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5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4-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Ni2+胁迫对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中能量物质水平的适应性调节
    孙虹霞,夏嫱,唐文成,张古忍,党志
    2010, 53(4):  361-368. 
    摘要 ( 3524 )   PDF (1429KB) ( 10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食物中重金属胁迫对昆虫血淋巴能量物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饲料中不同浓度的Ni2+ (1~40 mg/kg)对连续3个世代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5龄始龄(0 h)至6龄末幼虫(分别记为0,24,48,72,96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能量物质总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淋巴中热量值及5龄和6龄幼虫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和2代48 h和96 h幼虫血淋巴的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连续3代其他处理幼虫血淋巴中的总糖含量均在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下增高,在高浓度Ni2+ (20~40 mg/kg)胁迫下降低。连续3个世代的Ni2+胁迫均显著降低了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低浓度Ni2+(1~5 mg/kg)胁迫增加了连续3代72~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而高浓度Ni2+(20~40 mg/kg)胁迫只降低了第1代72~120 h幼虫以及第2代72 h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含量。第1代0 h,48~72 h和120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在1~20 mg/kg Ni2+胁迫下均高于对照,但24 h和96 h幼虫血淋巴中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中的含量。连续3代0~48 h幼虫血淋巴中的热量值均随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低浓度Ni2+胁迫(1~5 mg/kg)增加,而高浓度Ni2+(20~40 mg/kg)的胁迫降低第2和3代72 ~120 h幼虫血淋巴中热量值。同时,低浓度Ni2+胁迫增加而高浓度Ni2+胁迫降低了第3代5龄和6龄幼虫的体重。因此推测,Ni2+胁迫对S. litura幼虫血淋巴的能源物质含量以及热量值的影响与能量物质的种类、虫体的发育阶段和Ni2+的胁迫世代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家蚕精巢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
    聂红毅,钟晓武,邹勇,衣启营,赵萍,夏庆友
    2010, 53(4):  369-378. 
    摘要 ( 3719 )   PDF (2245KB) ( 13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精巢是雄性家蚕Bombyx mori的生殖腺,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全面检测和鉴定精巢器官的蛋白分布将为分析家蚕雄性个体的发育和繁殖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硝酸银染色技术对家蚕5龄第5天幼虫的精巢组织进行了蛋白检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量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表达量较高的蛋白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家蚕精巢蛋白质可以检测出1 000个以上的蛋白点,这些蛋白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量为15~90 kD区域,等电点3.5~9之间,其中60个蛋白点得到了成功鉴定,按照已知或推测的蛋白功能,将其分为8类,包括:细胞骨架和细胞结构蛋白,膜蛋白或信号相关蛋白,大量应激反应蛋白(伴侣蛋白),线粒体和能量产生相关蛋白,转录调控和翻译及DNA/RNA结合相关蛋白,酶和少量血液组成蛋白。其中很多蛋白可能在鞭毛形成、能量代谢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家蚕精子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信息。
    家蝇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张迪,任国栋,唐婷,董晓寅,柳峰松
    2010, 53(4):  379-384. 
    摘要 ( 3829 )   PDF (1414KB) ( 1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能螯合多种金属离子。本研究根据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克隆到1条家蝇Musca domestica金属硫蛋白基因MdMtn(GenBank登录号为GU289398)。序列分析表明,MdMtn cDNA全长408 bp,包含1个1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半胱氨酸残基10个,呈-C-X-C-方式排列。此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8 kD,等电点为878。为了解家蝇金属硫蛋白对重金属的结合活性,构建了pET-DsbA-MT表达载体,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宿主菌进行融合表达。研究发现MT重组菌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得到了明显加强,提示MdMtn基因可能在家蝇适应重金属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
    棉铃虫对Bt杀虫剂的抗性遗传方式
    郭芳,梁革梅,曹广春,高希武,郭予元
    2010, 53(4):  385-390. 
    摘要 ( 3762 )   PDF (937KB) ( 1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加,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转多价基因作物是当前缓解害虫对Bt抗性的最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经室内多年筛选的、抗性倍数达2 000多倍的Bt杀虫剂(含多种蛋白)抗性品系为材料,通过生物测定和不同的杂交试验,测定棉铃虫对Bt杀虫剂的抗性遗传方式,以期为Bt生物农药的抗性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为制定棉铃虫对转多基因作物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敏感亲本和抗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系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2.2倍和24.6倍;抗性显性度D值均小于0,分别为-0.20和-0.17,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对4种回交后代和2种自交后代F2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死亡率与期望死亡率差异较大,说明抗性是由单基因多个位点或多基因控制。
    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布拉它辛对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及对SL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崔江虎,吴萍,魏孝义,张志祥,徐汉虹
    2010, 53(4):  391-395. 
    摘要 ( 4105 )   PDF (1033KB) ( 1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布拉它辛的杀虫活性和探索杀虫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该化合物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生物活性,采用MTT检测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该化合物对斜纹夜蛾离体培养卵巢细胞(SL细胞)的细胞毒力和致细胞凋亡作用,以及对S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布拉它辛不仅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2龄和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60.25 μg/mL和86.73 μg/mL,还对幼虫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布拉它辛处理SL细胞后24 h和48 h,IC50值分别为22.32 μg/mL和10.03 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布拉它辛对SL细胞具有明显的致凋亡作用,可导致S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布拉它辛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与生长抑制作用, 并且该化合物能明显抑制SL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因此,布拉他辛具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
    黄荆中β-石竹烯对棉蚜的毒力和作用机理
    刘雨晴,薛明,张庆臣,周方园,尉吉乾
    2010, 53(4):  396-404. 
    摘要 ( 5367 )   PDF (1421KB) ( 1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泰山野生黄荆Vitex negundo种子中的有效杀虫活性成分、杀虫作用及其毒理机制,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GC-MS技术和生物活性追踪方法,测定了泰山黄荆种子中的杀虫活性成分;采用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法,研究了黄荆中的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毒力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通过三级柱层析从黄荆中分离得到对棉蚜毒力高的馏分β-石竹烯和α-蒎烯,其含量分别达7.68%和5.45%。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的触杀毒力都较高,并以β-石竹烯的毒力最高,LD50为0.65×10-1 μg/头。β-石竹烯和α-蒎烯对棉蚜均具有强烈的忌避作用,处理棉蚜24 h的AFC50分别为0.80×103和0.89×103 mg/L,其中也以β-石竹烯的忌避毒力最大。β-石竹烯和α-蒎烯以亚致死剂量处理棉蚜,对其繁殖力、排蜜频率和排蜜量均有显著不利影响。β-石竹烯和α-蒎烯处理棉蚜或离体酶,对乙酰胆碱酯酶、多酚氧化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显示β-石竹烯和α-蒎烯是黄荆种子提取物中的重要杀虫活性成分,并且其致毒机制存在多样性,开发应用价值大。
    牛蒡L1-2组分对桔全爪螨的毒性和几种代谢酶的作用
    胡军华,马丽娜,冉春,李鸿筠,姚廷山,刘浩强,雷慧德
    2010, 53(4):  405-410. 
    摘要 ( 3114 )   PDF (937KB) ( 1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讨杀螨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提取物中主要杀螨成分L1-2的杀螨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处理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雌成螨后,测定了静止期、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复苏和死亡期5个中毒阶段试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结果】L1-2组分在静止期和复苏期对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其他时期均激活CarE活性。除了静止期外,在其他时期均能激活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 AChE)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的活性,在痉挛期和麻痹期活性增强,随后在麻痹期和复苏期降低。【结论】L1-2组分对CarE的抑制与其毒杀活性有关,而中毒试虫的复苏可能与AChE和GSTs有关。该组分可在较长时期内影响桔全爪螨的神经传导及消化和生殖系统,具有潜在的应用研究价值。
    褐飞虱侵害对不同抗性水平水稻根部吸收氮、磷、钾的影响
    刘井兰,吴进才
    2010, 53(4):  411-419. 
    摘要 ( 4109 )   PDF (1293KB) ( 1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侵害后水稻抗性水平与根系吸收氮(N)、磷(P)、钾(K)的关系,对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受褐飞虱侵害后的平均受害水平、植株功能损失指数及水稻吸收水培液营养元素N,P,K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TN1、协优63、协优963和超级培矮64S/E32)接种褐飞虱后,TN1受害最严重,协优63和超级培矮64S/E32 次之;受害最轻的是协优963,30头/株侵害后植株功能损失指数仅为0.661。40,60和80头/株侵害水稻后根系对K吸收下降程度最显著,其次为P,最后为N;且随褐飞虱侵害时间的延长(6 d, 9 d)影响愈显著。60头/株侵害TN1、协优63、协优963和超级培矮64S/E32后9 d,根系对K吸收下降率分别为164.11%,74.61%,55.16%和46.60%。由此可见,随水稻品种抗性水平的下降,接种褐飞虱后,水稻根部对水培液营养元素吸收下降程度愈显著。本研究结果可对深入阐明不同抗性水平水稻抗(耐)虫机制与根系吸收能力关系提供参考。
    改进支持向量机在棉铃虫人工饲料配方优化中的应用
    李俊, 谭显胜, 谭泗桥, 袁哲明, 熊兴耀
    2010, 53(4):  420-426. 
    摘要 ( 3414 )   PDF (979KB) ( 10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发展新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实施尽可能少的实验而获得满意配方对动植物营养、发酵工程等复杂多因素多水平寻优问题极为重要。本研究结合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 UD)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提出了一种新的配方优化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UD-SVR,将其应用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人工饲料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在考虑6因素时仅通过2轮22个实验,表征配方优劣的指标——平均蛹重即由初始的0.2436 g高效提升至0.3044 g,明显优于二次多项式偏最小二乘回归等经验风险最小参比模型。UD-SVR预测精度高、指导性强、可解释性好、优化高效,有望在多因素多水平配方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影响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
    陈顺立,杜瑞卿,高宛莉, 吴晖,余培旺,赵秋红
    2010, 53(4):  427-435. 
    摘要 ( 3668 )   PDF (1337KB) ( 10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监测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发生,防范松材松材线虫Bursaphelonchus xylophilus病的入侵,于2005-2007年每年4-9月,在武夷山景区10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松墨天牛数量变化的综合影响规律及其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矢量递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是松墨天牛羽化孔数和诱集成虫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松墨天牛成虫诱集数的环境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海拔、林龄、坡位、坡向和树高;影响羽化孔数的环境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树高、林龄、海拔、坡位和坡向。影响松墨天牛诱集成虫数和羽化孔数的气象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月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差、总降雨量(mm)、气压(hpa)和平均湿度(%)。单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统计数据分析,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次序是:坡位、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海拔(m)、 林龄(a)、树高(m)、坡向;气象因子的重要性次序是:气压(hpa)、 平均温度 (℃)、最高与最低温差(℃)、 总降雨量(mm)、平均湿度(%)。按月分析和按年度分析时其相对重要性基本上是一致的。结论认为,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对松墨天牛的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槲栎种子雨进程中昆虫的捕食特征
    刘文静,汪广垠,牛可坤,焦广强,于飞,易现峰
    2010, 53(4):  436-441. 
    摘要 ( 3677 )   PDF (972KB) ( 1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了解昆虫捕食与槲栎Quercus aliena种子大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在栎林更新中的作用,于2008和2009年秋季,分别在暖温带伏牛山系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研究了两个年度槲栎的种子雨过程及昆虫捕食特征。结果表明:(1)种子雨过程从8月中下旬到9月底约经历40 d,存在高峰期且时段较明显,高峰期下落种子量分别占全部种子雨量的78.13%(2008年)和75.91%(2009年);(2)槲栎的种子雨强度年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年明显小于2009年(两年分别为31.75±16.65粒/m2和51.92±29.26粒/m2),但2009年的橡子明显比2008年小(两年分别为1.94±0.61 cm3和2.46±0.57 cm3);(3)种子雨构成比例在两个年份间存在差异,完好种子的量分别为59.05%(2008年)和36.12%(2009年),虫蛀率在大量结实的2009年显著提高;(4)虫蛀橡子(2.29±0.42 cm3)显著大于完整橡子(1.59±0.32 cm3),且虫蛀种子中所含虫卵数与种子大小显著正相关,昆虫有选择大种子产卵寄生的偏好。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昆虫对槲栎大种子有寄生选择偏好;大部分槲栎种子遭遇象甲虫蛀而降低生命活力,这可能是影响槲栎林更新的主要因素之一。
    沙地毛足蜂筑巢生物学研究
    杨俊伟,徐环李,胡红岩
    2010, 53(4):  442-448. 
    摘要 ( 4047 )   PDF (2583KB) ( 10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调查毛乌素沙地的一种群居独栖性野生毛足蜂Dasypoda hirtipes Panzer的巢穴结构及其日活动规律。【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沙地毛足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毛足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2008和2009年共挖掘巢穴22个,巢口直径为6.32~10.35 mm,巢穴具有多分枝的支道,一般有4~16个分支道,主道的深度为84~112 cm,巢室分布在主道周围的支道里面,每个支道里面仅有1个巢室,巢室深度为22~54 cm。巢室内壁无蜡层,较光滑,巢室内的花粉球底部有3个均匀大小的用来支撑花粉球的突起。对雌性成蜂日活动行为的观察结果显示,雌性个体一天内采集粉蜜的次数在6~8次,最后一次一般不携带花粉归巢。【结论】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1代,日活动时间与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花序中的单花期相对应,主要的蜜源植物为菊科植物和蒺藜属植物。
    广州地区红火蚁工蚁的巢外活动及有翅蚁的婚飞规律
    陈浩涛,罗礼智, 熊红利
    2010, 53(4):  449-456. 
    摘要 ( 4759 )   PDF (1298KB) ( 1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阐明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制定红火蚁的监测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调查了广州地区(113°45′E,22°43′N)红火蚁工蚁巢外活动日节律和季节性变化,以及有翅蚁的婚飞活动。结果表明,工蚁巢外活动日节律随季节或月份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12-2月份的日活动节律为单峰型,即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数量较大,而在5-10月份的日活动节律为双峰型,即在上午或下午工蚁数量较大,其余月份的活动为不明显的双峰型。工蚁巢外活动数量和时间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以6月和10月份的日活动数量最多,而在1月和2月份的活动数量最少,时间最短,其余月份活动数量居中。工蚁在阵雨前后的活动数量明显多于晴天,但处于降雨时刻的巢外工蚁数量极少。蚁巢受侵扰后出巢工蚁数量在30 s内最大,之后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该种现象可以用房室函数进行描述。另外,工蚁的巢外数量会随侵扰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在试验区内全年都可见到红火蚁婚飞,但婚飞活动主要集中在3-5月份,每日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下午,并主要发生在雨前或雨后。上述结果对于了解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规律和提升其监控技术水平有较大参考价值。
    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十种长小蠹分子系统进化研究(鞘翅目:长小蠹科)
    王银竹,余道坚,张润杰,徐浪,陈志粦,焦懿
    2010, 53(4):  457-463. 
    摘要 ( 5268 )   PDF (1056KB) ( 1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 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 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 lewi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Ⅰ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 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 Dinoplatypus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药(毒)物对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吕宙,李学博,莫耀南
    2010, 53(4):  464-469. 
    摘要 ( 3344 )   PDF (1103KB) ( 10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药(毒)物对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影响是法医昆虫毒理学领域里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结果可对与药(毒)物相关死亡案件的死亡时间作出修正。随着近年来全球毒品及药物滥用情况的日趋严重,其所导致的死亡案件也越来越多。这类案件常常需要应用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历期来推算死后经历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为了阐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本文在阐述法医昆虫毒理学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药(毒)物分类,对近年来药(毒)物对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影响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某些药(毒)物对尸食性蝇类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种属差异。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尚限于宏观现象观察阶段,其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宽,既有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化,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胚后发育期臭腹腺蝗中的血细胞种类
    Kehinde Olutoyin ADEMOLU, Adewunmi Babatunde IDOWU, Ganiu OLATUNDE
    2010, 53(4):  470-473. 
    摘要 ( 3561 )   PDF (498KB) ( 1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血球计数器统计了胚后发育期臭腹腺蝗Zonocerus variegatus中存在的血细胞类型和数目。从1龄幼虫至成虫的发育阶段中共观察到6种血细胞类型,即原血细胞 (PRS)、 浆血细胞 (PLS)、粒细胞 (GRS)、珠血细胞 (SPS)、绛色细胞(OES) 和adipohaemocytes (ADS)。不过,在1龄幼虫期未发现OES。在这6种血细胞中,PLS的总平均数最高,OES的总平均数最低。成虫期的血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0.05),而1龄幼虫和2龄幼虫期的血细胞数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锈褐原花蝽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与积温必需条件
    Zohreh POURALI , Katayoon KHERADMAND, Mohammad Reza MEHRNEJAD, Hamid GHAJARIEH
    2010, 53(4):  474-478. 
    摘要 ( 3175 )   PDF (676KB) ( 18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阿月浑子树木虱Agonoscena pistaciae Burckhardt and Lauterer (半翅目: 木虱总科)是伊朗园林树木阿月浑子树上常见的最具破坏性的害虫,其捕食性天敌锈褐原花蝽Anthocoris minki pistaciae Wagner在伊朗阿月浑子树种植区为该害虫的生防因子。本研究在17.5~35℃的8个恒温以及相对湿度55%±5%,光照周期16L∶8D的控制条件下,在A. pistaciae若虫上饲养这种捕食性花蝽的同时,调查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捕食性花蝽在17.5~32℃下可成功发育;然而在35℃下,卵不能孵化,且只有10%的若虫进入成虫阶段。30℃下从卵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最短。据测算估计,这种捕食性花蝽的卵、若虫发育以及整个发育(卵至成虫)的积温分别为77,200和263度·日;卵、若虫和整个发育的低温度阈值分别为8.53, 9.2 和9.47℃。这些结果为建立阿月浑子树木虱的综合防治计划提供了宝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