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正在寄主植物水稻Oryza sativa上取食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半翅目:飞虱科)成虫。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其生物型或种群的变化常导致含有抗虫基因的改良水稻品种抗性丧失。褐飞虱唾液腺分泌物参与了褐飞虱与水稻的分子互作。本期报道了褐飞虱Nl15的克隆及功能分析(pp. 558-567)。照片由何佳春于2018年9月摄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基地。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6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5-20
上一期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家蚕生存素基因在BmN4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分析
    张冰, 王艺, 李娜, 李丹丹, 阚云超
    2022, 65(5):  541-547.  doi:10.16380/j.kcxb.2022.05.001
    摘要 ( 246 )   PDF (5961KB) ( 111 )   PDF(mobile) (5961KB) ( 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阐明生存素基因在家蚕Bombyx mori BmN4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方法】qRTPCR分析家蚕生存素基因BmSurvivin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丝腺、中肠、马氏管、精巢、卵巢、脂肪体、皮细胞层和表皮)中的表达量;构建pIZT/V5-His-BmSurvivin-GFP (BG)融合载体并转染BmN4细胞,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BmSurvivin和第10位丝氨酸(Ser10)磷酸化的组蛋白H3(H3Ser10ph)在BmN4细胞有丝分裂分裂不同时期的定位。【结果】BmSurvivin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马氏管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丝腺和中肠中。成功构建pIZT/V5-His-BmSurvivin-GFP载体。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BmN4细胞间期核中可以看到明显的GFP信号,涵盖了细胞核和细胞质区域,指示BmSurvivin的定位;随着细胞进入分裂期,GFP信号指示BmSurvivin与染色质共定位,待细胞形成明显的双取向时在纺锤体区域也可以看到GFP信号;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GFP信号指示BmSurvivin定位在染色质及胞质分裂区;末期随着两个新的子细胞形成GFP信号指示BmSurvivin仅定位在胞质分裂区。H3Ser10ph定位在BmN4细胞前中期染色质凝缩处,至中期信号最强,与整条染色体重合,后期信号消失。【结论】BmSurvivin与有丝分裂周期中染色质和纺锤体的动态变化相关。
    LncRNA63及其共表达基因Hr3在家蚕中的表达和功能分析
    王博, 李苗苗, 王景娅, 胡晓玥, 阚云超, 乔惠丽
    2022, 65(5):  548-557.  doi:10.16380/j.kcxb.2022.05.002
    摘要 ( 184 )   PDF (5186KB) ( 112 )   PDF(mobile) (5186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及其共表达基因在家蚕Bombyx mori中的表达和功能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lncRNA在调控家蚕变态发育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前期家蚕脂肪体转录组测序数据,我们发现在蜕皮激素20E(2 μg/μL)处理5龄幼虫早期的脂肪体中lncRNA63表达显著上调,家蚕激素受体基因Hr3与之共表达。利用qRT-PCR对lncRNA63和Hr3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4-5龄幼虫、蛹和成虫)、5龄幼虫不同组织(头、体壁、血淋巴、中肠、马氏管、脂肪体、丝腺、精巢和卵巢)和2 μg/μL 20E处理2, 6, 12和24 h后5龄幼虫脂肪体中的表达谱进行分析;采用核质分离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cRNA63在家蚕BmN细胞中的定位;利用dsRNA干涉家蚕5龄幼虫个体中lncRNA63的表达,并利用qRT-PCR检测RNA干涉lncRNA63对头、丝腺、脂肪体和体壁中Hr3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表明,lncRNA63和Hr3在家蚕羽化前的蛹末期有一个表达高峰;二者在家蚕5龄幼虫头、体壁和丝腺中都有较高表达;lncRNA63和Hr3在2 μg/μL 20E处理2, 6和12 h的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较对照组(无水乙醇处理组)都显著上调,24 h下降到与对照组相当水平,二者的表达趋势完全一致。LncRNA63主要定位于BmN细胞核,但20E可诱导lncRNA63的核质迁移。利用dsRNA干涉lncRNA63表达后,Hr3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20E不仅可调控lncRNA63的表达,还可诱导lncRNA63的核质迁移;lncRNA63可通过调控共表达基因Hr3的表达参与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褐飞虱Nl15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Hot!
    王福鑫, 王渭霞, 魏琪, 何佳春, 赖凤香, 傅强, 万品俊
    2022, 65(5):  558-567.  doi:10.16380/j.kcxb.2022.05.003
    摘要 ( 393 )   PDF (1898KB) ( 393 )   PDF(mobile) (1898KB)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植食性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唾液蛋白参与调控植物抗虫防御反应,影响其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重要唾液蛋白基因Nl15,调查其时空表达模式,明确其在褐飞虱致害性中的作用。【方法】基于褐飞虱IR56种群转录组数据,用RT-PCR克隆褐飞虱基因Nl15 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检测其在褐飞虱TN1和IR56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和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和足)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显微注射dsRNA对褐飞虱TN1和IR56种群的4龄若虫进行Nl15的RNAi,利用qPCR检测Nl15 RNAi后褐飞虱若虫中Nl15的相对表达量以及Nl15 RNAi后褐飞虱若虫取食3 d时水稻植株中防御相关基因(OsLecRK4, OsMPK10, OsWRKY24, OsLox, OsNPR1和OsGns5)的相对表达量,并生物测定Nl15 RNAi后褐飞虱的存活率以及成虫蜜露量和体质量增量。【结果】克隆了褐飞虱Nl15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OK181113),其开放阅读框长1 008 bp;预测编码335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54,分子量为38.7 kD,含有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一个糖基化修饰位点,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和其他已知的功能域;Nl15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45%。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Nl15在褐飞虱各个发育阶段均表达,在3-4龄若虫中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Nl15在褐飞虱雌成虫头部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在IR56种群头部中的表达量高于在TN1种群头部中的。RNAi实验结果表明,与注射dsGFP的对照组相比,注射dsNl15的处理组中Nl15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了89.5%,褐飞虱的存活率以及成虫蜜露量和体质量增量均显著降低,上述6个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褐飞虱IR56种群中的Nl15参与褐飞虱与水稻的防御与反防御分子互作。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褐飞虱克服抗虫基因的机制及揭示昆虫与植物互作的分子网络提供了思路。
    暗黑鳃金龟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A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分析
    刘兆瑞, 吴涵, 郭晓昌, 李亚子, 赵丹, 郭巍
    2022, 65(5):  568-576.  doi:10.16380/j.kcxb.2022.05.004
    摘要 ( 209 )   PDF (3651KB) ( 91 )   PDF(mobile) (3651KB)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AP)基因HpUAP的序列特征和功能。【方法】通过PCR方法从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中扩增HpUAP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30a-HpUAP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利用qRT-PCR检测HpUAP在暗黑鳃金龟幼虫不同发育阶段(1-3龄幼虫)和3龄第2天幼虫不同组织(体壁、中肠、直肠、回肠、马氏管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利用RNAi沉默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体内HpUAP基因后,观察其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并测定RNAi 72 h后其HpUAP表达量和体壁几丁质含量。【结果】PCR扩增获得暗黑鳃金龟HpUAP 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 MW676788),开放阅读框长1 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约为53.9 kD。系统进化分析发现HpUAP与似牛嗡蜣螂Onthophagus taurinus UAP的氨基酸序列以较高的置信度聚为一个分支。经IPTG诱导可表达53.9 kD的HpUAP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HpUAP在1龄第1天和3龄第1天暗黑鳃金龟幼虫中表达量较高,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HpUAP在暗黑鳃金龟3龄第2天幼虫中肠和体壁中表达量较高。HpUAP RNAi导致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生长与行动缓慢,体表颜色加深并皱缩;RNAi处理72 h后,与对照组(dsGFP注射组)相比,dsHpUAP注射组HpUAP表达量下降了93.06%,死亡率增加了40%左右,表皮几丁质含量下降了约29%。【结论】结果说明HpUAP参与几丁质代谢,在暗黑鳃金龟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CO2麻醉对中华蜜蜂处女蜂王卵巢发育的影响 Hot!
    周建阳, 宋华莉, 邓萍, 陶坤伶, 唐相友, 燕乐乐, 张小燕, 石鹏, 许金山
    2022, 65(5):  577-586.  doi:10.16380/j.kcxb.2022.05.005
    摘要 ( 254 )   PDF (19278KB) ( 211 )   PDF(mobile) (19278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蜂王羽化后生殖系统的动态变化,探索CO2麻醉对中华蜜蜂处女蜂王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育王技术和蜂王的储存获取不同日龄的中华蜜蜂处女蜂王,观察蜂王羽化后生殖系统的形态,测定生殖系统各项形态学指标(体重、卵巢重、受精囊直径和卵巢管数目)。中华蜜蜂处女蜂王连续2 d(分别于5和6日龄时)接受不同浓度(50%, 75%与90%)CO2麻醉8 min, 以及不同日龄处女蜂王接受75% CO2麻醉1~3次(每次8 min),待蜂王发育至10日龄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与HE染色法观察蜂王卵巢形态、测定蜂王卵巢重和蜂王卵巢最大卵母细胞长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10日龄蜂王头部卵黄原蛋白基因(Vg)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中华蜜蜂蜂王的卵巢管数目与受精囊直径不会随着日龄发生明显的波动,但蜂王卵巢重在6-12日龄明显增加,之后将趋于稳定。与对照组(未接受CO2麻醉处理)相比,50%, 75%与90% CO2麻醉后中华蜜蜂蜂王卵巢重与最大卵母细胞长度均增加,并且头部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其中CO2浓度为75%,麻醉次数2次显著促进了中华蜜蜂蜂王的卵巢发育。【结论】中华蜜蜂蜂王羽化后卵巢会发生明显的发育变化,而CO2麻醉能加速卵巢的发育。
    刺螫库蠓成虫内部器官系统组织学观察
    甯媛, 李洪, 李佳豪, 曾雯雯, 邓均杰, 李怡玲, 卢雪, 蒋晓红, 侯晓晖
    2022, 65(5):  587-594.  doi:10.16380/j.kcxb.2022.05.006
    摘要 ( 152 )   PDF (10219KB) ( 136 )   PDF(mobile) (10219KB) ( 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刺螫库蠓Culicoides punctatus是一种重要媒介蠓虫,是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 SBV)的主要传播载体。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观察刺螫库蠓成虫内部器官系统的组织结构。【方法】利用网扫法、灯诱法采集刺螫库蠓成虫,除足和翅外置于Duboscq-Brasil固定液中常温固定,然后经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以及苏木素-伊红染色等过程制成玻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结果】刺螫库蠓成虫消化系统不存在性别差异,由消化道及唾液腺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索组成。脑可划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3个功能区。复眼和触角是刺螫库蠓主要的感觉器官。腹神经索可分为咽下神经节、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组成,气管遍布全身,无肺组织,胸部具有2对气门,分别位于中胸和后胸;腹支囊组织呈泡状,着色不明显。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其中雌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及生殖附腺,雄性内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射精管及生殖附腺。【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刺螫库蠓成虫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感觉器官的结构特征,为库蠓的发育研究提供了更为直接、准确的证据,有助于提高蠓媒监测、预报及防制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黄氏枝膜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金龟子绿僵菌对其幼虫的致病力
    曾丽琼, 罗明永, 林曦碧, 陈志平, 罗建松, 陈红梅, 蔡守平, 魏美才, 何学友
    2022, 65(5):  595-603.  doi:10.16380/j.kcxb.2022.05.007
    摘要 ( 151 )   PDF (9289KB) ( 65 )   PDF(mobile) (9289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是新发现的叶蜂科(Tenthredinidae)枝膜叶蜂属Cladiucha种类,以幼虫取食危害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叶片,虫口密度大, 严重影响乳源木莲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为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基础和生物防治资源。【方法】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黄氏枝膜叶蜂的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和生活史);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筛选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结果】林间和室内观察结果表明,黄氏枝膜叶蜂幼虫取食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在福建永安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预蛹)在土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为雌虫产卵高峰期,4月中旬幼虫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做土室,入土深度30~150 mm。室内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以1×107孢子/mL悬浮液喷雾11 d后,不同菌株对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其中MaQZ-01, MaYTTR-04-05, Ma3和MaFZ-13 4个菌株感染的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为100%。菌株MaFZ-08感染引起的黄氏枝膜叶蜂僵虫率最高,为60%;其次是MaYTTR-04-05,引起的僵虫率为50%。金龟子绿僵菌各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相差不大,在6 d左右,其中MaYTTR-04-05菌株的LT50最短,为5.090 d。【结论】黄氏枝膜叶蜂在福建永安一年发生1代,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化为预蛹越夏越冬。本研究筛选出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强的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05菌株,在其防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金斑蝶觅食求偶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利用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2022, 65(5):  604-611.  doi:10.16380/j.kcxb.2022.05.008
    摘要 ( 184 )   PDF (10106KB) ( 173 )   PDF(mobile) (10106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阐明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觅食求偶时视觉嗅觉信息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观察,测试金斑蝶成虫对7种不同颜色的假花和假花喷施10%蜂蜜水后的觅食响应;通过自然种群求偶和塑封模型访问试验,验证金斑蝶对颜色和气味行为响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颜色的假花条件下,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为138次,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显示出明显的颜色趋性(占总访花次数的
    52.17%),访问蓝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5.22%)和橙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1.59%)次之,其他4种颜色假花较少访问;在假花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3.05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3.31和2.86倍;去花冠无气味的花枝几乎没有蝴蝶访问,然而在去花冠无气味的假花花枝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146次,对单一颜色的访问次数与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次数相比无显著差异,金斑蝶成虫对气味加颜色的访问总次数较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总次数增加2.88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2.95和2.83倍;金斑蝶雄蝶对颜色和气味的敏感性高于雌蝶。在求偶过程中,金斑蝶对自然种群与蝶翅模型都有雄追雄、雄追雌、雌追雌和雌追雄4种模式,但金斑蝶对无气味蝶翅模型的追逐次数显著低于对自然种群的追逐次数。在自然光下,雌雄蝶翅颜色和图案相近,除了雄蝶后翅腹面多一白色性标斑点外,其他无显著区别;在紫外光下,蝶翅模型的颜色和图案比自然蝶翅更为明显,可能有助于异性识别。【结论】金斑蝶成虫在觅食和求偶过程中,视觉嗅觉同等重要。颜色较稳定、醒目、容易被发现;气味不稳定、易挥发、受环境干扰较大。在觅食中,金斑蝶利用视觉先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嗅觉和味觉确认食物资源;在求偶中,金斑蝶成虫通过视觉初步区分异性,然后依靠嗅觉进行精确识别。
    金纹细蛾飞行能力测定
    侯国辉, 崔笑雄, 朱悦, 熊仁次, 姚永生
    2022, 65(5):  612-620.  doi:10.16380/j.kcxb.2022.05.009
    摘要 ( 156 )   PDF (1525KB) ( 106 )   PDF(mobile) (1525KB)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自身生理状态下的飞行能力,了解其飞行生物学的基础参数。【方法】利用昆虫飞行磨系统,室内测定了金纹细蛾雌雄成虫不同日龄和性别以及5日龄雌雄成虫补充营养(5%蜂蜜水)与交配状态下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飞行速度等参数。【结果】连续吊飞12 h的结果显示,金纹细蛾3-6日龄成虫飞行能力较强,5日龄成虫飞行能力最强; 5日龄雌成虫的平均
    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为2.293±0.254 km, 5.341±0.617 h和0.711±0.126 km/h, 5日龄雄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为2.142±0.276 km, 5.132±0.628 h和0.620±0.132 km/h, 说明雌雄成虫间飞行能力差异不显著。金纹细蛾5日龄雌雄成虫取食5%蜂蜜水后其飞行能力较对照显著提高,取食5%蜂蜜水后5日龄雌成虫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较对照(取食清水)的分别提高46.945%, 15.430%和15.978%;5日龄雄成虫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较对照分别提高42.610%, 13.590%和6.529%。交配后5日龄雌成虫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较未交配雌成虫的分别提高41.628%, 7.152%和39.925%,而5日龄雄成虫交配后飞行能力则较未交配雄成虫的分别降低35.823%, 17.888%和46.129%。【结论】金纹细蛾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补充营养和雌雄交配状态对飞行能力有重要影响。
    温度对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成虫控制斑潜蝇的潜力的影响
    王绮静, 杨月梅, 杜素洁, 梁永轩, 郭建洋, 王福莲, 刘万学
    2022, 65(5):  621-629.  doi:10.16380/j.kcxb.2022.05.010
    摘要 ( 163 )   PDF (1466KB) ( 124 )   PDF(mobile) (1466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是潜叶蝇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该寄生蜂具有两性生殖和孤雌产雌生殖两种繁殖模式,其孤雌产雌品系可在低密度下快速建立种群,无需饲养雄蜂,具有种群繁育成本低,生防应用潜力突出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明确环境温度对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控害潜力的影响,为该蜂的低成本规模化繁育、田间释放等应用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以美洲斑潜
    Liriomyza sativae 2龄末至3龄初幼虫为寄主,统计4个温度(22, 26, 30和34℃)下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雌成虫的取食致死寄主数、寄生致死寄主数、叮蛰致死寄主数、总致死寄主数、日均致死寄主数和成蜂寿命等生活史和控害参数。【结果】随温度升高,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雌成虫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取食致死寄主数、寄生致死寄主数、叮蛰致死寄主数、总致死寄主数和日均总致死寄主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取食致死寄主数、寄生致死寄主数和叮蛰致死寄主数在30℃下最高,分别为236.1, 69.2和49.7头;在34℃下最低,分别为115.2, 19.8和21.6头。总致死寄主数在26℃(282.4头)和30℃(355.0头)下显著高于22℃(194.5头)和34℃下(156.5头);日均总致死寄主数在30℃下最高(25.5头)。此外,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雌成虫的寿命逐渐缩短,在22℃下最长(16.9 d),在34℃下最短(7.2 d)。【结论】尽管高温缩短了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成虫的寿命,但其在30℃下控害能力较强,说明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成虫可在30℃高温条件下对耐高温的斑潜蝇如美洲斑潜蝇发挥其控害潜力。
    基于MaxEnt模型的大豆蚜全球潜在地理分布分析
    马世炎, 于洪春, 赵奎军, 谢桐音
    2022, 65(5):  630-637.  doi:10.16380/j.kcxb.2022.05.011
    摘要 ( 198 )   PDF (2741KB) ( 239 )   PDF(mobile) (2741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预测和分析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研究大豆蚜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的联系。【方法】利用最大熵法生态位模型(maximum entropy niche-based modeling, 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根据收集的大豆蚜已知分布点和环境变量,预测大豆蚜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区,推测环境变量对大豆蚜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大豆蚜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高
    度适生区集中在25°~50°N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加拿大、美国、意大利和格鲁吉亚。决定大豆蚜分布地点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月平均昼夜温差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结论】大豆蚜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广泛,应在各国大豆农产品贸易时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大豆蚜的扩散。
    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及东南缘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 Hot!
    唐相友, 宋华莉, 石鹏, 张小燕, 唐紫寒, 王文峰, 扎罗, 陈新兰, 周泽扬, 许金山
    2022, 65(5):  638-647.  doi:10.16380/j.kcxb.2022.05.012
    摘要 ( 311 )   PDF (3213KB) ( 197 )   PDF(mobile) (3213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及邻近地区东方蜜蜂Apis cerana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青藏高原东方蜜蜂的遗传资源多样性、种群扩散规律以及适应高原生境的分子进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及邻近地区77群东方蜜蜂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基于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系统进化树、遗传分化指数、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以及选择信号分析对东方蜜蜂这77群及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90群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这167群东方蜜蜂区分出来自川西高原、藏南高原、滇北高原和川北高原的4个高原型群,分属于两个进化支,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0.1178)高于非高原型群的(Fst=0.0411)。基于种群间最小遗传距离分析,东南缘的藏南高原群、滇北高原群与滇南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东缘的川西高原群、川北高原群分别与川西山地和秦巴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结合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分析,初步推断出青藏高原东缘及东南缘高原型群体祖先单倍型及来源。选择性分析鉴定到了潜在的参与脂肪酸代谢、光转导、温度适应、卵巢发育等信号通路相关的潜在受选基因。在藏南高原和滇北高原群体中发现两个共同受选择基因ISL-1和FOXO,主要参与胰岛素分泌以应对细胞压力,暗示它们在东方蜜蜂适应青藏高原东南缘生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青藏高原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丰富,东南缘的藏南高原和滇北高原群体以及东缘的川西高原和川北高原群体在遗传分化上明显区分,这4个高原群是由邻近地区非高原群扩散后的地理隔离形成了种群分化;初步筛选获得东方蜜蜂高原环境适应性潜在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析青藏高原东方蜜蜂适应高原生境下的分子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云南红河和保山两地区小蜜蜂巢房结构比较研究
    邓尚靠, 杨顺华, 孟庆鑫, 支丹丹, 龚雪阳, 董坤
    2022, 65(5):  648-656.  doi:10.16380/j.kcxb.2022.05.013
    摘要 ( 204 )   PDF (3074KB) ( 92 )   PDF(mobile) (3074KB)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自然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云南红河和保山两地区小蜜蜂Apis florea巢房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揭示这两个地区间小蜜蜂巢房结构的差异性。【方法】测量小蜜蜂子脾厚度、小蜜蜂巢脾上连续10个工蜂巢房的宽度;利用环氧树脂填充巢房,制作巢房模型,基于巢房模型比较两地区小蜜蜂工蜂和雄蜂单个巢房直径、口部边长、棱长、深度和容积及巢房倾斜角的差异。【结果】云南
    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雄蜂子脾厚度均极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两地区小蜜蜂连续10个工蜂巢房的宽度在0°方向均显著大于60°和120°方向的宽度,60°和120°方向的宽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两地区小蜜蜂工蜂单个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而两地区雄蜂单个巢房的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而两地区小蜜蜂雄蜂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差异不显著。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雄蜂单个巢房口部边长、棱长、深度和容积均极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两地区工蜂巢房的倾斜角差异不显著。【结论】小蜜蜂巢房的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海拔高、温度低的地区小蜜蜂巢房结构尺寸明显大于海拔低、温度高地区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小蜜蜂的生物学知识,也为后续研究小蜜蜂巢房结构指标与形态学指标关联性研究提供了思路。
    65卷第5期中英文目录  
    2022, 65(5):  657-657. 
    摘要 ( 124 )   PDF (499KB) ( 58 )   PDF(mobile) (499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