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用低G/C%含量引物通过PCR扩增家蝇细胞色素P—450 cDNA
康巧华 陈年春 周顺伍 齐顺章
1998, 41(3): 225-230.
摘要
(
3004
)
PDF
(948KB) (
10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多型性和遗传多态性,以苯巴比妥钠诱导、室内饲养的杀虫剂敏感种群雌性家蝇
Musca omestica vicina
Macquart为材料,提取总RNA,以0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分离出总mRNA;以此为模板反转录合成总cDNA。再以总cDNA为模板,以P-450CYP6A1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一对低G/C%含量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1.5kb左右的预期目的片段。
Select
五带虻溶纤活性蛋白的纯化和性质
杨星勇 卢晓风 裴炎
1998, 41(3): 231-236.
摘要
(
3067
)
PDF
(326KB) (
9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五带虻
Tabanus qutnquectnctus
Rlcardo腹部匀浆液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75凝胶层析、Fibrin-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电泳制备等方法纯化后,获得在SDS—PAGE图谱上呈现单一区带的溶纤活性蛋白。该蛋白质既具有纤溶酶作用,又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其分子量为40kD,等电点为4.5,最适作用pH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28℃,37℃处理2h活性完全丧失,Ca
2+
、Mn
2+
、Cu
2+
、Zn
2+
、Hg
2+
和PMSF能抑制其活性。
Select
家蚕染色体复制区带的初步显示
王亚军 王喜忠 李娟 王子淑 杨彪
1998, 41(3): 237-242.
摘要
(
3090
)
PDF
(3267KB) (
1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采用家蚕
Bomoyx mori
活体注射BrdU结合FPG(fluorochrome photolyusis Giem-sa)显带方法,以生殖腺为材料,成功显示出家蚕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复制带。由于处于S-期的细胞有早有晚,且同一细胞DNA各片段的复制亦有先后,因此BrdU掺入DNA合成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从而可产生出早、中、晚复制带型。BrdU掺入时间早,则会在家蚕部分染色体上出现大面积浅染带纹的早复制带。每一染色体皆有其独特的带纹特征,据此可初步将它与其它染色体相互区分;随着BrdU掺入时间的推后,染色体上会出现深浅交替、丰富的带纹,即中复制带型;至S-期DNA合成晚期掺入BrdU,最终染色体出现以深染带纹为主,浅染带纹仅出现于少数染色体的中部、近中部或端部的晚复制带。
Select
菜缢管蚜、棉铃虫对杀虫混剂及其单剂的抗性遗传力分析
茹李军 芮昌辉 范贤林 赵建周 魏岑
1998, 41(3): 243-249.
摘要
(
2617
)
PDF
(370KB) (
1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阈性状分析法,估算了菜缢管蚜
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和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uer)对菊马混剂及其单剂、棉铃虫对灭铃威混剂及其单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抗性风险和混剂延缓抗性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菜缢管蚜和棉铃虫对混剂的现实抗性遗传力均明显小于各单剂,依次为: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有机磷>混剂。混剂的使用寿命大于组成其各个单剂的使用寿命之和,抗性风险依次为:拟除虫菊脂>氨基甲酸酯>有机磷>混剂。菊马混剂对菜缢管蚜和棉铃虫,灭铃威混剂对棉铃虫均有延缓抗性发展的作用。灭铃威对棉铃虫抗性发展的延缓作用最显著。
Select
粘虫幼虫密度对成虫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李克斌 罗礼智
1998, 41(3): 250-257.
摘要
(
3068
)
PDF
(471KB) (
1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幼虫密度(1头/瓶、20头/瓶、40头/瓶)对成虫水分、甘油酯和糖原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同幼虫密度处理的初羽化成虫水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但1~5日龄40头/瓶的雄蛾及1~3日龄雌蛾高于单头处理的;20、40头/瓶的初羽化成虫甘油酯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均显著地高于单头饲养的;20头/瓶羽化的雌、雄成虫l~5日龄甘油酯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到5日龄达到最大值后才开始下降,40头/瓶的在3日龄达到最大值后即开始下降,而单头饲养羽化的在1日龄达到较高值,2日龄降至最低后再缓慢回升。幼虫密度对初羽化成虫及1~7日龄雄蛾的糖原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20、40头/瓶条件下羽化的1~7日龄雌蛾糖原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单头饲养的则随日龄的 增加而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幼虫密度不仅影响到初羽化成虫能源物质的含量,而且也可能影响到成虫能源物质特别是甘油酯的代谢。
Select
苦皮藤素V对东方粘虫中肠细胞及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刘惠霞 董育新 吴文君
1998, 41(3): 258-262.
摘要
(
3225
)
PDF
(3503KB) (
1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苦皮藤素V是从杀虫植物苦皮藤
Cela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中分离的一种对昆虫具有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该文通过电镜观察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其对东方粘虫
Mythimnaseparata
(walker)幼虫中肠组织及中肠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电镜观察发现,中毒试虫的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明显病变:柱状细胞顶膜微绒毛零乱、减少;线粒体肿胀,出现空白亮区,双层膜不完整;细胞质密度降低,细胞器排列紊乱;内质网池扩张,囊泡化,粗面内质网减少;杯状细胞杯腔变大,微绒毛减少。消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中毒试虫中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和正常虫相比,无显著变化。因此认为,苦皮藤素V主要作用于中肠细胞的质膜及其内膜系统。
Select
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细胞结构和分泌功能
陈长琨 李国清 王荫长 卢中建
1998, 41(3): 263-268.
摘要
(
3845
)
PDF
(1611KB) (
1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生殖前期雄蛾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腺细胞结构和分泌功能,以及与精子形态和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缢缩位置、解剖形态、细胞结构、分泌方式、精子形态变化和数量变动为依据,将中胚层生殖道划分为修精囊、输精管、贮精囊、精包腺1~5段等8个区段;(2)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具有相同的组织层次,自内向外分为单细胞上皮层、底膜、肌肉层和围膜等4层,但缺少表皮质内膜;(3)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腺细胞具有旺盛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主要有内质网型和液泡型两种,前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后者具有致密的核糖体和分泌泡;至少有4种分泌方式:即颗粒顶泌、液泡顶泌、胞质局泌和胞间分泌;修精囊、贮精囊、雄性附腺、精包腺1段的顶泌物为糖蛋白性质(PAS阳性)、局泌物为非糖蛋白性质(PAS阴性)。
Select
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瓣膜结构和功能
陈长琨 李国清 王荫长 胡 冰
1998, 41(3): 269-274.
摘要
(
3350
)
PDF
(2130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通过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等方法,详细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的形态、数目、位置和细胞特化的瓣膜结构,并研究了缢缩的瓣膜结构和隔离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结果表明:缢缩是雄蛾中胚层生殖腺上显著收缩段,有7个,分别在雄性附腺—贮精囊、贮精囊—精包腺1段、精包腺1~5各段之间,精包腺5段—C形管;缢缩自内向外为4层,即瓣膜细胞、底膜、肌肉和围膜,肌肉层发达;缢缩瓣膜结构是细胞极度伸长特化形成的,其特点是:多数细胞伸长超过原长度的一倍以上,顶区膨大呈蘑菇突,纵横交错堵塞管腔,其顶段的微绒毛致密而细长,稠密的粗面内质网和稀疏的高尔基体环绕在核的四周,细胞间隙发达;缢缩瓣膜结构具有隔离相邻区段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致使各区段分泌物在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和迁移率,以及经PAS染色后在腺腔横切面上的构象存在显著差异。
Select
迁人江淮稻区褐稻虱生物型跟踪监测及分析
肖英方 顾正远 邱光 吕班 王跃群
1998, 41(3): 275-279.
摘要
(
3490
)
PDF
(245KB) (
1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对近年来褐稻虱迁入虫源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迁入的虫源在鉴别品种Mudgo上的致害力,生存率、取食量和原始的种群生物型I没有明显的差别;两者在酯酶同工酶谱带数目和RF值也没有差异。迁入的虫源在田间抗性品种上明显表现虫量少。因此,迁入江淮稻区虫源仍是种群生物型I。人工在Mudgo上诱导产生的生物型1再回到感性品种上连续饲养8代,其对Mudgo的致害性降为1.O级,表明了褐稻虱生物型的不稳定性。
Select
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敬泽 姜在阶
1998, 41(3): 280-283.
摘要
(
3080
)
PDF
(207KB) (
1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实验室条件[(27±1)℃;75%RH;6L:18D]下,长角血蜱完成其生活史需135.8d:卵的孵化期为38.5d:幼虫吸血前期、吸血期和蜕皮前期分别为5.3d,3.8d和13.9d;若虫吸血前期、吸血期和蜕皮前期分别为7.2d,5.4d和16.9d;成虫吸血前期、吸血期、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分别为7.6d,9.4d,7.8d和20.0d。雌虫饱食体重与产卵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r
=0.9496,
P
<0.001)。雌虫的生殖效率指数REI=11.06,生殖适合度指 数RFI=7.19。生活周期在不同季节无明显变化。雄虫吸血期受雌虫吸引而成功地交配,这一过程是在吸引性信息素的作用下完成的。
Select
中国的光肩星天牛类群
吴蔚文 蒋书楠
1998, 41(3): 284-290.
摘要
(
3461
)
PDF
(3096KB) (
1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讨论我国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lpennis
(Motschulsky)类群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的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寄主广泛,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主要为害杨树,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西部地区,北限在陕西太白山到甘肃天水一带;主要为害柳。在秦岭以北到天水之间是黄斑星天牛和四川星天牛的重叠分布区,山西太行山两侧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是光肩星天牛和黄肩星天牛重叠分布区,两个狭长地带交会处,大约在秦岭以北的陕西和(或)山西境内有三个种的重叠分布区域.在云、贵、川地区广泛分布着四川星天牛,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和蓝角星天牛,后者应该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种。
Select
中国优食蚜蝇属的研究及二新种记述(双翅目:食蚜蝇科)
何继龙 李清西 孙兴全
1998, 41(3): 291-299.
摘要
(
2431
)
PDF
(567KB) (
1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林木瘿螨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总科)
匡海源
1998, 41(3): 300-305.
摘要
(
2593
)
PDF
(271KB) (
1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智麦蛾属二新种记述(鳞翅目:麦蛾科)
李后魂 郑哲民
1998, 41(3): 306-309.
摘要
(
2651
)
PDF
(191KB) (
1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片叶蝉属二新种(同翅目:叶蝉科:离脉叶蝉亚科)
徐桂兰 葛钟麟
1998, 41(3): 310-313.
摘要
(
2417
)
PDF
(199KB) (
9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小皱背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长尾姬蜂亚科,皱背姬蜂族)
胡建国 姚建
1998, 41(3): 314-315.
摘要
(
2204
)
PDF
(101KB) (
9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寄生靖远松叶蜂的卷唇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锯角叶蜂科)
盛茂领 张庆贺 陈国发
1998, 41(3): 316-318.
摘要
(
2470
)
PDF
(145KB) (
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革伊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土革螨科)
马立名 殷秀琴
1998, 41(3): 319-322.
摘要
(
2660
)
PDF
(160KB) (
9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的杀虫机理及其增效途径
张继红 王琛柱 钦俊德
1998, 41(3): 323-332.
摘要
(
2947
)
PDF
(720KB) (
1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龙眼裳卷蛾微粒子虫的发现和对家蚕的影响
唐聘芳
1998, 41(3): 333-335.
摘要
(
2256
)
PDF
(2246KB) (
8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