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5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8-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杀虫剂胁迫下褐飞虱迁飞虫和本地虫后代体内粗脂肪、可溶性糖及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印建莉,胡君欢,徐海伟,吴进才,王飞,杨国庆
    2008, 51(11):  1103-1112. 
    摘要 ( 3774 )   PDF (611KB) ( 8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迁飞种群与居留种群后代发生再猖獗的生理生化差异,探讨再猖獗的机制,比较研究了在两个水稻品种(TN1和协优963)上施用杀虫剂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迁飞虫和本地虫后代3龄、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以及迁飞成虫与其后代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施药以及未施药处理(对照)TN1水稻品种上的迁飞后代3龄、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本地虫。与可溶性糖含量相比,施药以及对照TN1水稻品种上的迁飞后代3龄、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本地虫。协优9633龄、5龄若虫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N1上相同。对照水稻上迁飞成虫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本地种群,迁飞与本地3龄、5龄若虫间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杀虫剂处理后的水稻上迁飞后代5龄若虫和成虫体内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本地虫。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在虫源和杀虫剂,虫源和杀虫剂浓度以及杀虫剂类型和浓度方面有显著交互作用。两种水稻品种上,迁飞当代成虫体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后代成虫。在经3种杀虫剂处理后,TN1上施用三唑磷后成虫体内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处理,而协优963上施用溴氰菊酯和吡虫啉显著高于施用三唑磷的处理。本研究结果对深入阐明农药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高温对家蚕三品系血淋巴中糖水平的影响(英文)
    Firdose Ahmad MALIK, Y. Srinivasa REDDY
    2008, 51(11):  1113-1120. 
    摘要 ( 3568 )   PDF (675KB) ( 23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蚕Bombyx mori的两个二化性品系热耐受型NB4D2和热敏感型CSR2均适合于温带气候,而多化性的PM(Pure Mysore) 品系适合于热带气候,将这3种品系5龄幼虫分别置于32℃和36℃的高温下,观察高温对其5龄幼虫至蛹期血淋巴中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M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均小于NB4D2和CSR2。在蜕皮期间血淋巴海藻糖水平较高,而葡萄糖水平及海藻糖酶活性较低。32℃和36℃的高温下,幼虫蜕皮期间血淋巴中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仅在其各自的水平上表现为小幅度的增加。蜕皮后幼虫血淋巴中海藻糖含量显著下降,而葡萄糖含量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在较高温度下,蜕皮后幼虫血淋巴中海藻糖含量下降幅度更大,而葡萄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上升水平也更加显著。25±1℃下取食幼虫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海藻糖含量显著上升;3℃和36℃下PM 和NB4D2取食幼虫血淋巴葡萄糖和海藻糖含量以及海藻糖酶活性增加,而CSR2均减少或降低。吐丝幼虫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海藻糖小幅度下降。而在较高温度下,耐热型PM 和NB4D2吐丝家蚕血淋巴糖含量含量和海藻糖酶活性明显增加,而热敏感型CSR2的则明显下降。这3种品系蛹发育期的血淋巴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均下降。在两较高温度下,PM蛹期血淋巴糖和海藻糖酶活性增加,而NB4D2 36℃时增加幅度小于32℃时。对于CSR2,32℃时观察到其血淋巴葡萄糖含量增加,但当环境温度增加到36℃时其血淋巴葡萄糖含量降至正常水平下。然而,当CSR2的蛹置于32℃和36℃时血淋巴海藻糖含量及其酶活性下降,且36℃时下降幅度更大。因此,桑蚕对高温的适应取决于家蚕的品系及发育阶段,并可通过其血淋巴糖及海藻糖酶活性水平进行验证。
    烟夜蛾组织蛋白酶B酶原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
    赵艳艳,刘建兵,罗梅浩,郭线茹,原国辉
    2008, 51(11):  1121-1128. 
    摘要 ( 3021 )   PDF (898KB) ( 10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雌虫卵巢中扩增得到了组织蛋白酶B酶原基因(cathepsin BCB)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 该片段长度为1 017 bp,含有组织蛋白酶B酶原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GenBank登录号:EF15423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夜蛾组织蛋白酶B(HassCB)编码33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N-末端含有长度为21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去除信号肽序列后,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5.5 kDa,等电点为5.96。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HassCB与其他昆虫的组织蛋白酶B酶原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HassCBHassCBa)重组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并转入原核细胞中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该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1 kDa的目的条带,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用该基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测得该抗体对重组表达的HassCBa的效价为1∶51 200。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证实,此抗体既能识别重组表达的HassCBa,又能识别烟夜蛾卵巢匀浆液中的HassCB。
    黄唇蜾蠃蜂蜂毒中两个过敏原全长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表达
    许俊峰,韩召军
    2008, 51(11):  1129-1137. 
    摘要 ( 3258 )   PDF (1433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进一步研究透明质酸酶的过敏活性,利用昆虫杆状病毒成功地表达了黄唇蜾蠃蜂Rhynchium brunneum蜂毒的透明质酸酶。根据已报道的胡蜂科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黄唇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的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获得了它们的全长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624135EU624136)。按照过敏原的命名法则,分别命名为Rhy b 2Rhy b 5。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与胡蜂科的相应序列高度相似,说明对胡蜂蜂毒过敏的人群也可能对蜾蠃蜂蜂毒有交叉过敏反应。但进一步分析发现,黄唇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的B细胞决定表位显著不同,9个保守性氨基酸在蜾蠃蜂中仅保留了3个,而且缺乏两个关键的精氨酸;黄唇蜾蠃蜂蜂毒抗原5序列N端的二级结构和具有过敏活性的常见黄胡蜂Vespula vulgaris蜂毒的抗原5显著不同,有可能因此而缺失依赖其N端二级结构的B细胞决定表位。据此认为,蜾蠃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和抗原5很可能是天然弱化的过敏原,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昆虫神经毒素BjαIT的表达及杀虫活性
    李洪波,夏玉先
    2008, 51(11):  1138-1143. 
    摘要 ( 3845 )   PDF (929KB) ( 7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偏爱性,不改变毒素蛋白质一级结构,设计合成了昆虫神经毒素BjαIT基因,并分别克隆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融合表达载体pPET30-a(+)和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K。在IPTG的诱导下,神经毒素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利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化产物用于制备抗血清和活性测试。采用斑点杂交,筛选得到了较高水平分泌表达重组BjαIT的酵母转化子,摇瓶条件下,毒素表达量最大可达约20 mg/L。大肠杆菌BjαIT表达产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和德国小蠊Blattela germanica没有活性,但酵母表达产物经注射东亚飞蝗和德国小蠊表现出杀虫活性。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不同提取分离方法的比较
    吴玛莉,朱家颖,胡萃,叶恭银
    2008, 51(11):  1144-1150. 
    摘要 ( 3854 )   PDF (1564KB) ( 1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建立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毒液抑制寄主血细胞免疫活性组分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就等电点沉淀法、乙醇沉淀法、75%硫酸铵沉淀法、75%硫酸铵沉淀法+40℃加热处理法,以及75%硫酸铵沉淀法分别与3种不同滤膜的分子大小截留法的组合等7种方法对毒液蛋白分离效果及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法获得的组分抑制寄主菜粉蝶Pieris rapae离体血细胞延展和包囊的活性最强,乙醇沉淀法次之,75%硫酸铵沉淀法最弱。从蛋白组分的SDS-PAGE图谱来看,等电点沉淀法获得毒液组分相对最纯,仅有3条主要谱带,分子量大小在45~116.2 kDa范围内;乙醇沉淀法次之,有5条主要谱带,分子量大小在24~116.2 kDa范围内;硫酸铵沉淀法的谱带组成与毒液蛋白粗提液相似。3种分子大小截留法获得的毒液组分的活性分析表明,强活性组分分子量大小可能都大于100 kDa。综合认为,7种方法中以等电点沉淀法提取分离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相对为最适。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生长发育及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
    周琳,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2008, 51(11):  1151-1156. 
    摘要 ( 3751 )   PDF (889KB) ( 8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雷公藤生物碱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中的主要杀虫活性物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本研究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5龄幼虫生长发育及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5龄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体重、体重增加量和相对生长率显著下降,幼虫龄期延长,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可显著激活酯酶、羧酸酯酶; 明显抑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在处理后3 h活性变化不明显,1224 h后被激活,36 h后接近同期对照。
    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
    司树鼎,王开运,张文成,王冕,石绪根,栾炳辉
    2008, 51(11):  1157-1163. 
    摘要 ( 5777 )   PDF (901KB) ( 1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虫酰肼衍生物0593对家蚕Bombyx mori的毒性,本研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的毒性,观察了亚致死浓度下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测定了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对虫酰肼0593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2龄家蚕96 hLC50值分别为1.28630.3364 mg·L-1,属高毒级药剂;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在亚致死剂量下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性,可使幼虫历期缩短0.52 d;处理组眠期体重、全茧量、蛹重和化蛹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对4龄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和几丁质酶也有较明显影响,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处理家蚕,处理后6 h对体内多酚氧化酶有明显激活作用,12 h后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体内几丁质酶均有激活作用。0593对保护酶的影响较虫酰肼明显。结果提示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毒性高,对其生长发育和保护酶类均有不利性,不适合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
    抗阿维菌素朱砂叶螨的热激反应及热激蛋白
    冯宏祖,刘映红,何林,杨大兴,李明,卢文才
    2008, 51(11):  1164-1169. 
    摘要 ( 3734 )   PDF (986KB) ( 1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选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测定了热预刺激后其在极限高温下的存活率,并应用SDS-PAGE技术研究了热激蛋白(HSPs)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非致死的热预刺激能显著提高朱砂叶螨耐极限温度的能力。两个品系在不同温度热激处理后,其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朱砂叶螨敏感品系与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相比缺失8条条带;敏感品系热激后,增加了分子量分别为97.274.362.453.030.3 kDa5条条带; 抗性品系热激后没有特异蛋白带的产生,但进一步高温胁迫后有些蛋白表达增强。此结果有助于解释朱砂叶螨抗性品系存在高温适合度优势现象。
    双斑切叶蜂的筑巢习性
    蒙艳华,徐环李
    2008, 51(11):  1170-1176. 
    摘要 ( 4388 )   PDF (5548KB) ( 9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明确双斑切叶蜂Megachile leachella在沙地上的筑巢环境及筑巢特点,旨在当地利用人工巢管诱引其筑巢。【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双斑切叶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采用挖掘、测量方法对双斑切叶蜂巢内结构进行了观测;在室内对蜂茧在土中和指形管中的羽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双斑切叶蜂一般在废弃的泥墙或者沙地上蚂蚁等废弃的巢穴中筑巢,有时候它也在沙地上挖掘新巢筑巢。双斑切叶蜂用叶片构建巢室,一巢多室,各巢室首尾相接排列在巢中,筑完巢后用叶片将巢口封住。双斑切叶蜂构建一个巢室需要切取1114片叶子,为每巢室采集蜂粮69次,每巢室内产卵1粒;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该蜂一年2代,第1代在6月中下旬羽化,第2代大约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主要寄生性天敌有尖腹蜂Coelioxy sp.、青蜂Chrysis sp.。双斑切叶蜂能在指形管中羽化。【结论】双斑切叶蜂不同个体之间的筑巢行为相似,雌蜂可以用人工巢管进行诱集和驯化。
    中国云南洱海周边小兽体表革螨多样性(英文)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
    2008, 51(11):  1177-1186. 
    摘要 ( 3861 )   PDF (2002KB) ( 10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云南大理洱海周边是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之一。本文目的是运用Shannon-Wiener、系统聚类分析方法(SPSS 13.0软件)和Levins'niche等对该区3 303只小兽体表寄生革螨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分布和生态位进行研究。选择的洱海周边三个不同方位恰好处于东部无量山、南部哀老山和西部苍山,由于洱海的天然隔离使这三个方位形成了同地域异生境的地理景观。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宿主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收集到的小兽体表寄生虫革螨23 196只被鉴定为6科16属43种。研究结果表明革螨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高。在不同方位革螨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洱海周边不同方位同样优势小兽上寄生的优势革螨种是一致的。结果暗示:生境影响着革螨和它们相对应小兽的物种构成和分布,如果小兽宿主的分类地位和生境相似,那么相对应的小兽宿主上的革螨群落就相似; 不同方位小兽体表寄生虫革螨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由宿主本身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决定;这可能是小兽和革螨之间协同进化在生态学上的一个佐证。但通过使用革螨的生态位宽度分析,革螨的宿主特异性很低,这又可能暗示着小兽和革螨之间有协同进化,但协同进化程度不高。
    基于线粒体基因Cytb和COI的蝗科中五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直翅目: 蝗总科)(英文)
    王乃馨,封霞,蒋国芳,方宁,轩文娟
    2008, 51(11):  1187-1195. 
    摘要 ( 3851 )   PDF (1188KB) ( 18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基于Cytb 基因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来推断17种蝗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这17种蝗虫均采自国内,代表了蝗科(Acrididae)5个亚科:黑蝗亚科(Melanoplinae)、斑腿蝗亚科(Catantopinae)、刺胸蝗亚科(Cyrtacanthacridinae)、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和大足蝗亚科(Gomphocerinae)。采用联合序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ytb 和COI联合序列长度为1 998 bp,其中A和T总含量为72.13%,G和C总含量为27.87%。联合序列共包含了889个保守位点,1 109个变异位点,在这些变异位点中有838个简约信息位点。系统发生树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进行构建。使用蜢总科的变色乌蜢Erianthus versicolor 和 Erianthus sp. 两个种作为外群。结果表明:大足蝗亚科和斑腿蝗亚科的单系性没有得到支持。斑翅蝗亚科内部各种聚成一个大支,在本研究中该亚科的单系性得到支持,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同。大足蝗亚科、斑腿蝗亚科、刺胸蝗亚科和黑蝗亚科这4科关系非常近,可以考虑将其合并为一个亚科。同时,我们发现基于Cytb和COI基因联合序列推断蝗科内各亚科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并不十分可靠。
    昆虫卵黄蛋白分子进化的研究进展
    董胜张,叶恭银,刘朝良
    2008, 51(11):  1196-1209. 
    摘要 ( 4010 )   PDF (1959KB) ( 10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卵黄原蛋白(Vg)、卵黄多肽(YP)和小卵黄蛋白(minor YP)是昆虫三类主要的卵黄蛋白,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已经解析的VgYPminor YP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国内外对三者同源性研究的基础,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gYPminor YP是三类具有不同进化祖先的卵黄蛋白,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低。Vg在系统进化过程中最为保守,与人类的血清载脂蛋白B(ApoB)具有较高的同源性;YP与脊椎动物的肝脂酶和胰脂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minor YP与脊椎动物胃脂肪酶和舌脂肪酶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对三者的分子特性做了简单的介绍。
    谢氏宽漠王β-actin基因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检测
    唐婷,柳峰松,任国栋
    2008, 51(11):  1210-1215. 
    摘要 ( 3410 )   PDF (1530KB) ( 8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β-actinactin家族的一员,在维持细胞结构、运动和分裂等细胞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因定量实验中最常用的内参之一。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谢氏宽漠王Mantichorula semenowi β-acti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 372 bp,开放阅读框长1 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5′和3′末端非翻译区域(UTR)分别为66 bp175 bp;该序列与其他动物β-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96%99%高度同源性。β-actin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热激后不同恢复时间其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且与未经热激处理的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β-actin是研究受外界环境胁迫作用下昆虫体内不同基因表达水平的可靠内参基因。
    不同温度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君亭,戈峰
    2008, 51(11):  1216-1219. 
    摘要 ( 3275 )   PDF (1028KB) ( 10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组建了5个不同温度(17, 20, 23, 26和29℃)下绿盲蝽Lygus lucorum实验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绿盲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若虫期、产卵前期、卵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10.04~27.63,8.33~19.33,6.74~15.00,25.11~61.96 d。绿盲蝽的若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5,7.28和6.28℃,有效积温分别为210.25、191.83和160.12日度,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有效积温为555.04日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3℃时绿盲蝽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2.3%),雌成虫的产卵历期最长(41.67 d),单雌繁殖若虫数最多(35.42头/雌),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14.58); 在较低的温度(17℃)和较高的温度(29℃)下,绿盲蝽的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为8.44和9.06,均不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几种驱避化合物对白纹伊蚊寄主搜寻能力的影响
    郝蕙玲, 杜家纬
    2008, 51(11):  1220-1224. 
    摘要 ( 3646 )   PDF (1170KB) ( 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含不同浓度的驱避化合物的空间内停留不同时间后,对其寄主搜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密闭空间中, 分别以0.013~0.500 μg/cm3浓度的柠檬醛、丁香酚、芳樟醇、香叶醇、茴香醛处理白纹伊蚊24~96 h后,试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定向寄主抑制,其中以茴香醛及香叶醇抑制效果最佳,但香茅醛各处理组试蚊均未受到影响。白纹伊蚊搜寻定向寄主能力受到抑制的个体,在实验室正常饲养后,可逐渐恢复;但茴香醛0.250 μg/cm3处理试虫96 h后,一直未能恢复正常的吸血行为。研究结果提示,茴香醛与香叶醇作为优良的空间驱避剂,在白纹伊蚊防控技术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