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0年 第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不同龄期棉铃虫用氰戊菊酯汰选对其抗性发展的影响
刘瑾, 陈长琨, 韩召军, 王荫长
2000, 43(4): 337-345.
摘要
(
2965
)
PDF
(372KB) (
8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中抗(15.06倍)品系,室内用氰戊菊酯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初孵至4龄幼虫分别进行连续汰选,选育9代后,以3龄幼虫汰选的抗性发展最快(31.5倍), 其次是4龄、2龄幼虫汰选的品系(分别增加25.2倍和14.5倍),用初孵幼虫汰选的抗性发展最慢(10.2倍)。抗性现实遗传力的测定表明,3龄幼虫汰选的抗性现实遗传力(0.4419)显著大于初孵幼虫的(0.2346)。代谢酶抑制剂的增效实验发现,磷酸三苯酯(TPP)对各品系棉铃虫均无明显增效作用。而增效醚(PBO)对高龄幼虫汰选的品系的增效作用比低龄幼虫汰选的品系增效作用强。测定初孵和3龄幼虫汰选品系试虫的击倒抗性发现,初孵幼虫汰选品系的抗性增加倍数(10.2)与击倒抗性增加的倍数(10.5)相似,而3龄幼虫汰选的抗性增加倍数(31.5)显著高于击倒抗性增加的倍数(19.9)。认为初孵幼虫期多功能氧化酶(MFO)表达不完全,用药主要是筛选击倒抗性,而高龄幼虫期用药则会同时筛选击倒抗性和MFO参与的代谢抗性。因而初孵幼虫期用药抗性发展缓慢。生产上不仅可以提高药剂的防效,同时可以延缓抗性的发展。
Select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化学杀虫剂和卵磷脂混用的增效作用
万成松, 孙修炼, 张光裕
2000, 43(4): 346-355.
摘要
(
4736
)
PDF
(445KB) (
1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分别与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净菊酯、灭多威、辛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乙酰甲胺磷等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棉铃虫幼虫,统计致死中浓度LC
50
,计算增效比,测定虫体内与抗性有关的三种重要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研究大豆卵磷脂对HaNPV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NPV与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抗性棉铃虫,生测统计增效比均大于1.0,特别是病毒与甲基对硫磷混用,增效比更是达到3.53,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混剂感染抗性棉铃虫,虫体内MFO的活性比化学杀虫剂单用时降低3~12倍,CarE和AChE的活性也比化学杀虫剂单用时低,HaNPV明显抑制了化学杀虫剂对MFO和CarE的诱导作用。HaNPV与大豆卵磷脂混用,提高了HaNPV对棉铃虫的感染致死率,缩短了致死中时间(LT
50
)。
Select
人工饲料成分对甜菜夜蛾核多角体 病毒产量的影响
李广宏, 陈其津, 庞义
2000, 43(4): 356-363.
摘要
(
3153
)
PDF
(336KB) (
9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采取单因素和正交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人工饲料中黄豆粉、酵母粉和麦麸3种主要营养成分对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产量的影响,同时获得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高产优化组合方案:酵母粉7 g、黄豆粉14 g和麦麸6 g。此外,还研究了4种无机盐和1种非蛋白氮对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产量的影响。
Select
唐古特瑞香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作用
徐汉虹
1
,陈立
1
,赵善欢
1
,孙洪发
2
,纪兰菊
2
2000, 43(4): 364-372.
摘要
(
3415
)
PDF
(2022KB)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测表明,唐古特瑞香
Daphne tangutica
的甲醇抽提物具有明显的拒食和胃毒活性,活性跟踪得到流分9。流分9导致菜粉蝶
Pieris rapae
幼虫体小,中肠组织细胞受到破坏,脂肪体呈消融状;对试虫生理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抑制中肠酯酶活力。
Select
温度对野蚕黑卵蜂寄主利它素的影响
高其康, 胡萃
2000, 43(4): 373-379.
摘要
(
3248
)
PDF
(287KB) (
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它素粗提液或涂利它素粗提液的人造卵经不同温度(25℃、60℃或100℃)处理30 min后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各温度下利它素仍对野蚕黑卵蜂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其平均反应级数与常温(25℃)相比无明显差异,表现出一般蛋白质所没有的热稳定特性。低温 (4℃、0℃、-20℃或-70℃)同样也能保存粗提液中利它素的生物活性,但发现能引起粗提液发生凝集, 且0℃以下比4℃能产生更多的凝集, 使粗提液中利它素活性组分含量减少,-20℃时,其活性组分的峰面积仅为对照的13.1%,表现出一般蛋白质所没有的低温敏感性,这一发现对利它素的快速、简捷、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elect
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徽虫瘟霉 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刘彩玲,冯明光
2000, 43(4): 380-387.
摘要
(
3109
)
PDF
(353KB) (
8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孢子浴方法,对42批次桃蚜
Myzus persicae
(30~60头/批)接种大剂量(孢子79~90个/ mm
2
)安徽虫瘟霉
Zoophthora anhuiensis
的分生孢子,在20℃下保湿24 h后转入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自然变温1.5~16.6℃和8.5~20.2℃)和湿度(50%、65%、80%、90%、95%及100% 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合条件下的桃蚜均能发病死亡,而且累计死亡率的显著差异存在于不同温度(
F
=7.46,
P
<0.01)和湿度间(
F
=12.54,
P
<0.01)。最适发病的温度为恒温20℃和变温8.5~20.2℃(日均温12.4℃),死亡率随湿度升高而增大。在10~25℃和100% RH的组合中,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影响桃蚜的累计死亡率,但影响发病速率,在10℃、15℃、20℃和25℃下的致死时间LT
50
值分别为8.4 天、7.1 天 、4.0 天和3.4 天。回归分析表明, 在100% RH下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发病的起始温度为1.65℃。在10~15℃及自然变温下,病死蚜尸顺利产孢的湿度为80% RH;而在20~30℃下,蚜尸产孢的湿度为90% RH。在所有温湿组合的蚜尸中未见安徽虫瘟霉的休眠孢子发生。
Select
杭州地区猪尸体上昆虫群落的组成 与演替的初步观察
马玉
1
, 胡萃
1
, 闵建雄
2
2000, 43(4): 388-393.
摘要
(
3328
)
PDF
(263KB) (
10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杭州地区猪尸体的腐败过程及尸体上昆虫群落的演替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室外地表上猪尸体的腐败过程可以划分为新鲜、肿胀、腐烂、干化和残骸5个连续的阶段;常见昆虫包括3目、19科、33种,其中双翅目的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南岭绿蝇、大头金蝇、肥须亚麻蝇等为优势种。尸体上昆虫群落的演替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可循。许多昆虫类群的出现时间与尸体腐败阶段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为法医科学中推测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提供依据。
Select
中国水生跳虫新种及新记录种记述 (弹尾目)
岳巧云
1
,傅荣恕
2
2000, 43(4): 394-402.
摘要
(
3333
)
PDF
(299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自Uchida(1948)从山西东冶县发现中国第1种水生
Podura aquatica Linnaeus,
1785以来,中国弹尾目水生种类再未见报道。该文记述了采自上海植物园水塘静水表面的弹尾目5新种,水生原
Podura aquatica,
尹氏球角
Hypogastrura yinae
sp. Nov., 沼生陷等
Isotomurus palustris,
水生握角圆
Sminthurides aquaticus
及刺拟勃氏圆
Pseudobourletiella spinata。
其中水生握角圆和刺拟勃氏圆为中国新记录种,尹氏球角为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及观察的其它种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Select
中国边大叶蝉属的分类研究 (同翅目:大叶蝉科
杨茂发, 李子忠
2000, 43(4): 403-412.
摘要
(
3397
)
PDF
(409KB) (
8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中国大叶蝉科边大叶蝉属
Kolla Distant,
描述了3新种:五斑边大叶蝉
K.pentistigma
新种、黑条边大叶蝉
K.nigrifascia
新种、棒突边大叶蝉
K.rhabdoma
新种,编制出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Select
肖点耳叶蝉属二新种 (同翅目:叶蝉科:耳叶蝉亚科)
蔡平, 江佳富
2000, 43(4): 413-416.
摘要
(
3248
)
PDF
(154KB) (
8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在中国云南省和贵州省采集的肖点耳叶蝉属
Midoria
Kato二新种:何氏肖点耳叶蝉
M.hei
新种和环突肖点耳叶蝉
M.annulata
新种,并对属征补充描记,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Select
中国白角秽蝇种团二新种 (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
,杨明
1
,冯炎
2
2000, 43(4): 417-420.
摘要
(
3101
)
PDF
(162KB) (
8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我国四川省雅安的蝇科秽蝇属二新种,均具触角较短、雄蝇阳基后突较弱、肛尾叶和侧尾叶细长等特征,应隶属白角秽蝇种团(
Coenosia albicornisgroup
),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寡斑秽蝇
Coenosia unpunctata
新种,雄蝇下颚须黄色,腹部无斑条,第5腹板侧叶不宽大。鹰爪秽蝇
Coenosia unguligentilis
新种,间额棕色,触角和下颚须褐色,侧颜约为触角宽的1/2,盾片无纵条,中股无明显前腹鬃;雄肛尾叶后面观端半部变狭,侧尾叶末端向前方弯曲。
Select
小黑螨科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及二新种描述 (蜱螨亚纲:前气门目)
范青海
2000, 43(4): 421-428.
摘要
(
2645
)
PDF
(302KB) (
1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形态特征分析了小黑螨科已知5个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异物同名
Sinognathus
Fan and Li (华颚螨属) 重新命名为
Paraneognathus
(副新颚螨属)。讨论了原来归在新颚螨属
Neognathus
的4个种的分类地位。描述了柔小黑螨
Caligonella tunica
sp.nov.和邵武刺爪螨
Coptocheles shaowuensis
sp.nov.二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
Select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赵成华
2000, 43(4): 429-439.
摘要
(
3387
)
PDF
(587KB) (
1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了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蛾类雌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此外还叙述了特定比例的性信息素成分在雌蛾体内产生的机理以及某些蛾类中信息素生物合成酶类与物种进化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