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65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65-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吴维均, 严毓骅, 蔡宁华
1965, 14(6): 515-522.
摘要
(
3425
)
PDF
(368KB) (
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1961—1964年对两个品种、19块春玉米地心叶期着卵量及着卵株率的调查资料,分析了:1)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2)着卵株率与百株累计卵量的关系,3)百株高峰卵量与累计卵量的关系。 分析表明:心叶期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符合于随机分布,因此着卵株百分率与百株累计卵块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着卵株率(p)与百株累计卵块数(x)间有 P=1-e
-0.00985
x
0.9984
的曲线函数关系。作者利用此式制成了一个由著卵株百分率来推算百株累计卵块数的检索表(表3)。 心叶期百株高峰卵块数(x)与百株累计卵块数(Y)之间则有直线回归的关系,以百株高峰卵块数估计百株累计卯块数的回归式为:Y=11.47+2.64x。 利用上述两种调查方法来估计心叶期的累计卵块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这两个方法在实用上各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用一法。
Select
家蝇的卵子发生的研究——Ⅰ.家蝇卵子发生过程
张宗炳, 白琴华, 孙勇如, 李怀义, 李绍民, 苏大昆
1965, 14(6): 523-533.
摘要
(
2763
)
PDF
(770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叙述了家蝇的卵子发生过程:根据卵室的形状与大小,卵室内卵母细胞的体积与营养细胞的比例,营养细胞核的变化,滤泡细胞的分化,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卵壳形成等标准,将卵子发生分为了十一阶段,第一阶段在卵原区内,称为卵原囊,第二阶段为卵室形成,第三至第五阶段,卵室圆形,主要根据营养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状划分,第六阶段卵室成椭圆形,并开始迅速生长;第七阶段卵母细胞占卵室四分之一,边缘细胞于此时发生。第八阶段卵母细胞占卵室三分之一,在营养细胞上的滤泡细胞开始退化至消失,营养细胞核出现灯刷染色体,第九阶段卵母细胞占卵室二分之一:第十阶段占四分之三,卵壳分泌形成,营养细胞开始退化。第十一阶段,营养细胞及滤泡细胞全部退化消失,形成卵。 描述了卵母细胞、营养细胞与核,滤泡细胞在发育各阶段中的变化,并讨论了其意义。
Select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
蔡秀玉
1965, 14(6): 534-544.
摘要
(
2014
)
PDF
(700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两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仅有一种病毒即核型多角体。在自然界有局部流行的现象。利用相差显微镜,并辅以涂片证明多角体病毒能侵染5种类型的粘虫血细胞。它们是:珠血胞,浆血胞,类降血胞,原血胞及囊血胞。核型多角体能侵染所有粘虫的器官组织细胞并引起病变。在不同温度(0°—40℃)影响下多角体病毒对不同龄期的粘虫侵染力是有差别的,而6龄幼虫几乎难于染病。利用夜蛾科的6种病毒侵染粘虫均不致病。同时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5种昆虫的幼虫除了烟夜蛾 Heliothis assulta G.被侵染外,其他则不被侵染。
Select
山西山楂粉蝶的研究
李连昌
1965, 14(6): 545-551.
摘要
(
2410
)
PDF
(411KB)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山楂粉蝶为山西果区早期的主要害虫。年发生—代,以三龄幼虫群集树梢吐丝营巢过冬,每巢平均10.5头。3月下旬平均气温4.2℃时开始出巢活动,4月上旬槟沙果花芽开绽,为出巢盛期。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卵的孵化盛期在6月上旬平均孵化率79.62%。 山楂粉蝶各虫态有多种天敌。防治试验以46.6%1605的3000倍液加50%可湿性DDT的300倍液的混合剂,效果更佳。秋季落叶后或早春发芽前彻底剪除越冬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Select
徐州地区三节吻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室外叮刺活动的通宵观察
张道义, 王思林, 宋朝斌, 胡申超
1965, 14(6): 552-558.
摘要
(
3008
)
PDF
(462KB) (
5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叙述了1962年徐州市韩山村三节吻库蚊夜间室外叮刺活动通宵观察的结果。 1.三节吻库蚊全夜都有叮刺活动,而通常具有明显的黄昏及黎明两个高峰。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微弱光线是影响蚊虫的群舞和叮刺活动的主要因素,这两高峰随微弱光线的来临而出现,又随微弱光线的消失而消失。因各个季节日落、天黑及黎明、日出的时间前后不一,使微弱光线出现的时间迟早不同,所以出现这两高峰时间也随季节而改变。黄昏高峰平均出现在天黑前9分钟,黎明高峰平均出现在黎明后26分钟。 2.月光的刺激可以增强蚊虫的叮刺活动。朔的阶段黄昏与黎明高峰间叮刺蚊数很少;上弦及下弦阶段叮刺蚊数明显增多的时间,分别出现在上半夜和下半夜;望的阶段两高峰间的叮刺蚊数可能一直颇多;有云的夜间,月亮时现时隐,叮刺活动也随之而波动,月现时蚊数明显增多,月隐时立即减少。 3.三节吻库蚊的叮刺活动与当时的温湿度变化无关,但黄昏高峰、黎明高峰及月光的刺激所引起的叮刺活动的增剧,必须在21-22℃这一气温界限以上才有可能表现出来,过低则使之削弱甚至消失。过高的气湿或降露对叮刺活动无明显抑制作用。 4.微风对叮刺活动无影响,风速超过2.0米/秒以上的大风,能明显削弱叮刺活动,甚至使高峰消失。 5.月亮既然增加三节吻库蚊的叮刺活动,有月光之夜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m De Vill.)的形态研究
申允中, 吴元钦, 杨皙华
1965, 14(6): 559-571.
摘要
(
2427
)
PDF
(771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是1957年我们在陕北地区对牛体寄生纹皮蝇进行初步调查观察的结果。在形态学方面,无论是成虫、卵和第一、第三龄幼虫,与以往许多重要文献论著基本上相同;但也有一些是没有记述的,如卵在牛毛上排列的形式,除了有一侧平行整齐排列型和间断分段排列型外,尚有对侧排列型和不整齐排列型。另外,第三龄幼虫的体棘有分叉的现象,即从一个体棘的基部上面分出2—4个小棘;在未成熟第三龄幼虫的节前缘棘的顶端部分较钝。而以上这些特点,尤其是第三龄幼虫体棘的分叉现象,可能为我国纹皮蝇的形态特征之一。
Select
我国赫坎按蚊群内中华按蚊不同类型的研究——Ⅳ.幼虫形态的比较
马素芳
1965, 14(6): 572-575.
摘要
(
2017
)
PDF
(189KB)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及陕西省北部地区蝗虫的调查
郑哲民, 邱琼华
1965, 14(6): 576-590.
摘要
(
2322
)
PDF
(1146KB)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宽痣蜂属(Macropis)的研究及两新种记述(蜜蜂总科,准蜜蜂科 Melittidae)
吴燕如
1965, 14(6): 591-599.
摘要
(
2520
)
PDF
(729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利用红外线辐射处理越冬红铃虫的初步探讨
马仲实, 田文, 李保兰
1965, 14(6): 600-602.
摘要
(
2137
)
PDF
(150KB)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两型形态比较初步研究
高慰曾
1965, 14(6): 603-609.
摘要
(
2001
)
PDF
(346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越冬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过冷点的测定
罗希成
1965, 14(6): 610-612.
摘要
(
1997
)
PDF
(175KB)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水稻食根水叶甲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其屋钩部分的构造
张英健
1965, 14(6): 613-616.
摘要
(
1859
)
PDF
(223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我国黑龙江省初次发现的向日葵新害虫——向日葵螟
叶家栋, 朱秀廷
1965, 14(6): 617-619.
摘要
(
1895
)
PDF
(171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是虫草蝙蝠蛾
朱弘复
1965, 14(6): 620-621.
摘要
(
2843
)
PDF
(103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