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74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74-01-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棉苗期棉蚜群的空间模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宋哲和
    1974, 17(1):  1-10. 
    摘要 ( 1965 )   PDF (654KB) ( 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苗期棉蚜群的空间模型,当蚜株率在5%以下时符合负二项分布,蚜株率在5%以上则符合Polya-Eggenberger核心分布,在防治上应消灭于这个点片发生阶段。 根据这种极不均衡的分布型,在防治试验的调查资料应用变量分析时,应将原资料用对数代换后进行,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与生产实践经验相符;也符合变量分析主要基本假设: (1)各种试验误差应成常态分布; (2)各次观察误差必须有一共同的变量; (3)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应该是可加的。 应用序贯分析检定棉蚜防治适期(蚜害株20%),定k=0.4、kp1=0.2、kp0=0.1、α=19=0.05,求出决定防治与否的两条分领域的平行线方程为: am=0.143m-5.7625 rm=0.143m+5.7625它们可供实践中参考运用,以节约人力物力。
    菜蚜迁飞期短期预测的研究Ⅰ
    管致和, 李文藻
    1974, 17(1):  11-15. 
    摘要 ( 2157 )   PDF (305KB) ( 5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1961年及1963—65年,我们在北京和天津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两种蚜虫——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菜缢管蚜Hyad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Davis)——分别在留种白菜、留种萝卜、甘蓝、苤蓝、小白菜、小油菜、秋白菜,以及春天的风障菠菜上进行了系统的蚜群分析。研究表明,在蚜群中出现有翅若蚜前,繁殖力有下降趋势;因而若蚜与成蚜数量的比值亦逐渐下降。降到一定的比值,蚜群中即将出现有翅若蚜。因此,可以通过系统调查,用统计蚜群中若蚜与成蚜的数量比,来作蚜虫迁飞期的短期预测。 数量分析表明:桃蚜出现有翅若蚜前4—6天,其若蚜与成蚜的数量比为2.17—2.91(95%置信限)或2.03—3.05(99%置信限)。菜缢管蚜有翅若蚜出现前5—6天其比值为8.56—9.76(95%置信限)或8.29—10.03(99%置信限)。
    陕西省油松球果小卷蛾初步研究
    李宽胜, 张玉岱, 李养志, 冯文启, 朱兴才
    1974, 17(1):  16-28. 
    摘要 ( 1920 )   PDF (804KB) ( 5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松类的球果及嫩梢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陕西省乔山、黄龙、秦岭,巴山等林区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植物有油松、马尾松、华山松及白皮松等。其中以油松受害最为严重,被害的当年生球果提早枯落而不能成熟;先年生球果多干缩枯死,无子粒:当年生嫩梢常枯枝秃顶,继而干形弯曲,不能长成通直良材,这样,既严重影响森林更新及造林用种,又严重威胁树木生长发育及木材利用价值。 该虫在陕西省乔山林区年只一代,以蛹越夏过冬。翌年4月中旬为蛾始发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盛发期。蛾盛飞时刻在傍晚19时30分至20时30分。卵散产,主要产于先年生球果上,间或产于嫩梢及针叶上。卵期14天。幼虫始孵期在5月上旬,中旬达盛孵期,6月上、中旬幼虫始老熟,吐丝下地在枯枝落叶层及杂草丛下结茧化蛹,准备越夏过冬。 该虫发生在海拔1,900米以下的松林内,而在1,9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尚未见其踪迹。其发生为害规律是:低海拔重于高海拔,山下部重于山中、上部,纯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幼、中龄林重于近、成、过熟林,结实好林分重于结实不好及未结实林分。该虫的发生期是阳坡先于阴坡,低海拔先于高海拔,并与植物物候相关,如幼虫孵化始、盛期,正是油松开花始、盛期,也是进行化学防治的大好时机。 防治措施:营造混交林;改疏林为密林,提高林分郁闭度:人工摘除虫害果,集中处理,杀死幼虫;化学防治,可用25%DDT乳剂或50%可湿性DDT的200—400倍液,于幼虫孵化初、盛期各喷一次,灭虫保果作用显著;飞机洒药防治,以25%DDT乳剂1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较好。
    苹果卷叶蛾类的鉴别
    黄可训
    1974, 17(1):  29-42. 
    摘要 ( 2065 )   PDF (1133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包括华北采的10种苹果卷蛾,其中以Adoxophyes orana,Spilonata lechriaspis及Acleris crocopela三种为害较为严重。为了防治工作的便利,本文对这10种卷蛾作了记述,并附有种检索表,雌、雄外生殖器,翅脉等图例,以帮助鉴定。
    中国西部叶新种记述
    陈世骧
    1974, 17(1):  43-48. 
    摘要 ( 1915 )   PDF (459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原尾虫的研究(三)——始蚖科的一新属及其在系统分类上的意义
    尹文英
    1974, 17(1):  49-54. 
    摘要 ( 2258 )   PDF (338KB) ( 5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跷蝽科记述(半翅目:异翅亚目)
    萧采瑜
    1974, 17(1):  55-65. 
    摘要 ( 2045 )   PDF (709KB) ( 4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金翅夜蛾亚科Plusiinae的研究
    周尧, 卢筝
    1974, 17(1):  66-82. 
    摘要 ( 2177 )   PDF (1113KB) ( 10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粉蛉记(二)粉蛉属Conwentzia Enderlein(脉翅目:粉蛉科)
    杨集昆
    1974, 17(1):  83-91. 
    摘要 ( 2155 )   PDF (616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花蝇科及蝇科三新种一新亚种
    范滋德
    1974, 17(1):  92-96. 
    摘要 ( 2005 )   PDF (358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青海省蚤目新属和新种的记述
    柳支英, 蔡理云, 吴文贞
    1974, 17(1):  102-111. 
    摘要 ( 1925 )   PDF (695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锥蚤属两新种记述(蚤目:角叶科)
    李贵真, 陈宁宇, 魏书凤
    1974, 17(1):  112-116. 
    摘要 ( 1967 )   PDF (353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一新种记述(siphonaptera:Hystrichopsyllidae)
    王敦清
    1974, 17(1):  117-119. 
    摘要 ( 1952 )   PDF (161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呼和浩特市蝇类生态调查
    韩志学
    1974, 17(1):  120-126. 
    摘要 ( 2262 )   PDF (438KB)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灭蝇提供科学根据,进而控制或减少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机会,在1963年对呼市地区蝇类的种别、季节消长、孽生地、活动场所以及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继而在1972年对远郊的不同生境以网捕法采集,初步掌握其种属地区分布。 经调查共发现蝇类23属52种。室内以家蝇属为最多,约占捕获总数的93.76%,室外以腐蝇属为最多。约占诱捕总数的56.84%。呼和浩特地区除11—3月无蝇外,全年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6月及8月。 对市区和市边缘区季节消长情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市边缘区密度高于市区,主要由于市边缘区是垃圾粪便堆集场所,屠宰场及酿造厂均在城郊,这些废料给蝇类繁殖造成了有利条件。 对越冬蝇的栖息场所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越冬蝇主要为家蝇属中的舍蝇,它们多在温度较高、食物气味较浓的地方栖息。温度高达13℃以上时则飞翔活动,4℃时以指触动稍能爬行,低于4℃时则蛰伏不动,最后趋于死亡。对越冬蝇蛹进行了调查,其主要场所为猪、马粪堆、厕所墙角地面、粪窖周围等。并对家蝇、绿蝇、麻蝇传播痢疾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