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5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8-07-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云斑车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党江鹏,刘念,叶伟,黄原
    2008, 51(7):  671-680. 
    摘要 ( 3781 )   PDF (995KB) ( 1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长距 PCR 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并结合克隆测序测定并注释了云斑车蝗 Gastrimargus marmoratus Thunberg)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云斑车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 904 bpGenBank登录号为EU527334),A+T含量略高于非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为76.04%,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tRNA 基因,2rRNA基因和一段1 057 bpA+T富集区。蛋白质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中,除COND5TTG以外,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ND5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为典型的TAATAG。预测了22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tRNASerAGN)缺少DHU臂, tRNASerUGY)的反密码子环上有9个碱基。预测了云斑车蝗12S16S rRNA二级结构,分别包括3个结构域30个茎环和6个结构域44个茎环。A+T富集区含有3个串联重复序列。

    甜菜夜蛾羧酸酯酶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
    张霞,郭巍,李国勋,宋水山
    2008, 51(7):  681-688. 
    摘要 ( 3490 )   PDF (1727KB) ( 15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系之一,与昆虫抗药性产生相关。利用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 (Hübner)肠粘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筛选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中肠cDNA表达文库,得到编码羧酸酯酶的全长cDNA克隆。该cDNA克隆全长1 812 bp(GenBank登录号EF580101)开放阅读框1 605 bp,编码535个氨基酸。该蛋白活性中心包括3个氨基酸残基(催化三联体): Ser186 Glu319His443 3N-联糖基化位点,具备羧酸酯酶的结构特征,属羧酸酯酶家族(EC: 3.1.1.-)。将该基因与pQE30载体重组,经IPTG诱导,spot-blot鉴定,蛋白获得了表达;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检测表达的羧酸酯酶活性为1.3 nmol/100 μL酶液。

    中华蜜蜂信息素结合蛋白ASP1 cDNA的克隆及时空表达
    李红亮,高其康,程家安
    2008, 51(7):  689-693. 
    摘要 ( 3357 )   PDF (308KB) ( 1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 PBPs)在昆虫信息素的识别、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一个PBP基因Ac-ASP1(GenBank序列号为DQ449670),其预测蛋白具有典型的气味结合蛋白(OBPs)标志(即成熟肽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Ac-ASP1在中蜂不同组织和发育历期的时空表达谱进行了鉴定。绝对定量结果显示Ac-ASP1高丰度地表达于工蜂触角(2.07×106 拷贝数/μg),而在其他组织(如头、胸、腹、翅及足)中呈低丰度表达(102拷贝数/μg); 相对定量结果显示Ac-ASP1在各发育历期如幼虫、蛹以及成虫发育早期(1~6日龄)均有大量表达,而在21日龄前后具有另外一个高丰度表达时期。这些结果可为明确Ac-ASP1在中蜂蜂王信息素信号识别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准噶尔小胸鳖甲融合抗冻蛋白活性的比较研究
    李素丽,张富春,孙琳杰,刘璇,马纪
    2008, 51(7):  694-699. 
    摘要 ( 3520 )   PDF (853KB) ( 1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比较准噶尔小胸鳖甲Microdera punctipennis dzhungarica原核表达的不同融合抗冻蛋白活性是否存在差异,分别利用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Mpafp5和pMAL-p2x-Mpafp5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融合抗冻蛋白GST-MpAFP5和MBP-MpAFP5,并利用亲和层析纯化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证明获得了两种高效表达纯化的GST-MpAFP5和MBP-MpAFP5融合蛋白。在浓度为0.5 mg/mL时,两种蛋白的热滞值分别为0.51℃和1.336℃,其溶液冰晶形态均为棱型。抗冻保护实验结果显示: 准噶尔小胸鳖甲两种融合抗冻蛋白均能够显著提高细菌在低温下的存活率,并且MBP-MpAFP5对细菌的保护效果显著高于GST-MpAFP5。研究结果对于准噶尔小胸鳖甲抗冻蛋白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成年蜜蜂脑神经细胞的培养和电生理特征
    周婷,王强,代平礼,张毅力,孙继虎
    2008, 51(7):  700-706. 
    摘要 ( 3496 )   PDF (552KB) ( 18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杀虫剂等对蜜蜂毒性作用的神经机制,需在体外建立成年蜜蜂脑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电生理记录技术并研究其正常电生理特征,而对成年蜜蜂脑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电生理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采用酶解和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数量较多且活力较好的成年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脑神经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成年意大利蜜蜂脑神经细胞对电流和电压刺激的反应,获得了成年意蜂脑神经细胞的基本电生理特征以及钠电流和钾电流的特性。全细胞电流钳的记录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无自发放电发生,注射电流后仅引起细胞单次放电,引起细胞放电的阈电流平均为60.8±63 pA 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阈电位平均为−27.4±2.3 mV。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了神经细胞的钠电流和钾电流。钠电流的分离是在电压刺激下通过阻断钾通道和钙通道实现。细胞的内向钠电流在指令电压为−40−30 mV左右激活,−10 mV达峰值,钠通道的稳态失活电压V1/2−58.4 mV 外向钾电流成份至少包括较小的快速失活钾电流和和较大的缓慢失活钾电流(占总钾电流的80%),其半激活膜电位V1/23.86 mV,无明显的稳态失活。结果提示缓慢失活钾电流的特征可能是细胞单次放电的机制之一。
    肥须亚麻蝇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气门形态学变化
    王玲,刘彬,王贺,李泽民,赵静
    2008, 51(7):  707-713. 
    摘要 ( 3581 )   PDF (616KB) ( 10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中利用蝇类幼虫日龄推断尸体死后间隔时间的需求,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龄期肥须亚麻蝇 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 (Macquart)幼虫气门的形态学变化,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幼虫的前、后气门等可用于判断幼虫生长发育的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肥须亚麻蝇幼虫前、后气门随时间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幼虫前气门色素管部的平均光密度及其长宽比,以及后气门的平均光密度这 3 项指标是推算幼虫日龄较理想的指标,对法医学中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此外,叠龄期作为幼虫发育的必经阶段,可为特殊时间点的推测提供可靠依据。
    黑翅土白蚁乙酰胆碱酯酶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及药剂敏感度比较
    汤方,杨海江,高希武,严敖金
    2008, 51(7):  714-71. 
    摘要 ( 3984 )   PDF (173KB) ( 1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的影响。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明确了测定黑翅土白蚁AChE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12.5 g/L,底物浓度为8 mmol/LpH8.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 min。此外,研究了6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体内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多威、辛硫磷、三唑磷、丙溴磷、马拉硫磷和氧化乐果6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AChE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52×10-41.86×10-35.13×10-39.55×10-48.81×10-3,和1.39×10-2 mol/L。在3.3×10-75×10-3 mol/L的浓度范围内,上述6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体内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都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草地螟2007年越冬代成虫迁飞行为研究与虫源分析
    张云慧, 陈林, 程登发, 姜玉英, 吕英
    2008, 51(7):  720-727. 
    摘要 ( 3653 )   PDF (1206KB) ( 1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业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草地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对其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长期观测,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大区环流分析、各地虫情信息收集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2007年越冬代草地螟的空中迁飞行为和东北地区严重暴发的草地螟虫源。结果表明:6月7–9日,雷达观测点诱虫灯内草地螟具有典型迁飞昆虫生理特征;草地螟主要在夜间迁飞,飞行高度集中在300~500 m,400 m是主要飞行高度,迁飞高峰期夜间迁移可持续9 h。东北地区严重发生的草地螟虫源,一部分来自内蒙古乌盟地区,一部分来自蒙古共和国中东部及中俄边境地区。据此推测我国与国外草地螟存在虫源交流。
    两近缘种烟草上棉铃虫种群适合度的比较研究
    付晓伟,郭线茹,原国辉,罗梅浩,杨文玲,赵东升
    2008, 51(7):  728-737. 
    摘要 ( 3460 )   PDF (327KB) ( 1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两种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生长发育、食物转化和利用及种群增长情况。结果表明: (1) 室内26±1℃、75%±5% RH16L8D光周期条件下,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上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1龄和2龄幼虫的存活率及雌蛾产卵量显著下降,种群净增殖率(R0=30.5374)和内禀增长率(rm=0.0951)减小;(2) 6龄幼虫对两种烟草的近似消化率及其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差异,但对黄花烟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显著下降,相对取食量显著提高;(3) 2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I=1.9922>1)比黄花烟田(I=1.1581>1)快,“烟草和其他”对种群起主要控制作用,特别是对低龄幼虫;第3代棉铃虫在普通烟田的种群增长有所减慢但仍呈上升趋势(I=1.5994>1),而在黄花烟田则呈下降趋势(I=0.6434<1),低龄幼虫受烟草抗性和雨水等的影响较大,高龄幼虫被病菌感染的数量增多。这些结果表明,与普通烟草相比,黄花烟草不适合棉铃虫种群的增长和繁殖。
    烟粉虱两种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寄主竞争关系研究
    李元喜,罗晨,周长青,周淑香,张帆
    2008, 51(7):  738-744. 
    摘要 ( 3567 )   PDF (212KB) ( 1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室内比较了寄生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两种寄生蜂——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和浅黄恩蚜小蜂En. sophia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了以烟粉虱为寄主时两种寄生蜂间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后足胫节长度间无显著差异。浅黄恩蚜小蜂的产卵器及卵均长于丽蚜小蜂的,但浅黄恩蚜小蜂的待产卵量显著少于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检测寄主所花时间短于丽蚜小蜂,但检查圈数显著多于丽蚜小蜂,产卵时间以丽蚜小蜂所花时间为多。以4龄初期的烟粉虱为寄主时,丽蚜小蜂的卵期为48 h,而浅黄恩蚜小蜂24 h即完成卵期的发育。后者的蛹历期也显著短于丽蚜小蜂的蛹历期。丽蚜小蜂由卵到成虫的总发育历期比浅黄恩蚜小蜂的要长72 h左右。一头丽蚜小蜂与一头浅黄恩蚜小蜂组合后的总产卵量为14.0粒,略高于两头丽蚜小蜂组合的总产卵量(10.2粒),显著高于两头浅黄恩蚜小蜂组合的产卵量(9.5粒);两种蜂组合的处理中被寄生寄主体内的着卵量为1.73粒,显著高于单独一种蜂组合中被寄生寄主的着卵量,后两者分别为1.29和1.39粒。在寄主竞争情况下,在被两种蜂均寄生的寄主体内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产入的卵量分别为1.21和1.43粒,显著高于仅被一种蜂寄生的寄主体内的对应蜂种的卵量,后者分别为1.06和1.19粒。结果提示两种蜂均能识别对方的存在,且浅黄恩蚜小蜂表现出更强的竞争能力。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谭江丽,花保祯
    2008, 51(7):  745-752. 
    摘要 ( 4133 )   PDF (1979KB) ( 1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依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扁蚊蝎蛉Bittacus planus Cheng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成虫足的外部形态、肌肉组织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和绘图。蚊蝎蛉成虫三对足结构相似,均为捕捉式,以高度特化的跗节捕捉猎物,各跗分节间具发达的关节、凹槽和爪缩肌肌腱膨大区,第4和5跗分节的齿形成嵌合构造,在昆虫纲中为该类群独有特征。首次发现胫节伸肌b由腿节基部发出的一小块三角形肌肉组织和一条长肌腱组成; 爪缩肌肌腱在第5跗分节凹槽末端有一突起,收缩时突起羁绊于凹槽内的“Y”字形底托。分析了成虫捕食行为与捕捉足构造之间的关系,并简要比较了蚊蝎蛉捕捉足与螳螂捕捉足的结构特点。
    中国奕刺蛾属与焰刺蛾属分类研究
    武春生,方承莱
    2008, 51(7):  753-760. 
    摘要 ( 3731 )   PDF (1517KB) ( 1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属名Iragoides Hering长期被视为Phlossa Walker的同物异名,两者全世界已知12种。通过解剖我国已有的种类,发现它们的外生殖器结构并不相同,两个属的模式种各代表一个类型,因此,本文复用Iragoides Hering为有效名。奕刺蛾属Phlossa的雄性外生殖器具有刺蛾科的典型结构; 雌性外生殖器的囊导管端部多少有些呈螺旋状,囊突1枚呈新月形。奕焰刺蛾属Iragoides的雄性外生殖器在阳茎端基环两侧有膜质小突起或尾端有微刺突; 雌性外生殖器有相连的2枚囊突,囊突上有许多微齿突。共整理出中国奕刺蛾属Phlossa 4种、焰刺蛾属Iragoides 5种,后者包括1新种——线焰刺蛾I. lineofusca Wu et Fang, 及1新记录种——别焰刺蛾I. elongate Hering。编制了两个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昆虫嗅觉受体的研究进展
    巩中军,周文武,祝增荣,程家安
    2008, 51(7):  761-768. 
    摘要 ( 4516 )   PDF (229KB) ( 2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的嗅觉对昆虫的栖息地选择、觅食、群集、趋避、繁殖以及信息传递等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昆虫嗅觉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嗅觉信号传导途径的完整阐述,是探索农业害虫的专一性防治的基础。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的一种,是嗅觉系统的关键成分。近年来嗅觉受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昆虫嗅觉的基本过程、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特征、蛋白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分布部位和相关配体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类雄激素受体在尖唇散白蚁繁殖蚁和工蚁卵子发生中的免疫细胞化学表达
    董丹,苏晓红,邢连喜
    2008, 51(7):  769-773. 
    摘要 ( 3531 )   PDF (1294KB) ( 1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类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like,AR-like)在白蚁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雌性繁殖蚁和工蚁卵子发生中的类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发现:繁殖蚁和工蚁卵巢中均有类雄激素受体免疫阳性反应。类雄激素受体在末龄若虫和成虫卵母细胞的分化期和生长期定位于卵母细胞质,而在成虫的卵黄形成期定位于滤泡细胞;在工蚁卵巢中,类雄激素受体定位于分化期和生长期的卵母细胞质,无卵黄形成期。结果提示类雄激素受体在白蚁的卵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工蚁的卵巢发育受抑制,其卵子发生相当于末龄若虫水平,但根据群体的变化又可以发育为补充繁殖蚁,有发育的潜能。
    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存活率和生殖力的影响
    王森山,许永霞,曹致中,师尚礼,贺春贵
    2008, 51(7):  774-777. 
    摘要 ( 3439 )   PDF (133KB) ( 1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田间抗蚜性鉴定的基础上,在室内25℃条件下,选用4个抗蚜性不同的苜蓿品种(系),测定了不同苜蓿品种(系)上苜蓿斑蚜Therioaphis maculate (Buckton)若虫存活率及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苜蓿斑蚜在不同苜蓿品种(系)3、6叶期及成株期的存活率均以HA-3上最低,分别为8.00%±1.15%,21.27%±7.40%,17.07%±3.03%;Hu上最高,分别为25.63%±3.68%,42.27%±2.76%,55.10%±0.19%;且苗期显著低于成株期。以若虫存活率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测定抗生性的指标,供试品种(系)对苜蓿斑蚜抗生性的大小依次为HA-3>G3>JH>Hu,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基本相近。
    油茶地蜂生活史及相关生物学习性
    黄敦元,丁亮,张彦周,黄海荣,余江帆,郝家胜,朱朝东
    2008, 51(7):  778-783. 
    摘要 ( 4520 )   PDF (1081KB) ( 1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 是江西、湖南等地油茶花期主要传粉昆虫之一。2006–2007年在江西宜春对油茶地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该蜂在江西宜春1年发生1代。成虫10月中旬开始出巢活动, 雄蜂早于雌蜂3 d左右出现,完成交尾后数日死亡,雄蜂出巢后寿命18 d左右,雌蜂约38 d。卵期约8 d。幼虫期24 d左右,幼虫取食完花粉球后长成老熟幼虫进入滞育期,滞育期约241 d。翌年9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30 d。出土后的雌蜂当天就可以交配,交配后的雌蜂在羽化地点附近选址筑巢,采集油茶的花粉和花蜜于虫室中制成球形蜂粮并在上面产卵,每粒花粉球上产卵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