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照片示农林害虫重要天敌蠋蝽Arma chinensis(半翅目: 蝽科)成虫。本期报道了蠋蝽热激蛋白基因AcHsp83aAcHsp83b的克隆、表达谱及对高低温和UV-B胁迫的响应(pp.1425‒1434)。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于2022年8月24日摄于北京市海淀区旱河路附近。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6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0
上一期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研究论文
    蠋蝽热激蛋白基因AcHsp83aAcHsp83b的克隆、表达谱及对高低温和UV-B胁迫的响应 Hot!
    孟建玉, 金鑫, 何龙春, 张雪霞, 杨昌利, 张长禹
    2023, 66(11):  1425-1434.  doi:10.16380/j.kcxb.2023.11.001
    摘要 ( 262 )   PDF (1904KB) ( 275 )   PDF(mobile) (1904KB)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响应高低温和UV-B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克隆蠋蝽热激蛋白基因Hsp83aHsp83b,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RT-qPCR检测Hsp83aHsp83b在蠋蝽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翅、触角、脂肪体、足、马氏管、口器、中肠、卵巢和精巢)及38 ℃高温、4 ℃低温0(CK), 6和24 h时和UV-B胁迫0(CK), 6和12 h时雌成虫和雄成虫中的表达量。【结果】 克隆获得蠋蝽2个Hsp90基因,分别命名为AcHsp83a(GenBank登录号: OP791883)和AcHsp83b(GenBank登录号: OP791884),开放阅读框(ORF)分别长2 172和2 163 bp,分别编码723和72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分别为83.12和82.90 kD,等电点(pI)分别为4.94和4.97,C末端序列都含保守基序EEVD,均为胞质型热激蛋白。AcHsp83a和AcHsp83b高度保守。AcHsp83a在卵中表达量最高,AcHsp83b在成虫中表达量最高;AcHsp83a在雄成虫精巢中表达量最高,AcHsp83b在雌成虫中肠中表达量最高。对于雌成虫,随着38 ℃, 4 ℃和UV-B处理时间的延长,AcHsp83aAcHsp83b的表达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在6 h时达到最高。对于雄成虫,随着38 ℃和UV-B处理时间的延长,AcHsp83a的表达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在6 h时达到最高;随着4 ℃处理时间的延长,AcHsp83a的表达量在雄成虫中先下降后上升,在24 h时达到最高;在3种胁迫条件下,雄成虫体内AcHsp83b的表达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结论】 蠋蝽AcHsp83aAcHsp83b的差异表达说明其在蠋蝽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极端温度和UV-B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mttv在家蚕翅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Hot!
    梁燕, 李静雯, 陈胤霖, 贾文怡, 夏庆友, 化晓婷
    2023, 66(11):  1435-1442.  doi:10.16380/j.kcxb.2023.11.002
    摘要 ( 178 )   PDF (6678KB) ( 208 )   PDF(mobile) (6678KB)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家蚕Bombyx mori糖基转移酶基因Bmttv在家蚕翅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通过RACE克隆家蚕Bmttv的CD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qRT-PCR检测Bmttv在家蚕不同发育阶段(5龄幼虫、游走期幼虫、预蛹、蛹和成虫)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表皮、翅原基、精巢、马氏管、气管、丝腺、头、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中的表达量;构建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BmE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对BmTTV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qRT-PCR检测家蚕翅发育关键基因BmHippo, Bmwg, BmDpp, BmsotvBmHh的表达量。【结果】成功克隆到家蚕Bmttv的CDS全长序列,长2 228 bp; BmTTV蛋白具有两个特殊结构域,均与硫酸肝素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HSPGs)的合成相关,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智人Homo sapiens TTV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45%左右,与鳞翅目昆虫TTV的亲缘关系更近。Bmttv主要在家蚕蛹期开始高量表达,在5龄幼虫中肠、精巢和翅原基中高量表达。BmTTV主要定位在BmE细胞质中,过表达Bmttv后与翅发育相关的BmHippo显著下调表达。【结论】BmTTV可能通过参与Hippo信号通路在家蚕翅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吸血前后不同时期雌成蚊的表达模式分析
    郭迎澳, 陈斌
    2023, 66(11):  1443-1450.  doi:10.16380/j.kcxb.2023.11.003
    摘要 ( 119 )   PDF (16581KB) ( 167 )   PDF(mobile) (16581KB)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以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雌成蚊吸血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中华按蚊实验室溴氰菊酯敏感品系(WX-LS)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雄蛹、雌蛹、雄成蚊和雌成蚊)、成蚊组织(触角、唾液腺、中肠、马氏管、精巢、卵巢、表皮和脂肪体)和雌成蚊吸血后1, 3, 6, 12, 24和48 h时的样本,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得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及吸血前后雌成蚊中的表达量。【结果】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在幼虫、蛹和成虫期,分别有40, 26和35个基因表达量较高,其中CYP6AG1, CYP6AG2, CYP6AH1, CYP6Z3, CYP6Y2, CYP6P4, CYP9J3CYP9J4在整个幼虫期高表达。中华按蚊CYP6AA1, CYP6AH1, CYP6M4, CYP9J3, CYP9J4CYP12F3在成蚊中肠和马氏管中均高表达,CYP4G16, CYP6AA1, CYP6AH1, CYP6Y1, CYP6Z3, CYP9J3CYP9J4在成蚊所有组织中均表现出高表达。CYP4G16, CYP6AA1, CYP6AG2, CYP6AH1, CYP6Y1, CYP6Y2, CYP9K1, CYP12F3CYP304B1在中华按蚊雌成蚊吸血后1, 3, 6, 12, 24和48 h时均高表达。【结论】在幼虫期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可能参与了对幼虫期食源性有毒化合物质的解毒,在雌成蚊中肠和马氏管中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可能在解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在中华按蚊生长发育、表达调控和杀虫剂代谢机制等方面的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家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和MD14-3-3互作蛋白筛选
    陈明明, 焦振龙, 赵文静, 国果
    2023, 66(11):  1451-1458.  doi:10.16380/j.kcxb.2023.11.004
    摘要 ( 118 )   PDF (21480KB) ( 316 )   PDF(mobile) (21480KB)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家蝇Musca domestica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MD14-3-3互作蛋白。【方法】以家蝇为研究对象,经mRNA纯化、cDNA初级文库构建、重组pGADT7-DEST构建次级文库,构建酵母双杂交筛选系统,构建pGBKT7-MD14-3-3质粒作为诱饵筛选与MD14-3-3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回转验证。【结果】成功构建文库容量为1.6×107 CFU,重组率为100%的家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2个靶蛋白,回转试验表明mucin-like protein HKR1与抗菌肽ctenidin-1为MD14-3-3的互作蛋白。【结论】从成功构建的家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中筛选出MD14-3-3蛋白的2个互作蛋白,为进一步探究家蝇免疫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狄斯瓦螨VdesNPC2b蛋白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与寄主幼虫信息素结合机制研究
    刘深云, 王佳丽, 袁星光, 王彩蝶, 涂婉钧, 周雯润, 李红亮, 吴帆
    2023, 66(11):  1459-1466.  doi:10.16380/j.kcxb.2023.11.005
    摘要 ( 130 )   PDF (1806KB) ( 331 )   PDF(mobile) (1806KB)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 NPC2)VdesNPC2b与狄斯瓦螨寄主蜜蜂幼虫信息素油酸甲酯和β-罗勒烯的结合特性和机制,阐明VdesNPC2b在狄斯瓦螨寄主识别中的功能,为狄斯瓦螨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扩增狄斯瓦螨VdesNPC2b开放读码框(ORF)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pET-30a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原核表达和亲和层析获得VdesNPC2b重组蛋白。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检测VdesNPC2b与蜜蜂幼虫信息素油酸甲酯和β罗勒烯的结合力,并通过荧光光谱变温实验测定22和32 ℃下VdesNPC2b与油酸甲酯和β-罗勒烯结合力变化来分析结合机制。采用SWISS-MODLE软件对VdesNPC2b进行同源建模,采用MVD软件对VdesNPC2b和β-罗勒烯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初步分析VdesNPC2b与β-罗勒烯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VdesNPC2b(GenBank登录号: OR463903)的ORF全长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VdesNPC2b N端有一个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显示,VdesNPC2b与油酸甲酯和β罗勒烯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2.89和3.49 μmol/L,结合过程为动态猝灭,维持VdesNPC2b与油酸甲酯和β-罗勒烯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同源建模显示VdesNPC2b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β-折叠,内部存在1个潜在的配基结合腔,VdesNPC2b与β-罗勒烯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是Leu68,Ile103和Phe107等。【结论】狄斯瓦螨通过VdesNPC2b结合寄主蜜蜂幼虫长链酯类信息素油酸甲酯和挥发性的β罗勒烯协同进行宿主定位和识别。
    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生长发育、繁殖和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
    郭佳丽, 张岑钰, 张猛, 唐光辉, 张正青
    2023, 66(11):  1467-1481.  doi:10.16380/j.kcxb.2023.11.006
    摘要 ( 97 )   PDF (2767KB) ( 298 )   PDF(mobile) (2767KB)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目前已实现室内人工饲养扩繁,然而,不同配方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及后代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根据花绒寄甲成虫在野外条件下食物来源配制的人工饲料,是否适用于现阶段长期室内饲养种群生长发育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为优化饲料配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配制6种不同配方饲料[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40 mL(Ⅰ)、木粉5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35 mL (Ⅱ)、蚕蛹粉10 g+干酵母10 g +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30 mL(Ⅲ)、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干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30 mL(Ⅳ)、木粉5 g+蚕蛹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25 mL(Ⅴ)和木粉5 g+大麦虫干粉10 g+干酵母10 g+蔗糖3 g+琼脂3 g+冻干蛋黄粉9 g+纯净水25 mL(Ⅵ)]饲喂花绒寄甲新羽化成虫,以未取食饲料的新羽化成虫作为对照组,统计花绒寄甲亲代成虫体重、体长、体宽、64 d内累计死亡率、产卵前期、单雌日均产卵量和64 d内单雌总产卵量,并统计花绒寄甲子一代孵化率、幼虫寄生率、结茧率、幼虫历期、茧期和羽化率;同时,利用Illumina NovaSeq对取食不同饲料花绒寄甲新羽化成虫肠道细菌16S rDNA的V4-V5变异区进行测序,分析肠道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进行细菌基因功能预测;对核心肠道细菌丰度与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关联分析,解析与花绒寄甲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关联性较高的肠道细菌。【结果】取食饲料Ⅵ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重最大,为0.0287 g; 64 d内单雌总产卵量最高,可达1 199.03粒,取食饲料Ⅳ的次之,为1 068.19粒,取食饲料Ⅰ和Ⅲ的最低,分别为756.11和732.61粒。取食饲料Ⅲ的成虫体长最长,为8.1319 cm;取食饲料Ⅱ的成虫64 d内累计死亡率最高,为18.05%。同时,取食饲料Ⅳ-Ⅵ的花绒寄甲成虫产卵前期最短,平均为(21.44±0.20) d。取食饲料Ⅵ的花绒寄甲成虫的子一代孵化率和羽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取食饲料Ⅰ和Ⅱ的。取食饲料Ⅱ的成虫子一代幼虫寄生率最高,为8536%;取食饲料Ⅲ的结茧率最高,为97.34%。测序获得花绒寄甲新羽化成虫肠道细菌16S rDNA优化序列4 781 552条,聚类得到75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注释到11个门22个纲40个目63个科90个属。在门水平,肠道细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在属水平,取食饲料的成虫肠道优势菌属乳球菌Lactococcus较对照组的丰度显著增加,取食饲料Ⅳ-Ⅵ成虫肠道内乳球菌属相对丰度随着饲喂时间增加逐渐增高。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肠道细菌多样性最高,取食不同饲料导致肠道细菌多样性降低;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取食不同饲料后成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但取食不同饲料成虫间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相似。KEGG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饲料不同时间点成虫肠道细菌基因参与代谢通路与对照组的相似,差异不显著。核心肠道细菌丰度与成虫生长繁殖和子代幼虫适应性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对丰度较高的片球菌属Pediococcus 可能会降低子一代孵化率,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可能缩短亲代成虫产卵前期、降低子一代幼虫寄生率和增加羽化率;肠球菌属分别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产卵前期以及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羽化率方面影响相反。【结论】取食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生长发育、繁殖、肠道微生物及子代适合度均有显著影响,取食添加了大麦虫干粉和木粉的人工饲料Ⅵ的花绒寄甲成虫繁殖力最强、子代适合度最高,更适合于长期室内饲养的花绒寄甲种群。同时,取食饲料导致花绒寄甲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肠道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但乳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乳球菌属可能在花绒寄甲成虫繁殖和幼虫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改善花绒寄甲室内繁育提供重要参考。
    亚洲玉米螟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和芽生孢子-玉米共生体的取食选择和嗅觉反应 Hot!
    隋丽, 路杨, 谢敏, 邹晓威, 李启云, 张正坤
    2023, 66(11):  1482-1489.  doi:10.16380/j.kcxb.2023.11.007
    摘要 ( 149 )   PDF (6578KB) ( 78 )   PDF(mobile) (6578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植物内定殖,能够间接对植食性昆虫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选择和嗅觉反应行为对分生孢子(aerial conidia, AC)和芽生孢子(blastospore, BS)类型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的响应。【方法】每株玉米接种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液(1.0×108个孢子/mL) 20 mL,采用灌根法构建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包括球孢白僵菌AC处理组和BS处理组。采用培养皿叶碟法测试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在取食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对AC和BS处理组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玉米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对AC和BS处理组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玉米叶片的嗅觉选择系数和嗅觉选择反应率。【结果】培养皿叶碟法测试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对AC和BS处理组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玉米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均低于对照组;在选择性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对BS处理组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玉米叶片的取食选择率最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AC和BS处理组间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对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玉米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差异不显著。Y型嗅觉仪测试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对AC和BS处理组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玉米叶片的嗅觉选择反应率(嗅觉反应系数<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嗅觉反应系数>0),显示两种孢子类型球孢白僵菌定殖玉米叶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均具有负趋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分生孢子和芽生孢子型球孢白僵菌定殖玉米叶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和嗅觉行为均具有驱避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生态调控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棉蚜热诱导型热激蛋白90基因响应棉酚与氟吡呋喃酮胁迫以及与转录因子HSF的相互影响(英文)
    梁平卓, 李仁, 程沈航, 李大鹏, 张雷, 甄丛爱
    2023, 66(11):  1490-1499.  doi:10.16380/j.kcxb.2023.11.008
    摘要 ( 113 )   PDF (1168KB) ( 310 )   PDF(mobile) (1168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棉蚜Aphis gossypii中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基因AgHsp90并明确AgHsp90对温度及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胁迫的响应。【方法】RT-PCR结合RACE克隆棉蚜AgHsp90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检测AgHsp90 在棉蚜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虫和成虫)、不同温度(-5, 0, 5, 10, 15, 20, 30, 35, 38和42 ℃)处理1 h时成虫中以及植物次生物质(20 mg/L单宁酸、50 mg/L的棉酚、50 mg/L 2-十三烷酮和50 mg/L槲皮素)和杀虫剂氟吡呋喃酮[LC25(2.410 mg/L)]胁迫24 h时成虫中的表达量。通过饲喂法对棉蚜成虫AgHsp90和热激因子(heat shock factor, HSF)基因AgHSF进行RNAi,24 h时用饲喂法及浸叶法分别测定50 mg/L棉酚和LC40(4.649 mg/L)氟吡呋喃酮处理24和48 h时棉蚜成虫死亡率,探究AgHsp90对棉蚜对棉酚和氟吡呋喃酮敏感性的影响,初步证明AgHsp90AgHSF的相互调控。【结果】获得1个棉蚜Hsp90基因AgHsp90(GenBank登录号: UOF38310),ORF长2 181 bp;AgHsp90在棉蚜不同发育阶段间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其中只有3龄若虫与成虫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温度胁迫实验结果表明,AgHsp90可以被高温明显诱导,但低温使其表达量降低。分别与对照0。5 mol/L蔗糖和Triton X-100比较,棉蚜成虫中AgHsp90 的表达量不被3种植物次生物质(棉酚、单宁酸和槲皮素)显著诱导,可以分别被2-十三烷酮和LC25氟吡呋喃酮显著诱导。与对照(饲喂dsGFP)比较,AgHsp90 RNAi可明显增加棉酚和氟吡呋喃酮导致的棉蚜成虫死亡率;利用RNAi,AgHsp90与其转录因子AgHSF可相互影响彼此的表达量。【结论】棉蚜的热激蛋白基因AgHsp90 能够被高温及氟吡呋喃酮显著诱导。AgHsp90很可能与棉蚜对棉酚及氟吡呋喃酮的敏感性相关。上述结果暗示AgHsp90 在棉蚜应对高温及杀虫剂氟吡呋喃酮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
    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英文)
    廖琪, 赵彬彬, 方玲, 周南欣, 何树林, 徐杉, 杨洪, 周操
    2023, 66(11):  1500-1509.  doi:10.16380/j.kcxb.2023.11.009
    摘要 ( 123 )   PDF (1700KB) ( 266 )   PDF(mobile) (1700KB)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亚致死效应。【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阿维菌素亚致死浓度LC10(0.016 mg/L)和LC25(0.031 mg/L)处理白背飞虱3龄若虫,统计F0代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记录F1代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存活率及雌雄成虫寿命、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组建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结果】与对照(蒸馏水)相比,白背飞虱3龄若虫在LC10和LC25浓度阿维菌素的胁迫下,F0代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但孵化率未受影响;LC25浓度阿维菌素处理后,白背飞虱雄成虫寿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但LC10阿维菌素处理显著缩短了雌成虫寿命。在F1代中,LC10和LC25浓度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70。64和155。79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38粒)。同时, LC10和LC25浓度处理组F1代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以及平均世代周期(T)均略低于对照组,而净增殖率(R0)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胁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背飞虱后代种群的增长。
    LED光照对灰茶尺蠖成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乔利, 赵筱岑, 陈磊, 周洲, 耿书宝, 武予清, 张方梅
    2023, 66(11):  1510-1517.  doi:10.16380/j.kcxb.2023.11.010
    摘要 ( 91 )   PDF (1110KB) ( 182 )   PDF(mobile) (1110KB)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LED光照波长、强度及处理时间对灰茶尺蠖 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茶园灰茶尺蠖应用灯光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检测了灰茶尺蠖雌雄成虫在LED光照波长590~595和520~525 nm,光照强度分别为40, 80和120 lx下照射1, 2和3 h时总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的变化。【结果】590~595和520~525 nm两种波长LED光处理后随着光照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灰茶尺蠖雌雄成虫中总蛋白含量, POD, SOD和CAT活性及T-AOC呈增加趋势。两种波长各光照强度处理不同时间雌成虫中总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雄成虫中的,雄成虫中SOD和CAT活性及TAOC均高于雌成虫中的,且均以120 lx LED光照强度处理3 h时最高。两个波长的LED光照射不同时间时灰茶尺蠖雌雄成虫体内POD, SOD和CAT活性均高于自然光对照。【结论】 590~595和520~525 nm的LED光照均可引起灰茶尺蠖成虫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为探索打破保护酶活性最佳照射波长、强度和时间及茶园内采用灯光照射茶园害虫开展绿色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紫外线辐照被寄生的黑腹果蝇蛹对果蝇锤角细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旭祥, 杨永棒, 凡庆文, 张沁园, 季清娥
    2023, 66(11):  1518-1526.  doi:10.16380/j.kcxb.2023.11.011
    摘要 ( 115 )   PDF (1512KB) ( 267 )   PDF(mobile) (1512KB)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紫外线辐照被寄生的寄主蛹对寄生蜂果蝇锤角细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大量繁殖果蝇锤角细蜂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在暗箱中,分别使用UVA, UVB和UVC 3种紫外灯辐照处理被寄生的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蛹,辐照时长分别为3, 6和9 h,观测辐照后果蝇锤角细蜂的死蛹率、卵-成蜂历期、成蜂羽化率和性比(雌雄性比)及寿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UVA辐照对果蝇锤角细蜂的成蜂羽化率、死蛹率和雌雄性比均无显著影响;UVB辐照3, 6和9 h以及UVC辐照3和9 h时,果蝇锤角细蜂的成蜂羽化率显著降低,死蛹率显著升高;UVB辐照3, 6和9 h时,寄生蜂雌雄性比均大于2.00。UVA辐照3和6 h以及UVC辐照3, 6和9 h时,果蝇锤角细蜂卵-雌成蜂历期显著低于对照。UVC辐照3, 6和9 h时,果蝇锤角细蜂卵-雄成蜂历期显著低于对照。随UVA辐照时间的增加雌成蜂寿命增加,但UVA辐照组雌成蜂寿命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UVB辐照6 h时雌成蜂寿命显著高于对照;经过紫外线辐照处理后雄成蜂寿命均高于对照, UVA辐照3 h、UVB辐照6 h和UVC辐照9 h时雄成蜂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紫外线辐照被寄生的黑腹果蝇蛹可以显著影响果蝇锤角细蜂的卵-成蜂历期和成蜂寿命。本研究结果为改进果蝇害虫生物防治天敌资源的大量扩繁技术提供参考。
    综 述
    蜜蜂衰老与寿命调控研究进展
    金梦杰, 曾志将
    2023, 66(11):  1527-1534.  doi:10.16380/j.kcxb.2023.11.012
    摘要 ( 169 )   PDF (1061KB) ( 429 )   PDF(mobile) (1061KB)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蜂王与工蜂具有相同遗传背景,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但由于发育过程中营养和空间差异导致蜂王与工蜂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出现显著差异,特别是蜂王寿命比工蜂寿命高数十倍,表现出很强的衰老与寿命可塑性。胰岛素信号通路(insulin signal pathway, IIS)可调节工蜂行为,进而影响工蜂寿命;蜂王长寿与氧化应激增加和应激防御增强有关;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高卵黄原蛋白和低保幼激素水平与长寿有关;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受蜜蜂发育及级型影响,蜂王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都明显高于工蜂的,越冬工蜂比夏季工蜂寿命更长,端粒酶活性更高;线粒体损伤是衰老的标志,而老年蜂王线粒体功能维持在旺盛状态;衰老与DNA甲基化密切相关,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社会性昆虫可塑性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衰老相关疾病高发,“健康老龄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密切关注。有关蜜蜂衰老与寿命调控的研究结果将对衰老生物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 报
    红火蚁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天然橡胶塞和PVC管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及田间验证
    丁浩毅, 黄俊, 张娟, 李晓维, 张大羽, 吕要斌
    2023, 66(11):  1535-1542.  doi:10.16380/j.kcxb.2023.11.013
    摘要 ( 124 )   PDF (1358KB) ( 122 )   PDF(mobile) (1358KB)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天然橡胶塞(natural rubber plug, NRP)和PVC管(PVC pipe, PVCP)两种缓释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m-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剂量和峰面积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以及不同剂量的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这两种缓释载体中分别萃取15, 30和60 min时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结果】在NRP载体中,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释放速率在同剂量下随萃取时间增加逐渐变慢,10 000 ng剂量下萃取15 min分别与萃取30 和60 min之间,以及100 000 ng剂量下萃取60 min 分别与萃取15和30 min之间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释放量均有显著差异,而相同剂量下不同萃取时间之间的释放动态均存在显著差异。在PVCP载体中,释放速率在同剂量下随萃取时间增加逐渐变快,相同剂量下不同萃取时间2-乙基-3,6-二甲基吡嗪释放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田间验证发现,在NRP载体中1 000 ng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对红火蚁有显著的诱集作用,随着剂量的升高则对红火蚁的驱避作用越明显。在PVCP载体中,10 000 ng 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对红火蚁有显著的诱集作用,且随着剂量升高则对红火蚁的驱避作用越明显。【结论】红火蚁告警信息素2-乙基-3,6-二甲基吡嗪在NRP载体中的释放速率随萃取时间延长逐渐变慢,而在PVCP载体中的释放速率则随萃取时间延长而加快。而且,1 000 ng 2-乙基-3, 6-二甲基吡嗪搭配NRP载体或10 000 ng搭配PVCP载体使用均能用于红火蚁的监测,NRP载体则更适用于红火蚁的快速发现。
    目 录
    66卷第11期中英文目录
    2023, 66(11):  1543-1543. 
    摘要 ( 63 )   PDF (359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