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0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1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50年来我国的蚊类研究
    陆宝麟,赵彤言
    2000, 43(-1):  1-7. 
    摘要 ( 3324 )   PDF (394KB) ( 1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在疟疾等蚊媒病防治和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动下,我国蚊虫研究受到极大重视,生物系统学、生态习性、媒介关系以及综合治理等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我国蚊类研究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文择要介绍了这4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通过网蛱蝶的例证研究试论集合种群的理论和方法
    徐汝梅
    2000, 43(-1):  8-12. 
    摘要 ( 2500 )   PDF (318KB) ( 10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空间生态学 (Spatial Ecology) 近来引起了生态学界的广泛注目。集合种群 (又译作异质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它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关的文章在近二三年急剧增加。本文试图通过Hanski等人对网蛱蝶的研究,了解其所采用的研究途径,得到了什么样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并结合我们对网蛱蝶进行研究的一些体会,试图分析集合种群的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内涵、特色及应用前景。
    几种杀虫药剂敏感蚊类酯酶多态性的研究
    陈丽平,乔传令
    2000, 43(-1):  13-19. 
    摘要 ( 2716 )   PDF (3608KB) ( 10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蚊虫酯酶蛋白的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 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有机磷杀虫药剂敏感种群的酯酶蛋白和结构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蛋白质水平上,三带喙库蚊敏感种群(n=54)在酯酶α和β位点分别存在2个和3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有2.9%的个体具有与酯酶β11基因1.3 kb Cdna片段同源的1.3 kb单拷贝带存在。发现中华按蚊敏感种群 (n= 50)中具有低活性的非特异性酯酶存在,在蛋白质水平上,酯酶α和β位点各有一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通过对单个蚊虫基因组DNA的研究未发现有与酯酶β11基因同源的酯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对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n= 64)的研究发现,在酯酶α和β位点都存在5个等位基因,在DNA水平上,使用一个限制性内切酶(EcoRI),15只蚊虫的样本在酯酶β位点发现了5个等位基因,说明在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的酯酶β基因周围存在着较大的中性多态性,在有机磷杀虫剂的选择下,这些中性多态性可能会成为基因扩增的潜在因素。
    不同地区致倦库蚊种群相关酯酶 基因的特征分析
    孙紫青,乔传令
    2000, 43(-1):  20-26. 
    摘要 ( 2860 )   PDF (3181KB) ( 9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从广州、沙市、武汉近郊采集到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对单只蚊虫进行淀粉凝胶电泳和Southern杂交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实验种群中均分布有与抗性有关的高活性酯酶β11,酯酶α2/β2分布于广州实验种群中;广泛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种群中的酯酶α4/β4、α5/β5在以上3个种群中均不存在。但是,在3个实验种群中均发现存在有一对新的高活性酯酶α8/β8,其电泳迁移率和限制性酶切片段均与目前已报道的几种高活性酯酶不同。含这两对新酯酶的蚊虫将应进一步从种群中纯化,纯合蚊虫新品系做分子特征的研究。
    白纹伊蚊抗高效氯氰菊酯和抗敌百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参数
    郭凤英,吴厚永,李承毅
    2000, 43(-1):  27-31. 
    摘要 ( 2955 )   PDF (309KB) ( 10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抗高效氯氰菊酯和抗敌百虫品系的某些种群参数及生物学特性与敏感品系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个抗药性品系之间差异也较明显。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Rc)的繁殖力强、平均世代历期短,雌性个体比率高。抗敌百虫品系(Rt)有适合度缺陷、平均世代历期长,雌性个体比率低。Rc和Rt的孵化率均低于敏感品系。成虫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Rt、Rc、S。综合分析得知,高效氯氰菊酯刺激白纹伊蚊生殖、种群增长快。抗敌百虫白纹伊蚊明显地表现出生殖不利性,种群加倍较慢。
    酶标板法监测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
    冯国蕾,李梅,赵章武,何凤琴
    2000, 43(-1):  32-37. 
    摘要 ( 2618 )   PDF (358KB) ( 8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酶标板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在反应不同时间内对棉蚜Aphis gossypii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机磷杀虫剂甲基1605,辛硫磷,久效磷,氧乐果和乙酰甲胺磷对棉蚜AChE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用0.01 mol/L灭多威与酶及底物反应1 h对北京棉蚜(敏感)种群AChE的抑制率可达82.4%,与反应2 h 89.4%仅差7%。因此以0.01 mol/L灭多威反应1 h测定棉蚜AChE对它的敏感性是合理的。通过测定北京地区寄主为鼠李和棉花以及山东高密寄主为棉花的棉蚜种群中个体AChE活性的分布和灭多威对其抑制的分布,表明3个棉蚜种群中AChE个体频率的分布差异不大,而灭多威对三个种群个体AChE的抑制率小于30%的个体分别为2.4%、16%和29%。抑制率大于70%的个体分别为72%、33%和1%,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因此,用酶标板法测定棉蚜个体AChE对氨基甲酸酯的不敏感性频率可作为棉蚜对氨基甲酸酯抗性的监测技术,为棉蚜化学防治提供依据。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抗性选育及其对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李腾武,高希武,郑炳宗,许向丽
    2000, 43(-1):  38-43. 
    摘要 ( 2969 )   PDF (352KB) ( 1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进行了抗性选育,并对选育过程中小菜蛾解毒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选育从F0至F21代,抗性缓慢波动上升,达到选育前的122.91倍;F21至F27代,抗性迅速增长,达到选育前的812.73倍,抗性发展趋势呈现S型曲线。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没有明显的影响;羧酸酯酶(CarE)活性,F27是F0的1.5倍,从F22开始,活性在较高水平上波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F27是F0的2.2倍,且从F18开始,活性在较高水平上波动。选育的抗性品系,增效醚对阿维菌素增效6.34倍。
    新疆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和硫丹 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王守玉,谭维嘉,戴小枫,郭予元
    2000, 43(-1):  44-50. 
    摘要 ( 3099 )   PDF (1302KB) ( 10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新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敏感种群和室内筛选获得的抗性种群对硫丹和溴氰菊酯的反应及其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动态活性反应。结果表明,筛选后新疆棉铃虫对硫丹和溴氰菊酯产生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倍和66倍。两个抗性种群的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高于敏感种群。相应杀虫剂预处理后,α-乙酸萘酯酶酶活力受到抑制。抗性种群的α-乙酸萘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高于敏感种群,但Vmax低于敏感种群。抗性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显著低于敏感种群,Vmax比敏感种群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个抗性种群都有一条特异性酶带,其迁移率相近,且均可被甲基对氧磷抑制。因此推测,α-乙酸萘酯酶参与了新疆棉铃虫对硫丹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具有代谢和阻断作用;乙酰胆碱酯酶对抗性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助剂对高效氯氰菊酯在粘虫表皮渗透性的影响
    王仪,张立塔,郑斐能,陈福良,梁文平
    2000, 43(-1):  51-56. 
    摘要 ( 2848 )   PDF (296KB) ( 10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3类助剂(矿物油、高级脂肪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种给药方式(点滴法、浸渍法)对非内吸性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a表皮渗透性的影响。证明对适宜的助剂和给药方式而言,该渗透性在一定范围内与药剂中助剂含量和给药后的时间成正相关。助剂的一些组合对渗透性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筛选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梁革梅,谭维嘉,郭予元
    2000, 43(-1):  57-62. 
    摘要 ( 2677 )   PDF (354KB) ( 1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16代筛选,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43.3倍。筛选过程中,棉铃虫7日龄幼虫的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变化明显,被选为确定筛选剂量的标准。敏感与抗性棉铃虫杂交,正交、反交的显性度都小于0、杂交过程中雌雄性比基本接近1∶1、假设抗性基因为单基因时的χ2值较低,因此,初步认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是常染色体单基因控制的不完全隐性遗传。
    棉铃虫地理种群的等位酶变异
    徐广,郭予元,吴孔明
    2000, 43(-1):  63-69. 
    摘要 ( 2864 )   PDF (1340KB) ( 1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检测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13种等位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α-GPDH)、酸性磷酸酯酶(ACPH)、碱性磷酸酯酶(ALP)、醛氧化酶(AO)、酯酶(ES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己糖激酶(HEX)、亮氨酸氨肽酶(LAP)、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黄嘌呤脱氢酶(XDH),染色采用双染法。对其中9种等位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包括13个位点,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7个位点是单态的,其中多态性位点比例为46.15%。AO、GOT、LAP、LDH、ME和XDH计算出棉铃虫的平均杂合度为0.1160,南京、成都、武穴、衡阳和哈密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08~0.0293,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707~0.992。棉铃虫种群内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态性,而已测定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种群间没有基因交流的障碍。迁飞阻碍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繁殖寄主对赤眼蜂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宗静1,张帆2,孙光芝2,李长春2,高希武1*,郑炳宗1
    2000, 43(-1):  70-76. 
    摘要 ( 2347 )   PDF (429KB) ( 1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测定赤眼蜂Trichogramm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影响。柞蚕卵和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柞蚕卵繁殖的赤眼蜂羧酸酯酶对α-乙酸萘酯或β-乙酸萘酯的亲和力最高是米蛾卵的2倍以上。繁殖寄主对乙酰胆碱酯酶对底物亲和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米蛾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活性明显高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而米蛾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柞蚕卵繁殖的种群。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对对氧磷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而增效磷则正好相反。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松毛虫赤眼蜂广东种群和螟黄赤眼蜂中,柞蚕卵繁殖的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DDVP和毒扁豆碱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米蛾卵繁殖的种群。
    越冬松针瘿蚊幼虫整体携脂蛋白 的分离和纯化
    李毅平1,龚和1,朴镐用2
    2000, 43(-1):  77-84. 
    摘要 ( 2900 )   PDF (2195KB) ( 10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KBr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并结合常规Sepharose CL-4B凝胶柱层析,从越冬松针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Uchida et Inouye) 幼虫整体中,分离并纯化了一种携脂蛋白。这是第二例从昆虫整体分离并纯化出携脂蛋白的报道。采用凝胶柱层析确定该携脂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8 kD,它是由分别为240 kD和52 kD的两个亚基组成 。整体分子中含有52.8%的蛋白和47.2%的脂类 。苏丹黑B和希夫氏试剂染色显示阳性,说明它是一种糖脂复合蛋白。采用超速离心确定它的密度为1.11 g/mL,表明它是一种高密度的脂蛋白。
    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芽孢及苏云金素A对棉铃虫毒性及拒食性的比较
    张继红,王琛柱
    2000, 43(-1):  85-91. 
    摘要 ( 2860 )   PDF (368KB) ( 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变种HD-1的晶体蛋白与芽孢、HD-1无晶体突变株(Cry-)的芽孢以及苏云金素A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毒性和拒食性的比较研究显示,HD-1晶体蛋白对棉铃虫的杀虫毒力高, 拒食作用强; HD-1芽孢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并有很强的拒食作用; HD-1无晶体突变株(Cry-)芽孢对棉铃虫无毒也无拒食作用;苏云金素A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对棉铃虫无拒食作用,由此证明晶体蛋白是苏云金杆菌杀虫活性和拒食作用的主要来源。苏云金素A与苏云金杆菌芽孢晶体混合物一起使用, 可使棉铃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
    棉花抗虫工程菌对棉铃虫的离体及活体生物测定
    徐静,寻广新,赵同海,张青文, 周明爿羊
    2000, 43(-1):  92-97. 
    摘要 ( 2587 )   PDF (347KB) ( 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棉花抗虫工程菌是以能在棉株体内定殖的优势内生细菌Bacillus cereus (Bc9102)为宿主菌,将Bt kurstaki的δ-内毒素基因cryIA©整合到其染色体上形成的内生工程菌。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供试昆虫的离体生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剂量水平上,HE-1、HE-2、ME14-2、ME14-3、MK14-1等工程菌株对棉铃虫幼虫的毒力高于或等于Bt野生菌株HD-73,浓度最高时这几个工程菌处理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为96.7%、83.3%、93.3%、83.3%、80.0%,而HD-73为80.0%,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在用上述工程菌接种棉花的活体生测中,注射处理和喷雾处理法杀虫效果均优于浸种处理法。以HE-1为例,注射、喷雾、浸种处理4周后棉铃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0.0%、76.0%和23.3%。工程菌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抑制作用。
    高毒力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菌株的筛选及其杀虫活性的检测
    王立霞,潘映红,杨怀文,黄大
    2000, 43(-1):  98-103. 
    摘要 ( 2742 )   PDF (820KB) ( 1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在昆虫病原线虫肠道的一种细菌,二者互惠共生。实验采用6个不同种的菌株为筛选材料。共生细菌菌株的培养液经85%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浓缩冻干得到杀虫粗提物。以粗提物注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饲喂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现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D43、X.bovienii A54、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HZL和CB-8等4个菌株发酵液的粗提物对昆虫有高的血腔毒性,菌株A54对昆虫又有高的胃毒效果。由此确立A54为高毒力的菌株,其杀虫活性表现为:注射大蜡螟48 h的死亡率为80%,96 h为93.3%;粗提物饲喂玉米螟,72 h死亡率为53.3%,120 h死亡率为100%;饲喂棉铃虫,72 h死亡率为80.1%,120 h死亡率为90%。杀虫粗提物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穿透峰和三个盐的梯度洗脱峰,其中穿透峰对昆虫有很好的胃毒效果,但没有血腔毒性;三个盐峰均有很高的血腔毒性,但没有胃毒作用。穿透峰样品饲喂2龄、3龄棉铃虫也有很好的杀虫活性,96 h 2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65%,3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30%;处理96 h的棉铃虫同处理前相比体重下降,未死棉铃虫体重明显低于对照。
    中华蜜蜂的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研究
    周婷,冯峰,董秉义
    2000, 43(-1):  104-108. 
    摘要 ( 2743 )   PDF (1070KB) ( 10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临床自然发病的欧洲幼虫腐臭病(European Foulbrood, EFB)幼虫,对其病原体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中华蜜蜂EFB的病原系蜂房蜜蜂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兼性厌氧菌,形态学及染色特性、致病性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细菌DNA G+C mol%试验均证明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的EFB病原属于同属的蜂房蜜蜂球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与国外的早期研究结果相近似。该试验为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种寄主间蜂房蜜蜂球菌的遗传差异的研究,以及中华蜜蜂EFB病的防治学研究打下基础。
    蝗虫微孢子虫对蝗虫脂肪含量的影响
    陈建新,沈杰,宋敦伦,张龙,严毓骅
    2000, 43(-1):  109-113. 
    摘要 ( 3314 )   PDF (262KB) ( 10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作为活体寄主,将4龄蝗蝻接种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后,对虫体总脂含量和血淋巴中的甘油脂含量、脂肪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的寄生可导致东亚飞蝗虫体总脂含量和血淋巴甘油酯含量大幅度下降及血淋巴脂肪酶活力大幅度上升。根据病虫生理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病级鉴定方法。
    棉铃虫成虫对高浓度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范伟民,盛承发
    2000, 43(-1):  114-118. 
    摘要 ( 2711 )   PDF (308KB) ( 10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室内行为实验表明,在高浓度性信息素环境中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雌蛾更加活跃、觅偶行为更加积极主动、求偶时间显著延长,而雄蛾主动求偶时间显著缩短、静止时间显著延长。高浓度性信息素并未引起成虫在取食活动和产卵行为的明显改变,也未能有效阻断其交配行为,而是推迟了它们的交配日期、夜间初始交配时间,缩短了交配蛾的交配持续时间。因此,高浓度性信息素主要影响其交配质量,而不是交配率。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花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董文霞,王睿,张钟宁
    2000, 43(-1):  119-125. 
    摘要 ( 2623 )   PDF (825KB) ( 1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 是棉铃虫 Helicoverpa amigera (Hübner)的主要寄生蜂之一。在寻找害虫的过程中,害虫的寄主植物释放出的气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雌蜂对棉花中17种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比较了雌雄茧蜂对6种气味反应的差别,并且测定了雌蜂对4种气味物质的剂量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测的气味物质中,中红侧沟茧蜂对脂肪族化合物的反应最强,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居中,而对萜类化合物的反应较弱。对所测的气味物质的反应,雌雄茧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雌蜂对正己醛、苯乙酮、正壬醇的反应阈值为25 μL, 对苯甲醛的反应阈值为250 μL,在所测的浓度范围内,对4种化合物的反应均未达到饱和。
    蚜虫性信息素对桃园蚜虫的引诱作用
    向余劲攻,耿文军,张峰,张广学,张钟宁
    2000, 43(-1):  126-130. 
    摘要 ( 2992 )   PDF (273KB) ( 9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从荆芥Nepeta cataria L.中提取的纯度为96%的荆芥内酯和通过二异丁基铝还原提取的荆芥内酯得到的纯度为67%荆芥醇,配成浓度为5%的不同比例的己烷溶液,于1995年10月19~28日在北京大兴县南郊农场的桃园进行了引诱蚜虫的试验。各种比例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引诱到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雄蚜、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i Blanchard雄蚜以及少量的桃蚜产雌性母;荆芥醇和荆芥内酯的比例为1∶1时引诱桃蚜雄蚜的效果最好;单一组分的荆芥醇引诱桃粉大尾蚜雄蚜的效果最好。
    各型桃蚜触角感器的比较研究
    张峰,张钟宁
    2000, 43(-1):  131-136. 
    摘要 ( 3354 )   PDF (2714KB) ( 1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各型触角感器进行了比较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桃蚜具有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原生感觉圈和次生感觉圈4种类型的触角感器。桃蚜各型触角感器的最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生感觉圈上,雄蚜、雌性母和有翅孤雌蚜具有次生感觉圈,雌性蚜、干母和无翅孤雌蚜无;但雄蚜具有的次生感觉圈数目多于雌性母和有翅孤雌蚜,且不仅仅分布在触角第3节,第4、5节也有分布。本文探讨了桃蚜触角感器在化学生态学上的功能作用,各型触角感器的差异与桃蚜寄主选择、迁移及交配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桃蚜触角感器的性二型现象。
    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存活和滞育解除与水分摄入的关系
    文丽萍,周大荣,王振营,何康来
    2000, 43(-1):  137-142. 
    摘要 ( 2894 )   PDF (317KB) ( 1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22~28℃和16~22℃变温条件下研究了水分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越冬幼虫存活、滞育解除及成虫生殖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越冬幼虫复苏后至化蛹阶段,水分是影响越冬幼虫完成滞育发育的关键因子,只有满足其饮水需求,才能解除滞育而化蛹。幼虫的存活和化蛹率随幼虫饮水后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幼虫化蛹的早晚受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在22~28℃下越冬幼虫化蛹进度较快,在复苏后35天时为最佳饮水时间,比在16~22℃下早5~10天。此阶段如能满足幼虫的需水量,幼虫死亡率低,化蛹率高,而只在滞育发育早期或后期饮水时,死亡率高,化蛹率低。同一变温条件下,其滞育发育因饮水时间的推迟而延长。因此可以推测春季温度偏高、干旱的气候条件不利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的大发生,反之亦然。
    马尾松林直翅目昆虫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多样性和稳定性
    韩宝瑜,张钟宁
    2000, 43(-1):  143-150. 
    摘要 ( 2981 )   PDF (466KB)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安徽省长江南岸自西向东相同地理纬度的金寺山、戴公山、九连山和麻姑山林场各选面积相等(22 m×22 m) 、林分和立地条件相似的样地2块,1998年8月~1999年7月每月下旬对乔木层、下木层(灌木草本层)、地表和落叶层、土壤层中直翅目昆虫的调查和分析表明:① 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al)是各场优势种,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anilensis (Meyen)、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I. Bolivar、日本绿螽斯Holochlora japonica BrunnerWattenwyl和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 Walker为常见种;② 1周年内戴公山、金寺山、麻姑山和九连山林场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是:27、159、1.28 ;26、70、1.32;35、171、1.42和 20、90、1.33;③ 下木层中含有全部调查到的种类和80 %以上的个体;④ 麻姑山林场下木层中植被复杂、盖度大,草本植物比其它林场丰富,生境也较湿润;多年来大面积施药对天敌群落损害较大,可能由于这些因素导致该场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种类数和个体数较多、群落多样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应用生命表评价食蚜瘿蚊扩繁系统
    谢明,程洪坤,邱卫亮
    2000, 43(-1):  151-156. 
    摘要 ( 2598 )   PDF (288KB) ( 10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生命表技术,考察我国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大量扩繁系统主要环节的效率。结果表明,卵期、1龄幼虫期、蛹期的死亡率较大,分别为13.5%、18.2%和19.0%,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各发育阶段的观察,初步明确了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连续多代饲养中的性比失调问题对卵的饱满率及产卵量有很大影响,化蛹的场所条件、发育及贮藏条件、1龄幼虫的食物供给状况也是造成实验种群大量死亡的主要因子。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改进该天敌的扩繁体系,提高扩繁效率,具有指导作用。
    环境因子对温室白粉虱携播 侧多食跗线螨的影响
    吴杏霞,胡敦孝,沈佐锐
    2000, 43(-1):  157-163. 
    摘要 ( 2917 )   PDF (2273KB) ( 10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能够附着在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胫跗节上进行远距离扩散,即携播。笼罩试验表明:温室白粉虱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携播是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18~25℃,50%~75%RH是其发生的最适条件;高温(32~39℃)虽能加速携播,使得1~2 h达到携播高峰,但携播率低,白粉虱不易存活;光照强度对携播率没有显著影响。适温高湿有利于温室白粉虱携带多个跗线螨,随着螨密度的增加,温室白粉虱的携播率和携螨数明显增大。85%携播螨采取翘式附着(呈45°)。显微镜照片清晰显示,携播中侧多食跗线螨的口针插入温室白粉虱足内。
    中国长斑蚜属研究及新种记述(同翅目:斑蚜科)
    乔格侠,张广学
    2000, 43(-1):  164-171. 
    摘要 ( 2660 )   PDF (432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系统研究了中国长斑蚜属Tinocallis Matsumura的15种蚜虫,其中包括:1个新种,短节长斑蚜T. microtylodes sp.nov.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斑长斑蚜T.platani(Kaltenbach,1943)和木兰长斑蚜T. magnoliae Ghosh & Raychaudhuri,1972。同时提供了该属中国分布种类的检索表,每种提供有详细的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资料,新种还提供了重要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包括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特有的弯头果蝇种亚组及二新种记述(双翅目,果蝇科)
    张文霞
    2000, 43(-1):  172-179. 
    摘要 ( 2394 )   PDF (408KB) ( 10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弯头果蝇种亚组的二新种,施氏果蝇 Drosophila (Drosophila) shi sp. nov.,短乳突果蝇Drosophila (Drosophila) brevipapilla sp.nov.,并对中国特有的弯头果蝇种亚组中11 个种的分布进行了分析。
    持续治理飞蝗灾害的新对策
    张龙,严毓骅
    2000, 43(-1):  180-185. 
    摘要 ( 2890 )   PDF (403KB) ( 1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该文通过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为害特性的描述以及本世纪我国飞蝗防治历史的回顾,对各个时期的飞蝗治理策略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我国近几年飞蝗生物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我国飞蝗生物治理的对策,即逐步扩大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增强如蝗虫微孢子虫生物防治制剂及天敌的控制作用,在飞蝗虫口密度中等或较低时,采用生物防治制剂为主,阻止或延缓中、低密度的飞蝗向高密度群居型的发展进程;在飞蝗虫口密度高时,可采用化防(昆虫生长调节剂等)与生防(如微孢子虫)配合使用,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防治其迁飞为害,同时也可使蝗虫微孢子虫疾病长期流行于蝗群中,抑制飞蝗种群数量的增长。并积极探讨信息化合物对飞蝗行为的调控作用。
    以生物防治为主持续治理中华稻蝗的初步研究
    刘文旭,严毓骅
    2000, 43(-1):  186-190. 
    摘要 ( 2949 )   PDF (252KB) ( 1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3龄蝗蝻主要聚集于田埂、地头取食杂草,随后逐渐扩散到稻田内,4~6龄蝗蝻在稻田内趋于均匀分布。卡死克对中华稻蝗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54.27 μg/mL,田间用5%卡死克®水剂喷雾防治,以105 mL/hm2为最佳用量。卡死克与蝗虫微孢子虫协调应用于防治高密度稻蝗时,两者以2∶1的比例进行地毯式喷施效果最佳,当年感染微孢子虫的蝗虫达35.6%。这种防治措施费用低,持效期长,在持续性综合治理稻田蝗害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地中海实蝇与植物检疫
    姚文国1,陈洪俊2
    2000, 43(-1):  191-194. 
    摘要 ( 3192 )   PDF (238KB) ( 1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 (Wiedemann)是国际上十分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也是我国植物检疫工作中重要防御的检疫性害虫之一,近年来,从我国口岸检疫中共截获地中海实蝇12次。这充分表明了其潜在的危险性。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检疫措施,有效地防止地中海实蝇传入。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检疫政策进行了调整,积极开展对水果、蔬菜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研究工作,根据国际标准,划定非疫区范围,使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促进水果、蔬菜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几种玉米气味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 产卵选择的影响
    何康来1,文丽萍1,王振营1,周大荣1,丛斌2
    2000, 43(-1):  195-200. 
    摘要 ( 2395 )   PDF (957KB) ( 10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粘虫蛹脑促前胸腺激素样活性物质对前胸腺 合成和分泌的影响
    欧阳迎春,唐爽,关雪辰
    2000, 43(-1):  201-203. 
    摘要 ( 2410 )   PDF (183KB) ( 8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恶性杂草杠板归天敌昆虫群落调查研究
    丁建清1,付卫东1,贺焕志2,Yun Wu3,Richard Reardon3
    2000, 43(-1):  204-206. 
    摘要 ( 2094 )   PDF (186KB) ( 9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补充营养对粘虫成虫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罗晨,曹雅忠,李克斌
    2000, 43(-1):  207-210. 
    摘要 ( 2053 )   PDF (223KB) ( 9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冷藏条件对瓢虫存活的影响
    杨俊成,沈佐锐
    2000, 43(-1):  211-214. 
    摘要 ( 2015 )   PDF (221KB) ( 1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