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粘虫雄蛾触角对其性信息素的电生理反应
汪新文 刘孟英 吴才宏
1998, 41(1): 1-7.
摘要
(
3072
)
PDF
(393KB) (
1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自行组装的触角电位仪,测定了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雄蛾蛾龄对标准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1d)、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和十六碳醛(16:A1d)的EAG反应的影响,分析了雄蛾触角对3种标准化合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发现粘虫雄蛾对Zll-16,Ald和Z9-16:Ald的剂量-反应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型,并且反应阐值较低。而对16:A1d几乎没有反应。最为重要的是检测了粘虫雄蛾对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反应值的大小与样品中所提取的雌蛾腺体数目成正比。通过检测粘虫雄蛾对羽化不同天数,以及同一天羽化、在暗期不同时辰提取的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证实了粘虫雄蛾的反应曲线与雌蛾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呈正相关。还比较了烟青虫和粘虫雄蛾对粘虫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间接证实了粘虫雌蛾腺体提取物中可能含有次要组分Z9-16;A1d。
Select
棉铃虫对Bt生物农药早期抗性及与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关系
沈晋良 周威君 吴益东 林祥文 朱协飞
1998, 41(1): 8-14.
摘要
(
3549
)
PDF
(457KB) (
1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饲料感染法建立了棉铃虫
Helicoverpa rmigera
(Hubmer)敏感品系(SUS1)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毒力基线和区分剂量,1995年测定了五省六县棉铃虫初孵幼虫对Bt生物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阳谷、河北邯郸、河南新乡、安徽萧县及江苏丰县棉铃虫已产生早期抗性,抗性个体百分率为5%~10%,与敏感品系相比,LC
50
值稍有增加,但斜率b值明显变小;而江苏东台棉铃虫仍属敏感。这是国内外首次诊测到棉铃虫对Bt生物农药抗性。用棉叶喂饲法测定比较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对不同种群棉铃虫的抗虫性效果,结果表明:用早期抗性的阳谷和新乡棉铃虫初孵幼虫接虫5d后平均死亡率较敏感品系下降16%~29%,说明棉铃虫对Bt农药与转Bt生物基因棉花品系间存在交互抗性。还讨论了Bt农药的抗性治理对策。
Select
棉铃虫飞翔的能源物质及消耗
吴孔明 郭予元
1998, 41(1): 15-20.
摘要
(
2493
)
PDF
(318KB) (
1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初羽化个体的能源储备主要为甘油酯,1日龄成虫甘油酯和糖原的含量分别为每头3.6365mg和0.3658mg,通过成虫期的取食,二者的含量分别于羽化后4d和5d达到高峰(6.5707mg和2.3500mg)。对吊飞个体的测定表明甘油酯和糖原是棉铃虫飞翔的能源物质,蛋白质含量和飞行活动无明显的相关关系。4日龄成虫在飞行磨上吊飞66h,飞翔时间37.9943h,累积飞行216.8650km。累积消耗能量218.72J,其中甘油酯占85.87%,糖原占14.13%。
Select
棉铃虫卵内蛋白酶性质研究
赵小凡 王金星 王德红
1998, 41(1): 21-26.
摘要
(
2938
)
PDF
(2083KB) (
10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卵母细胞内检测到蛋白酶活性,其作用Ph在酸性范围,酶活性受E-64、Pepstatin和iPr
2
P-F等多种抑制剂抑制。在Ph4.0时蛋白酶对牛血红蛋白有较高水解率。抗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卵半胱氨酸蛋白酶血清和抗蓖麻蚕卵天冬氨酸蛋白酶血清可以识别棉铃虫卵内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内可能存在半胱氨酸蛋白酶类、丝氨酸蛋白酶类和天冬氨酸蛋白酶类,并且与蓖麻蚕卵内蛋白酶有一定的相似性。
Select
粘虫幼虫血淋巴脂蛋白的分离鉴定及理化特性分析
关雪辰 欧阳迎春 王宗舜
1998, 41(1): 27-31.
摘要
(
2880
)
PDF
(1947KB) (
1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利用NaBr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对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幼虫的血脂蛋白进行了分离及理化特性分析。查明了幼虫血淋巴内主要是高密度脂蛋白(HDLp),而低密度脂蛋白(LDLp)的含量极低。这两种脂蛋白的密度分别为HDlp 1.123g/Ml,LDLp 1.059g/mL。HDLp和LDLp蛋白含量、脂类、氨基酸的种类测定结果表明HDLp,LDLp的蛋白含量分别是25.2μg/μL和11μg/μg。HDLp水解后可获得16种氨基酸。LDLp可获得15种。氨基酸的种类比较一致,其含量变化幅度也不大。HDLp脂类部分占最多的是二酰基甘油酯(DC)和磷脂(PC)。其余的脂类依次是碳氢化合物(HC)和胆固醇?。LDLp主要是磷脂和碳氢化合物。昆虫脂蛋白的主要中性甘油酯是二酰基甘油酯。
Select
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
夏庆友 周泽扬 鲁 成 向仲怀
1998, 41(1): 32-40.
摘要
(
2925
)
PDF
(1898KB) (
1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志,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系统、化性和眠性共六类59个家蚕
Bombyx mori
品种及野蚕且
mandarina
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34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35.29%)引物出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总带数为103条,其中86条具多态性,占83.5%,平均每个引物7.2条。利用单匹配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RAPD不但具有品种特异性,而且具有系统特异性,证明中国一化性四眠种为最早从野蚕中分化出来的系统,中国一化性三眠种与中国一化性四眠种在进化上属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类群。
Select
不同生境源的稻飞虱卵寄生蜂对寄主的选择和寄生特眭
俞晓平 胡萃 KLHeong
1998, 41(1): 41-47.
摘要
(
3309
)
PDF
(363KB) (
1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稻飞虱重要卵寄生蜂缨小蜂
Anagrus flaveolus、A optabilis
和寡索赤眼蜂
Oligosita aesopi、O.Naias
均能在稻田和稻田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生存。而.
Ftaveolus
为优势种。不同生境来源的卵寄生蜂有着不同的寄生和选择特性。缨小蜂
A.Flaveolus
能在飞虱科内转换寄主,但需1~2代的适应期。寄主卵对寡索赤眼蜂
O.Aesopi
的寄生有较大的影响,用褐飞虱和黑尾叶蝉诱集的
O.Aesopi
呼;不能交叉寄生。稻田内诱集的寄生蜂选择稻飞虱,而杂草地中诱集的缨小蜂则对飞虱
T.Pusanus
有一定的选择性。非稻田生境对保护稻飞虱卵寄生蜂有很大的作用,但对其寄生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Select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蝶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杨大荣
1998, 41(1): 48-55.
摘要
(
3073
)
PDF
(474KB) (
1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蝴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样地内共收集蝴蝶9 204号,隶属于10科,62属,84种。主要成分是:粉蝶科(粉蝶属、迁粉蝶属)、凤蝶科 (凤蝶属、麝凤蝶属)、蛱蝶科(斐豹蛱蝶属、尾蛱蝶属),眼蝶科(幕眼蝶属、矍眼蝶屑)等属的种类。属、种以风蝶科最丰富;个体数量以粉蝶科最多;喙蝶科的属、种和个体数量最少。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是:热带原始雨林自然保护区>城子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园片断热带雨林>曼峨片断热带雨林。
Select
金毛弓背蚁的巢穴结构、头宽频数分布及活动节律
王正军 刘志斌
1998, 41(1): 56-60.
摘要
(
4161
)
PDF
(261KB) (
13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金毛弓背蚁
Camponotus tonkinus
Santschi的巢穴结构、工蚁头宽频数特征及巢外活动节律作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金毛弓背蚁地下巢穴极为复杂,有纵横交错的通道系统和众多的小室,蚁后室位于巢穴底部,工蚁的头宽为连续性,范围在1.05-3.85mm,频数分布为不对称的单峰,头宽在1.4~2.Omm的个体最多,占总数的72.7%,晴朗天气里工蚁出入巢活动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中午随温度升高金毛弓背蚁外出活动进入低谷.
Select
温湿度对烟青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谢立群 蒋明星 张孝羲
1998, 41(1): 61-69.
摘要
(
3454
)
PDF
(504KB) (
1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烟青虫
Helicoverpa assulta
(Guenee)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生存率、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在20℃、24℃、28℃、32℃和36℃恒温下,世代存活率分别为23.28%、 37.04%、44.22%、30.21%和8.28%,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45、65.68、72.57、30.69 和0.卵期、1-6龄期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2.03℃,10.39℃、8.97℃、 8.96℃、10.87℃、11.23℃、9.16℃、11.40℃和10.69℃,有效积温分别是47.62日度、56.46 日度、44.30日度、40.57日度、26。26日度、33.94日度、64.61日度、34.50日度和202.45日度。每天4h 39℃以上高温对烟青虫的存活和繁殖不利。在28℃和32℃下,湿度可影响初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但对历期的影响不大。
Select
温、湿度对亚洲玉米螟成虫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
文丽萍 王振营 宋彦英 何康来 高云霞
1998, 41(1): 70-76.
摘要
(
3145
)
PDF
(1781KB) (
1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亚洲玉米螟
0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及寿命都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在16℃~32℃和RH20%~100%的温湿范围中,亚洲玉米螟成虫繁殖力在20℃~28℃恒温和RH70%~100%的温湿组合中较大,其中在24℃恒温和28℃~20℃变温与RH90%~100%的组合中为最大,在32℃和RH20%的组合中为最小。单雌抱卵量、产卵量和产出卵率及交配次数均与温度呈抛物线曲线关系,与湿度呈正相关。温、湿度对成虫繁殖力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成虫寿命与温湿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而湿度越高,成虫寿命越长。但雄蛾比雌蛾较耐低湿,在16℃~24℃下雄蛾寿命比雌蛾较长。此外,雄蛾较强的交配能力可促进卵的发育和产出。以上结果对玉米螟种群动态消长的分析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Select
黄鼠巢和宿主密度的年间动态关系
李仲来 张耀星
1998, 41(1): 77-81.
摘要
(
2831
)
PDF
(311KB) (
10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
Citellus dauricus
密度和巢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巢蚤10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
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
(45.4%)为优势蚤种,光亮额蚤
Frontopsylla lucu lenta
(25.0%)和阿巴盖新蚤
Neopsylla abagaitui
(21.3%)为次优势蚤种。二齿新蚤
N.Bidentatiformis
和角尖眼蚤
Ophthalmopsylla praefecta
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鼠密度与巢蚤指数 的关系不显著(
p
>0.10)、与巢染蚤率关系显著(
p
<0.05),不同年份的蚤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比较稳定。巢蚤和体蚤指数的关系是显著的(
P
P<0.005)。
Select
祁连山刺脊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
蒲富基 汪有奎 李晓明
1998, 41(1): 82-84.
摘要
(
2625
)
PDF
(127KB) (
1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针瓣麦蛾属二新种记述 (鳞翅目:麦蛾科)
李后魂 郑哲民
1998, 41(1): 85-89.
摘要
(
2585
)
PDF
(242KB) (
10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单爪螯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螯蜂科)
许再福 何俊华
1998, 41(1): 90-91.
摘要
(
2713
)
PDF
(102KB) (
9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盾脸姬蜂亚科一新种及一新记录(膜翅目:姬蜂科)
盛茂领 章英
1998, 41(1): 92-94.
摘要
(
2419
)
PDF
(133KB) (
11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毛施密摇蚊属一新种(双翅目:摇蚊科)
王新华
1998, 41(1): 95-97.
摘要
(
2399
)
PDF
(160KB) (
10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中国棘蝇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杨明
1998, 41(1): 98-102.
摘要
(
2161
)
PDF
(242KB) (
1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辽宁省植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张连富 张大丽
1998, 41(1): 103-105.
摘要
(
2364
)
PDF
(129KB) (
1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关于大草蛉的学名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杨星科
1998, 41(1): 106-107.
摘要
(
2373
)
PDF
(95KB) (
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Select
激素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的影响
赵章武 曹梅讯
1998, 41(1): 108-112.
摘要
(
2433
)
PDF
(278KB) (
1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