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第6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2022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3年66(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9)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5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家蚕免疫相关基因和信号途径的鉴定和比较分析
程廷才,夏庆友,许平震,谭祥,方婷,向仲怀
2009, 52(3): 235-245.
摘要
(
4526
)
PDF
(1628KB) (
47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蚕
Bombyx mori
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 在中国约有5 000年的驯化历史。家蚕分子免疫学方面的最新研究已经初步勾勒出其先天免疫的轮廓。本研究基于更新的家蚕基因组数据, 通过与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冈比亚按蚊
Anopheles gambiae
、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和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
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鉴定了家蚕21个免疫相关基因家族的218个基因, 其编码产物包括模式识别受体、信号传导因子、效应分子和氧化防御相关的酶类。尽管信号传导因子的序列分化较大, 但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在不同昆虫间呈明显的直系同源关系。相反, 与识别、调制和效应因子相关的基因的序列保守性更高, 但是这些基因家族明显缺乏直系同源基因, 由此推测这些基因是由物种特异的基因复制机制产生的。结果提示家蚕拥有与其他昆虫相同的免疫应答调控的分子机制, 而且家蚕同样可以通过基因复制及其序列分化等方式调节防御策略。
Select
家蚕hsp20.4启动子克隆及其驱动表达产物EGT对家蚕蛹体发育的影响
谢敏, 贡成良, 薛仁宇, 盛洁, 张晓荣, 李艳梅, 虞晓华, 曹广力
2009, 52(3): 246-253.
摘要
(
3135
)
PDF
(2826KB) (
9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验证家蚕
Bombyx mori
热休克蛋白基因
hsp20.4
启动子的活性以及家蚕核多角体病毒
egt
的表达产物对家蚕发育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PCR扩增分别得到
hsp20.4
启动子片段和
egt
片段。利用
hsp20.4
的启动子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
DsRed
构建重组载体, 在家蚕BmN细胞以及家蚕组织中得到了瞬时表达, 表明所克隆的
hsp20.4
启动子序列具有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又利用
hsp20.4
启动子和家蚕核多角体病毒的
egt
构建重组载体, 通过注射到蚕蛹中进行瞬时表达, 以检测
egt
表达产物对家蚕发育的影响, 经42℃ 1 h热诱导后,
hsp20.4
启动子控制的
egt
表达产物可以延迟家蚕发育。
Select
pH对红褐斑腿蝗中肠主要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黄淑娟, 迟名, 毛钟鸣, 王世贵, 马小梅
2009, 52(3): 254-260.
摘要
(
3285
)
PDF
(1055KB) (
9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评价pH对红褐斑腿蝗
Catantops pinguis
(Stål)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用3种专性底物测定了不同pH环境下蝗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雄性红褐斑腿蝗中肠肠液的pH值为6.92±0.043, 雌性为7.03±0.054, 两性间差异不显著(
P
>0.05)。并且发现3种蛋白酶的最适pH值各不相同, 其中雌雄虫的强碱性类胰蛋白酶(以BAPNA为底物)最适pH分别为8.5和10.5; 雌雄虫的弱碱性类胰蛋白酶(以TAME为底物)最适pH分别为9.0和9.5; 而雌雄虫的类胰凝乳蛋白酶(以BTEE为底物)最适pH雌性为8.5, 雄性为8.0。统计结果显示, pH对红褐斑腿蝗中肠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
P
<0.01), 两性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
P
<0.01)。在最适pH情况下, 雌性的类胰蛋白酶活性高于雄性, 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则是雄性高于雌性。在中肠pH范围内雌性比雄性具有更高的消化蛋白酶活性, 显示雌性具有较强的食物处理能力以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为繁殖活动(孕卵)作准备, 而该种蝗虫最适pH范围较宽, 可能与其取食植物范围较宽有关。
Select
运用α-氰代酯荧光底物检测抗性棉蚜羧酸酯酶代谢活性
曹传旺, 史雪岩, 姜辉, 梁沛, 高希武
2009, 52(3): 261-266.
摘要
(
3500
)
PDF
(940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研究抗性和敏感棉蚜
Aphis gossypii
品系对菊酯类药剂代谢的差异, 本实验合成了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 应用这两种底物水解后生成具有荧光化合物的特性,测定了不同品系棉蚜羧酸酯酶的代谢活性。结果表明: 氧化乐果棉蚜抗性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对溴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的代谢活性分别为10.0和3.4 pmol/min·mg; 对高效氯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的代谢活性分别为4.0和2.4 pmol/min·mg, 抗性品系羧酸酯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的代谢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和1.7倍; 溴氰菊酯棉蚜抗性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对溴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的代谢活性分别为7.6和6.2 pmol/min·mg; 对高效氯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的代谢活性分别为9.3和5.2 pmol/min·mg, 抗性品系羧酸酯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报告荧光底物的代谢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2和1.8倍。这种衍生的报告荧光底物能够用来检测抗性棉蚜羧酸酯酶的水解活性, 表明羧酸酯酶可能参与棉蚜对溴氰菊酯和氧化乐果抗性的形成。
Select
12a-羟基鱼藤酮对斜纹夜蛾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李有志, 杨海君, 徐汉虹, 刘仲华, 高必达, 张瑞峰, 周志成
2009, 52(3): 267-273.
摘要
(
3429
)
PDF
(1078KB) (
8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12a-羟基鱼藤酮对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本文测定了该虫取食12a-羟基鱼藤酮后的产卵量。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确定其卵巢组织中存在12a-羟基鱼藤酮后, 通过MTT法测定该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PL细胞)的细胞毒性,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化合物对PL细胞细胞周期、膜电位、胞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12a-羟基鱼藤酮后产卵量下降80%以上, 并从卵巢组织中检测出该化合物。12a-羟基鱼藤酮对PL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 其IC
50
为6.6 mg/L。该化合物将PL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 导致PL细胞膜电位、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均显著升高。该化合物导致斜纹夜蛾繁殖力降低。12a-羟基鱼藤酮将PL细胞增殖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同时, 该化合物对卵巢细胞具有较弱的毒杀活性, 导致一些卵巢细胞死亡。由于上述原因, 卵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导致卵巢管萎缩。卵巢管的萎缩使卵巢管内的卵母细胞不能发育成卵细胞, 故其生殖力下降。
Select
光周期和温度对草地螟滞育诱导的影响
黄少虹, 江幸福, 罗礼智
2009, 52(3): 274-280.
摘要
(
3276
)
PDF
(1396KB) (
1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在室内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和温度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螟是一种典型的长日照发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草地螟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光周期起主导作用, 温度伴随着光周期起作用。对幼虫滞育诱导最有效的光周期是L12∶D12; 随着温度的升高, 临界光周期呈缩短趋势(18℃除外)。18, 22, 26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依次为13.97, 14.48, 13.92 和12.88 h。光敏感实验揭示:21℃时草地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时期为幼虫孵化后的11~17 d(约5龄幼虫), 但孵化后7~11 d(约4龄幼虫)的短光照积累对提高滞育率也有重要作用, 可以将滞育率从40.0%提高到90.0%。
Select
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韩冬银, 刘奎, 张方平, 黄武仁, 张敬宝, 金启安, 符悦冠
2009, 52(3): 281-289.
摘要
(
4133
)
PDF
(3968KB) (
1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螺旋粉虱
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 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日·度, 在海南一年可发生8~9代。在18~32℃恒温条件下, 螺旋粉虱世代发育历期为26.63~57.16 d, 其中卵期7.15~15.93 d, 1龄若虫期4.00~11.03 d, 2龄若虫期3.83~7.53 d, 3龄若虫期4.09~8.64 d, 拟蛹期7.56~14.03 d。在18~32℃条件下, 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 但在18~28℃则为直线关系; 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繁殖, 14℃恒温条件下无法完成世代发育。成虫不活跃, 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 晴天活动多集中在上午, 阴天活动少, 雨天不活动。
Select
中国云南洱海周边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组成
董文鸽, 郭宪国, 门兴元, 钱体军, 吴滇
2009, 52(3): 290-295.
摘要
(
3338
)
PDF
(890KB) (
1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可能是云南省部分鼠疫流行区的储存宿主之一, 其体表的某些寄生虫种类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为了解洱海周边地带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 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采自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的431头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进行了研究。用构成比(C), 侵染率(P)和平均丰富度(A)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调查点位于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 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结果表明: 431头褐家鼠中307头寄生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1%。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47种, 包括23种恙螨、16种革螨、6种蚤和2种吸虱, 其中1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媒介。结果提示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高。
Select
中国狭蚱属分类学综述及一新种记述(直翅目: 短翼蚱科)
郑哲民
2009, 52(3): 296-300.
摘要
(
2926
)
PDF
(891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系统研究了分布于中国的狭蚱属
Xistra
的种类, 共计有6种,包括1新种, 即雅安狭蚱
Xistra yaanensis
sp. nov.。记述了中国己记录种的引证和分布地区, 提供了该属全部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Select
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多样性、进化及表达调控
郭亭亭, 姜辉, 高希武
2009, 52(3): 301-311.
摘要
(
4648
)
PDF
(2479KB) (
20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P450s)是由多个功能相关的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基因组成的一个基因超家族, 在各种内源和外源物质的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目前GenBank中注册的昆虫P450基因序列已超过1 000个, 其中双翅目占序列总数的74%, 鳞翅目占序列总数的16%。而昆虫P450基因序列已克隆的全长序列中大部分属于CYP4和CYP6家族, 两个家族成员分别占总数的20%和45%。利用GenBank中现已注册的昆虫P450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比对并绘制进化树, 揭示不同种类昆虫P450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基于P450基因的昆虫部分目的进化关系与大部分先前依据其他分子数据或形态分类学得到的昆虫系统进化关系基本吻合。现有研究表明, 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可能受顺式作用元件(
cis
-acting element)、反式作用因子(
trans
-acting factor)或两者共同调控, 调控可能涉及转录增强的转录机制或mRNA稳定性增加的转录后机制。
Select
昆虫病原线虫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机制
曹翠玲, 刘倩, 简恒, 王金利
2009, 52(3): 312-318.
摘要
(
3544
)
PDF
(1191KB) (
9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病原线虫是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重要的生防因子之一。它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决定着线虫在田间的个体生存及控制害虫效果。线虫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是一个整体性的复杂过程, 体现在群体遗传、发育阶段、生理生化和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本文综述了昆虫病原线虫抗逆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线虫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和相关抗性基因的分离鉴定, 并对该研究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望为我国研究线虫抗逆机理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Select
截头堆砂白蚁研究概况
黄珍友, 钱兴, 钟俊鸿, 胡剑, 夏传国, 李志强
2009, 52(3): 319-326.
摘要
(
4550
)
PDF
(1289KB) (
1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截头堆砂白蚁
Cryptotermes domestictis
是世界性蛀木害虫, 也是我国主要危害木材的白蚁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我国截头堆砂白蚁补充型繁殖蚁的形成、生存、繁殖和扩散, 以及成熟群体的分飞, 原始繁殖蚁的形成周期和行为特点, 初建群体的形成、发展发育和取食行为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并且对该种白蚁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为控制该种白蚁的扩散、传播和为害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温敏性品种雌雄蚁蚕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差异分析
徐秋云, 林健荣, 毛立明, 孔庆明, 钟杨生, 王叶元, 林碧敏
2009, 52(3): 327-338.
摘要
(
3114
)
PDF
(3133KB) (
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温敏性品种限伴雌雄蚁体蛋白组分的差异, 对刚孵出的雌(黑色)、雄(赤色)蚁体蛋白用双向电泳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蛋白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易溶蛋白中, 雄蚁和雌蚁分别检测到269和250个蛋白点, 能相互匹配的蛋白点占86.71%, 特异蛋白雄蚁有43个, 雌蚁有25个。在难溶蛋白中, 雄蚁和雌蚁分别检测到370和427个蛋白点, 能互相匹配的占80.10%, 雄、雌蚁的特异蛋白分别为52个和106个。结果表明雌雄蚁体的蛋白组成存在差异。
Select
水菖蒲活性物质β-辛醚对四纹豆象行为、死亡率和繁殖的影响
姚英娟,蔡万伦,杨长举,张宏宇,华红霞
2009, 52(3): 339-344.
摘要
(
3390
)
PDF
(876KB) (
8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水菖蒲
Acorus calamus
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es
成虫行为、产卵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β-细辛醚接触处理后的四纹豆象成虫行为主要表现为兴奋→失去平衡→击倒→死亡,接触药剂64 h后,试虫成虫全部死亡。β-细辛醚处理可显著的降低四纹豆象成虫的交配次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的交配次数减少,且处理雄虫比处理雌虫对交配竞争能力的影响更大。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的产卵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雌虫的产卵数显著减少,但两种配对处理之间雌虫的产卵数无显著差异。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产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不同处理时间后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两种配对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据此得出结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为神经毒剂,可以减少四纹豆象的种群数量,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四纹豆象防治剂的潜力。
Select
鳞翅目成虫乙醇保存标本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在微卫星研究中的应用
张国彦,翟保平
2009, 52(3): 345-352.
摘要
(
4278
)
PDF
(2291KB) (
10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样品是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先决条件。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从东方粘虫
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成虫自然种群的乙醇保存标本中分离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案。在2 mL微型离心管中进行4种提取方案的实验比较,结果发现采用传统的苯酚抽提方法的2种方案提取腹部中段组织的基因组DNA,样品合格率只有7.69%~40%。但是,如果在苯酚抽提以前加入高浓度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就会使DNA样品合格率达到68.42%~95.28%,而且DNA平均产量达到5.59~10.04 mg/g,明显高于前者的2.83~5.78 mg/g (统计检验表明,在不同种群中差异显著或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证明腹部组织比胸部组织更适宜提取DNA。对来自一个自然种群的99头东方粘虫DNA合格样品的统计分析表明,DNA提取总量(μg)与组织样品用量(mg)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平均DNA提取量(mg/g)与组织样品用量(mg)之间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总之,在2 mL微型离心管中,用10~20 mg腹部组织,利用CTAB+苯酚抽提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和高含量的基因组DNA样品。用该方案提取的基因组DNA能够顺利地进行微卫星位点的分离和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