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5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3-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家蚕P450基因CYP18A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转录活性
    艾均文,王根洪,李艳红,余泉友,张学松,朱 勇,向仲怀
    2008, 51(3):  237-245. 
    摘要 ( 2761 )   PDF (1077KB) ( 15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蜕皮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调控作用,尤其对蜕皮和变态过程。利用GenBank上登录的蜕皮激素C26羟基化酶候选基因CYP18A1的氨基酸序列对家蚕Bombyx mori全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P比对,发现了家蚕直向同源基因(ortholog),其完全编码序列经RT-PCR检测和克隆、测序验证后,再以此为信息探针检索家蚕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数据库进行拼接延伸,获得了一条包括5′非翻译区在内的长度为1 737 bp的cDNA序列,验证结果也表明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一致(GenBank登录号为EF421988,P450命名委员会将其命名为CYP18A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623 bp,编码541个氨基酸,含有包括P450s特征结构域在内的所有昆虫P450基因的5个保守结构域,其推定的分子量为61.67 kD,等电点为 8.54。将该基因cDNA序列与家蚕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符合经典的GT-AG规则。同源性分析也发现家蚕CYP18A1与其他昆虫的直向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用RT-PCR方法对家蚕主要发育变态时期与组织进行检测,显示出该基因的转录表达不仅具有时空特异性,而且在表达时期上与已报道的蚕体内蜕皮激素含量变化有紧密的一致性。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YP18A1基因与昆虫体内蜕皮激素代谢平衡相关联。
    家蚕高密度AFLP连锁图谱的构建
    张 烈,钱 敏,代方银,赵爱春,鲁 成
    2008, 51(3):  246-257. 
    摘要 ( 3132 )   PDF (789KB) ( 1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进行家蚕Bombyx mori数量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白色茧系品种C100 (♀)和近交系大造(P50)(♂)杂交得到F1,用F1(♂)与双隐性标记的C100 (♀)回交,得到回交一代(BC1),用改进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经96组选择性扩增引物扩增,获得分离比为1∶1(P≤0.05)的1 744个AFLP位点。用Map Manager QTXb19(Version 0.29)连锁图谱构建软件,构建了具有814个标记,36个连锁群的家蚕高密度A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的家蚕基因组长度为13 005 cM,连锁群长度变化范围为109.0~1 573.7 cM,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361.25 cM,其标记间平均图距15.98 cM,最小图距2.3 cM,最大图距47.7 cM,标记间大于30 cM的gap共有39个。该连锁图平均每个连锁群23个标记,最多一个连锁群有92个标记,最少8个标记。该连锁图谱确定了与经典实验遗传图谱第15连锁群和W染色体连锁群相对应的两个连锁群。
    棉铃虫HaKettin1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谱
    齐晓朋,牛宝龙,何丽华,翁宏飚,刘 岩,沈卫峰,孟智启
    2008, 51(3):  258-263. 
    摘要 ( 2806 )   PDF (390KB) ( 10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了克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编码肌肉蛋白Ket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以及鉴定该基因在棉铃虫发育周期内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兼并引物,通过分段RT-PCR和5′-和3′-RACE的方法克隆全长cDNA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编码棉铃虫Kettin蛋白的基因HaKettin1全长cDNA序列为13 805 bp,包含一个13 36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 45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504.3 kD。组织表达结果显示HaKettin1基因在棉铃虫的整个生育周期都有表达,幼虫期的表达尤为显著。【结论】HaKettin1与家蚕的Kettin蛋白具有90%的同源性,表明鳞翅目昆虫的Kettin蛋白之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表达谱结果显示HaKettin1基因在棉铃虫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不同发育阶段斑蝥素含量的变化
    汪会荣,王中康,陈 阶,杨迎武,曹月青,夏玉先,殷幼平
    2008, 51(3):  264-268. 
    摘要 ( 3366 )   PDF (153KB) ( 1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人工饲养条件下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斑蝥素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眼斑芫菁,通过热碱浸提法提取斑蝥素,而后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含量。【结果】在幼虫期,1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最高,2龄幼虫斑蝥素相对含量降到最低点;以后随着虫体的发育,幼虫体重和斑蝥素含量都逐渐增加。羽化后的成虫经隔离饲养,雄虫在羽化后5~30天大量合成斑蝥素,而雌虫体内斑蝥素含量则极低,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雄混合饲养组中,20~30天雌虫体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斑蝥素,而同期雄虫斑蝥素含量远低于隔离饲养组。【结论】幼虫期斑蝥素含量随虫体发育而增加;成虫期主要由雄虫合成斑蝥素。混合饲养组成虫平均单头斑蝥素含量高于隔离饲养组雌雄虫平均斑蝥素含量。成虫身体各部位的斑蝥素含量以腹部最高,胸部次之。
    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和氟虫睛处理小菜蛾对寄生蜂菜蛾绒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红霞,Tadashi MIYATA,吴 刚
    2008, 51(3):  269-276. 
    摘要 ( 3252 )   PDF (280KB) ( 1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在小菜蛾体内的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LC10)的阿维菌素和氟虫睛,研究上述杀虫剂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阿维菌素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26.6%,22.8%和5.8%,饲喂小菜蛾LC10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分别下降76.9%,42.5%和18.5%。上述阿维菌素处理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影响不显著,但上述氟虫睛处理可显著抑制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LC10 剂量氟虫睛处理的菜叶可导致菜蛾绒茧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下降53.1%,36.1%和47.8%。结果显示,即便是对寄主小菜蛾幼虫很低的剂量(LC10剂量)也会显著危害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菜蛾绒茧蜂的生长发育。此外,饲喂小菜蛾幼虫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与杀虫剂种类及蛾绒茧蜂发育阶段有关。
    kdr突变和解毒代谢在B型烟粉虱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中的作用
    王利华,吴益东
    2008, 51(3):  277-283. 
    摘要 ( 2994 )   PDF (213KB) ( 10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明确了kdr突变和解毒代谢在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中的作用。B型烟粉虱NJ品系相对于烟粉虱敏感品系(SUD-S,非B型)对高效氯氰菊酯有266倍的抗性。对NJ品系用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群体筛选获得抗性为811倍的NJ-R1品系,对NJ品系进行单对交配筛选获得抗性达2 634倍的NJ-R2品系。在NJ,NJ-R1和NJ-R2品系间,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说明在筛选过程中解毒代谢没有发生变化。PASA检测结果表明,NJ-R2品系钠离子通道基因L925I突变(kdr突变)频率为100%,NJ-R1品系为80.6%,NJ品系为55%。由此可见,kdr突变频率的增加是B型烟粉虱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上升的主要原因。在NJ,NJ-R1和NJ-R2品系中,增效醚(PBO)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均为20倍左右,而PBO对SUD-S品系没有任何增效作用。PBO能同时抑制烟粉虱的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通过与TPP增效作用进行对比表明,在B型烟粉虱中PBO所产生的增效作用主要来源于对酯酶的抑制。因此,B型烟粉虱品系(NJ-R2,NJ-R1和NJ)与非B型SUD-S品系相比存在20倍左右的先天抗性,该先天抗性主要与B型烟粉虱的特有酯酶有关。在B型烟粉虱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中,抗性水平完全由kdr突变频率高低所决定。
    松墨天牛成虫对幼虫虫粪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及林间驱避试验
    李水清,张钟宁
    2008, 51(3):  284-289. 
    摘要 ( 3105 )   PDF (218KB) ( 1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驱避剂,本文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对幼虫虫粪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及幼虫虫粪己烷提取物、合成化合物混合物的林间驱避作用。结果表明: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均能引起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一定的触角电生理反应,而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不能引起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电生理反应。林间驱避试验结果说明,幼虫虫粪的己烷提取物处理过的树干上的刻槽数明显少于对照树干上的刻槽数,二者具有极显著差异;有合成化合物的混合物存在的诱捕器诱捕到的雌虫数(平均值3.80±1.02)与对照诱捕到的雌虫数(平均值16.80±1.16)差异极显著。结果显示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长叶烯和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的混合物对松墨天牛雌虫具有驱避作用,有望开发出一类新的驱避剂。
    利用ENFA生态位模型分析玉带凤蝶和箭环蝶异地放飞的适生性
    杨 瑞,张雅林,冯纪年
    2008, 51(3):  290-297. 
    摘要 ( 2950 )   PDF (385KB) ( 20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活体蝴蝶异地放飞存在潜在的入侵风险。本文采用生态位因素分析(ENFA)模型分析包括气候、地形、生境结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在内的影响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和箭环蝶Stichophthalma howqua(Westwood) 两种放飞蝴蝶分布的生态地理变量,模拟其在中国的适宜生境,评估其入侵风险。对现有分布记录的分析表明: 影响这两种蝴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与其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且影响其扩散范围的主要因素为年总积温和冬季低温等;同时,人类活动的干扰对其分布影响很大。根据适生性图推测,这两种蝴蝶的适宜生境大部分重叠,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部及东南部,其扩散趋势由东南向西北发展。为防止活体蝴蝶放飞带来的潜在入侵风险,根据不同适生等级提出:HSI≥50的地方,不能开展室外放飞;5≤HSI<50的地方,可采取限制性室外放飞; HSI<5的地方,可进行自由室外放飞。
    基于Cytb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的15种麻蝇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双翅目:麻蝇科)
    宋忠魁,王珣章,梁铬球
    2008, 51(3):  298-306. 
    摘要 ( 2580 )   PDF (311KB) ( 1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通过测序Cytb基因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来推定15种麻蝇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世界麻蝇名录中,本研究的15种麻蝇能够代表麻蝇属Sarcophaga的6个亚属。连接序列(972 bp)被用于系统发育分析;分析方法包括了了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法。我们的结果提示了亚麻蝇亚属Parasarcophaga、别麻蝇亚属Boettcherisca以及红麻蝇亚属Liopygia的单系性,同时也表明蛇麻蝇亚属Liosarcophaga和德麻蝇亚属Pandelleisca并不是单源的。不过,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分辨野德麻蝇S. (Pandelleisca) similis和峨眉叉麻蝇S. (Robineauella) coei的系统发育位置。此外,最大简约分析和似然功能分析在scopariiformis-iwuensis进化枝和polystylata-hui进化枝的关系上产生了不一致的系统发育推断。因此,后续研究不仅需要其他的分子标记,也需要更多的分类取样。
    九种绢丝昆虫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
    刘彦群,靳向东,秦 利,鲁 成,向仲怀
    2008, 51(3):  307-314. 
    摘要 ( 2868 )   PDF (254KB) ( 1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MEGA 3.1进行碱基组成、变异位点的统计和分子进化分析,分别用类平均聚类法(UPGMA)、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重建系统发生树。测定的中国柞蚕野生型的12S rRNA基因序列(427 bp)与放养型“豫早1号”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对齐后共鉴定80个变异位点,50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组成分析显示在科属间具有明显差异,AT含量蚕蛾科高于大蚕蛾科;在A和T碱基的使用上,大蚕蛾科偏好使用T,而蚕蛾科则偏好使用A。与动物中常见的以转换为主的碱基替换模式不同,所分析的9种昆虫中除桑蚕属内部为转换与颠换基本一致外,其余物种间均是颠换多于转换。进化分析支持柞蚕属、樗蚕属和桑蚕属的单系。基于UPGMA法的进化树支持琥珀蚕是柞蚕属的较原始类型,而NJ、ME和MP法则支持印度柞蚕是较原始的类型,因此,柞蚕属种间的进化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赞青尺蛾属修订及其分布格局分析(鳞翅目:尺蛾科:尺蛾亚科)
    韩红香,李 静,薛大勇
    2008, 51(3):  315-321. 
    摘要 ( 3104 )   PDF (1067KB) ( 11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对赞青尺蛾属Xenozancla Warren, 1893进行研究,重新描述了属、种特征,总结了属的鉴别特征;描述了种内雄外生殖器的变化并附图,提供了成虫形态、外生殖器图。提出银尺蛾属Yinchie Yang, 1978和枣灰银尺蛾Y. zaohuiYang, 1978 分别是赞青尺蛾属Xenozancla 和赞青尺蛾X. vericolor Warren 的新异名,并为赞青尺蛾X. vericolor Warren指定了选模。同时,采用临近距离平均法(mean propinquity method)结合GIS技术绘制了赞青尺蛾属分布格局图,并据此分析了其分布格局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属为亚洲东部特有属,呈西南华北走向;它在中国华北、华中、西南地区至印度可能存在一个连续的分布区,其分布格局应属于东洋界的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
    重组病毒杀虫剂应用研究进展
    蒋 洪,韩亚娟,胡 柳,张珈敏,胡远扬
    2008, 51(3):  322-327. 
    摘要 ( 3257 )   PDF (178KB) ( 1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昆虫特异性的毒素基因、某些酶基因等外源基因插入昆虫病毒基因组,或通过改造昆虫病毒基因组等方法构建重组病毒杀虫剂,提高杀虫效果。温室及田间释放实验证实,重组病毒杀虫剂可以显著提高现场防治效果。连续多代抗性筛选实验表明,宿主被诱导产生对重组病毒杀虫剂抗性的速度低于野生型病毒杀虫剂。采用在剂型中添加光增白剂等保护剂、在基因组中插入具有增效作用的基因、应用病毒增强蛋白等技术可以提高重组病毒杀虫效果。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研究的深入,以重组杆状病毒为主的重组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正面临着突破。
    西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与果蝇分布界限的移动(英文)
    Subhash RAJPUROHIT,Ravi PARKASH, Seema RAMNIWAS
    2008, 51(3):  328-335. 
    摘要 ( 2857 )   PDF (941KB) ( 1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长时间尺度上研究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种群动态,有助于确定不同物种如何对新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做出反应。采纳类似的采集方法在相同的地点,分别于1961-1962年和2003-2004年在西喜马拉雅地区对果蝇种类进行了两次野外调查,对两次调查获得的种类的相对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了比较。最近50年的气象数据显示西喜马拉雅平均气温(Tave)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该地区的果蝇种类组成及分布界限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发现在低海拔的地带Drosophila nepalensis及其他一些冷适应种类的数量明显下降;而Drosophila ananassae及其他一些暖适应种类则进入了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D. nepalensis的丰富度与所调查地点的平均气温负相关(r = -0.93±0.03),而对于D. ananassaez则是相反趋势(r=0.90±0.05)。据此认为长期(42年)的气候变化已对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果蝇种类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
    EPT昆虫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杜瑞卿,王庆林,张征田,王明伟
    2008, 51(3):  336-341. 
    摘要 ( 3018 )   PDF (228KB) ( 1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EPT昆虫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在2006年6-7月和9-10月分季在丹江口水库两条主水源河流上分设5个采样点,对EPT昆虫和水质采样检测。结果共检测到EPT昆虫780头,为12科16种(或种团),水质理化指标7项。简单相关分析与复相关分析都表明,氮浓度、磷浓度、生化需氧量与EPT昆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EPT昆虫的种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典型相关分析表明,EPT昆虫组与环境因子组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1),EPT昆虫组主要目为蜉蝣目和襀翅目,环境因子组主要因子为氮浓度、磷浓度、生化需氧量。由此得出:即使在低污染、低营养程度的水环境下,EPT昆虫与环境因子也表现出群体的显著相关性,环境因子对EPT昆虫分布有重要影响。
    小地老虎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朴冬花,姚 磊,王 玲,樊 东
    2008, 51(3):  342-348. 
    摘要 ( 2439 )   PDF (1047KB) ( 1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昆虫几丁质酶对几丁质的调控作用破坏几丁质新陈代谢的平衡来防治害虫, 在生物防治策略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处于预蛹期的小地老虎Agrotls ipsilon (Hufnagel)体中肠内提取总的RNA, 经反转录,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为EU035316。该序列长度为2 823个碱基, 含有一个1 674个碱基的开放读码框。开放读码框编码558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的分子量为62.5 kDa, 等电点5.12。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N-位糖基化位点,20个O-位糖基化位点, 含有2个几丁质酶所具有的保守序列:N-端的催化区和C-端的几丁质结合区。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 特别是鳞翅目昆虫的几丁质酶高度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