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64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64-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Select
陕西关中棉区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
丁岩钦
1964, 13(3): 297-310.
摘要
(
2112
)
PDF
(853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以陕西关中棉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绿盲爆(
Lygus lucorum
Mever-DQr)、苜稻盲蝽(
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三点盲蝽(
A.fasiaticollis
Reuter)和中黑盲蝽(
A.suturalus
Jak.)四种盲蝽为对象,进行了数量变动的研究与分析。 文中依据生态特性的研究结果,结合8年的田间观察资料,对棉田内四种盲蝽混合种群与单种种群的消长曲线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文中采用了盲蝽混合种群作为分析的对象,并提出棉田内盲蝽混合种群的消长曲线是受蕾铃期间降水量与降水期的影响,根据降水量与降水期的不同,其曲线变动可分为四个波动型,即前峰型、中峰型、后峰型与双峰型。由于峰型不同,即表示着该年的旱涝分布与棉株受害程度与阶段的不同,前峰型属前涝后旱型,亦即蕾期为害型:后峰型属前旱后涝型,亦即铃期为害型;双峰型属涝年型,亦即蕾铃两期为害型;而中峰型则属旱年型,亦即蕾铃两期受害均轻型。 文中依据棉株不同生长阶段中影响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作用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棉田盲蝽种群的变动应分为蕾期与铃期两阶段,由于棉株生长阶段不同,在这两阶段中影响盲蝽的主导作用因素亦不同,蕾期的虫口增长是受早春虫口基数与6月降水量两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铃期的虫口增长则系受温湿度组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文中提出了适用于本棉区的蕾铃期盲蝽预测式:
Select
添饲微量元素对柞蚕生长发育及抗病力的影响
伍律, 胡人澄
1964, 13(3): 311-314.
摘要
(
1669
)
PDF
(279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试验所用柞蚕品种为青六号,以蒙古栎为饲料,二眠前在室内饲养,其后则在山上放养。所用微量元素为锰、锌、铜、钴及硼,浓度均为千分之一克分子溶液,室内饲养时,溶液涂抹于叶的两面,放养时则喷洒在树叶上。 试验结果表明:在初期生长上,孵化后270小时,添饲微量元素的各组,百蚕体重均超过对照,其中硫酸锌组、氯化钴组及硫酸铜组分别超过对照9.96%、9.39%及7.91%。在发育上,孵化后101小时起青蚕数,除硫酸铜及氯化钴两组外,其他各组均多于对照组。另外,茧的大小,茧重及茧层率等,除硼酸组外,各组均超过对照,亦证明添饲微量元素对柞蚕后期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在抗病力上,对脓病没有什么效果,其中硼酸反而有不良作用,但对软化病的抗病力有显著增加,其中硫酸锰组,硫酸铜组,氯化钴组及硫酸锌组的发病率分别低于对照组22.32%、21.81%、19.65%及18.86%。
Select
稀浓度化学药剂对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的毒效试验
蔡邦华, 侯陶谦, 罗钧泽, 何介田, 黄传威
1964, 13(3): 315-328.
摘要
(
1713
)
PDF
(826KB)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59—1960年作者等在江西、湖南等地区配合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之际,开展了DDT等化学药剂对于不同越冬时期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效试验。据野外观察结果,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划分为5个时期。即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后期、越冬后活动期。试验证明:不同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幼虫的毒效随着不同时期和温度条件而变化。就一般论:DDT的效果,在比较低温(日均温10—20℃)时特别显著;666及敌百虫的效果,在比较高温时(20℃以上)为显著。其中尤以敌百虫为更甚。DDT对不同时期幼虫的毒效大小为:越冬后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后活动期≥夏季(4-5龄)幼虫;其中以越冬后期幼虫抵抗力最弱。从原则上论这是施药的最适宜时期,从25% DDT乳剂4,000倍稀释液在越冬后期(2,3月间)施用,毒效可达92%以上,用6,000倍稀释液亦达82%以上。如用γ6%可湿性666,800倍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使用,毒效可达70-80%以上。50%敌百虫乳剂在温度20℃以上时(越冬前、后活动期)毒效显著增高。此时如用5,000-6,000倍稀释液喷洒,毒效可达70-80%左右。由此,作者认为:在长江以北,每年发生2代以下的松毛虫地区,可用DDT和666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进行防治。长江以南,每年发生2代以上的马尾松毛虫地区,不但可用DDT、666来防治越冬前、后期幼虫;而且在幼树林地内越冬期的幼虫亦可防治。在上述地区内,敌百虫乳剂仅适于在越冬前、后活动期或夏季幼虫期温度较高时使用。就一般论,在越冬前期施用药剂时,如能选定在寒流侵袭之前喷射,效果更为显著。
Select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二型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黄亮文, 马世骏
1964, 13(3): 329-338.
摘要
(
1916
)
PDF
(550KB) (
8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是研究东亚飞蝗二型生物学特性的一部分报导,目的在于通过二型生物学特性的比较,阐明二型在种群数量变动上的某些特点。实验结果指出:1.散居型飞蝗的发育速度大于群居型。低密度虫群的成活率亦高于高密度虫群。2.散居型成虫产卵量高于群居型,其卵小管数目也比后者稍多。3.若以食物吸收量与取食量的干重比例为指标,则散居型食物利用系数低于群居型。4.群居型体内水分含量比散居型低,但脂肪含量则比散居型高,实测结果前者的耐寒性比后者略强。此外,本文还简单讨论了二型的上述特性差异在飞蝗猖獗学上的意义。
Select
蚊虫抗药性的研究——Ⅱ.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uillett成虫对DDT及666抗药性选育的实验
俞渊
1964, 13(3): 339-343.
摘要
(
1819
)
PDF
(249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61—1962年以实验室内培养了6年的南京敏感性淡色库蚊(NS)成虫用干膜接触法接触DDT及666形成抗性的实验。吸血雌蚊对DDT的抗性在第6世代后较NS成虫的致死中浓度高8-19倍;对666的抗性于第13世代后高5-12倍。 DDT抗性成虫对666无明显的交互抗性,而666抗性成虫对DDT则产生了明显的交互抗性。
Select
中国等翅目的分类——Ⅰ.盖(尉虫)属(新属)及其二新种与三新亚种的描述和记录(犀(尉虫)科,异(尉虫)亚科)
尤其伟, 平正明
1964, 13(3): 344-361.
摘要
(
2135
)
PDF
(998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发表了犀螱科Rhinotermitidae异螱亚科Heterotermitinae的一个新属,并记述了所属2个新种及其中1个新种所包括的3个新亚种: 盖螱属
Operculitermes
新属 中华盖螱
Operculitermes sinensis
新种 中华亚种
Operculitermes sinensis sinensis
新亚种 阔颏亚种
Operculitermes sinensis latipedunculus
新亚种 倾头亚种
Operculitermes sinensis inclinatus
新亚种 侏儒盖螱
Operculitermes minutus
新种最后对异螱亚科属间及盖螱属种间的系统演化,进行了讨论。
Select
中国寄蝇科的记述——Ⅴ.追寄蝇属Exorista Meigen
赵建铭
1964, 13(3): 362-375.
摘要
(
1821
)
PDF
(973KB) (
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南部冠蜂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总科)
赵修复
1964, 13(3): 376-395.
摘要
(
1954
)
PDF
(1275KB)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我国Anacaena属昆虫志(鞘翅目,牙甲科)
蒲蛰龙
1964, 13(3): 396-400.
摘要
(
1908
)
PDF
(348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云南生物考察报告(半翅目:红蝽科及大红蝽科)
萧采瑜
1964, 13(3): 401-406.
摘要
(
2213
)
PDF
(314KB) (
5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西藏昆虫综合考察报告(直翅目,蝗科)
陈永林
1964, 13(3): 407-413.
摘要
(
1908
)
PDF
(377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国科学院组织了综合考察队,于1960-1961年在西藏进行综合考察,收集了很丰富的昆虫材料。本篇是关于直翅目蝗科的标本鉴定报告,共计3亚科7属5种4亚种,其中有1个新属1个新种。 所记述种类的单个标本,包括新属新种的模式标本,皆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Select
中国趾铁甲虫新种记述
陈世骧, 谭娟杰
1964, 13(3): 414-427.
摘要
(
2042
)
PDF
(911KB)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 Troupeau,1878)生活史的研究(蜱螨目,粉螨科)
忻介六, 沈兆鹏
1964, 13(3): 428-435.
摘要
(
3051
)
PDF
(491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 Troupeau,1878)前称椭圆板白螨,是我国常见的贮藏物螨类之一,不仅损害贮藏粮食,而且引起人类的螨病(acariasis),在贮藏及保健上有其重要性。过去国外对粗足粉螨(Acarus siro L.)研究甚多,记载较详而对椭圆食粉螨则记载不多。根据我国近年来在各地贮藏物螨类调查结果,除粗足粉螨在我国有少量发现外,而椭圆食粉螨为常见的种类,宜于作为我国粉螨科的研究对象。去年我们已就椭圆食粉螨的形态进行研究。本文则就其生活史研究的结果加以叙述。 我们研究椭圆食粉螨生活史系用一种特殊设计的饲养器,在室温约25℃与恒定相对湿度75%左右中进行的。此螨整个生活周分为五个时期,即:1)卵,2)幼虫,3)第一若虫,4)第三若虫与5)成虫;完全没有休眠体的时期。在进入第一若虫、第三若虫及成虫期之前,均各有一个静息阶段,但没有恙螨的若蛹期及成虫前期的5-14天那样长,各个阶段只经过24小时。在此种湿度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时16天零10小时。即:平均卵期为80小时,幼虫期77小时,第一若虫期115小时,第三若虫期为122小时。 此螨雌雄交配时间为2-4分钟,一生中进行多次交配,交配后1—3天产卵,产卵持续4-6天,每个雌虫能产卵33-78个,平均55.5个。就我们观察,此螨似无孤雌生殖现象。
Select
小村血厉螨Haemolaelaps casalis(Parasitiformes,Gamasoidea)生活史的实验研究
孟阳春
1964, 13(3): 436-443.
摘要
(
1848
)
PDF
(444KB) (
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小村血厉螨的生活史分为5期:卵、幼虫、第一期若虫、第二期若虫和成虫。雌螨直接产第一期若虫最多,其次为幼虫,产卵最少。发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有关,在15-35℃间温度愈高发育愈速;在25-30℃时,卵期1-2天,幼虫1-2天,第一期若虫4-7天,第二期若虫4-10天,雌螨生殖前期7-14天,自第一期若虫到下一代第一期若虫全部生活史需15-27天。 小村血厉螨雌螨消化血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及吸血量有关。 当有足够湿度时,耐饿力与温度成反比:30-35℃平均耐饿5周,25-30℃8周,20-25℃11周,15-20℃12周,5-15℃15周。 与其他巢穴型革螨相同,小村血厉螨雌螨的寿命是较长的,当25-30℃时活4-7个月。雌螨一生都进行生殖,可产7-26个后代。在实验情况下雌雄比例是近于3:1。雌螨可以孤雌生殖方法进行繁殖,其后代全部是雄性。 本文比较了小村血厉螨与一系列现有的其他革螨资料,并论述其减少产殖量与减少成虫前期死亡机会的关系。其减少成虫前期死亡机会是以胚胎发育化和缩减摄食营养期数来达到的。
Select
棘刺螨属(Echinonyssus Hirst,1925)一新种记述(Acarina:Macronyssidae)
莫乘风
1964, 13(3): 444-448.
摘要
(
1881
)
PDF
(236KB)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角蝉科一新属一新种
周尧
1964, 13(3): 449-454.
摘要
(
1647
)
PDF
(410KB) (
5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夜蛾科新种描述
杨集昆
1964, 13(3): 455-460.
摘要
(
1691
)
PDF
(332KB)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蛾飞翔肌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和呼吸控制
刘树森, 钦俊德
1964, 13(3): 461-465.
摘要
(
1637
)
PDF
(317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不同饲料影响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幼虫对γ-666敏感度的观察
刘金发, 刘维德
1964, 13(3): 466-468.
摘要
(
1758
)
PDF
(130KB)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