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1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奇
1
,田本志
1
,许国庆
1
,吕成军
2
,谢春友
2
2001, 44(3): 321-326.
摘要
(
2465
)
PDF
(232KB) (
1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自行设计式及仿制圆筒式诱捕器,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Z,E)-9,12-tetradecadienyl acetate (简称TDA) 为引诱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影响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
Plodia interpunctella
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在18.5~26.2℃,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散发日数9~37天,温度(X
1
)、TDA散发日数(X
2
)、当日释放蛾(雄)量(X
3
)、累计2日释放蛾量(X
4
)、累计3日释放蛾量(X
5
)等5个因素与每日诱捕蛾量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对5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筛选,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27.31+1.37X
1
+0.28X
3
,回归系数R(0.90)>R
0.01
(n-2,0.6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X
1
)、当日释放蛾量(X
3
)与诱蛾量(Y)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卡方测验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
Select
锡林郭勒草原布氏田鼠体蚤和巢蚤数量动态及蚤类群落演替
李仲来
1
, 刘天驰
2
, 牛勇
2
2001, 44(3): 327-331.
摘要
(
2440
)
PDF
(243KB) (
8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89~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
Microtus brandti
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所得体蚤包括3科7属9种, 其中优势种有: 原双蚤田野亚种
Amphipsylla primaris mitis
占41.84%,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
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
占41.18%, 光亮额蚤
Frontopsylla luculenta
占13.18%。所得巢蚤包括2科6属9种, 其中优势种近代新蚤占74.94%; 光亮额蚤占10.04%, 原双蚤占8.20%, 宽圆纤蚤
Rhadinopsylla rothschildi
占6.44%, 是常见种。田鼠体的原双蚤、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和体蚤指数间呈正相关(
P
<0.05)。田鼠巢的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宽圆纤蚤和巢蚤指数间正相关显著(
P
<0.01)。春季巢蚤指数∶春季体蚤指数≈5∶1, 秋季巢蚤指数∶秋季体蚤指数≈75∶1。近代新蚤既是体型蚤又是巢型蚤, 为田鼠的优势蚤种; 原双蚤数量占体蚤的 41.84%, 是体型蚤; 光亮额蚤为体蚤和巢蚤中的常见种。
Select
温、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存活及食量的影响
郝树广,康乐
2001, 44(3): 332-336.
摘要
(
3104
)
PDF
(181KB) (
11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花斑芸豆
Phaseolus vulgaris
为食料植物,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观测了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的发育、存活及取食特征。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呈S型曲线。发育起点温度为:卵,8.9℃;幼虫, 10.1℃;蛹,9.6℃;整个未成熟期,9.5℃。有效积温为:卵,57.7日·度;幼虫,53.9日·度;蛹,151.9日·度;整个未成熟期,264.2日·度。湿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存活的影响较大,当温度>34℃或<19℃时,各虫态的存活率都显著降低。湿度对存活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蛹期,当湿度低于50%时,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蛹不能羽化。在相对低温下的累计取食面积大于高温时的相应值,在25℃时达到1.6 cm
2
,而在28℃及以上温度时取食面积只有0.9 cm
2
左右。
Select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方继朝
1
, 杜正文
1
, 程遐年
2
, 郭慧芳
1
2001, 44(3): 337-344.
摘要
(
2922
)
PDF
(336KB) (
1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27天)比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3龄期; 在9.92、镇稻2号等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22.0%~75.0%, 二维生态位扩展15.1%~59.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提出了种群的数量与结构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害策略与技术。
Select
危害黄杉球果的实小卷蛾属一新种(鳞翅目:卷蛾科)
刘友樵, 武春生
2001, 44(3): 345-347.
摘要
(
3298
)
PDF
(122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新种,黄杉实小卷蛾
Retinia pseudotsugaicola
Liu
et
Wu, sp. nov.。其幼虫危害黄杉
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的球果,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80%~90%。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抱器端的腹角尖,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
R.cristata
很相似,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Select
中国栉蝠蛾属一新种(鳞翅目:蝙蝠蛾科)
王林瑶
1
, 郑建佳
2
, 陈建寅
2
2001, 44(3): 348-349.
摘要
(
2903
)
PDF
(83KB)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浙江省安吉县刚竹林中的中国栉蝠蛾属
Bipectilus
一新种,定名为浙江栉蝠蛾
Bipectilus zhejiangensis
Wang, sp. nov.。该新种与中国栉蝠蛾属其它种的不同点在于:前翅Cu
2
脉不与A
1
脉相连接;外生殖器上的背兜向两侧分开,钩形突呈角质状。
Select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科)
林福平
1
, 匡海源
2
2001, 44(3): 350-355.
摘要
(
2621
)
PDF
(194KB) (
10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叶刺瘿螨亚科(Phyllocoptinae)四新种:茅莓上三脊瘿螨
Calepitrimerus rubi
sp.nov.,槐顶冠瘿螨
Tegolophus sophorae
sp.nov.,丁香四刺瘿螨
Tetraspinus syringae
sp.nov.和柳副四瘿螨
Paratetra sallicis
sp.nov.。
Select
球革螨科一新属记述(蜱螨亚纲:革螨股)
刘井元,马立名
2001, 44(3): 356-359.
摘要
(
2881
)
PDF
(140KB) (
9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球革螨科一新属
Mirabulbus
gen. nov.,包括2种:秦巴异球螨
M. qinbaensis
sp. nov.和亚东异球螨
M.yadongensis
(Ma et Wang,1997)。
Select
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
钦俊德, 王琛柱
2001, 44(3): 360-365.
摘要
(
6232
)
PDF
(326KB) (
3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与植物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两方面。该文集中讨论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有哪些因素与进化有密切的关系。植食性昆虫根据其寄主植物范围,通常分为专食性(寄主范围窄)和广食性(寄主范围广)。从生态关系来看,广食性的取食行为比专食性的更为有利,但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统观植食性昆虫的取食行为,有向专食性演化更为普遍的倾向。专食性发展有利于提高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效率,还可缓和天敌作用所造成的压力。根据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特点,目前已提出很多昆虫与植物的进化理论,包括成对的协同进化、弥散的协同进化、群落的协同进化以及顺序进化。在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中,以植物对昆虫的影响较昆虫对植物的影响更为重要,称为顺序进化是适宜的;昆虫为被子植物传授花粉造成互惠共生,其中的进化关系应称为协同进化。
Select
杆状病毒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
孙国勋, 丁翠, 蔡秀玉
2001, 44(3): 366-372.
摘要
(
2766
)
PDF
(320KB) (
1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了昆虫杆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及其功能。髓核是由大约120 kb的双链DNA分子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碱性蛋白所组成,碱性蛋白同DNA紧密结合以维持其复杂有序的超螺旋结构,并且能够增强杆状病毒DNA的感染性;衣壳蛋白是杆状病毒粒子的主要结构蛋白,主要有VP 39、VP 78/83、VP 87、VP 80、VP 24;囊膜蛋白有PDV-E 25、PDV-6 e、PDV-E 66、PDV-E 56、PDV-E 18、PDV-EC 27、PDV-E 35、PDV-EC 27、BV/PDV-E 26、PDV-43、gp 64-67、VP 40/41;包涵体的基质蛋白;多角体(或颗粒体)膜主要是由糖类构成,VP 32-36是与之相关的蛋白。
Select
日本弓背蚁亲系识别的研究:攻击行为测试与RAPDPCR分析
谭声江
1
, 陈晓峰
1*
, 王正军
1
, 刘志斌
2
2001, 44(3): 373-377.
摘要
(
2283
)
PDF
(307KB) (
10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黄胫小车蝗室内种群的建立及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的增殖
王丽英
1
, 赵才道
2
, 张民照
3
, 任刚
1
2001, 44(3): 378-383.
摘要
(
2497
)
PDF
(252KB) (
8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南美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嗜食性
何成兴, 吴文伟, 王淑芬, 王履浙
2001, 44(3): 384-388.
摘要
(
2795
)
PDF
(195KB) (
10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