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1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亚洲玉米螟滞育关联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毛文富
1
, 曹梅讯
2
2001, 44(4): 389-394.
摘要
(
2643
)
PDF
(457KB) (
10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河南种群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发现了2种滞育关联蛋白, 它们的等电点分别为5.3和4.7; 而在亚洲玉米螟上海种群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发现了1种滞育关联蛋白,等电点为4.7。亚洲玉米螟河南种群滞育关联蛋白仅在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存在。亚洲玉米螟上海种群滞育关联蛋白在滞育和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均存在,只是它们在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的含量。用30%~50%丙酮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MONOQ RH 5/5阴离子交换快速液相法,纯化到了高纯度(≥98%)亚洲玉米螟上海种群滞育幼虫血淋巴中的滞育关联蛋白。
Select
棉蚜获得黄瓜花叶病毒的行为与取食过程的关系
张鹏飞, 陈建群, 张闲, 王斌, 蒋群峰
2001, 44(4): 395-401.
摘要
(
3368
)
PDF
(350KB) (
1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刺吸电位(EPG)及其即时中断技术研究了棉蚜
Aphis gossypii
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机理,分析电势落差波(pd)及其亚波形在棉蚜获得CMV的取食行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棉蚜的获毒需要pd波的发生,它的获毒效率与穿刺病株细胞膜的次数呈正相关。证明了这种行为是一种细胞内行为。对植物细胞内穿刺产生的电位落差(pd)波亚波形分析的结果显示,棉蚜的获毒发生在pd波的Ⅱ-3阶段,与棉蚜主动吸食植物细胞汁液的活动相关, 这支持了蚜虫获毒的 “吸入假说”。
Select
白背飞虱、灰飞虱mariner转座子的初步研究
黄立华, 杜建光, 程遐年, 洪晓月
2001, 44(4): 402-407.
摘要
(
4639
)
PDF
(314KB) (
1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毛里塔尼亚果蝇
Drosophila mauritania
的mariner转座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和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了约500 bp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获得其核苷酸序列,与毛里塔尼亚果蝇mariner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均为71.3%,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9.5%和72%,证明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体内确实存在mariner转座子。
Select
瘤坚大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谢映平, 郑乐怡
2001, 44(4): 408-415.
摘要
(
3570
)
PDF
(1458KB) (
10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
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最后蜡质堆积形成龟背状蜡壳。蜡壳的各个板块与体壁上突起的腺孔分布区位置相对应。雄虫蜡壳与低龄期若虫蜡壳质地相同。雌成虫分泌的蜡质为长而卷曲的空心蜡丝。雌成虫背面和腹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基团和成分是相同的。尽管雄虫蜡壳与雌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存在的官能团有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雄虫蜡泌物光谱图上1736.3 cm
-1
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而雌虫只有一个;在振动频率1 242.0 cm
-1
~1 106.6 cm
-1
出现3个C-O键振动峰,而雌虫的是一系列锯齿状长碳链-C-C-C-骨架振动峰。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推测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可能主要是由长链烃、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某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组成。
Select
用微卫星引物PCR分析棉蚜不同蚜型的DNA多态性
龚鹏
1
, 张孝羲
1
, 杨效文
2
, 陈晓峰
2
2001, 44(4): 416-421.
摘要
(
2895
)
PDF
(385KB) (
1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微卫星引物PCR方法, 对棉蚜
Aphis gossypii
干母、干雌、孤雌蚜(有翅迁飞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性母、性雌蚜和雄蚜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 棉蚜的有性蚜型和无性蚜型之间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 ② 性母与性雌蚜和雄蚜的遗传关系都十分接近,说明同一性母既产性雌蚜,也产雄蚜;③ 干母和干雌的遗传关系很近, 但孤雌蚜已与二者有分化。
Select
棉铃虫幼虫神经细胞的急性分离培养及其电压门控通道的膜片钳研究
贺秉军
1
, 刘安西
1
, 陈家童
2
, 孙金生
1
, 芮昌辉
3
, 孟香清
3
2001, 44(4): 422-427.
摘要
(
2648
)
PDF
(362KB) (
1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探索了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幼虫神经细胞的急性分离与体外培养的条件,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首次对棉铃虫幼虫急性分离神经细胞的电压门控性钠、钾和钙通道的基本电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中枢神经细胞在TC-100、L-15和Grace培养基中均可贴壁生长,在DMEM培养基中基本不能存活。在TC-100培养基分别与其它三种培养基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培养液中,TC-100与L-15等量混合培养液更适合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全细胞电压钳条件下,可分别记录到电压门控性钠、钾和钙通道电流。钙电流特征为高电压激活、缓慢失活;钠电流对河豚毒素敏感;钾电流可被细胞外液中的氯化四乙胺和4-氨基吡啶抑制。
Select
小木蠹蛾性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的时辰节律
张金桐, 孟宪佐
2001, 44(4): 428-432.
摘要
(
3161
)
PDF
(381KB) (
9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观察了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的性行为反应,并采用腺体提取、空气收集 、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该虫羽化24 h后性成熟,婚飞和交配活动主要在1:00~4:00,交配历时15~45 min;(2) 大部分雌蛾一生交配1~3次,雄蛾多数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为1∶0.89; (3) 雌蛾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含量同蛾龄有关,2日龄雌蛾腺体性信息素含量最高;(4) 雌蛾腺体中性信息素含量在1:00时最高,而性信息素释放高峰在2:30。
Select
球形芽孢杆菌对致倦库蚊的后致死作用
裴国凤
1
, 袁志明
1,2*
, 蔡全信
1
, 张用梅
1
,庞义
2
2001, 44(4): 433-438.
摘要
(
3981
)
PDF
(282KB) (
1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球形芽孢杆菌
Bacillus sphaericus
C3-41菌株对致倦库蚊
Culex quinquefasciatus
幼虫的毒力及其后致死作用。生物测定表明,该菌株对目标蚊幼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其丙酮粉剂对3~4龄幼虫48 h的半致死浓度(LC
50
)为(6.92±0.22) μg/L。用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2~3龄致倦库蚊幼虫,存活幼虫在后期发育中存在明显的延续死亡和损伤现象,经LC
30
、LC
50
、LC
70
、LC
90
和LC
98
剂量的C3.41粉剂处理的致倦库蚊羽化前的总死亡率分别为84%、91%、95%、97%和100%,同时存活的幼虫、蛹和成蚊的发育和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后致死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可能同球形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对处理期间蚊幼虫中肠上皮细胞造成的损伤相关。
Select
N-甲基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的系列合成及其对家蝇的生物活性
严炳丽
1
, 曾益良
1*
, 任连奎
1
, 王同顺
2
, 解立华
3
2001, 44(4): 439-446.
摘要
(
3430
)
PDF
(221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酰氯水相简易工艺合成了52个N-甲基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并测定了它们对家蝇
Musca domestica
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烷基单取代化合物中,间位取代物的活性大于邻、对位;单卤素取代物中,邻位取代活性大于间位和对位,邻溴代物大于邻氯代物;对位硫甲基和邻位硫乙基取代物的活性均较高。对于烷基间位苯环取代化合物,在一定限度内随烷基分子量增大,化合物对家蝇的毒力增高,其次序为异丙基>乙基>甲基>未取代基。
Select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关系
邱立红, 张文吉
2001, 44(4): 447-453.
摘要
(
3085
)
PDF
(311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定了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抗氰戊菊酯种群及相对敏感种群不同组织微粒体的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乙氧香豆素-O-脱乙基酶、芳烷基羟基化酶和艾氏剂环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抗性种群棉铃虫中肠组织的这5种酶活性分别比敏感种群的活性提高了11.29、4.10、2.66、6.30和2.34倍,其脂肪体及体壁的相应酶活性则分别为敏感种群的1.46、6.80、1.36、4.05、1.48倍和12.32、2.2、1.33、0.80和0.51倍。两种群中,棉铃虫不同组织部位的各单加氧酶活性均不同,活性高低顺序在两种群间也不同。总体而言,均是中肠或脂肪体微粒体对不同底物的氧化代谢能力最强。
Select
苏云金杆菌预处理小菜蛾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吴刚
1
, 尤民生
1
, 赵士熙
1
, 江树人
2
2001, 44(4): 454-461.
摘要
(
3169
)
PDF
(362KB) (
1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幼虫经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预处理后,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以及预处理对小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抗性小菜蛾幼虫后,其对甲胺磷、水胺硫磷和克百威的敏感性分别为未处理组的6.74、8.83和8.50倍;处理敏感小菜蛾幼虫后则分别为未处理组的2.96、1.69和3.88倍。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抗性小菜蛾,未处理组乙酰胆碱酯酶的
K
m
和
V
max
值分别为预处理组的1.86和1.56倍,所使用的6种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
K
I
值,处理组为未处理组的1.80~2.66倍,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抗性小菜蛾对羧酸酯酶的
K
m
、
K
I
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地抑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并导致谷胱甘肽含量下降(对照分别为处理的2.02、1.76和1.66倍)。苏云金杆菌预处理敏感小菜蛾,对乙酰胆碱酯酶的
K
m
、
V
max
、
K
I
值和羧酸酯酶的
K
m
、
K
I
值以及谷胱甘肽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地抑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对照分别为处理的1.54和1.64倍)。
Select
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的风险评估与预报
林祥文, 沈晋良
2001, 44(4): 462-468.
摘要
(
2693
)
PDF
(310KB) (
1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室内用辛硫磷对采自江苏东台的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连续筛选了12代,平均成活率为37.6%,抗性上升了4.9倍。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估计了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0865。并预报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发展速率。还对抗性风险评估、影响抗性发展速率的因素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Select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后代抗药性的影响
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吕宝乾
2001, 44(4): 469-475.
摘要
(
2524
)
PDF
(297KB) (
9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定了5种药剂对棉蚜
Aphis gossypii
抗氰戊菊酯、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取食棉花、黄瓜和石榴的后代的毒力,并对它们的后代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做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氰戊菊酯抗性品系取食棉花比取食黄瓜的后代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大76.4倍,对灭多威、氧乐果、硫丹和吡虫啉的抗性也大0.5~4.6倍;取食石榴的后代对5种药剂的抗性介于取食棉花和黄瓜的之间。吡虫啉抗性品系的测定结果与氰戊菊酯抗性品系基本一致。敏感品系取食黄瓜比取食棉花的后代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更高。3个品系取食不同植物的后代相比,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取食棉花的为取食黄瓜的2.4~2.8倍;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取食棉花的为取食黄瓜的1.8~2.4倍。证明棉蚜的抗性和敏感品系取食的寄主植物不同,可引起对药剂敏感性的变化。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的变化均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
Select
结合SADF与RAPD标记构建家蚕连锁图
何宁佳,鲁成,李斌, 周泽扬,向仲怀
2001, 44(4): 476-482.
摘要
(
2772
)
PDF
(491KB) (
10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40个选择性扩增多态性引物和137个随机性扩增多态性引物对家蚕
Bombyx mori
F
2
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的筛选。获得544个符合遗传分离比的多态性位点,并用Mapmaker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在最小LOD值为4,最大重组值为0.2条件下拆分连锁群,并对处于同一连锁群的位点进行合理排序,计算出位点间的重组值后转换为图谱距离,构建了一个家蚕的分子连锁图。
Select
家蚕AFLP连锁框架图谱的构建
朱玉芳
1,2
, 谭远德
2,3*
, 万春玲
2
, 鲁成
4
,贺一原
5
, 周泽扬
4
, 向仲怀
4
2001, 44(4): 483-493.
摘要
(
3173
)
PDF
(637KB) (
1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改进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家蚕
Bombyx mori
回交一代BC1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经17组AFLP引物的选择性扩增,共得到430个多态位点,卡方检验后有253个为有效位点。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b)软件作连锁分析,其中163个标记分属28个连锁群,连锁群标记数变化范围是2~28个,平均每个连锁群标记数为5.8个,该图覆盖的基因组长度为2.998.9cM(图距单位),连锁群长度变化范围为4.5~652.8 cM,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07.1 cM,平均图距为4.5~36.7 cM。
Select
长蠹科几种检疫性害虫的ND4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
黄永成
1
, 李伟丰
1
, 陆温
2
, 陈永久
3
, 张亚平
3
2001, 44(4): 494-500.
摘要
(
3198
)
PDF
(304KB) (
9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长蠹科昆虫严重危害林木和仓贮物品。应用非损伤性DNA测序技术测定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长蠹科害虫的线粒体DNA ND4 基因的部分序列。在获得的204 bp的序列中,5种昆虫的序列变异丰富,多数变异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上。用PAUP3.1.1数据分析软件构建了5个种的合意简约树。并将实验结果与形态学特征比较分析,探讨5个种及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双钩异翅长蠹所在的异翅长蠹属分化最早,其次是竹大长蠹所在的大长蠹属、双棘长蠹和黑双棘长蠹所在的双棘长蠹属及红艳长蠹所在的钻木长蠹属。双棘长蠹和黑双棘长蠹隶属同一个属,遗传关系最近,分化最晚,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
Select
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致病力
孙鲁娟,吴孔明,郭予元
2001, 44(4): 501-506.
摘要
(
3064
)
PDF
(260KB) (
1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试了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幼虫的致病力。实验设置了10、15、20、25、30℃ 5个温度水平,用高浓度(1×10<.sup8孢子/mL)、中浓度(1×10
7
孢子/mL)、低浓度(1×10
6
孢子/mL)的白僵菌孢子液分别感染1~4龄的棉铃虫。结果表明:三个浓度处理的棉铃虫在温度为25℃时的致死中时(LT
50
)最短,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棉铃虫的LT
50
延长,死亡速度减慢。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感病棉铃虫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明显不同。相对湿度为95%左右时,棉铃虫死亡速度最快,死亡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70%时,棉铃虫死亡率显著降低。
Select
哈尔滨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蚤类种群动态分析
李仲来
1
, 杨岩
2
, 陈曙光
2
2001, 44(4): 507-511.
摘要
(
2979
)
PDF
(251KB) (
9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82~1999年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郊区人为鼠疫疫源地达乌尔黄鼠
Spermophilus dauricus
巢蚤、体蚤、洞干蚤指数和染蚤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获蚤9种,其中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
Citellophius tesquorum sungaris
是优势种(89.39%),其次为二齿新蚤
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
(10.37%)。3类蚤指数、染蚤率的均值差异均显著(
P
<0.01)。巢蚤与体蚤指数相关显著(
P
<0.05)。巢蚤指数∶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650∶140∶1; 巢染蚤率∶体染蚤率∶洞干染蚤率≈165∶88∶1。
Select
棉铃虫蛹期在极端湿度下的失水动态
吴坤君, 龚佩瑜
2001, 44(4): 512-517.
摘要
(
2846
)
PDF
(254KB) (
10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极端相对湿度 (0%、9%、22.5%、80%、90%和100%)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蛹期发育、存活和水分动态的影响。发育蛹在25℃下,相对湿度≤9%时, 不能羽化;湿度为22.5%时,羽化率不足20%; 高湿不影响它们的存活。在同样温度下,湿度≥9%时,滞育蛹在一个月内都极少死亡;在此期间,滞育终止率随湿度降低而升高。各湿度处理组发育蛹和滞育蛹从1日龄起的累计失水率都与其日龄呈线性相关。三个低湿处理组发育蛹中死亡个体在死亡前的平均累计失水率都在32%以上。滞育蛹经0%湿度处理一个月,平均仅失水22.4%;在湿度≥90%时的同期失水率不超过3.6%。在30℃下,发育蛹在4 h内测定的表皮渗透力最大,分别是9.0(♀)和10.7(
♂
) μg/(cm
2
·h·mm Hg); 滞育蛹的相应值出现在2 h内, 分别为 4.7(♀)和5.4(
♂
) μg/(cm
2
·h·mm Hg)。
Select
昆虫寄生对辽东栎种子命运的影响
于晓东, 周红章, 罗天宏, 何君舰, 张知彬
2001, 44(4): 518-524.
摘要
(
3473
)
PDF
(322KB) (
1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昆虫寄生对辽东栎
Quercus liaotungensis
种子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昆虫寄生的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正常成熟的种子,被昆虫寄生的种子或者不能发芽,或者能发芽但随后死亡;(2)从虫卵到老龄幼虫的发育在橡实内完成,当橡实落地后幼虫破壳而出,整个种子库的幼虫破壳时间延续2~50天,并非高度同步化;种子库的虫寄生率高达45.4%,以柞栎象
Curculio dentipes
为主,还有少量其它种类,如另一种象虫
Curculio
sp.、栗白小卷蛾
Cydia kurokoi
和螟蛾科(Pyralidae)的一未定名种;(3)昆虫寄生影响橡实成熟,测量种子大小分布表明,被昆虫寄生的种子的大小分布介于未成熟和成熟种子之间;(4)象虫寄生取食引起16.05% 的种子能量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证明昆虫寄生对辽东栎种子的命运有重要影响,是影响辽东栎种群更新的关键因素之一。
Select
水稻二化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组建
王正军
1,2
, 程家安
2
,李典谟
1*
2001, 44(4): 525-533.
摘要
(
2823
)
PDF
(390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是进行种群时空动态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概念、特点等的基础上,以ArcView GIS 3.1作为组建数据库、进行时空分析的基本软件平台,对浙江省水稻二化螟数量变化的历史资料及有关的空间和属性数据进行分类、编码、输入与编辑等, 分别建立了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其中空间库包括浙江省的政区、河流、道路、等高线、土壤类型等图层, 属性库包括气象、耕作制度、灯诱及田间数据等。并将各地地名作为主关键字,以实现空间库与属性库以及各属性库之间的关联。该数据库不仅具有基本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如数据的输入、输出、编辑和查询,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该数据库对种群动态进行时空分析。
Select
高温处理后褐飞虱体内共生酵母菌和氨基酸需求的变化
傅强
1,2
, 张志涛
1
,胡萃
2
,赖凤香
1
2001, 44(4): 534-540.
摘要
(
2842
)
PDF
(301KB) (
1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卵期高温(35℃,72 h)处理后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体内共生酵母菌及该虫氨基酸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高温处理后,若虫期体内的共生酵母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试虫;2)将若虫饲养于缺少单种氨基酸的22种全纯饲料上,以若虫羽化率为指标,发现高温处理试虫对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明显增加。由此推论,褐飞虱对上述8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与共生酵母菌有关。
Select
茶蚜体表漂洗物对天敌的引诱活性及组分分析
韩宝瑜
2001, 44(4): 541-547.
摘要
(
3236
)
PDF
(319KB) (
1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行为生测和触角电位反应都证明茶蚜
Toxoptera aurantii
体表的正己烷或乙醚漂洗物对茶蚜重要天敌中华草蛉
Chysopa sinica、
蚜茧蜂
Aphidius
sp.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具有显著的引诱效应,正己烷漂洗物的活性稍强。GC、GC-MS分析表明正己烷漂洗物中主要组分是苯甲醛、十一烷、2, 5-己二酮、2,5-二氢噻吩、芳樟醇、萘、4-甲基-辛烷、1, 2-苯甲酸-双-(二丁基-邻苯二甲酸甲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甲酯和二十烷,其中苯甲醛、2, 5-己二酮和芳樟醇含量稍大。乙醚漂洗物中主要组分为反-2-己烯酸、正十七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二十烷、四甲基四十烷、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和十九烷,前2种组分含量较大。
Select
基于16s rRNA序列的新蚤属二齿新蚤种团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鲁亮,吴厚永
2001, 44(4): 548-554.
摘要
(
3407
)
PDF
(294KB) (
10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16s rRNA基因片段的差异,研究了分布于我国的二齿新蚤种团(
bidentatiformis
group)7种新蚤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以斯氏新蚤种团的特新蚤作为外群。结果显示,其中5个种 (
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N. mana、N. pleski、N. teratura
和
N. hongyangensis
) 的种间序列差异小于1%,变异水平和种内变异相当,显示了它们之间较近的亲缘关系;
N. abagaitui
和上述5种之间有约4%的变异,说明该种有较长的分化历史。来自两个地区的二齿新蚤4个样本间有两种不同的基因型,而红羊新蚤可以归入其中的一种。加上形态特征的特点,可以认为红羊新蚤不应该属于毛新蚤种团,而属于二齿新蚤种团;至于其是否为二齿新蚤的同种异名,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
N. siboi
和形态近缘种
N. teratura
之间存在20%的变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Select
中国坚蚜属
Cerataphis
研究及新种记述(同翅目:蚜总科,扁蚜科)
乔格侠, 张广学
2001, 44(4): 555-559.
摘要
(
2441
)
PDF
(208KB) (
10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中国的坚蚜属
Cerataphis
Lichtenstein,并记述了一个新种寄坚蚜
Cerataphis parsitica
Qiao
et
Zhang。首次描述了该属的胚胎学特征,提供了8个形态特征图、寄主植物、地理分布以及中国坚蚜属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Select
贵州纺蚋亚属二新种(双翅目: 蚋科)
陈汉彬
2001, 44(4): 560-566.
摘要
(
2453
)
PDF
(274KB) (
1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纺蚋二新种,清水纺蚋
Simulium (Nevermannia) qingshuiense
sp. Nov.和桥落纺蚋
S. (N.) qiaolaoense
sp. Nov.,二者均以其产地命名。文中对其成虫、蛹和幼虫形态进行了全面描述,并与其近缘种进行分类讨论。模式标本存放在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Select
多食性斑潜蝇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赵云鲜, 康乐
2001, 44(4): 567-573.
摘要
(
2622
)
PDF
(368KB) (
9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了有关斑潜蝇对寄主植物选择的研究进展。斑潜蝇对寄主植物的选择表现为对植物组织的选择、对植物不同部位叶片的选择、对同种植物不同品种的选择、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四个方面。斑潜蝇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主要受叶表面的物理性质、植物叶的化学物质成分、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阐述了多食性斑潜蝇寄主植物范围扩大的原因。
Select
细胞电生理技术在昆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贺秉军, 刘安西
2001, 44(4): 574-581.
摘要
(
2681
)
PDF
(414KB) (
1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及Bt等生物农药都产生了抗性。离子通道是多种杀虫剂的作用靶,因此作为研究离子通道基本手段的电压钳与膜片钳技术在害虫抗性检测与抗性机理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细胞电生理技术在害虫抗性机理、杀虫剂作用机理以及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Select
转双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
范贤林
1
, 芮昌辉
1
, 许崇任
2
, 孟香清
1
, 郭三堆
3
,赵建周
1
2001, 44(4): 582-585.
摘要
(
2611
)
PDF
(184KB) (
8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棉蚜微卫星DNA的克隆及其多态性检测
杨效文, 张广学, 陈晓峰
2001, 44(4): 586-589.
摘要
(
2457
)
PDF
(182KB) (
10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三种蝇幼虫在体脑神经节自发放电活动的初步研究
王丽文, 吴丽颖, 薛万琦
2001, 44(4): 590-593.
摘要
(
2361
)
PDF
(302KB) (
9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