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7年 第5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龟纹瓢虫卵黄蛋白的分子特性及发生动态
    李恺,张天澍,张丽莉,王斌,王群
    2007, 50(10):  975-980. 
    摘要 ( 3110 )   PDF (266KB) ( 1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 卵黄蛋白的基本特性以及卵黄发生过程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PAGE和SDS-PAGE实验表明,龟纹瓢虫卵黄蛋白分子量为294.81±40.70 kD,并由分子量分别为144.68±0.03 kD和51.23±0.27 kD的两种亚基组成。对卵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发现,其必需氨基酸总量占57.48%,略高于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为15.26%;色氨酸(Trp)和蛋氨酸(Met)含量较低,分别为0.50%和0.11%。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系统测定了龟纹瓢虫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始于羽化后第2天;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在羽化后第4天开始迅速上升,至成虫期的第8天左右达到高峰期。
    粘虫中肠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参数优化
    孔玉萍,黄青春,刘曼慧,丰俊,刘扬
    2007, 50(10):  981-988. 
    摘要 ( 2921 )   PDF (279KB) ( 1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中肠α-淀粉酶筛选了11种不同参数组合的3,5-二硝基水杨酸活性测定方法,并对其中最适组合的各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离体测定条件下,粘虫中肠α-淀粉酶活性的最优化测定参数为0.03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8.0,含有55 mmol/L NaCl)、温度45℃、吸收波长480 nm。Ca2+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该优化法能够显著降低粘虫、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和家蝇Musca domestica等昆虫α-淀粉酶的米氏常数Km值,且粘虫和德国小蠊α-淀粉酶的Vmax值增大,但黄粉虫、淡色库蚊和家蝇α-淀粉酶的Vmax值均明显减小。结果说明,在该优化体系下,粘虫α-淀粉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增强,最大反应速度增大,测定酶活性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显著提高;同时该优化体系也可作为测定德国小蠊α-淀粉酶活性的优化方法,但不适合作为黄粉虫、淡色库蚊和家蝇α-淀粉酶的最优化测定方法。
    食料对南亚果实蝇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李小珍,刘映红
    2007, 50(10):  989-995. 
    摘要 ( 3048 )   PDF (255KB) ( 20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昆虫解毒酶是一类异质酶系, 对分解大量的内源或外源有毒物质、维持正常生理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了5种寄主果实对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 3个虫态体内总蛋白含量和5种解毒酶的活力。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 南亚果实蝇种群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la L.、丝瓜Luffa cylindrical L.、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qn.和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后, 体内蛋白含量和解毒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以丝瓜为食料时, 南亚果实蝇体内蛋白含量较高; 而以黄瓜和冬瓜为食料时蛋白含量则相对较低。在以上5种寄主果实间, 南亚果实蝇的羧酸酯酶(CarE)活性在黄瓜和南瓜上较高, 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苦瓜上较高, 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活性却分别在黄瓜和南瓜上较低。在幼虫、蛹和成虫3个虫态间, 解毒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 成虫具有较高的CarE活性;幼虫具有较高的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 GST和ALP活性,但具有较低的ACP活性;除ACP外,蛹期解毒酶活性均较低。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南亚果实蝇解毒酶活力受寄主果实种类以及该种群本身发育阶段的影响。
    野桑蚕GST-Omega1基因在草地贪夜蛾Sf9细胞中的表达
    马晓英,李兵,贡成良,沈卫德
    2007, 50(10):  996-1001. 
    摘要 ( 3230 )   PDF (631KB) ( 1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谷胱甘肽 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是昆虫的重要解毒酶之一。为了研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通过RT-PCR从野桑蚕中肠中获得GST-Omega1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为771 bp,编码256 个氨基酸。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用NCBI的蛋白质Conserved Domains工具进行在线分析,结果显示GST-Omega1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Cys38和8个GSH结合位点的Omega类基因保守序列。对所获得的基因克隆进表达载体pFastBacHT b中获得pFast-GST-Omega1,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Bac-GST-Omega1重组病毒DNA,用脂质体法转染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对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能检测到一条分子量约为33 kD的特异性条带,与推导的融合蛋白大小相符,该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占总蛋白的14.4%。目的蛋白经His·Bind树脂纯化,用Lineweaver Burk作图法测定其Km和Vmax,结果显示其Km为2.81 µmol/L,Vmax为2.70 µmol/(mg·min)。
    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的建立及雄性不育技术
    季清娥,侯伟荣,陈家骅
    2007, 50(10):  1002-1008. 
    摘要 ( 3084 )   PDF (629KB) ( 1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更好地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橘小实蝇,建立了以蛹色区分雌雄性别的橘小实蝇遗传性别品系。经过连续测交表明遗传品系能稳定遗传。质量监测表明遗传性别品系平均孵化率、蛹重、羽化率、飞出率、存活率等指标与普通种无显著差异。取遗传性别品系羽化前123天(分别用-1 d-2 d-3 d表示)的雄蛹,经过100 Gy60Co辐射后,分别与野生雌虫杂交,F1代卵的孵化率均大大低于对照组。对经过辐射处理-1 d-2 d-3 d的雄蛹分别进行质量检测,飞出率、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1 d-2 d的羽化率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 d的羽化率与-1 d-2 d及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取遗传性别品系的-2d的雄蛹辐射100 Gy60Co,获得不育雄虫,和野生雄虫一起竞争与野生雌虫交配的机会,相对不育系数为0.4923,表明不育雄虫与野生雄虫交配能力相当。田间扩散能力研究表明,不育雄虫在田间存在丰富的寄主植物的情况下不会大量扩散很远的距离。

    家蝇幼虫血淋巴中抗真菌肽的诱导方法比较及抗真菌活性
    高松,吴建伟,付萍,张阿梅,董熙昌
    2007, 50(10):  1009-1015. 
    摘要 ( 2887 )   PDF (1543KB) ( 1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未诱导组作为空白对照研究比较真菌诱导、超声诱导和热诱导家蝇Musca domestica 幼虫血淋巴初提液的抗真菌肽效果,比较各种诱导方法诱导后的幼虫存活率;用凝胶层析法和高效液相分离纯化热诱导家蝇3龄幼虫抗真菌肽,检测其抗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活性;SDS-PAGE分析抗真菌肽的蛋白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3种诱导方法诱导后家蝇幼虫均产生具有明显抗真菌作用的抗真菌肽,其初提液抑菌圈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真菌诱导组和热诱导组幼虫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超声诱导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别。经分离纯化后,抗真菌肽仍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SDS-PAGE分析表明该抗真菌肽有效成分的蛋白分子量在14.4 kD以下。结果提示热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真菌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诱导方式。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桐乡株)VP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苘娜娜,陆奇能,金伟,张凡,鲁兴萌
    2007, 50(10):  1016-1021. 
    摘要 ( 2816 )   PDF (724KB) ( 1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首株在中国分离到的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BmIFV-CHN001基因组为模板,扩增了编码主要结构蛋白的VP1基因。克隆测序后得到VP1基因片段906 bp。该序列与已发表的日本毒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3%,编码氨基酸的相似性为100%,证明该毒株与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日本株的同源性较高。把BmIFV-CHN001的VP1序列与同属的另外6个昆虫小RNA病毒的结构蛋白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病毒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而BmIFV-CHN001与蜜蜂囊雏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
    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细胞系的活性及作用机理
    程东美,张志祥,胡美英
    2007, 50(10):  1022-1026. 
    摘要 ( 2767 )   PDF (185KB) ( 1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培养细胞(SL细胞)的活性,并测定了对SL细胞Na+、K+和葡萄糖吸收以及对4龄幼虫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0 µg/mL 和200µg/mL闹羊花素Ⅲ处理SL细胞,24 h后细胞的相对死亡率为79.00% 和56.69%,处理后8 h,16 h,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240.09 µg/mL,173.45 µg/mL,113.56 µg/mL和73.40 µg/mL;闹羊花素Ⅲ处理SL细胞后10 min,细胞对离子的吸收迅速增加,30 min后吸收作用逐渐减弱;处理后3天内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迅速增加,4~5 天后,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基本停止。以叶碟法和注射法处理4龄幼虫,8 h后幼虫血细胞数量显著降低,随处理时间增加,幼虫血细胞数量又逐渐增加。
    不同类型品种棉花上棉蚜适生性及种群动态
    李进步,方丽平,张亚楠,杨卫娟,郭庆,李雷,毕彩丽,杨荣志
    2007, 50(10):  1027-1033. 
    摘要 ( 3343 )   PDF (207KB) ( 1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网罩盆栽苗测定选择性等方法,考察了常规棉(泗棉3号,石远321)、杂交抗虫棉(辽棉19号,鲁棉研18号)、转单价基因抗虫棉(国抗12号,中棉所32)和转双价抗虫棉(SGK321,中棉所41)4种类型8个品种棉花上棉蚜的适生性及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棉蚜在各棉花品种上的种群动态有明显差异(P<0.05),单株蚜量以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常规棉泗棉3号上最低,分别为297.81头/株和76.88头/株。棉蚜对4种类型棉花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转单价基因抗虫棉有很强的选择性。根据棉蚜实验种群的参数判断,其在不同品种棉花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存在显著差异: 若虫发育历期常规棉石远321上最长(6.46天),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短(5.75天); 存活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88.21%),双价棉SGK321上最低(76.46%); 单雌产蚜量杂交抗虫棉辽棉19上最大(44.48头),双价棉SGK321上最小(33.51头); 内禀增长率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32上最高(0.3695),双价棉中棉所41上最低(0.3389)。综合评价,棉蚜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在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上最高,在双价棉上最低。
    褐飞虱侵害后不同水稻品种根及地上部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刘井兰,于建飞,吴进才,吴东浩,王丽萍
    2007, 50(10):  1034-1041. 
    摘要 ( 2832 )   PDF (381KB) ( 1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研究了不同耐、感虫品种水稻分蘖期在褐飞虱侵害胁迫后根及地上部间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协优963后3天,根及地上部N、P、K含量、6天根及地上部N含量、9天地上部N含量在60、120头/株侵害后变化不明显;6天根及地上部P含量、6天根K含量、9天地上部P含量、9天根及地上部K含量在120头/株侵害后显著下降,60头/株侵害后变化不明显;6天地上部K含量、9天根N含量在60、120头/株侵害后均显著下降。对于协优63,3天地上部N含量、3天根及地上部P含量、6天及9天地上部N、P含量在60、120头/株侵害后变化不明显;6天根N、P含量、根及地上部K含量、9天根N含量在120头/株侵害后显著下降,60头/株侵害后下降不明显;3天、9天根及地上部K含量、9天根部P含量在60、120头/株侵害后均显著下降。表明不同水稻品种体内不同营养物质含量在褐飞虱侵害后变化不同,协优63较协优963敏感;K含量变化最明显,其次为P,最后为N;而且根比地上部对褐飞虱的反应敏感。
    取食重金属铜对棕尾别麻蝇亲代及子代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吴国星,高熹,叶恭银,胡萃,程家安
    2007, 50(10):  1042-1048. 
    摘要 ( 3056 )   PDF (768KB) ( 1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评估取食含重金属铜饲料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亲代及子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室内给棕尾别麻蝇初产幼虫饲喂含不同浓度(200, 400,800和1 600 µg/g)Cu2+的饲料直至化蛹,并对亲代和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200 µg/g)对其体重和体长起促进作用,但对幼虫历期、化蛹率、蛹历期、羽化率、性比、交配率和产仔量无显著作用;较高浓度的Cu2+ 则有抑制作用,且Cu2+处理浓度越高,亲代幼虫、蛹和雌雄成虫的体重越轻,幼虫和蛹的体长越短,化蛹率、羽化率、交配率和产仔量越低,幼虫历期和蛹期越长,成虫寿命越短。但Cu2+处理对成虫性比则无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经Cu2+处理后雌虫所产的子代若不再经Cu2+处理,其子代生存、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基本不受影响,说明Cu2+对亲代的影响不能遗传至子代。此外,还探讨了该蝇亲代与子代体内Cu2+含量在其变态过程中的变化。
    蜜蜂属六蜂种间MRJP2基因C-端重复序列的比较分析
    沈飞英,ALBERT Stefan,苏松坤,楼程富,钟伯雄,戎映君,陈盛禄
    2007, 50(10):  1049-1056. 
    摘要 ( 2514 )   PDF (587KB) ( 1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构建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蜂)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获得了中蜂王浆主蛋白2(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 2,MRJP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长1 605bp,包含一个编码46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在中蜂MRJP2的cDNA序列的C-端,首次发现存在串联重复片段长度多态性(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VNTR)。克隆并测定了蜜蜂属Apis内其他5个种的MRJP2基因的C-端重复序列,结果表明: 在蜜蜂属的其他5个种中,C-端重复片段的核心序列是以碱基高度突变方式而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多态性,而重复片段长度基本一致。中蜂与西方蜜蜂A. mellifera,大蜜蜂A. dorsata与黑大蜜蜂A. laboriosa,以及小蜜蜂A. florea与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分别形成3个进化枝。中蜂和西方蜜蜂与大蜜蜂和黑大蜜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小蜜蜂和黑小蜜蜂的亲缘关系较远。
    黄佛蝗属分类及一新种记述
    印象初,李新江,印红
    2007, 50(10):  1057-1059. 
    摘要 ( 2497 )   PDF (860KB) ( 1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了产于中国台湾的黄佛蝗属一新种台湾黄佛蝗Chlorophaleobida taiwanensis sp. n.。该新种同长翅黄佛蝗Ch. longusala Zheng, 1982 近似, 其区别特征为: 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无小缺口;前翅较长,明显超出后足股节端部;雄性下生殖板较长,顶端尖。文中附该属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台湾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蚊虫搜寻吸血寄主和产卵行为的调节因子及相关嗅觉机理
    杜永均,吴仲南
    2007, 50(10):  1060-1069. 
    摘要 ( 2956 )   PDF (282KB) ( 1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嗅觉在蚊虫的吸血寄主搜寻、产卵和糖源搜寻行为中起决定作用,而在交配行为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文系统全面地综述了近20年来蚊虫化学生态学和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蚊虫的触角、下颚须和口喙上的嗅觉感器感觉环境中释放的各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分子与嗅觉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的结合所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神经动作电位。蚊虫嗅觉神经元编码气味中化合物的组成、浓度及其暂时瞬间的浓度变化和空间分布。吸血前后神经元的活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变化,反映了蚊虫在搜寻吸血寄主和产卵行为上的调节。在吸血寄主搜寻中,人体和动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乳酸以及其他气味协同引诱蚊虫向目标气味源定向飞行,最后找到吸血寄主。而成熟产卵雌蚊是利用产卵场所释放的腐烂气味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一些蚊虫卵、幼虫或蛹分泌的产卵信息素引诱和刺激雌蚊产卵,并与产卵生境气味起协同作用。植物气味尤其是花香味引诱蚊虫找到蜜源。驱避剂也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嗅觉起作用,一些驱蚊剂由于阻断嗅觉反应而抑制蚊虫的定向飞行。从植物、动物或人体以及产卵场所释放的气味中有望找到有效的引诱和驱避化合物。对蚊虫嗅觉识别机理的认识将使我们开发出有效的蚊虫诱捕技术,进而应用于种群监测和控制。
    取食转Bt基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学效应
    李芳芳,叶恭银,吴琼,彭于发,陈学新
    2007, 50(10):  1070-1076. 
    摘要 ( 3067 )   PDF (1741KB) ( 1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幼虫取食转Bt基因水稻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转cry1Ab基因水稻后,中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先发生形态变化,随连续取食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出现凝聚、内嵴稀疏、空泡化等,在后期还呈凝聚态随突起脱落或沿杯腔边沿单一排列。内质网的变化也很明显,病变过程中伴随着粗糙内质网的肿胀、核糖体脱落,粗糙内质网增多等现象。细胞核的变化较小,在处理后期出现细胞核拉长、核仁聚集等变化。组织病变程度不一,有的细胞在病变早期就出现了空泡化。
    油茶地蜂营巢生物学观察
    丁亮,黄敦元,张彦周,黄海荣,李捷,朱朝东
    2007, 50(10):  1077-1082. 
    摘要 ( 2704 )   PDF (620KB) ( 15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中国南部一种独栖性蜂类—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巢穴及其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对巢穴的研究中,对2省4个样地23个巢穴进行了挖掘和观察,结果显示: 巢穴为无分岔的单支洞,主道在土质较好的地方倾斜角小,洞穴长度为90~150 cm; 在杂质多的土中,倾斜角较大,曲折,洞穴长度为30~60 cm。在一定深度之下开始在主道周边出现由小径连接主道的近椭圆形虫室。虫室通常在远主道端略向下倾斜。一个巢穴中的所有虫室多在一个近似的平面上。在洞口到第一个虫室之间主道通常是近竖直的,虽然时有小的弯折;从第一个虫室向下主道往往发生一或多次偏折,但角度通常不超过45°。在对成蜂行为的观察研究中,对4头油茶地蜂连续7天的全天行为进行记录,结果显示: 成蜂除雨天外均出巢采集油茶花粉; 每天出巢在1~5次不等,多数为2~3次;携粉量大。
    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王凤鹤,周祖基,YONEDA Misaho,GOKA Koichi
    2007, 50(10):  1083-1086. 
    摘要 ( 3972 )   PDF (684KB) ( 1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新疆与河北地区野生明亮熊蜂及小峰熊蜂蜂王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Locustacarus buchner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该螨对两种熊蜂的寄生率分别为10.43%和8.3%,寄生部位为气管与气囊。室内饲养至30天的蜂王体内寄生螨量明显高于饲养至60天的蜂王。未被螨寄生的蜂王与被寄生者比较,前者体重显著高于后者,但二者间产卵始期、产卵率、食卵率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