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75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75-01-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我国治蝗史上的路线斗争
    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大批判组
    1975, 18(1):  1-6. 
    摘要 ( 1762 )   PDF (564KB) ( 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示范的经验与体会
    吉林省通化地区种子植保站
    1975, 18(1):  7-9. 
    摘要 ( 1380 )   PDF (299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公社农业科学试验站
    1975, 18(1):  10-16. 
    摘要 ( 1363 )   PDF (459KB)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
    黄冠辉, 丁翠
    1975, 18(1):  17-24. 
    摘要 ( 1952 )   PDF (1299KB) ( 8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道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 多角体形状不规则,直径平均1.9微米。病毒粒子杆状,单个或成束存在。单个粒子大小为335×90毫微米,病毒束的直径140毫微米。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幼虫死亡率依多角体浓度和虫龄而变化,在25℃条件下,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105.3多角体/毫升。龄期相同时,幼虫死亡速度依多角体浓度和环境温度而变化。多角体喷洒到植物叶面后,数日内可以损失大部分感染力,损失的速度与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以及多角体浓度有关。感染力的损失主要是由于紫外光的灭菌作用。病毒与苏云金杆菌同时感染没有增效作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粘虫和家蚕无感染力。田间初步试验表明,应用病毒防治斜纹夜蛾是可能的。
    稻株上杀螟腈残留量的初步研究
    樊德方, 戚澄九, 刘乾开, 储可铭
    1975, 18(1):  25-27. 
    摘要 ( 1651 )   PDF (183KB)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工作的试验结果表明杀螟腈是一种残效期短、基本上不污染稻株的低毒农药。它在田间自然环境条件下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分解消失较快,特别是雨水冲刷更使它在水稻上的残留量剧降。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解稍为缓慢。 田间药效试验指出,杀螟腈防治纵卷叶螟虽效果显著,但由于残效短,施药必需与害虫的发生关键时期紧密配合。
    油茶刺绵蚧的生物防治
    陈祝安, 雷插清
    1975, 18(1):  28-36. 
    摘要 ( 1554 )   PDF (652KB) ( 4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刺绵蚧是诱发油茶煤污病的主要媒介,病虫之间的关系是:霉菌菌丝体表生,以刺绵蚧蜜汁为滋养,因此只要扑灭害虫,中断蜜源,该病自然消灭。 黑缘红瓢虫寿命长、食虫量大,是刺绵蚧强大的天敌,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调整群体自然分布数量,适时放养和汇收,就能有效地控制煤污病的发生。
    福建水稻蓟马的初步考察
    中国昆虫学会植物保护研究所
    1975, 18(1):  37-41. 
    摘要 ( 1340 )   PDF (339KB)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微孢子虫对玉米螟生存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问锦曾
    1975, 18(1):  42-46. 
    摘要 ( 1516 )   PDF (369KB)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不同量微孢子虫孢子经口接种玉米螟幼虫,观察对螟虫的影响。当用浓度低至平均每卵180个孢子接种初龄幼虫时,生存率降低不明显,但繁殖力有明显下降:接种剂量提高到平均每卵1,800个孢子时,则生存率显著降低,半数以上螟虫不能发育至成虫期,残存成虫平均产卵量减至对照的23.3—67.7%。在处理范围内接种量愈大,产卵量愈低。幼虫四龄期接种对螟虫的影响较初龄期接种为轻。染病雌蛾产出的卵块常带病,并能经卵传染后代。螟虫由于食下孢子与经卵传染,由其繁殖而成的子,代虫数可减少至为对照健虫的0.9—1.4%。
    高粱芒蝇的初步研究
    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 广东省台山县科学技术局
    1975, 18(1):  47-51. 
    摘要 ( 1352 )   PDF (313KB) ( 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核桃小吉丁虫研究初报
    郑瑞亭
    1975, 18(1):  52-56. 
    摘要 ( 1711 )   PDF (269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核桃小吉丁虫足陕西省核桃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枯枝中过冬,极少数在活枝上越冬。4月中旬至6月底为化蛹期,盛期为4月底至5月初。蛹期平均27.7天,最短16天,最长39天。成虫羽化后在蛹室中停留4—20天才咬破皮层钻出枝外。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出现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化蛹结束时亦即成虫出现高峰。成虫出枝后取食核桃叶,约经半个月补充营养期开始产卵。产卵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强光,卵多产在伸出树冠外围的长枝条上叶痕附近。成虫生活期平均35.3天,最长可达83天。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卵出现期。卵期多为10天。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多在二、三年生枝条皮层中串圈为害。受害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开始钻入木质部,做一蛹室,在蛹室中过冬,至10月底大部幼虫进入了越冬阶段。
    桑虎天牛的初步研究
    呼声久, 孙丽娜, 任炳生
    1975, 18(1):  57-65. 
    摘要 ( 1576 )   PDF (1219KB)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桑虎天牛为害桑树,幼虫蛀食韧皮部及木质部,形成宽大的隧道,严重影响营养和水分的传导。为害较轻时,桑叶小而薄,为害严重时,则整个桑株枯死。 在辽宁省,此虫需1—2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幼虫越冬。 幼虫在木质部蛀食的孔即成虫羽化后爬虫的通道。剪、锯桑树引起的坏死组织为幼虫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非此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周期。 提出下列防治意见:(1)浸透80%DDVP乳油10倍液的棉球将幼虫蛀食孔堵死,可杀死木质部内的幼虫、蛹和成虫:(2)刀、锥等可杀死部分幼虫;(3)锯割、修剪等机械伤口可涂以沥青或其他涂料,以阻止雌虫产卵;(4)成虫出孔前,烧掉枯死桑树;(5)引入并保护啄木鸟。
    甘薯叶(虫甲)种类问题的探讨
    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昆虫分类室叶(虫甲)组
    1975, 18(1):  66-70. 
    摘要 ( 1467 )   PDF (417KB) ( 3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河南平原农村的蝇类及季节消长的初步观察
    葛凤翔
    1975, 18(1):  71-76. 
    摘要 ( 1704 )   PDF (297KB) ( 5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研究
    许锦江, 冯兰洲
    1975, 18(1):  77-104. 
    摘要 ( 1782 )   PDF (2161KB) ( 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报告作者等在1962—1965年对我国代表性地区赫坎按蚊类群的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各种按蚊生活史各期,包括卵、幼虫、蛹皮和成虫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赫坎按蚊类群至少包括9种按蚊,即赫坎按蚊、八代按蚊、拟中华按蚊、中华按蚊、贵阳按蚊、印度按蚊、带足按蚊、雷氏按蚊嗜人新亚种和江苏按蚊新种。文内对各种按蚊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提出了它们的主要鉴别特征、个体变异及地理变异,并试列出本类群内各种按蚊的成虫、蛹、幼虫及卵的检索表,以供现场的调查与防治工作参考应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我国赫坎按蚊类群各种按蚊的地理分布、主要习性和它们对丝虫病和疟疾传播的关系。为我国两种重要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稻弄蝶属三个亲缘种的幼期鉴别
    李传隆
    1975, 18(1):  105-110. 
    摘要 ( 1644 )   PDF (1313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疆副新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毛蚤科)
    邵冠男, 吴厚永, 申允中
    1975, 18(1):  111-113. 
    摘要 ( 1753 )   PDF (157KB) ( 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麻蝇族一新属二新种
    陈之梓
    1975, 18(1):  114-118. 
    摘要 ( 1684 )   PDF (273KB) ( 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山西省绿蝇属一新种
    朱又生
    1975, 18(1):  119-120. 
    摘要 ( 1822 )   PDF (159KB) ( 8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