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5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槲皮素对黄粉虫血淋巴酚氧化酶的生理效应
    刘守柱,肖婷,薛超彬,罗万春
    2007, 50(12):  1201-1206. 
    摘要 ( 3695 )   PDF (197KB) ( 1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酶标仪法测定了槲皮素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对黄粉虫血淋巴PO的IC50为0.625 mmol/L。在活体情况下,当槲皮素-DMSO溶液或槲皮素水悬浮液(5 μL)注入虫体后,在浓度低于1.0 mmol/L时对黄粉虫血淋巴PO具有激活作用,当浓度高于2.0 mmol/L时则对P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单独注射5 μL DMSO溶液对PO活性亦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试虫被注射槲皮素后,PO活性在2~4 h内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上升,处理8 h左右达到最高点,其后低浓度处理PO活性保持不变,而高浓度处理则逐渐下降,提示低浓度槲皮素可以引起试虫的免疫反应。在PO测活体系中加入0.5%的BSA后对PO活性无影响,并能使槲皮素在测活体系中保持稳定。
    斜纹夜蛾Cecropin D成熟肽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宋杰,陈维春
    2007, 50(12):  1207-1211. 
    摘要 ( 3032 )   PDF (277KB) ( 1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RT-PCR方法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脂肪体组织中扩增得到了Cecropin D成熟肽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ecropin D成熟肽与斜纹夜蛾Cecropin B之间存在2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将获得的基因序列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在原核细胞中实现了该蛋白的融合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诱导后的宿主菌比未诱导菌中多出了一条融合蛋白表达带,诱导后1 h就可以检测到该蛋白,从诱导后1 h到5 h该蛋白在表达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生长曲线显示在IPTG诱导后宿主菌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纯化后的蛋白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家蝇幼虫抗菌肽MDL-2的电泳制备及其抗菌作用机理
    宫霞,胡树凯,乐国伟
    2007, 50(12):  1212-1218. 
    摘要 ( 3197 )   PDF (488KB) ( 1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体壁损伤和感染大肠杆菌同时诱导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产生免疫血淋巴,经沸水浴热变性,透析浓缩处理,然后经Tricine-SDS-PAGE得到诱导前后家蝇幼虫血淋巴中蛋白差异表达条带,将该条带电泳回收,复性,抗菌活性检测等步骤,分离纯化得到抗菌肽MDL-2,其分子中富含Pro,Gly和碱性氨基酸,分子量为11 kD,对革兰氏阴性菌Escherichia 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较强抗性,因此电泳制备抗菌肽的方法为此类生物微量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MDL-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透性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图谱分析,MDL-2首先与细菌的外膜结合,然后抗菌肽形成柔性的两亲空间构象与细胞内膜作用,扰乱了膜脂分子的排列,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上形成了许多孔道,同时造成细胞内的原生质扩散,并从孔道向胞外渗漏,影响了细菌的代谢系统,最终引起细胞膜破碎,细胞完全解体,从而起到抑菌杀菌作用。
    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株(BmDNV-3)抗性及感性品系中肠的差异蛋白质分析
    包方,姚勤,李军,刘晓勇,余蔚,尹慧娟,陈克平
    2007, 50(12):  1219-1224. 
    摘要 ( 3439 )   PDF (658KB) ( 1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通过比较家蚕Bombyx mori抗性及感性品系的中肠蛋白质表达谱,获得家蚕对家蚕浓核病毒中国株(BmDNV-3)抗性相关的蛋白。【方法】利用双向电泳(2-DE)对感性品种华八35和抗性品种秋丰接种病毒后48 h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中的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通过NCBInr和MSDB数据库进行蛋白点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结果】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差异蛋白点16个,其中质谱鉴定出5种蛋白,它们分别是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糖基转移酶-S(GlcAT-S)、21.5 kD小热休克蛋白(21.5 kD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V-ATP酶(vacuolar ATP synthase)和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这5种蛋白在抗性品系秋丰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感性品系华八35。【结论】糖基转移酶和糖基转移酶-S仅在抗性品系中存在,提示它们可能是与抗性有关的蛋白。此外,增强的应激反应和能量代谢也可能与家蚕对BmDNV-3的抗性产生相关。
    七种抑制剂对两种白蚁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汤方,朱涛,高希武,严敖金
    2007, 50(12):  1225-1231. 
    摘要 ( 3757 )   PDF (275KB) ( 1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方法,确定了白蚁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最适反应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7种抑制剂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 GSTs活性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白蚁GSTs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6.5,温度25℃,最适反应时间2 min。黑翅土白蚁GSTs的米氏常数(KmCDNB和KmGSH)分别为0.11±0.02 mmol/L和0.81±0.1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CDNB和VmaxGSH)分别为425.92±19.67 nmol/(min·mg)和534.86±39.05 nmol/(min·mg)。黑胸散白蚁GSTs的米氏常数(KmCDNB和KmGSH)分别为0.12±0.03 mmol/L和1.03±0.3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CDNB和VmaxGSH)分别为544.39±37.19 nmol/(min·mg)和715.45±83.68 nmol/(min·mg)。浓度为2×10-5 mol/L时,槲皮素和辛硫磷对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黑翅土白蚁,对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2.28%和44.89%,对黑翅土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54.96%和28.36%。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啶虫脒和单宁酸对黑翅土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黑胸散白蚁,对黑翅土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39.43%,72.07%,52.24%和82.19%;对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14.96%,40.23%,39.96%和57.80%。阿维菌素对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对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6.21%和76.88%。这表明两种白蚁对药剂的敏感性完全不同。实验结果还表明,在3.2×10-8~2×10-5 mol/L内,上述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两种白蚁GSTs活性的抑制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比较
    崔旭红,陈艳华,谢明,万方浩
    2007, 50(12):  1232-1238. 
    摘要 ( 3656 )   PDF (215KB) ( 1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通过进行高温和低温暴露试验,研究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成虫在37℃,39℃,41℃,43℃,45℃下暴露1~2 h后的存活率,以及这两种粉虱卵、2~3龄若虫、伪蛹和成虫在2℃下暴露1~12 d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两种粉虱的卵、伪蛹和成虫在37℃~45℃下暴露1~2 h,其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在相同处理条件下B型烟粉虱3种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要高于温室白粉虱。B型烟粉虱在2℃下暴露2~12 d,各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卵、2~3龄若虫、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均不能存活,成虫在2℃下暴露4 d后也全部死亡;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其存活率还能超过45%,成虫在2℃下暴露7 d后仍有80.9%能够存活。结果说明,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温度逆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对高温的适应性要高于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对高温敏感,但对低温的适应性要显著高于B型烟粉虱。据此推测,两种粉虱对温度逆境适应性的差异是导致其种群发生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荧光物示踪法测定重复施药胁迫下食虫沟瘤蛛的摄食量动态
    肖永红,柳丰,贺一原,杨海明
    2007, 50(12):  1239-1246. 
    摘要 ( 2989 )   PDF (324KB) ( 1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定量评价农药对天敌的影响是IPM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对天敌的捕食量缺乏有效的定量测量方法,农药对天敌摄食功能影响仍处于定性水平的研究,误差基数较大。本文采用一种定量的测定方法——荧光物示踪法,以稀土元素铕作为荧光示踪物质,定量地测定了食虫沟瘤蛛在重复接受噻嗪酮喷施后,其存活个体在药后13天内摄食量的变化趋势,且把药后食虫沟瘤蛛的死亡率加以考虑,计算药后整个试验食虫沟瘤蛛群体的摄食量变化。结果表明:任何浓度任何一次施药后2天左右食虫沟瘤蛛存活个体的捕食量均急剧下降;药物浓度较低时,第1次施药对食虫沟瘤蛛的影响最大;药物浓度较高时,食虫沟瘤蛛存活个体药后摄食量恢复周期较长。药后一段时间内整个食虫沟瘤蛛种群的摄食率相当低下,高浓度农药处理的食虫沟瘤蛛组3次施药后13天内的平均种群摄食率只有正常状况下的1/4左右(24.44%),推荐浓度及低于推荐浓度的食虫沟瘤蛛种群摄食率也仅为对照组的1/3左右(38.69%,36.52%)。因此在对水稻虫害防治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数量的调控作用;当害虫数量超过经济阈值而必须施药时,也应当掌握农药用药剂量和次数的尺度,以利于食虫沟瘤蛛等稻田天敌的生理恢复和群落重建。
    海切叶蜂的筑巢和访花行为
    蒙艳华,徐环李
    2007, 50(12):  1247-1254. 
    摘要 ( 4165 )   PDF (3230KB) ( 1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重要野生传粉昆虫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的筑巢和访花行为对保护其栖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目测及拍照等方法对海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以2 m×2 m 样方的方式观测海切叶蜂的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及日活动规律等访花行为,其中日活动规律每天连续观测,共观测7天。【结果】海切叶蜂在沙土中筑巢,每巢只有一个巢室,其筑巢过程为: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挖巢,构建巢室,采集蜂粮,产卵,封住巢室,筑完一个巢。它连续筑完一个巢大约需要9 h。海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26~29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11~12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塔落岩黄芪和细叶益母草上的平均访花频率分别为(13.23±6.49)朵/min和(16.72±4.84)朵/min,平均单花停留时间分别为(3.08±2.48)s和(2.49±1.31)s。晴天,海切叶蜂在12:00~14:00期间活动较活跃。【结论】海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该蜂在塔落岩黄芪和细叶益母草上的访花过程、访花频率及单花停留时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中国桔小实蝇种群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李伟丰,杨朗,唐侃,曾玲,梁广文
    2007, 50(12):  1255-1262. 
    摘要 ( 3612 )   PDF (436KB) ( 1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桔小实蝇种群的遗传结构,本文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南方9省区、越南和泰国的11个桔小实蝇地理种群共22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9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33个。GENEPOP分析结果表明:11个桔小实蝇种群在9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94.45%。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371,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7870,表明桔小实蝇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各地理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种群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0.2370。种群间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和基因流障碍(Nem = 0.8049)所引起。UPGMA聚类分析可知, 中国的桔小实蝇地理种群可分为华南支和西南支两大分支,华南分支包括福建、台湾、广东和海南4个种群,西南分支包括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湖南5个种群。由此推测, 中国桔小实蝇种群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是在地理演化与经贸交流加强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序列的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鳞翅目:眼蝶科)
    殷先兵,郝家胜,许丽,朱国萍,黄敦元,潘鸿春,张小平
    2007, 50(12):  1263-1271. 
    摘要 ( 3449 )   PDF (347KB) ( 1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阐明眼蝶科内一些存疑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本研究测定了其中最大的2个亚科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中分布于中国的9族17属21个种的COⅠ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2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生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后的2基因总长度为1 056 bp,其中保守位点648个,可变位点408个,简约信息位点316个;A+T的平均含量为70.8%,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29.2%。以蛱蝶科的2个物种为外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了这两个亚科及其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 眼蝶亚科、锯眼蝶亚科以及黛眼蝶族均为多系类群;眉眼蝶族和黛眼蝶族应从锯眼蝶亚科分离出来,归入眼蝶亚科;眼蝶族、白眼蝶族和莽眼蝶族可能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古眼蝶族、眉眼蝶族和矍眼蝶族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马来西亚蚱科及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
    Khalid MAHMOOD,A. B. IDRIS,Y. SALMAH
    2007, 50(12):  1272-1284. 
    摘要 ( 3714 )   PDF (1183KB) ( 3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记述了采自马来西亚的蚱科28种,其中包括6新种(Phaesticus azemii sp. nov., Discotettix adenanii sp. nov, Discotettix selangori sp. nov.,Scelimena hafizaii sp. nov, Scelimena razalii sp. nov.和Gavialidium phangensum sp. nov.),并包括马来西亚新记录种11种。提供了马来西亚已记录属和种的检索表。
    保幼激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刘艳,胜振涛,蒋容静,黄原,李胜
    2007, 50(12):  1285-1292. 
    摘要 ( 3902 )   PDF (258KB) ( 2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保幼激素 (juvenile hormone,JH) 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的一类倍半萜化合物。以昆虫中普遍存在的JH Ⅲ为例,从分子水平上概述了JH合成途径中的各种酶,并对其中的两个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保幼激素酸甲基转移酶作了详细介绍。还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http://silkworm.genomics.org.cn)中推测出了JH合成途径中大部分酶的编码基因,初探了JH合成的调节机制,讨论了JH合成的研究趋势。
    螨类休眠体的发育与治理
    张曼丽,范青海
    2007, 50(12):  1293-1299. 
    摘要 ( 3683 )   PDF (212KB) ( 1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休眠体是螨类抵御不良环境并借助携播者进行传播的特殊形式,许多非痒螨股的无气门目螨类都有此现象。休眠体形成和解除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到一种或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营养和密度等,但各种因素对不同的螨类所起的作用不同;环境与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休眠体形成与解除的关键。一些易形成休眠体的螨类是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害虫,它们表皮构造特殊、个体微小,给防治和检疫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为此,本文对休眠体的发生、传播、生长发育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
    始红蝽越冬聚集行为对其能量代谢的影响
    苏延乐,吕昭智,宋菁,苗伟
    2007, 50(12):  1300-1303. 
    摘要 ( 3685 )   PDF (146KB) ( 1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聚集行为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生态对策。始红蝽Pyrrhocoris apterus在成虫滞育越冬期间具有显著的聚集行为。采用LI-6400型光合仪测定了5种聚集度(分别用1头、5头、10头、20头和50头的群体大小表示)下始红蝽的呼吸量,通过呼吸量计算得到各聚集度始红蝽的呼吸速率(rate of respiration,Rr)及能量代谢速率(rate of metabolism,Rm),旨在明确聚集行为是否能够对始红蝽越冬时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聚集度间始红蝽的Rm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并且随聚集度的增加,Rm值与聚集度呈显著负相关,Rm值依次为0.052,0.044,0.041,0.037和0.033 W/g。结果说明聚集行为可以有效降低始红蝽新陈代谢速率,有利于种群成功越冬。
    姜黄素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
    张永强,丁伟,赵志模
    2007, 50(12):  1304-1308. 
    摘要 ( 3236 )   PDF (166KB) ( 2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从姜黄中分离的姜黄素(curcumin,CCM)、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MC)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 3种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成螨、若螨、卵的触杀活性以及对成螨产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大小依次为BDMC>DMC>CCM。3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成螨触杀活性最高者为BDMC,处理24 h和48 h其LC50分别为1.18和0.51 mg/mL。对若螨触杀活性的大体趋势与对成螨的相同,其中处理48 h,BDMC对若螨的LC50最小,为2.48 mg/mL。3种化合物对朱砂叶螨卵的触杀毒力也同样表现为BDMC>DMC>CCM。3种单体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产卵抑制作用。对姜黄素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初步研究,明确了甲氧基在姜黄素模板上对杀螨活性的贡献,对于开发具经济价值的叶螨类杀螨剂或者筛选先导化合物模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炬树抗螨性生物测定
    李中新,孙绪艮, 李庆和,郭慧玲
    2007, 50(12):  1309-1314. 
    摘要 ( 3044 )   PDF (242KB) ( 1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分别测定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对火炬树的选择性,以及限制性条件下火炬树对叶螨的生存及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火炬树叶和苹果叶之间,二斑叶螨和山楂叶螨在2 h, 6 h, 10 h, 12 h对火炬树的选择率分别为9.5%, 6.5%,5%,5%和2%,5%,1%和0,显著低于对苹果的选择率。被限制于火炬树叶上生存的山楂叶螨144 h后死亡率100%,产卵力随生存时间增加而下降,至96 h后产卵终止; 被限制于火炬树叶上生存的二斑叶螨240 h后全部死亡,整个观察期内(24~216 h)始终没有产卵。据此认为: 叶螨强烈拒食火炬树,火炬树对叶螨具有生存、产卵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呈现种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