049 )   PDF (201KB)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关于分类学的若干基本概念的讨论
    陈世骧
    1964, 13(6):  889-889. 
    摘要 ( 2108 )   PDF (473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华按蚊成虫对DDT及666敏感度测定初报
    刘维德, 刘金发
    1964, 13(6):  895-896. 
    摘要 ( 1976 )   PDF (138KB) ( 4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林丹(lindane)对粘虫血淋巴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程振衡, 刘之瑛, 钟登庆
    1964, 13(6):  897-899. 
    摘要 ( 2066 )   PDF (196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粉螨科五个种的新记录
    王孝祖
    1964, 13(6):  900-902. 
    摘要 ( 2140 )   PDF (142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灵猫体上发现的齿须血蜱
    李长江
    1964, 13(6):  903-904. 
    摘要 ( 2066 )   PDF (131KB)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