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5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对马尾松针叶部分化学物质含量的影响
    李水清,张钟宁*
    2007, 50(2):  95-100. 
    摘要 ( 3658 )   PDF (218KB) ( 1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与其寄主马尾松相互作用的关系,测定了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1天、3天、6天、10天和15天后马尾松针叶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均能引起马尾松针叶可溶性糖和粗多糖含量的下降,但虫害处理使新叶和老叶中可溶性糖降低更多。两种方式处理后10天马尾松新叶和老叶中蛋白质含量降到最低,然后逐渐回升; 相比较而言,虫害处理蛋白质含量降幅更大。松墨天牛取食和人为损伤均引起马尾松针叶单宁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增加,虫害处理的针叶中单宁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更高。结果提示马尾松对松墨天牛的取食为害具有特殊的应激反应机制。
    家蚕30 kD特异性变应原的分析、纯化与质谱鉴定
    刘志刚,张杰,林格
    2007, 50(2):  101-105. 
    摘要 ( 3152 )   PDF (666KB) ( 13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Coca's提取液分别提取到不同时期家蚕Bombyx mori的粗浸液,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变应原,然后用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及切胶纯化出30 kD的特异性变应原,再经MALDI-TOF在线联机分析,所得质谱数据进入网站搜索分析。结果显示:15龄家蚕均有20条左右蛋白带,其中 5龄家蚕有23条蛋白带,主带有11条(8279605146383230282418 kD)。选用家蚕过敏患者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印迹,14龄家蚕均显示出8279 kD的特异性变应原;但只有5龄家蚕的30 kD蛋白为特异性变应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经切胶纯化出30 kD蛋白,再经MALDI-TOF-MS鉴定该蛋白为外膜蛋白。提示家蚕不同时期抗原成分有所变化,5龄家蚕新出现的30 kD蛋白为特异性变应原。
    家蝇蛆抗菌肽提取工艺研究
    陆婕,钟雅,柳林,付康,陈正望*
    2007, 50(2):  106-112. 
    摘要 ( 5036 )   PDF (409KB) ( 2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蝇蛆抗菌肽多有广谱抗菌、抗癌等功能,是很好的天然抗菌药物来源,但由于得率较低,目
    前对其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以家蝇Musca domestica干蝇蛆为原料,利用加热-层析法和海藻酸吸附法2种工艺提取蝇蛆抗菌肽。结果表明:加热-层析法快速、简便,抗菌肽提取得率达0.26%,是海藻酸吸附法提取抗菌肽得率的5.2倍。提取的家蝇抗菌肽主要是分子量6.2~17.2 kD、等电点5.59~5.91的弱酸性小分子多肽,其热稳定性高,能杀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加热-层析法能有效去除外源性蛋白酶,保证肽类产品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提取出非蛋白类的抗菌成分,提示其对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抗菌产品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对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赵福,王俊刚,田军鹏,牛长缨, 雷朝亮*
    2007, 50(2):  113-117. 
    摘要 ( 3235 )   PDF (374KB) ( 1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健康昆明种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用不同剂量的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
    la (Fabricius)幼虫油脂灌胃5周,摘除眼球取血,用试剂盒检测血脂值,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处理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油脂处理组小鼠TG的浓度较高脂模型组小鼠分别下降20.70%、48.98%和56.06%;高脂模型组小鼠血清TC高达4.59 mmol/L,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油脂处理组小鼠TC浓度较高脂模型组小鼠分别下降16.99%、23.52%和25.4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明显,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油脂处理组小鼠HDL-C较高脂模型组小鼠升高11.74%、18.04%和18.9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连续饲喂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对小鼠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提示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具有治疗小鼠高脂血症的作用。
    20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谷蠹的触杀和驱避活性
    黄衍章,杨长举*,薛东,Rotimi Oluwafemi AKINKUROLERE,姚英娟
    2007, 50(2):  118-124. 
    摘要 ( 3778 )   PDF (252KB) ( 1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药膜法和滤纸药膜选择法,分别研究了20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成虫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触杀效果以葫芦巴Trigonelia foenum-graecum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提取物次之。葫芦巴提取物0.39 mg/cm2 浓度处理48 h后对谷蠹的触杀死亡率为100%,处理72 h后对谷蠹的LD50为19.94 μg/cm2。蛇床子和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提取物对谷蠹成虫具有显著的驱避活性。蛇床子提取物同时具有较好的触杀和驱避活性。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选择与适应研究
    何忠,曹红珍,曾菊平,梁玉勇, 韩瑞东,戈峰*
    2007, 50(2):  125-135. 
    摘要 ( 3433 )   PDF (402KB) ( 1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马尾松老叶、新叶,湿地松老叶、新叶,当年生马尾松新叶、湿地松新叶和当年生以20%和40%β-蒎烯处理过的马尾松新叶作食料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第1代发生期取食马尾松老叶、马尾松新叶、湿地松老叶和湿地松新叶等4种不同质量的食料后,因其食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β-蒎烯含量的不同,导致幼虫的存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取食马尾松老叶的幼虫成活率最高(44%),依次为马尾松新叶(32.7%)、湿地松老叶(4%),而取食湿地松新叶的幼虫全部死亡。通过马尾松针叶增加外援β-蒎烯喂养马尾松毛虫实验,表明增加了外源β-蒎烯的松针饲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与用同样松针未增加外源β-蒎烯饲养的幼虫相比,死亡率明显提高;松树中β-蒎烯含量的增加与幼虫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我们阐明了马尾松与湿地松对马尾松毛虫的抗虫机制。
    影响白蜡虫泌蜡主要气候因子及白蜡虫生态适应性分析
    陈晓鸣*,王自力,陈勇,叶寿德,王绍云,冯颖
    2007, 50(2):  136-143. 
    摘要 ( 3391 )   PDF (240KB) ( 1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其生态适应性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四川
    峨嵋、云南昆明、昭通等地白蜡虫自然种群生态学和泌蜡生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泌蜡与
    种群死亡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利于种群生长的环境中白蜡虫的泌蜡量较高,死亡率也高; 而在适生环境中的泌蜡量较低,死亡率较低。故认为,传统上以白蜡虫泌蜡量的高低来作为适应生态环境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本文还从白蜡虫泌蜡生态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原因,讨论了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得出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雨量800~1 200 mm/a,年相对湿度75%左右,年光照时数为1 900~2 500 h/a。提出白蜡虫泌蜡是其为适应环境的一种自身的保护性反应和生态对策,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抵御性反应。
    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姜玉锁,刘文忠,张春香,乔利英,朱文进,张桂贤,郭传甲*
    2007, 50(2):  144-152. 
    摘要 ( 3406 )   PDF (929KB) ( 20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22AFLP引物组合对我国9个省市的11个东方蜜蜂种群和1个西方蜜蜂种群的39个个体基因组DNA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根据AFLP分析结果,采用GeneScan3.0软件、群体遗传数据分析包(Hickory v1.0.4 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程序(AFLP-SURV 1.0),分别计算了39个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各蜜蜂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Reynolds遗传距离和成对的固定指数Fst,并构建了各自的UPGMA聚类关系图。结果表明:AFLP标记具有很高的多态检测效率,适合于蜜蜂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蜜蜂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亲缘关系较远。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群体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UPMGA聚类关系图显示,海南东方蜜蜂由于长期的海岛隔离,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类群,支持了通过形态学认定的海南东方蜜蜂为东方蜜蜂的一个新亚种。
    基于28S rDNA D2基因片段与形态特征的矛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研究(膜翅目:茧蜂科)
    时敏,陈学新*,马云,何俊华
    2007, 50(2):  153-164. 
    摘要 ( 3176 )   PDF (1241KB) ( 1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选取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的6族15属18种做内群,茧蜂科其它7亚科11属11种做外群,首次结合同源核糖体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和100个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对该亚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利用“非圆口类"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为根,以PAUP*4.0和MrBayes 3.0B4软件分别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对矛茧蜂亚科的分子数据和分子数据与非分子数据的结合体进行了运算分析;并以PAUP*4.0对矛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碱基组成与碱基替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矛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GC含量在39.33%~48.28%之间变动,而对于碱基替代情况来讲,矛茧蜂亚科各成员间序列变异位点上颠换(transversion)大于转换(transition)。不同的分析算法所产生的系统发育树都表明矛茧蜂亚科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单系群;在矛茧蜂亚科内,除了吉丁茧蜂族Siragrini为单系群外,其他族(矛茧蜂族Doryctini和方头茧蜂族Hecabolini)都是并系群。对于矛茧蜂亚科内各属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不同算法所得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完全一致,表明矛茧蜂亚科内(属及族)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副蟑跳小蜂属分类研究及两新种记述(膜翅目:跳小蜂科)
    张彦周,黄大卫
    2007, 50(2):  165-171. 
    摘要 ( 3030 )   PDF (817KB) ( 1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分布于中国的副蟑跳小蜂属Parablatticida6 种,其中有2 新种:P. orientalis sp. nov.P. scapata sp. nov.P. brevicornis (Dalman)P. magniclava Hayat P. terebrata (Trjapitzin) 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及其他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云南医学革螨数值分类研究
    罗礼溥,郭宪国*
    2007, 50(2):  172-177. 
    摘要 ( 3516 )   PDF (255KB) ( 1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云南省57种医学革螨作为分类单元,以形态特征为主列出60项分类性状特征来探讨云南省医学革螨不同属和种的亲缘关系。运用SPSS 11.5 统计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57种医学革螨进行了数值分类分析。结果显示:57种医学革螨划分为厉螨科(La
    elapidae)、寄螨科(Parasitidae)、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赫刺螨科(Hirstionyssidae)和裂胸螨科(Aceosejidae)5个类群。赫刺螨属和棘刺螨属从厉螨科中分离出来另立为赫刺螨科,柏氏禽刺螨归入了皮刺螨科而不是巨刺螨科。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因而认为数值分类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医学革螨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与亲缘关系。
    重金属污染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虹霞,刘颖, 张古忍*
    2007, 50(2):  178-185. 
    摘要 ( 5402 )   PDF (253KB) ( 25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因重金属污染而受到的潜在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过量重金属可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昆虫的呼吸、表皮和摄食等途径进入昆虫体内,进入昆虫体内的过量重金属不仅能引起昆虫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遗传物质的改变,还可诱导昆虫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增殖。但昆虫能将过量的重金属以金属颗粒形式储存在具消化、存储或分泌功能的器官中,也能将其转运至溶酶体中解毒。同时,金属结合蛋白和抗氧化酶在昆虫对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脱氧鬼臼毒素对粘虫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
    马志卿,李广泽,冯俊涛*,张兴
    2007, 50(2):  186-190. 
    摘要 ( 3363 )   PDF (156KB) ( 1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脱氧鬼臼毒素是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中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之一。为探讨其作用机理,以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4龄幼虫,测定了饲喂处理12h、24 h、36 h、48 h和72 h后试虫的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表明:脱氧鬼臼毒素对粘虫羧酸酯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对酸性磷酸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对碱性磷酸酯酶的影响较为复杂,表现为先抑制,后有所恢复,再被抑制的变化过程;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处理12 h后活性变化不明显,24 h后被抑制,36 h后逐渐激活,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家蚕血淋巴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
    屠振力,施美星,小林泰彦
    2007, 50(2):  191-196. 
    摘要 ( 3406 )   PDF (676KB) ( 10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其血淋巴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利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检测了照射后家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及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蚕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蚕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成分分析时发现,5龄起蚕血淋巴中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比对照蚕的浓度要高,随着个体的发育两者的浓度都上升;5龄后期则相反,对照蚕的浓度比照射蚕高;脂肪体中贮藏蛋白质的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用家蚕贮藏蛋白质SP-1SP-2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的结果显示:70 kD附近的3条蛋白质谱带的最上面的一条为贮藏蛋白质SP-1,下面的二条为贮藏蛋白质SP-2;同时照射蚕血淋巴中分子量约为24 kD的蛋白质成分也发生变化,5龄前期的浓度比对照蚕低,5龄第3天几乎检测不到;全体照射与造血器官局部照射蚕之间的结果相似。照射蚕注射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导出现的应急蛋白量明显比对照蚕要少。由此认为家蚕幼虫造血器官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有关,造血器官的机能障碍、血球的数量减少可影响脂肪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存在于血淋巴中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
    两种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抗性品种后对后来取食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军,赵惠燕*, Udo HEIMBACH, Thomas THIEME
    2007, 50(2):  197-201. 
    摘要 ( 3195 )   PDF (163KB) ( 1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刺吸式昆虫在刺吸作物韧皮部取食后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随着作物抗性及昆虫种类的不同,作物反过来也会对昆虫造成或正或反的影响,然而一种刺吸式昆虫取食后对后来者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方法,即选定3个不同国家的小麦抗性品种98-10-30AmigoBatis,在所有条件严格统一的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内,通过各处理在同一植株上先后不同的接蚜方式,分别测定了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在前期被蚜虫危害的抗虫品种98-10-30AmigoBatis上的发育历期、体重差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蚜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取食作物时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即在品种98-10-30上,通过与前期不接虫的对照及前期接不同麦蚜的相关处理比较,麦长管蚜对后期取食的麦二叉蚜(MRGR=0.0974±0.0071)具有抑制作用,而麦二叉蚜对后期取食的麦长管蚜(MRGR=0.1614±0.0048)却有促进作用;在品种Amigo上,前期麦蚜的危害对麦长管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品种Batis上前期危害对麦二叉蚜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明确了3个品种对两种蚜虫的抗性状况,即在前期无蚜虫危害时,品种98-10-30Batis对两种麦蚜的抗性相当;在前期有麦蚜危害时,品种98-10-30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而品种Batis对麦长管蚜的抗性较好;品种Amigo无论在任何处理下均对麦二叉蚜的抗性较好。
    努利虫疠霉感染桃蚜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伟,甘雅玲,盛承发*
    2007, 50(2):  202-206. 
    摘要 ( 3443 )   PDF (398KB) ( 1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初生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后孢子萌发、入侵以及菌体突破虫体的整个侵染过程。结果表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初生分生孢子在35 h后即有60%以上的萌发率,萌发的孢子形成芽管或产生球形或棍棒状的附着胞;12 h后大部分孢子均已萌发,并成功入侵寄主虫体;接种60 h后,呈掌状分枝的假根首先从桃蚜胸部的腹面突破虫体长出体外,明显区别于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假根突破虫体的位置;假囊状体不多见,且仅分布于蚜虫身体两侧,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努利虫疠霉产孢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