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4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日本三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特性及其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朱江
1
, 沈颂东
1
, 王文兵
2
, 朱玉芳
1
, 池田素子
3
, 胡兆丽
1
, 盛晔
2004, 47(5): 543-550.
摘要
(
2710
)
PDF
(891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培养细胞,对近年来在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等地发现并筛选出的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3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K-3、G1-2和G10-3)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SpltMNPV日本分离株K-3、G1-2和G10-3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切图谱,分别属于3种基因型(A型、B型和C型); (2)3个分离株的芽生型病毒(budded virus)产生能力和多角体产生能力有差异,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多角体蛋白的分子量也不同;(3)日本株SpltMNPV核型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747个核苷酸编码序列(编码249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与中国株SpltMNPV的同源性为98.9%,与其他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61.7%~74.2%),但其5′端侧翼序列(nt-1~-100)与AcM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在对该基因表达调控起决定性作用的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中(nt-44~-51)有2处发生自然突变。
Select
两种金小蜂毒液对菜粉蝶蛹血细胞延展、存活及包囊作用的影响
张忠, 叶恭银, 胡萃
2004, 47(5): 551-561.
摘要
(
3150
)
PDF
(4539KB) (
10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活体微注射测定结果表明,将0.5毒囊当量(venom reservoir equivalent, VRE)的蝶蛹金小蜂毒液注射于其寄主菜粉蝶蛹体内,注射后4~24 h寄主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延展、存活和对Sephadex A50微珠的包囊能力显著下降;以0.002~0.02 VRE/μL的该蜂毒液处理其离体寄主血细胞均能产生同样的生理效应。该毒液抑制90%菜粉蝶蛹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延展的浓度各为0.00076 VRE/μL和0.00804 VRE/μL。可见,蝶蛹金小蜂毒液能显著抑制其寄主血细胞的延展和包囊作用,并导致血细胞的死亡。然而,同样条件下丽蝇蛹集金小蜂毒液对其非自然寄主菜粉蝶蛹的血细胞延展、存活和包囊作用则无任何效应。可见,寄生蜂毒液的生理作用具有明显的寄主特异性。
Select
保幼激素类似物及蜕皮甾类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冯从经
1
, 戴华国
2
, 符文俊
1*
2004, 47(5): 562-566.
摘要
(
3011
)
PDF
(305KB) (
10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用1 μg/头、0.1 μg/头和0.01 μg/头浓度的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蒙五一五)体外处理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测定幼虫体壁组织、血清和血细胞溶离物中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1 μg/头 methoprene处理组和0.1 μg/头处理组幼虫体壁组织中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
P
<0.01),血清和血细胞溶离物中酚氧化酶活性也显著上升(
P
<0.01)。将含有20-羟基蜕皮酮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处理组幼虫体壁组织的酚氧化酶活性下降(
P
<0.05),血清和血细胞溶离物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
P
<0.01)。这些结果表明methoprene可以诱导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而20-羟基蜕皮酮则抑制了酚氧化酶的活性。
Select
大菜粉蝶根虫瘟霉菌株转染小菜蛾后侵染力变化及其与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李娟, 徐均焕, 冯明光
2004, 47(5): 567-572.
摘要
(
2874
)
PDF
(375KB) (
9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源于大菜粉蝶
Pieris brassicae
的根虫瘟霉
Zoophthora radicans
菌株R
0
通过反复转染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而分别获得转染菌株R
1
、R
3
和R
5
。用这些菌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发现菌株对寄主的侵染力有随转染次数增加而增强的趋势。接种后第1~6 天,R
0
的LC
20
(孢子数/mm
2
)分别为14.7、14.5、9.0、7.1、6.0和5.5;R
1
的LC
20
分别为9.6、5.0、4.2、3.6、3.1和3.0;R
3
的LC
20
分别为4.6、2.9、2.8、2.5、2.4和2.2; R
5
的LC
20
分别为5.2、3.7、3.2、2.8、2.6和2.6,接种后同一天菌株 R
3
的LC
20
值最小即侵染力最强。各菌株感染小菜蛾幼虫后可显著激活寄主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活性,但R
1
、R
3
和R
5
对酚氧化酶的激活程度显著低于原始菌株R
0
。各菌株对小菜蛾的侵染力强弱指标log
10
(LC
20
)与其侵染后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呈明显正相关(0.85<r
2
<0.95),表明R0在对新寄主转染过程中逐渐获得了逃避或克服新寄主免疫防御的能力,从而增强对新寄主的侵染力。
Select
茶尺蠖小RNA病毒5'端非编码区的克隆和测序及与哺乳动物小RNA病毒的比较分析
王小纯
1,2
, 张珈敏
1
, 蒋洪
1
, 俞海洋
1
, 谭莉
1
, 胡远扬
1*
2004, 47(5): 573-578.
摘要
(
3194
)
PDF
(418KB) (
9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Trizol从纯化的茶尺蠖
Ectropis oblique
小RNA病毒(EoPV)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后加poly(dT),然后进行两步PCR扩增基因组5′端。克隆测序后,对其5′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具有哺乳动物小RNA病毒的5′端非编码区的一些特征:A/T含量丰富、起始密码子上游AUG和小顺反子多。利用mfold预测了EoPV 5′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存在4个茎环结构,有哺乳动物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保守区域,即含保守基序GNRA的茎环A和A/C丰富的环B及多聚嘧啶区域。据此推测EoPV基因组翻译采用IRES起始机制。
Select
中华稻蝗两地理种群酯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杨美玲, 吴海花, 郭亚平, 马恩波
2004, 47(5): 579-585.
摘要
(
2813
)
PDF
(395KB) (
9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采自江苏徐州和山西临猗两个种群中华稻蝗进行了马拉硫磷敏感性的生物测定,同时对两个种群的酯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徐州种群的LD
50
值(13.00 μg/g虫重)是临猗种群(4.64 μg/g虫重)的2.8倍;用对氧磷、马拉氧磷、西维因及毒扁豆碱等四种抑制剂对该两个种群的酯酶的体外抑制研究表明,两个种群所含酯酶大都为B型酯酶;酯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徐州种群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
K
m
值)和最大反应速度(V
max
值)均较临猗种群为高;用α-乙酸萘酯(α-NA)、α-丁酸萘酯(α-NB)和β-乙酸萘酯(β-NA)三种底物测定酯酶活性,在雌性稻蝗中,徐州种群比临猗种群分别高2.02、1.58和1.28倍,雄性中则分别高2.71、1.67和1.33倍;对两个种群酯酶活性频率分布进行比较,徐州种群中酯酶活性高的个体数远大于临猗种群。我们推测徐州种群酯酶的生化特性可能不同于临猗种群,这可能与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食物条件不同有关,杀虫剂选择压力不同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Select
Cry3A毒素和氯菊酯对马铃薯甲虫神经-肌肉系统的电生理作用比较
刘贤进
1
,余向阳
1
,张存政
1
,Casey W.HOY
2
2004, 47(5): 586-590.
摘要
(
2485
)
PDF
(326KB) (
10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Cry3A毒素和氯菊酯杀虫剂经口注射处理的马铃薯甲虫的前肠、中肠和腿节样本的神经肌肉自发动作电位发射进行了记录。两种化合物均可呈现很典型的神经电生理症状:在初期阶段,它们均引起连放动作电位的发放程度大幅增加,而发放间隔期延长,且随着中毒加深而拉长。氯菊酯可在腿节样本引起典型高频爆排,表现出间隔非常短的静息期特征,但Cry3A毒素只在肠道样本中表现上述特征。而且Cry3A毒素可使处理甲虫的呕吐物大幅增加,而取食减少。这些结果显示处理虫的肠道神经肌肉系统较腿部神经肌肉系统对Cry3A毒素更敏感,Cry3A毒素最初的神经毒性或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肠道活动的紊乱是其昆虫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
Select
甜菜夜蛾抗高效氯氟氰菊酯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慕卫
1,2
, 吴孔明
1*
, 张文吉
3
, 郭予元
1
2004, 47(5): 591-594.
摘要
(
2742
)
PDF
(420KB) (
9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抗性种群雄成虫与敏感种群雌成虫杂交,杂交后代再自交后,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杀死敏感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50 μg/mL)处理4龄幼虫,对1天后存活的幼虫再用250 μg/mL汰选,将存活幼虫发育成的雄成虫与敏感种群的雌成虫回交,再经自交和选育,如此循环6次,获得了甜菜夜蛾抗高效氯氟氰菊酯近等基因系。对该基因系构建过程中各代幼虫的抗性水平和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监测和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抗高效氯氟氰菊酯近等基因系抗性种群的抗药性仍保持较高水平;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表明抗高效氯氟氰菊酯近等基因系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图谱相近,而与亲本抗性种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Select
内蒙古草原主要蝗虫的防治经济阈值
邱星辉, 康乐, 李鸿昌
2004, 47(5): 595-598.
摘要
(
3031
)
PDF
(276KB) (
10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取样调查确定内蒙古草原的优势蝗虫种类;根据5种优势蝗虫自然种群的结构和数量,计算了其蝗蝻和成虫的平均寿命;在半自然条件下测定了这5种蝗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日食量。根据这5种蝗虫蝗蝻和成虫平均寿命及其日食量数据,估算了不同蝗虫造成的牧草损失,提出了其防治经济阈值(3龄蝻,头/m
2
), 其中:毛足棒角蝗
Dasyhippus barbipes
为22.7,小蛛蝗
Aeropedellus variegates minutus
为37.4,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asiaticus
为16.9,宽须蚁蝗
Myrmeleotettix palpalis
为34.3,狭翅雏蝗
Chorthippus dubius
为36.7。
Select
东北地区草地螟1999年大发生的虫源分析
陈晓
1,5
, 陈继光
1
, 薛玉
2
, 郝丽萍
3
, 张友
4
, 赵奎军
5*
2004, 47(5): 599-606.
摘要
(
2771
)
PDF
(463KB) (
10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分析了1999年各地草地螟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并对风场的时空分布及草地螟迁飞轨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999年东北地区大发生的草地螟只有少部分来自以往认为的“主要发生基地”,其主要虫源来自蒙古共和国东部及中蒙边境地区;草地螟盛发期东北地区气旋性天气系统对草地螟的迁入和扩散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提出可将“东北低压”、“东北低涡”的发生、发展趋势与虫源地的情况结合起来作为监测草地螟迁入的预警指标。
Select
不同柑桔品种上桔全爪螨的生长和种群动态差异
雷慧德, 胡军华, 李鸿筠, 冉春, 张权炳, 林邦茂, 田文华, 钱克明
2004, 47(5): 607-611.
摘要
(
3248
)
PDF
(269KB) (
1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盆栽苗接螨、离体叶片饲养等方法,考察了14个柑桔品种上桔全爪螨种群动态,组建了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螨在各柑桔品种上的种群密度有明显差异,平均密度以北碚447、台湾晚白柚和垫江白柚上较高,柑新生系最低。雌成螨寿命在台湾晚白柚上最长,垫江白柚次之,柑新生系最短;产卵量以取食台湾晚白柚时最多,垫江白柚、五步红心柚次之,以柑新生系最少;在垫江白柚上的内禀增长率(
r
m
)最大,沙田柚、台湾晚白柚次之,金弹最小。根据桔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参数判断,金弹和柑新生系属抗螨品种,台湾晚白柚、垫江白柚和北碚447是感螨品种。从品种归类上来看,柚类品种和甜橙中的北碚447感螨程度较高,金柑属的金弹和宽皮柑桔类的柑新生系感螨程度较低。甜橙类与宽皮柑桔类比较,前者感螨程度较高,后者相对较低,但宽皮柑桔类的早津感螨程度相对较高。
Select
烟粉虱对四种蔬菜寄主的选择性
杨中侠
1,2
, 马春森
1*
, 王小奇
2
, 龙厚茹
1
, 刘晓英
1
, 杨修
1
2004, 47(5): 612-617.
摘要
(
3529
)
PDF
(345KB) (
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利用趋避作用防治烟粉虱的可能性,进行了3方面试验:1)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对黄瓜、花椰菜、油菜和莴苣等4种蔬菜的寄主选择性; 2)互喷烟粉虱不同嗜好的寄主植物汁液对其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3)不同间作方式对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供试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嗜好程度为花椰菜>黄瓜>油菜>莴苣。喷施莴苣和花椰菜汁液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均有显著影响,喷施莴苣原液后,花椰菜和黄瓜上的成虫数分别减少79.6%和87.4%,花椰菜上的着卵量减少84.3%;喷施花椰菜原液后,莴苣上的成虫数和着卵量分别增加82.4%和79.2%,表明不同蔬菜中的内含物是引起烟粉虱对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原因。在黄瓜中间作莴苣可使黄瓜叶上烟粉虱成虫数平均减少76.5%;间作花椰菜时,通过诱集作用,也可使黄瓜叶上的成虫数平均降低69.7%。这些结果为利用喷施蔬菜汁液和间作方式控制烟粉虱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Select
蜂访花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花部特征的相关性
姜华
1,2
, 毕玉芬
2*
, 周禾
1
, 何承刚
3
2004, 47(5): 618-623.
摘要
(
2955
)
PDF
(289KB) (
1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其授粉主要由蜂类进行。作者对10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花萼直径、花冠长度、花朵密度、花蜜量及花蜜糖组成等花部特征与访花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部特征对访花蜂数的影响依次为: 单位面积花蜜量(
r
=0.93,
P
<0.01) >花朵密度(
r
=0.92,
P
<0.01) > 蔗糖含量(
r
=0.82,
P
<0.05) > 花冠长度(
r
=0.77,
P
<0.05) > 单花花蜜量(
r
=0.71,
P
<0.05)。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分别利用花部特征和访花蜂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组划分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分为相同的两大组,即:阿尔冈津、陕北、L173、WL323和拉达克聚为一大组,而三得利、德福、赛特、Prime和德宝聚为另一大组。作者认为,花朵的大小是造成紫花苜蓿各品种间的蜜蜂拜访数量差异的首要因素,再次是花蜜量的多少,最后是花朵的颜色。
Select
萧氏松茎象的生活史、产卵和取食习性
温小遂
1
, 匡元玉
1
, 施明清
1
, 罗永松
2
, 邓荣林
3
, 孙江华
4
2004, 47(5): 624-629.
摘要
(
3178
)
PDF
(363KB) (
10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萧氏松茎象
Hylobitelus xiaoi
是严重蛀害国外松的新害虫。在江西赣南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道、成虫在蛹室或土中越冬。卵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和7.5℃,有效积温分别为215.9和345.3日·度。各虫态历期:13~28℃间,卵为52.9~11.4天;13~30℃间,蛹为60.1~16.4天; 25℃恒温下,幼虫128.9天。成虫靠爬行活动,极少飞翔。成虫具夜出性活动节律:即傍晚上树行取食、交配和扩散等活动,早晨回到树干基部或土缝中。成虫需取食松枝作为补充营养,产卵前期46.3天,产卵期 105.3天,卵产于近表土的寄主树皮内,每雌产卵35.7粒。幼虫5~7龄,以幼树危害最烈。
Select
四十五种叶蝉的染色体研究(同翅目:叶蝉总科)
田润刚
1
, 张雅林
2*
, 袁锋
2
2004, 47(5): 630-638.
摘要
(
3083
)
PDF
(5462KB) (
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观察了45种中国雄性叶蝉的减数分裂,其中44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变化在2n=12~26之间,性别决定均为XO型。从叶蝉总科的组型图来看,该科染色体数目变化在2n=8~28之间,峰值为2n=18(16+XO),另外几种类型2n=16,20,22也有较高的出现频率。科内染色体数目的进化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2n=22(20+XO)是该科的原始核型,易位导致的不均等互换可能是染色体数目进化的主要机制。从精子发生来看叶蝉总科与角蝉总科的关系较为密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精母细胞体积较大,显著不同于沫蝉和蝉科;②减数分裂行为及精子变态过程相似;③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体积较大;④减数分裂前期具有典型的花束期,没有弥散期,因而不同于蜡蝉。但是由于叶蝉总科的染色体变异范围明显大于角蝉总科,而角蝉总科的核型相对较为保守,从核型上来说角蝉总科是比叶蝉总科较为原始的类群。
Select
诊断引物应用于我国三种重要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
耿金虎, 李正西, 沈佐锐
2004, 47(5): 639-644.
摘要
(
2594
)
PDF
(805KB) (
9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研究根据螟黄赤眼蜂rDNA-ITS2序列设计了螟黄赤眼蜂T
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特异引物,同时采用文献中发表的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和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的特异引物以及赤眼蜂属
Trichogramma
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成虫和寄主卵样品进行了PCR特异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吻合。因此,采用上述3对特异引物可以实现对我国3种重要赤眼蜂种,即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分子鉴定。
Select
论白蚁管涌(漏)与水利管涌的区别和处理
李栋, 田伟金
1
, 黎明
1
, 陈丽玲
1
, 蒙启枝
1
, 毛伟光
2
, 丽志平
2
, 黄建平
3
2004, 47(5): 645-651.
摘要
(
3102
)
PDF
(5037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白蚁管涌(漏)与水利管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将其混淆起来,统称为水利管涌进行处理。本文则以大量的事实真相论述它们的区别和不同的处理方法,结论是用水利工程管涌方法去处理白蚁管涌(漏)险情,不但不解决险情,反而常常会酿成崩堤垮坝灾难。事实说明,白蚁管涌(漏)必须按照生物工程法进行处理,方可克服白蚁管涌(漏)险情的发生。
Select
蝗虫多型现象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王方海, 刘永平, 张琼秀, 陈惠卿, 李广宏
2004, 47(5): 652-658.
摘要
(
3984
)
PDF
(518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蝗虫有两种型,即散居型和群居型。蝗灾通常由群居型蝗虫所引发。多年来人们试图找到控制蝗虫由散居型向群居型转变的关键因子,以期控制蝗虫危害。该文主要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概述了蝗虫多型性的生理机制,重点介绍了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脑神经肽[His7]-corazonin在蝗虫多型性中的主要作用和机制。
Select
昆虫抗菌肽和抗真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分子设计
肖业臣
1,4
, 温硕洋
2
, 黄亚东
3
, 杨婉莹
1
, 曹阳
2004, 47(5): 659-669.
摘要
(
2943
)
PDF
(697KB) (
1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对GenBank和EMBL数据库中登录的昆虫抗微生物肽 (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 即昆虫抗菌肽 (antibacterial peptide) 和抗真菌肽 (antifungal peptide, AFP) 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天蚕素族(cecropins )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人工改造的分子设计策略,特别是对目前新发现的一些昆虫抗真菌肽的已知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为从事昆虫抗微生物肽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Select
害虫生物型及其遗传机理
刘芳, 傅强, 赖凤香
2004, 47(5): 670-678.
摘要
(
4919
)
PDF
(630KB) (
2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农作物上5种重要害虫的生物型为例,简单地概括了分子标记在害虫生物型研究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几种重要害虫如黑森瘿蚊,麦二叉蚜,褐飞虱,稻瘿蚊和烟粉虱等的生物型遗传变异机理。黑森瘿蚊、麦二叉蚜和稻瘿蚊的生物型由单基因控制,特定害虫生物型与作物基因型之间存在“基因_基因”关系;褐飞虱的致害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烟粉虱生物型的遗传变异机理尚不明确。还指出生物型遗传研究中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生物型的遗传组成差异与致害力的关系等。
Select
白蜡窄吉丁虫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分布调查
魏霞
1
, Dick REARDON
2
, 吴云
2
, 孙江华
3
2004, 47(5): 679-685.
摘要
(
4394
)
PDF
(4398KB) (
1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发现了一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白蜡窄吉丁
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由于该虫新近在美国发现,危害白蜡树,故英文名称为Emerald Ash Borer (EAB)。初步分析显示,该虫至少在5年前就已传入美国,只是现在刚爆发被发现。目前该虫在美国密执安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可致死各种大小的白蜡树。该虫在我国曾被定名为花曲柳窄吉丁
Agrilus marcopoli
Obenberger,为鞘翅目吉丁科。据资料报道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和台湾等地;在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危害木樨科属树木。两年一代或一年一代,因地而已。在东北三省主要危害水曲柳和花曲柳等树木,但不是主要害虫。天津市1993年在引种白蜡树上发现了白蜡窄吉丁,1998年严重爆发造成大面积白蜡树死亡。在亚洲的其他分布区,该虫还危害另外一些阔叶树,如多种蜡树、榆树等。鉴于该虫的广泛分布和寄主树种多及毁灭性危害的特点,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其潜在危害不亚于1996年在美国发现的光肩星天牛。因此,美国已全面开展对该虫的研究,包括资料收集,风险性评估,研究各种控制措施等。 本文是中美对此虫合作研究的一部分,旨在对该虫在我国的分布、 危害、 研究基础作一调查与回顾, 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信息与参考资料。白蜡窄吉丁入侵北美再一次显示随着贸易的全球化发展, 外来入侵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国际合作共同开展研究是控制入侵种的重要举措之一。
Select
Bt Cry1Ac毒素筛选的粉纹夜蛾离体抗性细胞与敏感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蒋才富, 刘凯于, 彭蓉, 郑进, 彭建新, 洪华珠
2004, 47(5): 686-690.
摘要
(
2801
)
PDF
(678KB) (
10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Bt Cry1Ac毒素筛选的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 ni
抗性BTI-Tn-5B1-4细胞与同源敏感细胞的蛋白质组的差。用Melanie ViewerⅡ软件在抗性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上检测到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707±25个(n=3),在敏感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上检测到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637±19个(n=3),其中分辨率高、重复性良好的显著差异点有10余个。对其中的一个敏感细胞特有的显著差异斑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经数据库 查询表明该蛋白质与胞质外周蛋白具有同源性。
Select
不同提取工艺对家蝇幼虫蛋白粗提液抗菌活性的影响
安春菊, 耿华, 郝友进, 李德森, 杜荣骞
2004, 47(5): 691-693.
摘要
(
2481
)
PDF
(476KB) (
10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不同条件提取诱导过的家蝇
Musca domestica
3龄幼虫的总蛋白,并用平板扩散法测定所得蛋白粗提液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收集幼虫时的处死温度、沸水浴时间及提取液的pH值均对家蝇幼虫粗提液的抗菌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Select
消息《昆虫学报》影响力继续上升
2004, 47(5): 694-694.
摘要
(
2126
)
PDF
(36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