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beijingensis (鳞翅目:卷叶蛾科)卵(A)、幼虫(B)、蛹(C)和成虫(D)。该虫寄主广泛,危害的果树种类主要有苹果、桃、杏、李、樱桃、山楂、梨、柑橘等。本期报道了4种寄主植物上苹小卷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比较研究结果(pp. 53-59)。本组照片由仇贵生分别于2012年6月和7月摄于辽宁兴城。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5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西花蓟马化学感受蛋白的cDNA克隆、时空表达分析及组织定位
    张治科, 吴圣勇, 雷仲仁
    2015, 58(1):  1-14. 
    摘要 ( 2427 )   PDF (5637KB) ( 1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在其嗅觉及化学感受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西花蓟马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使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6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了进化树。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 检测了西花蓟马不同发育期以及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足、胸、腹)中该基因的表达谱。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FoccCSP1蛋白抗体,与样品切片中FoccCSP1蛋白以及10 nm胶体金颗粒偶联的羊抗兔二抗反应,经透射电镜观察,对该蛋白在西花蓟马成虫组织中进行免疫定位。【结果】克隆并鉴定了一个西花蓟马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命名为 FoccCSP 1(GenBank登录号:KM527949)。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59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288 bp,编码95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分子量11.377 kD,等电点4.72,具有化学感受蛋白典型的4个保守半胱氨酸位点特征。FoccCSP1与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LmigCSP(GenBank登录号: CAJ01476.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进化关系最近。 FoccCSP 1在西花蓟马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羽化1 d的雌虫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龄若虫,蛹和成虫后期表达量最低;在触角和足中相对表达量较高。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0a /FoccCSP 1, 并诱导表达,经Ni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免疫定位表明,该蛋白在西花蓟马触角、足、头等部位血淋巴中均大量存在。【结论】明确了西花蓟马化学感受蛋白基因 FoccCSP 1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 FoccCSP 1广泛分布在西花蓟马多个组织及各个发育期,据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西花蓟马嗅觉识别、感受机械刺激以及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棉铃虫Wnt-1基因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在滞育和非滞育蛹脑中的表达检测
    陈伟, 徐卫华
    2015, 58(1):  15-21. 
    摘要 ( 2410 )   PDF (2675KB) ( 8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Wnt1蛋白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本研究旨在克隆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Wnt1基因,制备多克隆抗体,进而从蛋白水平初步研究该蛋白在滞育和非滞育蛹脑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棉铃虫Wnt1基因。根据获取的序列构建Wnt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调查其亚细胞定位,同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最后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Wnt1蛋白在两种发育状态蛹脑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了棉铃虫Wnt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J206240)。Wnt1定位在细胞质,通过镍柱纯化获得了较纯的重组蛋白。制备的Wnt1抗体效价高达1:625 0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滞育蛹脑中Wnt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滞育蛹脑。【结论】获得了高效价的棉铃虫Wnt1多克隆抗体。我们的结果表明滞育蛹脑中Wnt/β-catenin通路很有可能受到抑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棉铃虫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棉铃虫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室内饲养的红火蚁工蚁毒腺生物碱含量动态分析
    刘先福, 陈立, 李俊凯
    2015, 58(1):  22-27. 
    摘要 ( 1738 )   PDF (2212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分析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工蚁在室内长时间饲养时,体内生物碱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每10 d取0.5 g红火蚁工蚁用正己烷溶剂浸提48 h,浸提液通过硅胶柱分离,经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其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并用外标法测其生物碱各个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红火蚁工蚁体内生物碱主要成分为9种顺式生物碱和5种反式生物碱,并测出90 d内这14种化合物在红火蚁工蚁体内的含量变化。其中,反式生物碱2-甲基-6-(4′-十三烯)哌啶的含量最高,第1天为3 391.57 μg/g,90 d后为556.70 μg/g;顺式生物碱2-甲基-6-十五烷基哌啶的含量最低,第1天为10.27 μg/g,90 d后为2.93 μg/g。【结论】红火蚁工蚁在室内长时间饲养时,体内生物碱的含量开始时持续下降,当生物碱含量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后,基本不再变化,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室内饲养时红火蚁工蚁死亡情况,可推测出当红火蚁蚁巢中生物碱含量很低时,蚁巢中体型较大的工蚁数量会比较少。
    脂多糖诱导的水椰八角铁甲免疫响应动态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
    冯珊珊, 侯有明
    2015, 58(1):  28-37. 
    摘要 ( 1774 )   PDF (1755KB) ( 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昆虫免疫诱导后的响应模式是揭示昆虫免疫适应性变异、免疫权衡和免疫致敏现象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椰八角铁甲 Octodonta nipae (Maulik)免疫诱导的动态响应变化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方法】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提取物脂多糖(LPS)注射到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体腔内,诱导其免疫系统响应,测定了两个重要免疫参数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 PO)活性和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抑菌活性在免疫诱导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LPS(2.5 mg/mL×138 nL)诱导可以使水椰八角铁甲PO活性和AMPs的抑菌活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雌虫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分别在诱导后4-10 h和12-48 h,雄虫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分别在诱导后0.1-10 h和4-48 h)显著高于空白对照;AMPs抑菌活性的提升时间迟于PO活性。但持续时间长于PO活性。免疫诱导前,成虫的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均是雌性显著高于雄虫;同样在免疫诱导后,成虫PO活性和AMPs抑菌活性的最高水平也是雌性显著大于雄虫,但活性提升的时间是雄性早于雌虫。【结论】LPS能够显著诱导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的免疫响应,而且雌成虫的免疫响应明显高于雄性。通过对水椰八角铁甲免疫物质动态变化的认识,为水椰八角铁甲入侵到新生境后免疫相关适应性变异及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榆木蠹蛾雄蛾对性信息素不同组分及其不同比例和剂量混合物的风洞行为反应
    杨美红, 刘红霞, 刘金龙, 范丽华, 荆小院,张金桐, 宗世祥, 骆有庆
    2015, 58(1):  38-44. 
    摘要 ( 1798 )   PDF (714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榆木蠹蛾 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信息素通讯系统。【方法】在风洞中观察了榆木蠹蛾雄蛾对合成性信息素不同组分及其不同比例及剂量混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单组分试验结果表明,仅有Z7-14:Ac能够引起少量雄蛾完成从兴奋到接触诱芯并出现预交尾的全部行为反应,其余4个单组分(E3-14:Ac, Z3E5-14:Ac, E3-14:OH和Z3-14:OH)只能引起雄蛾兴奋,均不能引起雄蛾向性信息素源定向飞行。二元混合物(Z7-14:Ac+E3-14:Ac)明显增加雄蛾完整的性行为反应比例,三元混合物(Z7-14:Ac+E3-14:Ac+Z3E5-14:Ac)比例为10:4:4,剂量为1 300 μg时有71.7%雄蛾发生预交尾,剂量为1 000 μg时有70.3%雄蛾发生预交尾,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榆木蠹蛾风洞行为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其性信息素相关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性信息素对榆木蠹蛾进行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
    取食Bt棉与玉米的越冬代棉铃虫抗寒性特征比较 Hot!
    曹婧, 欧阳芳, 戈峰, 杨中侠, 肖铁光
    2015, 58(1):  45-52. 
    摘要 ( 2448 )   PDF (1583KB) ( 8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 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 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 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 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据历史数据,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 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苹小卷叶蛾在四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孙丽娜, 仇贵生, 张怀江, 闫文涛
    2015, 58(1):  53-59. 
    摘要 ( 2225 )   PDF (882KB) ( 1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研究阐明不同寄主对苹小卷叶蛾 Adoxophyes orana 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温26±1℃,RH 80%±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桃Amygdalus persica、苹果Malus pumila、李Prunus salicina和杏Armeniaca vulgaris 4种果树叶片为食料,观察苹小卷叶蛾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苹小卷叶蛾在桃、苹果、李、杏上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显著差异。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苹果上最短,为34.44 d;在李上最长,为38.37 d。取食桃的蛹重最重(28.25 mg/蛹),取食李的蛹重最轻(17.93 mg/蛹)。世代存活率在桃和苹果上较高(≥60.00%),在李和杏上较小(分别为45.00%和50.00%)。在桃上产卵最多(96.15粒/雌),在杏上最少(68.15粒/雌)。生命表参数表明,净增殖率以桃上为最高(23.20),杏上最低(11.66);内禀增长率也以桃上为最高(0.0953);世代平均周期则以李上最长(35.72 d);种群加倍时间以桃上最短(7.29 d),杏上最长(9.79 d)。【结论】4种寄主植物中,桃和苹果较适宜苹小卷叶蛾幼虫的发育及繁殖。
    长足大竹象交配行为
    杨桦, 杨伟, 杨春平, 蔡艳, 蒲远凤, 付焱文, 何芝然
    2015, 58(1):  60-67. 
    摘要 ( 2601 )   PDF (3109KB) ( 9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 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交配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足象完整交配时间为21.71±1.84 min,其中示爱时间为0.46±0.05 min,抱对时间为6.18±0.38 min,插入输精时间为8.36±0.62 min,配后保护时间为6.71±0.79 min。雄虫初次交配时,在示爱、抱对和插入输精时间上均显著长于有交配经历的雄虫(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交配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的示爱时间(0.46±0.05 min)和插入输精时间(8.36±0.62 min)显著长于在唐竹、撑×绿杂交竹、孝顺竹和芦竹竹上的时间(P<0.05);在孝顺竹上的配后保护时间显著长于在其他植物上的时间(P<0.05)。长足大竹象成虫会选择最适体长的配偶进行交配,当雌虫体长≥3.3 cm和3.0~3.2 cm时,与不同体长的雄虫在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时间上都显著长于其他体长的雌虫(P<0.05)。林间长足大竹象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交配过程,也对研究该虫的繁殖行为学及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螺旋粉虱成虫的翅斑型分化及其适应意义 Hot!
    韩冬银, 邢楚明, 张方平, 牛黎明, 李磊, 张敬宝, 符悦冠
    2015, 58(1):  68-73. 
    摘要 ( 2166 )   PDF (761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为弄清螺旋粉虱 Aleurodicus dispersus 有翅斑型和无翅斑型两种翅斑型在生物学方面的异同,明确影响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的因子及其适应意义。【方法】在26℃条件下,观察了两种翅斑型个体及其后代的发育及繁殖能力,比较了不同亲本翅斑型对其F1代翅斑型分化的影响。以有翅斑型成虫为F0代,观察了不同寄主、不同季节对翅斑型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翅斑型的螺旋粉虱亲代及其F1代从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亲本为有翅斑型成虫时,其F1代成虫寿命、产卵能力及种群趋势指数均极显著高于亲本为无翅斑型个体的F1代;亲本为无翅斑型个体的F1代中无翅斑型个体比例显著高于亲本为有翅斑型个体;不同寄主植物对螺旋粉虱成虫翅斑型分化影响显著,木薯上无翅斑型成虫占所有成虫数的比例最低,仅3.82%,香蕉上无翅斑型个体比例最高,为25.73%;不同月份中螺旋粉虱成虫翅斑型分化有极显著的差异,7-8月高温时无翅斑型个体在实验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最高,9月至次年3月随气温下降,无翅斑型个体所占比例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温度是影响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的重要因素。【结论】螺旋粉虱翅斑型分化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螺旋粉虱有翅斑型个体和无翅斑型个体并存,提高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印度中部 Madhya Pradesh 地区疟疾强化控制和非强化控制区的斯氏按蚊基因流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英文) Hot!
    Arvind SHARMA, Richa SHARMA, Ashwani KUMAR, Madhulika DUBE, Surendra Kumar GAKHA
    2015, 58(1):  74-81. 
    摘要 ( 2174 )   PDF (1843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目的】斯氏按蚊 Anopheles stephensi 是亚洲东南部城市人体疟疾的主要媒介,印度12%的疟疾病例由其引起。本实验研究了印度中部Madhya Pradesh 地区东北部的疟疾强化控制(EMCP)区和非强化控制(非EMCP)区斯氏按蚊的基因流。在EMCP区,由于采用了各种疟疾防控措施因而疟疾病例首先降低,但是很快回升,说明总的疟疾风险维持稳定。 【方法】应用7个微卫星位点,对印度中部Madhya Pradesh 地区东北部的4个EMCP区和非EMCP区采集的斯氏按蚊进行基因分型,以分析各种群参数。【结果】发现各标记在所有种群中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在两区间未发现很大的遗传多样性。观察到EMCP区的东部种群(FST=0.0485, RST=0.1112)比非EMCP区的北部种群(FST=0.020, RST=0.0145)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在EMCP区和非EMCP区之间观察到较高的基因流(12.90, 6.16, 5.06 和2.38)。RST的灵敏度高于 FST,说明分化可能是由于突变而非遗传漂变引起的。【结论】本研究表明,在EMCP区和非EMCP区内以及EMCP区和非EMCP区之间存在很高的基因流。基因流水平高以及抗虫性的发展似乎是EMCP区和非EMCP区疟疾病例发生增加的重要原因。
    综述
    果蝇微小RNA及其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杨德英, 廉婷, 樊晓兰, 李地艳, 杨明耀
    2015, 58(1):  82-89. 
    摘要 ( 2228 )   PDF (1124KB) ( 10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在22 nt左右的内源非编码小RNA,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病毒等多种有机体中,是机体正常衰老与疾病的重要调控因子。本文对果蝇不同生长时期miRNA的表达模式、主要衰老相关信号通路以及与衰老相关的miRNA进行了综述。在果蝇的不同发育时期均有特定的miRNA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模式与功能相关;miRNA参与了主要衰老分子信号通路的调控,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S)通路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通路。研究表明,miRNA通过调控衰老相关信号通路中的靶基因,进而促进或延缓果蝇衰老,如miR-34, miR-8, miR-14, miR let7和miR-277等。因此,研究参与衰老调控的miRNA,为阐明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MicroRNA在昆虫变态及生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赵连丰, 宋佳晟, 周树堂
    2015, 58(1):  90-98. 
    摘要 ( 2894 )   PDF (745KB) ( 1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抑制靶基因的翻译过程或降解靶基因的mRNA,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在昆虫中已报道了大量的miRNA,其中部分miRNA的功能得到了解析。在昆虫变态过程中,let-7, miR-100, miR-125, miR-34, miR-14, miR-8, miR-281和 miR-252-3p能够作用于保幼激素或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影响昆虫蜕皮、化蛹或翅、足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昆虫生殖阶段,bantam, miR-184和miR-275影响生殖干细胞的分化或卵子发生。本文在介绍miRNA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对昆虫变态与生殖过程中m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报
    白皮松新害虫——品穴星坑小蠹及其防治策略
    虞国跃, 王合, 冯术快, 卢绪利
    2015, 58(1):  99-102. 
    摘要 ( 2021 )   PDF (3299KB) ( 10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描述了北京白皮松上一种新的重要蛀干害虫——品穴星坑小蠹 Pityogenes scitus  Blandford,它分布于我国西藏、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寄主植物为雪松、乔松、西藏白皮松和西藏长叶松。在北京品穴星坑小蠹为害白皮松,成虫入侵生长不良的白皮松主干或枝条,大量小蠹的为害可致白皮松死亡;品穴星坑小蠹也可入侵健康的白皮松,但小蠹死亡率很高。本文提供了品穴星坑小蠹的鉴别特征,附有识别特征图,并依据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策略,重点在于植物检疫和提高白皮松的健康水平。
    目录
    58卷第1期中文目录
    2015, 58(1):  103. 
    摘要 ( 1233 )   PDF (652KB) ( 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