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5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B型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不同虫态的碱性磷酸酶性质比较
    严盈,刘万学,万方浩
    2008, 51(1):  1-8. 
    摘要 ( 3753 )   PDF (280KB) ( 1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探明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biotype 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两者竞争替代中所起的作用,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 (pNPP)为底物,采用个体测定和群体测定的方法,研究比较了2种粉虱不同虫态中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2种粉虱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整个发育历期均逐渐增加,成虫期达到最大。温室白粉虱2至4龄若虫(伪蛹)期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分别是B型烟粉虱对应龄期酶比活力的2.58、2.68和3.14倍; B型烟粉虱雌雄成虫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分别是温室白粉虱雌雄成虫酶比活力的1.24和1.26倍,且2种粉虱雌虫的酶比活力显著大于其雄虫。2种粉虱2龄若虫到成虫的碱性磷酸酶最适pH均为7.8,最适温度均为47℃;在1龄若虫中均未能检测到该酶活性。测定并比较2种粉虱不同虫态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参数的结果显示,温室白粉虱碱性磷酸酶在3、4龄若虫的亲和力以及在2, 3, 4龄若虫的酶蛋白浓度均显著大于B型烟粉虱的对应值,而在成虫期2种粉虱的亲和力、酶蛋白浓度无差异,B型烟粉虱的活化能显著小于温室白粉虱。据此推测,B型烟粉虱利用碱性磷酸酶在若虫期进行组织骨化和生长发育不如温室白粉虱,但羽化为成虫后利用其进行解毒代谢则可能强于温室白粉虱。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在滞育不同阶段体内糖类和醇类含量的变化
    朱芬,李红,王永,王小平,周兴苗,黄文,雷朝亮
    2008, 51(1):  9-13. 
    摘要 ( 3463 )   PDF (176KB) ( 1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以卵滞育的昆虫中昆虫滞育时的生理代谢特点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本文对以末龄幼虫(5龄)滞育的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e(Pallas)在不同滞育阶段体内糖类和醇类代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滞育个体血淋巴中的海藻糖含量高于非滞育个体,且随滞育时间的加大逐渐升高,滞育5个月时达到最大值,为5.61 μmol/mL。糖原的含量随滞育的进程逐渐减少,滞育初期(0.5个月)为0.72 mg/mL,到滞育末期(5个月)时仅为0.1 mg/mL。滞育个体脂肪体中的海藻糖含量都高于非滞育个体,滞育1个月时为非滞育个体的3倍,至滞育末期时达非滞育个体的5倍,为2.5 μmol/g脂肪体。糖原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滞育时间的加大逐渐减少,滞育早期和中期都高于非滞育个体。在滞育过程中血淋巴积累的小分子多元醇主要为甘油,其次是山梨醇;而在脂肪体中主要为甘油,其次是甘露醇,少量积累山梨醇:表明大斑芫菁滞育幼虫主要积累的是海藻糖和一些小分子多元醇。滞育幼虫在准备滞育时储备了大量糖原,这些糖原可能为滞育期间海藻糖、山梨醇和甘油的代谢提供了原料。
    福建省烟粉虱自然种群Wolbachia感染特点
    林煌真,李正西
    2008, 51(1):  14-19. 
    摘要 ( 3604 )   PDF (295KB) ( 1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Wolbachia是专性的细胞内细菌,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节肢动物中存在A组和B组Wolbachia,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中主要检测到了B组Wolbachia。本研究从福建省采集到17个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首先通过rDNA-ITS1克隆测序鉴定了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的生物型,然后采用Wolbachia 16S rDNA的特异引物,并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了不同烟粉虱地理种群中Wolbachia的感染特点。结果表明:从福建省闽侯、平潭、南平、来舟、漳平和沙县采集到的烟粉虱自然种群属于非B型,而非B型烟粉虱种群中存在广泛的超感染现象,即单个非B型烟粉虱个体中同时感染了不同型Wolbachia。相反,B型烟粉虱自然种群的个体中只感染A组Wolbachia。该研究依据密集采样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Wolbachia在烟粉虱自然种群中的分布确实与宿主的生物型密切相关,提示Wolbachia可能在烟粉虱的种群分化中发挥作用。
    利用VNTR分子标记鉴定蜜蜂群内蜂王交配次数和雄蜂母系来源
    谢宪兵,苏松坤,黄康,曾志将
    2008, 51(1):  20-25. 
    摘要 ( 4412 )   PDF (231KB) ( 1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如何准确测定蜂王交配次数和雄蜂母系来源,是研究蜜蜂亚家系行为生物学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王浆主蛋白(MRJPs)的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VNTR)分子标记分别鉴定了蜂王单雄人工授精、双雄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蜂群中的蜂王交配次数和雄蜂母系来源。结果表明: 在蜂王单雄人工授精和双雄人工授精蜂群中,蜂王的交配次数分别为1和2;在蜂王自然交尾的2个蜂群中,蜂王的交配次数分别为8和5。另外,经鉴定发现:在以上实验蜂群中,所有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作为一种分子标记,蜜蜂MRJPs VNTR能简单、有效地鉴定蜂群内蜂王的交配次数和雄蜂母系来源。
    粘虫颗粒体病毒对苏云金杆菌的增效特性及对Bt毒蛋白的降解活化作用
    徐健,刘琴,谭永安,祝树德
    2008, 51(1):  26-32. 
    摘要 ( 3835 )   PDF (285KB) ( 13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试虫,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粘虫颗粒体病毒(Pseudaletia unipuncta granulosis virus,PuGV-Ps)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配伍PuGV-Ps和Bt间的共毒系数在105.3至195.0之间, PuGV-Ps对Bt毒力具有增强作用,其中以Bt∶PuGV-Ps为4∶1增效作用最明显,72 h LC50为0.039 mg/mL。不同温度和pH值都影响PuGV-Ps对Bt的增效作用,16℃~20℃增效程度明显高于24℃~32℃,而碱性条件下(pH 8~9)增效作用更显著。PuGV-Ps对Bt的增效作用因小菜蛾龄期不同而变化,2、3龄幼虫死亡率较单独使用Bt分别提高了50%和30.31%,而作用于低龄(1龄)和高龄(4龄)幼虫时对Bt的增效作用不显著。PuGV-Ps饲喂2 h后再接毒Bt,小菜蛾死亡率明显提高,48 h死亡率达66.67%,较直接饲喂Bt+PuGV-Ps处理死亡率提高了53.87%,差异极显著。SDS-PAGE表明PuGV-Ps具有碱性蛋白酶的活性,离体条件下能促进δ-内毒素酶解为47 kD,60 kD和61 kD的毒性肽。
    部分葡萄品种和砧木抗葡萄根瘤蚜性能鉴定
    杜远鹏,王兆顺,孙庆华,翟衡,王忠跃
    2008, 51(1):  33-39. 
    摘要 ( 3874 )   PDF (221KB) ( 1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检测我国葡萄品种和砧木对中国生态型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cola (Fitch) 的抗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离体根接种法鉴定了10个葡萄砧木、18个葡萄栽培品种,测定了根瘤蚜存活率、发育历期、产卵量、种群龄期结构指数和成虫大小等指标。结果表明: 砧木品种SO4,5BB,1103P,420A,Lot,101-14MG,3309C,140Ru和110R抗根瘤蚜,接种后蚜虫陆续死亡,尤其是SO4,5BB,1103P和420A对根瘤蚜高抗,使根瘤蚜滞育仅发育至1龄。我国当作砧木使用的贝达不抗根瘤蚜,接种后蚜虫存活率始终保持在38.82%~47.5%,日产卵量达9.01;欧美杂交种中的康克、康拜尔和卡它巴对根瘤蚜稍有抗性,根瘤蚜日产卵量在6.00~6.85粒之间,其中康克、康拜尔葡萄上蚜虫的存活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由最初的60%下降至25%~30%; 欧美杂交种中的黑虎香和白香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根瘤蚜的存活和发育进程,但对根瘤蚜的繁殖量没有影响。所有供试欧亚种和欧美杂交种的栽培品种都对根瘤蚜高度敏感,接种后第29 d 蚜虫存活率仍保持在40%~60%,且前后变化较小,日产卵量变化于7~12.35粒之间,总产卵量均在190粒以上。由此可见,我国供试栽培品种均不抗根瘤蚜,在根瘤蚜疫区需要用抗性砧木嫁接苗建园。
    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能力的分化
    高雪,刘向东
    2008, 51(1):  40-45. 
    摘要 ( 3805 )   PDF (189KB) ( 1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寄主专化性是否会影响棉蚜的繁殖策略或生活史对策,采用低温和短光照组合(18℃,L∶D=8∶16)分别对棉花型和瓜型棉蚜进行有性世代的诱导,比较两寄主专化型棉蚜产生有翅蚜、雄性母、雌性母及无翅孤雌蚜的能力。结果表明:两寄主专化型棉蚜在产生有性世代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棉花型棉蚜在诱导后代中产生有翅蚜、雄性母和雌性母的比率显著高于瓜型棉蚜,并且雌、雄性母产生的时间明显早于瓜型棉蚜。瓜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产生无翅孤雌蚜的比率显著高于棉花型棉蚜,并且发现有不产生有性世代的营专性孤雌生殖个体,而在棉花型棉蚜中没有发现。产生性母蚜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均可同时产生孤雌胎生后代。寄主型与诱导时间长短对棉蚜有性世代的产生存在交互作用。采集于田间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也表现为棉花上的易产生有性世代,在诱导的第2代中产生性母蚜的比率显著高于黄瓜上的棉蚜,并且性母蚜比率在诱导的第2代与第3代间无显著差异; 但黄瓜上的棉蚜性母蚜产生比率第3代显著高于第2代。由此推测,棉蚜寄主专化性的形成与生活史特性的分化有关。
    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武辉,王小艺,李孟楼,杨忠岐,曾繁喜,王红艳,白玲,刘松君,孙进
    2008, 51(1):  46-54. 
    摘要 ( 4063 )   PDF (347KB) ( 1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室内测定并结合林间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发现的寄生于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外寄生蜂——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的幼虫和蛹及预蛹,是自然控制该害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13.9%左右。该蜂在天津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明显,寿命长。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卵、幼虫、茧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89±0.79)℃,(17.03±1.42)℃,(16.90±1.68)℃和(15.31±0.47)℃。有效积温分别为(33.82±4.13)日·度、(49.11±7.93)日·度、(128.88±27.87)日·度和(277.00±14.15)日·度。雌性成蜂易于低温保存,对寄主有较强的搜索力和攻击力。繁蜂寄主容易大量获得,是生物防治白蜡窄吉丁的重要理想天敌之一。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的中国斑翅蝗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丁方美,黄原
    2008, 51(1):  55-60. 
    摘要 ( 3494 )   PDF (212KB) ( 1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线粒体ND2基因进行分析,重建斑翅蝗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传统分类结果的异同。扩增并测定了我国斑翅蝗科10属16种蝗虫的线粒体ND2全基因1 023 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系统发育信号等进行了分析。并基于ND2全基因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重建了10属16种蝗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斑翅蝗科蝗虫ND2全基因A+T含量平均为74.6%;痂蝗亚科和异痂蝗亚科没能得到区分,建议合并为一个亚科;而斑翅蝗亚科和飞蝗亚科的分类地位还存在争议。
    地中海实蝇及其近缘种基因芯片检测研究
    李文芬,余道坚,颜亨梅,李建光,徐浪,任鲁风
    2008, 51(1):  61-67. 
    摘要 ( 3194 )   PDF (9808KB) ( 1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选择线粒体DNA (mt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为分子标记基因,以双翅目实蝇科昆虫DNA序列为目标,建立了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害虫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芒果小条实蝇C. cosyra和纳塔尔小条实蝇C. rosa等生物芯片检测方法。地中海实蝇及其近缘种检测芯片由检测探针(实蝇科通用探针1条,小条实蝇属通用探针1条,地中海实蝇、芒果小条实蝇和纳塔尔小条实蝇近缘种探针2条和种特异探针4条)、质控探针(定位点探针、阳性质控、阴性质控和空白对照探针各1条)组成。芯片检测结果表明,检测探针特异性强,能实现上述3种实蝇的种类快速区分和准确鉴定; 检测方法稳定性好,地中海实蝇不同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和不同地理种群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地中海实蝇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将为我国进口果蔬中检疫性实蝇快速筛查和种类鉴定提供检测方法,同时,还可应用到其他属的实蝇以及相关害虫的检疫中,为有害生物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红楔盲蝽属二新种及叶盲蝽族五新记录种记述(半翅目,盲蝽科,叶盲蝽亚科)
    李晓明,刘国卿
    2008, 51(1):  68-74. 
    摘要 ( 3021 )   PDF (10425KB) ( 1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首次记述了红楔盲蝽属在中国的分布,并描述了该属2新种: 矛红楔盲蝽Rubrocuneocoris lanceus sp. nov.和武定红楔盲蝽Rubrocuneocoris wudingensis sp. nov.。 报道了叶盲蝽族中国5新纪录种: 小圆头盲蝽Decomia tytthos Schuh,1984,黄薄盲蝽Moissonia importunitas (Distant,1910),新几内亚薄盲蝽Moissonia novoguinensis (Schuh,1984),齿单突盲蝽Opuna ryandi Schuh,1984及北方囊鞘盲蝽Sacculifer rufinervis (Jakovlev,1880)。提供了成虫体背面观照片及雄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昆虫气味受体研究进展
    乔奇,原国辉,李海超,郭线茹,罗梅浩
    2008, 51(1):  75-80. 
    摘要 ( 3754 )   PDF (245KB) ( 2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嗅觉在昆虫的多种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树突上气味受体的结合,参与了昆虫嗅觉识别的初始过程。昆虫的嗅觉神经元表达两类气味受体: 一是传统气味受体,该类受体同源性较低,在少部分嗅觉神经元中表达; 二是Or83b家族受体,该类受体不感受气味,在不同昆虫间较为保守且在大多数嗅觉神经元中表达。目前,对于单个传统气味受体的气味分子配体特异性所知甚少; 对于Or83b家族受体,一般认为其可能具有将传统气味受体运送至嗅觉神经元树突膜上的功能。此外,有一些实验证据不支持昆虫气味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观点。
    道路交通污染对昆虫的影响
    高慧璟,常晓娜,陈法军,翟保平
    2008, 51(1):  81-90. 
    摘要 ( 3303 )   PDF (315KB) ( 20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道路交通污染及其空气污染物对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交通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碳氧化物(COx,包括CO和CO2)、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雨和臭氧(O3),以及细颗粒扬尘等污染物对昆虫发生和种群适合度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交通污染影响昆虫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国内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此外,道路交通污染对周边生物环境也会造成相关的生态影响。今后应加强生态道路建设,减轻交通污染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小地老虎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的EAG反应
    向玉勇,杨茂发,崔巍,娄永根,唐毅,李子忠
    2008, 51(1):  91-95. 
    摘要 ( 4184 )   PDF (161KB) ( 1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触角电位记录(EAG)技术,测定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雄蛾对性信息素标准化合物Z7-12:Ac(A)、Z9-14:Ac(B)、Z11-16:Ac(C)、Z5-10:Ac(D)和Z8-12:Ac(E)的EAG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反应,其中组分A(Z7-12:Ac)引起的反应最强,为5.65 mV,组分B(Z9-14:Ac)和C(Z11-16:Ac)居中; 组分D(Z5-10:Ac)的EAG反应值最小,为2.50 mV。二元混合物、三元混合物、四元混合物和全组分的EAG反应较高,其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单组分的反应值。三元混合物ABC的反应值最高,与5头雌蛾腺体的正己烷浸提液的EAG值相当。在使用剂量为0.01 ng~100 μg反应内,小地老虎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各组分及其混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大致呈“S”形。从不同日龄雄蛾对标准化合物的反应中,发现在羽化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之后则随日龄增加EAG反应降低。
    桑天牛成虫交配后血淋巴和生殖系统内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田铃,嵇保中,刘曙雯,高洁,金凤
    2008, 51(1):  96-101. 
    摘要 ( 3260 )   PDF (183KB) ( 1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生理状况相似的未交配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雌、雄成虫为供试昆虫, 观察、记录交配活动;采集血淋巴,解剖生殖系统并绘图;用蒽酮比色法和福林-酚法检测交配前、后成虫血淋巴和生殖系统内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交配后1 h,桑天牛雄虫血淋巴内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21.38%,蛋白质含量降低22.66%;雄虫生殖系统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都明显升高;雄性附腺作为某些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1.76%和63.76%,雌虫血淋巴和卵巢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都升高。交配后, 雄虫发生陪伴行为最短历时为4 h, 可能是其重要的生殖策略之一。
    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
    何学友,蔡守平,余培旺,黄金水,钟景辉,陈德兰,熊瑜
    2008, 51(1):  102-107. 
    摘要 ( 3409 )   PDF (295KB) ( 1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重大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采用跗节接种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在恒温条件下,松墨天牛第6天开始死亡,第18天~21天为死亡高峰期,每头成虫接种孢子量为2.3×106±0.2×106时成虫的死亡率第18天达85%,第21天达95%; 时间效应指标值LT50为14.7天。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松墨天牛第3天出现死亡,第15天~21天为死亡高峰期,每头成虫接种孢子量为2.3×10.6±0.2×106时的死亡率在第15天达85%,第21天达100%;时间效应指标值LT50为12.9天。林间套笼21天后,菌液处理的成虫平均死亡率为60%,僵虫率为48.9%;而通过无纺布菌条的成虫死亡率为86.7%,僵虫率为75.6%。表明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有强的致病力,且在较高变温环境温度下致病力更强。结果说明该菌株可作为生产性菌株应用于林间防治松墨天牛。
    京郊草坪蛴螬的种类和为害特点
    罗晨,郭晓军,张芝利
    2008, 51(1):  108-112. 
    摘要 ( 3781 )   PDF (199KB) ( 1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4–2006年,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对草坪生产基地、绿化草坪、高尔夫球场草坪及运动场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种类和为害进行了调查。共鉴定蛴螬2 220头,隶属2亚科10属17种,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是重要的为害种。提供了鉴别特征图和北京地区草坪蛴螬种类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