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数据关联指南
期刊订阅
数据库收录
期刊获奖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辑部公告
昆虫学报2025年68(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编辑部招聘启事
昆虫学报2025年68(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5年68(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2)重点推介
祝贺《昆虫学报》5篇论文被评为2023年度“F5000论文”
喜报!《昆虫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
《昆虫学报》再度入选“202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昆虫学报2024年67(1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0)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9)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8)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7)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6)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5)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4)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3)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2)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4年67(1)重点推介
昆虫学报2023年66(12)重点推介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月刊(每月20日出版)
1950年创刊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昆虫学会
国内邮发代号:2-153
国外发行代号:Q61
ISSN 0454-6296
CN 11-1832/Q
本期目录
2002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川、滇竹异属三新种(目:异科)
陈树椿, 何允恒
2002, 45(2): 1-3.
摘要
(
730
)
PDF
(136KB) (
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竹异属
Carausius
Stal三新种,即波竹异
C.undatus
sp.nov.,股叶竹异
C. femoralis
sp.nov.,丽江竹异
C. lijiangensis
sp.nov.。
Select
越南短肛属二新种(目:科)
陈树椿, 尚忠海
2
2002, 45(2): 4-5.
摘要
(
909
)
PDF
(104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越南的短肛属
Baculum
二新种,即库氏短肛
B. coomani
Chen,sp.nov.和越北短肛
B.tonkinense
Chen,sp.nov.。
Select
广西羊角蚱属二新种记述(蚱总科:刺翼蚱科)
郑哲民
1
, 谢令德
2
2002, 45(2): 6-8.
摘要
(
576
)
PDF
(157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羊角蚱属
Criotettix
Bolivar二新种,即断隆羊角蚱
C. interrupta
sp. Nov.及短翅羊角蚱
C. brevipennis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Select
广西蚱总科三新种(直翅目)
郑哲民, 蒋国芳
2002, 45(2): 9-12.
摘要
(
518
)
PDF
(229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广西大青山地区蚱总科昆虫3新种,即黑胫狭蚱
Xistra nigritibialis
sp.nov.,横斑柯蚱
Coptotettix transimaculatus
sp.nov. 及拟齿股蚱
Tetrix serrifemoroides
sp.nov.。
Select
海南省羊角蚱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刺翼蚱科)
梁铬球
2002, 45(2): 13-15.
摘要
(
601
)
PDF
(130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海南省刺翼蚱科Scelimenidae羊角蚱属
Criotettix
两新种:海南羊角蚱
Criotettix hainanensis
sp.nov.和长翅羊角蚱
Criotettix longi penn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Select
湖南蝗虫二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傅鹏, 郑哲民
2002, 45(2): 16-19.
摘要
(
833
)
PDF
(219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斑腿蝗科Catantopidae 卵翅蝗属
Caryanda
Stal ,1878一新种雪峰山卵翅蝗
C. xuefengshanensis
sp.nov. 和蹦蝗属
Sinopodisma
Chang,1940 一新种大围山蹦蝗
S. daweishana
sp. nov.。前者标本采自湖南省黄桑自然保护区(绥宁县);后者标本采自湖南省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浏阳市)。
Select
吉林雏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任炳忠, 赵卓, 郝锡联
2002, 45(2): 20-21.
摘要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松嫩草原的雏蝗属
Chorthippus
Fieber一新种,即吉林雏蝗
Chorthippus jilinensis
sp. Nov.,并与其近似种翠饰雏蝗
C.dichrous
(Ev.)做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Select
黑龙江省金色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任炳忠, 赵卓, 郝锡联
2002, 45(2): 22-24.
摘要
(
547
)
PDF
(141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的蝗总科昆虫一新种:佳木斯金色蝗
Chry sacris jiamusi
sp.nov.,并与其近似种辽宁金色蝗
Ch.liaoningensis
Zheng和秦岭金色蝗
Ch.qinlingensis
Zheng做了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Select
中国掩耳螽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螽总科,露螽科)
慕芳红, 贺同利, 王裕文
2002, 45(2): 25-27.
摘要
(
707
)
PDF
(156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中国露螽科Phaneropteridae二新种:长裂掩耳螽
Elimaea longifissa
sp. Nov.,采自江西;短板掩耳螽
E. brevilamina
sp. Nov., 采自福建。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
Select
条螽属和桑螽属雌性发声刺的比较观察
石福明,蒋书楠
2002, 45(2): 28-30.
摘要
(
731
)
PDF
(2119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对尖翅条螽
Ducetia attenuata
Xia
et
Liu、日本条螽
D. japonica
(Thunberg)、施氏条螽
D. strelkovi
Gorochov
et
Storozhenko和中华桑螽
Kuwayamaea chinensis
(Brunner)、长翅桑螽
K. longipennis
Shi
et
Zheng、札幌桑螽
K. sapporensis
Mats.
et
Shir.的雌性发声刺的观察结果。这6个种的雌性发声刺在数量与形态上具较明显的差异。
Select
中国蚜科萎管蚜属一新亚属及一新种(同翅目:蚜总科
张丽坤, 张广学
2002, 45(2): 31-33.
摘要
(
592
)
PDF
(137KB)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描述在新疆天池十字花科植物上采集的蚜亚科蚜族一中国新纪录属萎管蚜属
Siphonatrophia Swain
一新亚属天池蚜亚属
Lacusaphis
Zhang, subgen. Nov. 及一新种天池蚜
Siphonatrophia(Lacusaphis) aetherelaca
Zhang
et
Zhang, sp.nov.。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Select
中国埃拉飞虱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
陈祥盛
2002, 45(2): 34-36.
摘要
(
668
)
PDF
(115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埃拉飞虱属一新种,新疆埃拉飞虱
Elachodelphax xinjia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新种与该属模式种
E. metcalfi
(Kusnezov,1929)近缘,但新种以头顶端半部、额基半部深褐色,颊黑褐色;阳基侧突端外角及基内角呈角状突出;阳茎背缘波曲,具4齿,腹缘中部凹陷,该处亦具4齿;膈下半部两侧不具小齿等特征可明显区别。
Select
无突叶蝉属二新种(同翅目:叶蝉科,离脉叶蝉亚科)
徐桂兰,葛永竹,葛钟麟
2002, 45(2): 37-39.
摘要
(
728
)
PDF
(108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无突叶蝉属
Taharana
二新种:指无突叶蝉
T. digitata
sp. nov. 和尖板无突叶蝉
T. cuspidata
sp. nov.。模式标本存放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分类研究室。
Select
四川条大叶蝉属二新种(同翅目:大叶蝉科)
杨茂发,李子忠
2002, 45(2): 40-42.
摘要
(
621
)
PDF
(166KB) (
1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四川的条大叶蝉属二新种:中带条大叶蝉
Atkinsoniella mediofasciola
sp. nov. 和叉端条大叶蝉
A. furcula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
Select
中国叶蝉科四新种记述(同翅目:叶蝉总科)
李子忠,汪廉敏
2002, 45(2): 43-47.
摘要
(
961
)
PDF
(228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横脊叶蝉属
Evacanthus
三新种,即双斑横脊叶蝉
E. bimaculatus
sp. nov.、黑条横脊叶蝉
E. nigristreakus
sp. nov.、红条横脊叶蝉
E. Rubrolineatus
sp. nov., 和点翅叶蝉属Gessius 一新种,黑背点翅叶蝉
G. nigri dors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Select
苟氏直缝隐翅虫雄虫的形态记述(鞘翅目: 隐翅虫科, 胸片隐翅虫亚科)
郑发科
2002, 45(2): 48-49.
摘要
(
792
)
PDF
(62KB) (
1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首次记述并图示苟氏直缝隐翅虫
Othius goui
Zheng雄虫,检视标本由苟正跃1983年在四川卧龙采得。
Select
中国天牛科二新记录属二新种(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
王文凯, 蒋书楠
2
2002, 45(2): 50-52.
摘要
(
786
)
PDF
(158KB)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中国天牛科二新记录属拟污天牛属
Moechohecyra
Breuning和瘤鞘天牛属
Parachydaeopsis
Breunning二新种;弧斑拟污天牛
Moechohecyra arctifera
sp.nov.和陕西瘤鞘天牛
Parachydaeopsis shaanxi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Select
中国水蜡蛾科二新种(鳞翅目:水蜡蛾科)
郝蕙玲
1
, 张秀荣
2
, 杨集昆
3
2002, 45(2): 53-55.
摘要
(
775
)
PDF
(566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水蜡蛾科的2新种:多线水蜡蛾
Brahmidai polymehntas
sp.nov.和小齿水蜡蛾
Brahmophthlma litserr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植保教研室标本室。
Select
西藏虫草蝠蛾属一新种(鳞翅目:蝙蝠蛾科)
傅善全
1
, 黄天福
1
, 陈仕江
1
, 尹定华
1
, 罗庆明
1
, 扎西
2
, 扎玛茨仁
2
, 孙建华
2
2002, 45(2): 56-57.
摘要
(
803
)
PDF
(87KB)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基地的鳞翅目蝙蝠蛾科一新种,比如蝠蛾
Hepialus biruensis
Fu, sp.nov。该种幼虫是我国特产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之一。
Select
中国金鞘蛾属
Goniodoma
-新种记述(鳞翅目:鞘蛾科)
李后魂, 郑乐怡
2002, 45(2): 58-60.
摘要
(
708
)
PDF
(160KB)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我国鞘蛾科一新种:中华金鞘蛾
Goniodoma sinica
sp. nov.。这是金鞘蛾属在我国的首次报道,对属征和世界名录进行了扼要介绍。
Select
潜织蛾属
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首次报道及一新种记述(鳞翅目:织蛾科)
王淑霞
2002, 45(2): 61-63.
摘要
(
735
)
PDF
(108KB)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首次报道了潜织蛾属
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的分布,并记述了一新种:天目潜织蛾
L. tianmushana
sp. nov.,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该新种与
L. empolaea
Meyrick相似,但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区别:该种抱器瓣端部不膨大,具稀疏刚毛;阳茎端基环端部有一堆短刺;阳茎约为抱器瓣的1.5倍长,端部具微刺和疣突。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Select
中国伪带织蛾属二新种记述(鳞翅目:织蛾科)
王淑霞
1
,刘友樵
2
,李后魂
1
2002, 45(2): 64-66.
摘要
(
526
)
PDF
(156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织蛾科Oecophoridae伪带织蛾属
Irepacma
二新种。茎刺伪带织蛾
I. aedeagifera
Wang, Liu
et
Li, sp. nov. 采自四川青城山,与
I. paki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相似,但该种爪形突退化,抱器腹呈带状,阳茎端基环侧叶具稠密的刚毛。海南伪带织蛾
I. hainanensis
Wang,Liu
et
Li, sp. nov.采自海南省天池,与
I. pingensis
Moriuti,Saito
et
Lewvanich近似,但该种雄性抱器背基叶不对称,抱器腹端部有二突起,雌性囊突的形状不同于后者。文中提供了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Select
浙江龙王山滑菌蚊三新种(双翅目:菌蚊科)
吴鸿, 徐华潮
2002, 45(2): 67-69.
摘要
(
562
)
PDF
(139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滑菌蚊属Leia三新种:针尾滑菌蚊
L.aculeolusa
sp.nov.,长尾滑菌蚊
L.ampulliforma
sp.nov.和龙王山滑菌蚊
L. longwangshan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Select
贵州蚋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
陈汉彬, 张春林
2002, 45(2): 70-72.
摘要
(
588
)
PDF
(126KB) (
3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贵州雷公山的蚋属一新种, 显著蚋
Simulium (Simulium) prominentum,
新种。根据其蛹和幼虫的特征显著而命名, 对其幼期形态进行描述并与其近缘种作分类讨论。
Select
中国秽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杨明
1
, 赵宝刚
2
2002, 45(2): 73-75.
摘要
(
1146
)
PDF
(117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我国四川省的蝇科秽蝇属一新种,冯氏秽蝇
Coenosia fengi
sp.nov.。新种具有触角较短、雄蝇阳基后突较弱、肛尾叶和侧尾叶细长等特征,应隶属白角秽蝇种团(
Coenosia albicornis-group
)。新种近似于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
Coenosia oralis
Schnalb,1915,但新种雄蝇侧颜较窄,仅为触角宽的2/5,中胫前背鬃1,后股后腹鬃仅分布于基部2/3,后胫具2根长的前腹鬃,肛尾叶侧面观较宽等即可区别。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Select
秽蝇属豹爪秽蝇新种团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
, 冯炎
2
2002, 45(2): 76-77.
摘要
(
1491
)
PDF
(102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秽蝇属一新种豹爪秽蝇
Coenosia ungulipardus
sp.nov.,该种应独立为豹爪秽蝇新种团
C. ungulipardus
-group,它同白角秽蝇种团
C. albicornis
-group相近似,但新种团特征是雄额三角伸延至额中部,无外顶鬃,触角不变短;下腋瓣短小,背中鬃1+3;足黑色,后胫前背鬃2;肛尾叶和侧尾叶均细长,阳基后突较明显等。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Select
云南省阳蝇属三新种(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
, 李富华
2
2002, 45(2): 78-80.
摘要
(
712
)
PDF
(164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蝇科阳蝇属
Helina
R.-D.三新种,即:裂毁阳蝇
H.dehiscideleta
sp. Nov.,滇西阳蝇
H.dianxiia
sp. Nov.和黄膝阳蝇
H. flavigena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Select
中国棘蝇属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杨明
1
, 薛万琦
1
, 李富华
2
2002, 45(2): 81-82.
摘要
(
488
)
PDF
(121KB)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中国棘蝇属一新种,缨足棘蝇
Phaonia fimbripeda
sp. nov.,新种隶属于光泽棘蝇种团。并且编制了该种团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
Select
棘蝇属侧突棘蝇新种团一新种(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宋伟, 陈岩
2002, 45(2): 83-85.
摘要
(
511
)
PDF
(111KB) (
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我国长白山的蝇科棘蝇属一新种东方棘蝇
Phaonia orientalis
sp.nov.,并提出一新种团
P. laticrassa
-group。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Select
棘蝇属一新种和一新纪录(双翅目:蝇科)
薛万琦
1
, 冯炎
2
2002, 45(2): 86-87.
摘要
(
579
)
PDF
(85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告了采自四川省二郎山的棘蝇属(
Phaonia
Robineau Desvoidy,1830)一新种和辽宁东部山区一新纪录种。新种命名为片尾棘蝇
P.lamellicauda
sp.nov.,应隶属于尖嘴棘蝇种团
P.oxystomagroup
,其种团特征是髭角位于额角之前;前中鬃强壮,后背中鬃3,小盾不带黄色,背侧片、前胸基腹片和后气门前肋裸;各足胫节、中股和后股黄色,中胫无后腹鬃,后胫无端位后腹鬃。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昆虫研究所。
Select
中国毛缘小蜂属
Lasiochalcidia
Masi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小蜂科)
刘长明
2002, 45(2): 88-92.
摘要
(
743
)
PDF
(257KB) (
1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首次报道了中国毛缘小蜂属
Lasiochalcidia
Masi种类,描述了该属细角毛缘小蜂
L. gracilantenna
sp. Nov.和赤亮毛缘小蜂
L. rufipolita
sp. Nov.2个新种,并记述1新记录种披绒毛缘小蜂
L. pilosella。
文中提供了毛缘小蜂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Select
中国的克里姬蜂及一新种记述 (膜翅目:姬蜂科)
盛茂领,孙素平
2002, 45(2): 93-95.
摘要
(
701
)
PDF
(150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列出了克里姬蜂属
Kristotomus
Mason 中国已知种名录。记述了采自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的本属1新种申氏克里姬蜂
Ksheni
Sheng, sp. Nov,列出了与其近似种的鉴别特征。
Select
河南角姬蜂属二新种(膜翅目:姬蜂科)
盛茂领,裴海潮
2002, 45(2): 96-98.
摘要
(
528
)
PDF
(181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报道了采自河南的角姬蜂属
Cosmoconus
Foerster 二新种:西峡角姬蜂
C. xixiaensis Sheng,
sp.nov. 和斑角姬蜂
C. maculiventris
Sheng, sp. nov.,并指出了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特征。
Select
侧沟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许维岸,何俊华
2002, 45(2): 99-102.
摘要
(
653
)
PDF
(243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辽宁、宁夏、新疆、浙江和贵州的侧沟茧蜂属
Microplitis
Foerster 二新种:宽背侧沟茧蜂
M. amplitergius
sp. nov.和内弯侧沟茧蜂
M. incurvata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Select
黑龙江小腹茧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
许维岸
1
,何俊华
2
2002, 45(2): 103-106.
摘要
(
638
)
PDF
(177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采自黑龙江省的小腹茧蜂属
Microgaster
Latreille 二新种:黄腹小腹茧蜂
M. flaviventris
sp. Nov. 和伊春小腹茧蜂
M. yichunensis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Select
缨角泥蜂亚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泥蜂科)
李强,杨莲芳
2002, 45(2): 107-109.
摘要
(
744
)
PDF
(163KB)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蒙古缨角泥蜂
Crossocerus (Crossocerus) neimongolensis
sp. Nov.和无齿缨角泥蜂
C. (C.) exdentatus
sp. 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Select
甘肃光胸臭蚁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蚁科,臭蚁亚科)
长有德
1
,贺达汉
2
2002, 45(2): 110-111.
摘要
(
659
)
PDF
(91KB)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甘肃平凉(崆峒山)的光胸臭蚁一新种,齿颚光胸臭蚁
Liometopum dentim andibulum
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在宁夏大学农学院标本室。
Select
中国肿腿蜂属新记录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肿腿蜂科,肿腿蜂亚科)
许再福
1
,何俊华
2
,TERAYAMA Mamoru
3
2002, 45(2): 112-114.
摘要
(
829
)
PDF
(108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采自我国辽宁省的肿腿蜂属一新种:中华肿腿蜂
Bethylus sinensis
Xu, He
et
Terayama, sp. Nov.,这是我国肿腿蜂属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标本室。
Select
中国瘿螨亚科Eriophyinae二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科)
匡海源
2002, 45(2): 115-117.
摘要
(
517
)
PDF
(115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描述了瘿螨亚科二新种:胡枝子瘤瘿螨
Acerialespedezae
Kuang,sp.nov.,模式产地辽宁鞍山市;竹斜瘿螨
Acaralox bambusae
Kuang,sp.nov.,模式产地湖南冷水江市。
Select
血革螨属一新种记述及对鼯鼠真厉螨雌性形态原始描述的更正(蜱螨亚纲:血革螨科)
刘井元
1
,马立名
2
2002, 45(2): 118-120.
摘要
(
616
)
PDF
(140KB)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述血革螨属
Haemogamasus
Berlese, 1889一新种,后凹血革螨
H. postsinuatus
sp. Nov.,采于湖北西北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食虫目(Insectivora)。另对鼯鼠真厉螨
Eulaelaps petauristae
Liu
et
Ma, 1998 雌性气门沟原始描述进行更正。
Select
履行怪蚤的雌蚤(蚤目:细蚤科)
刘井元,马立名
2
2002, 45(2): 121-122.
摘要
(
542
)
PDF
(93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描述履行怪蚤
Paradoxopsyllus calceiforma
Zhang
et
Liu, 1985的雌蚤,该种雌蚤与昏暗怪蚤
P. phaeopis
(Jordan et Rothschild, 1911) 极相近似,但仍有一些特点明显不同。
Select
棉蚜种下变型的数值分类研究
赵静雅
1
,张孝羲
1
,张广学
2
,陈晓峰
2
2002, 45(2): 123-127.
摘要
(
815
)
PDF
(278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对在四种夏寄主及棉花两个生育期和三个温度下的棉蚜的14个形态特征进行了种下数值分类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夏寄主四季豆、西葫芦、棉花苗期的绿色蚜和黄色蚜间及蕾期的触角6节蚜型和5节蚜型间都无明显差异。但马铃薯蚜与棉花苗蚜、棉花苗蚜与伏蚜间的形态特征存在相当明显的分离,室内温度达30℃时棉蚜的形态特征与伏蚜相似。并分析出可用7个主要形态特征区分这些种下变型。
Select
冈崎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陈艳
1
,叶强
2
2002, 45(2): 128-131.
摘要
(
597
)
PDF
(202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冈崎姬小蜂
Neochrysocharis okazakii
Kamijo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补充蜜汁能显著延长成蜂寿命;(2)在20~33℃范围内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相关,发育起点温度8.1℃,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88.7日·度的积温;成蜂寿命与温度呈负线性相关,产卵量在30℃时达到最大;内禀增长率与温度呈线性相关。
Select
秃病蚤蒙冀亚种与长爪沙鼠密度的状态空间模型
李仲来
1
, 余根坚
2
, 陈德
3
2002, 45(2): 132-133.
摘要
(
689
)
PDF
(176KB) (
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给出了一个描述秃病蚤蒙冀亚种
Nosopsyllus laeviceps kuzenkovi
与长爪沙鼠
M eriones unguiculatus
密度的状态空间模型,模型为
x
t
+1
=-0.336
x
t
+0.057
y
t
+0.107
z
t
,
t
+1
=0.586
x
t
-0.369
y
t
-0.274
z
t
,
z
t
+1
=0.189
x
t
-0.247
y
t
-0.309
z
t
, 其中
x
t
,
y
t
和
z
t
分别为
t
月份的沙鼠密度, 巢秃病蚤和体秃病蚤指数。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野外秃病蚤蒙冀亚种与长爪沙鼠间的关系,并发现沙鼠密度显著地影响巢秃病蚤指数。
Select
华北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适应的模拟模型
茹李军, 赵建周, 芮昌辉
2002, 45(2): 153-159.
摘要
(
2429
)
PDF
(317KB) (
10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对华北地区耕作制度和生态系统的了解,在充分考虑种群遗传学、生物学和人为操纵因子等三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预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适应的模拟模型。在华北地区典型的耕作制度下,如果所有棉田均为Bt棉,则Bt棉的预期寿命为7年;如果只有春播棉为Bt棉(约占棉田总面积的70%),则其寿命为10年。模型的灵敏度分析表明, Bt棉的使用寿命随抗性基因的显性度、初始抗性频率、Bt棉所占比例等因素的增长而迅速缩短。当Bt棉表达的杀虫蛋白量恰好全部杀死敏感基因型(G
S
G
S
)个体时,Bt棉的预期寿命最短。由于国外采用的“高剂量/庇护所”抗性治理策略不适用于棉铃虫及华北棉区的耕作制度,我国需要加强对其它抗性治理措施(如转双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
Select
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
谢超, 赵彤言, 董言德, 陆宝麟
2002, 45(2): 160-164.
摘要
(
3076
)
PDF
(2168KB) (
10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通过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吸食感染性血液后,登革Ⅱ型病毒能侵染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但不能侵染致倦库蚊中肠上皮细胞。以上研究证明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存在中肠感染屏障。
Select
星天牛幼虫肠道木聚糖酶的纯化和性质
董亚敏,殷幼平,曹月青,何正波
2002, 45(2): 165-169.
摘要
(
2887
)
PDF
(294KB) (
10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rster)幼虫肠道匀浆液经80%丙酮沉淀、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PAGE制备电泳等方法纯化后,获得在SDS-PAGE上呈现单一区带的木聚糖酶。该酶的分子量约25 kD,等电点约4.0,最适温度50℃,最适pH 5.4,pH 3.0~7.8对酶活性的恢复无大的影响, 50℃保温2 h仍有60%酶活性。Hg
2+
、M
n
O
-4
、变性剂SDS完全抑制该酶活性, Cu
2+
、Mn
2+
、Ag
+
、Zn
2+
、Pb
+
、脲对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酶具有水解纤维素的交叉活性,其
K
m
值为2.47 mg/mL,
V
max
为0.6 IU/mL。
Select
蝗虫微孢子虫对东亚飞蝗卵黄原蛋白含量的影响
陈建新, 沈杰, 宋敦伦, 张龙, 严毓骅
2002, 45(2): 170-174.
摘要
(
2934
)
PDF
(721KB) (
1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免疫学方法,对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感染蝗虫微孢子虫
Nosema locustae
后体内卵黄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病蝗虫与对照健虫相比,卵黄发生有严重障碍,脂肪体和卵巢中卵黄原蛋白或卵黄蛋白含量极低,导致感病雌虫丧失产卵能力。脂肪体中卵黄原蛋白含量最高峰健虫为18.7 mg/mL,而病虫只有4.7 mg/mL;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含量最高峰健虫为7.6 mg/mL,而病虫只有2.6 mg/mL;卵巢中卵黄蛋白含量最高峰健虫为73.4 mg/mL,而病虫只有4.9 mg/mL。
Select
臭蜣螂体壁表面结构及其与减粘脱附功能的关系
程红
1
,孙久荣
1
,李建桥
2
,任露泉
2
2002, 45(2): 175-181.
摘要
(
3427
)
PDF
(7210KB) (
10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并描述了臭蜣螂
Copris ochus
头部、胸腹部和足部体表上的凹陷和刚毛的结构。发现有4种简单的凹陷,其三维结构、边缘类型和位于凹陷中央的带孔刚毛的长度在身体不同部位均有不同。体壁上还有中央具隆起的凹陷,其中心具带孔刚毛;或缺中心刚毛但在其半环状外边沿上具一小刚毛的凹陷。简单凹陷广泛分布于除腹部以外的各部分,但具中央隆起的凹陷仅出现在前胸背板,具半环状外边沿的凹陷出现在腿节上。在鞘翅纵沟纹的念珠状结中有管状开口。体壁上还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刚毛,它们不同于生于凹陷的刚毛。凹陷和刚毛的分布及形态构成体表的非光滑表面,作者探讨了这些结构与体表减粘脱附功能的关系。
Select
自桑兰叶甲分离出的一种微孢子虫(Mic-Ⅰ)的研究
方定坚,杨琼,邹宇晓,郑祥明,黄炳辉
2002, 45(2): 182-187.
摘要
(
3149
)
PDF
(3393KB) (
9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广州郊区罗岗的桑园及菜地捕捉到的桑兰叶甲
Mimastra cyanura
Hope成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卵圆形的微孢子虫(简称Mic-Ⅰ)。孢子大小为(3.35±0.46)×(1.96±0.17) μm;孢子具单核、双核两种类型;极丝10~11圈;孢子表面抗原的血清学类型与家蚕微粒子虫
Nosema bombycis
孢子不同;在家蚕
Bombyx mori
体内以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发育,发育过程符合变态孢虫属
Vairimorpha
微孢子虫发育特征。Mic-Ⅰ微孢子虫对家蚕具强病原性,对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和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也有感染能力。
Select
西方蜜蜂六个亚种苹果酸脱氢酶Ⅱ基因的遗传差异
刘艳荷
1
,陈盛禄
1*
,童富淡
2
,张传溪
1
2002, 45(2): 188-192.
摘要
(
3254
)
PDF
(274KB) (
8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6亚种-浙农大1号意蜂(ZND
A. m. ligustica
)、东北黑蜂(
A. m. ssp.
)、卡尼鄂拉蜂(
A. m. carnica
)、喀尔巴阡蜂(
A. m. carpatica
)、高加索蜂(
A. m. caucasica
)和乌克兰蜂(
A. m. acervorum
)苹果酸脱氢酶Ⅱ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杂合纯合度。浙农大1号意蜂、喀尔巴阡蜂和高加索蜂的纯合度较高,但浙农大1号意蜂等位基因c频率最高,喀尔巴阡蜂等位基因b频率最高, 高加索蜂等位基因a频率最高;东北黑蜂、卡尼鄂拉蜂和乌克兰蜂是高度杂合的亚种,但东北黑蜂等位基因a、b、c的频率差异较小,卡尼鄂拉蜂和乌克兰蜂主要存在a、c两个等位基因,b出现频率很小;6亚种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杂合纯合度都有极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将从遗传和生化角度为西方蜜蜂6个亚种的鉴别提供依据。
Select
蓖麻蚕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Ⅲ的序列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魏兆军,赵巧玲,张志芳,肖庆利,王章娥,何家禄
2002, 45(2): 193-197.
摘要
(
3168
)
PDF
(336KB) (
14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测定了蓖麻蚕
Samia cynthia ricini
线粒体基因组(mtDNA)含完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Ⅲ(COX3)、tRNA-Gly和部分的NADH亚基Ⅲ(ND3)基因的DNA片段序列。COX3基因编码框包含789个核苷酸,编码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COX3基因的3′端比5′端要保守,其编码的蛋白在C端有两个保守序列存在。COX3的下游为66 bp的tRNA-Gly基因。蓖麻蚕的COX3与家蚕COX3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80.2%和85.6%。根据COX3氨基酸序列进行了12种无脊椎动物的分子进化树分析,认为在采用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时,应该综合考虑物种的繁殖模式及生态特点。
Select
基于RAPD分析的中国野桑蚕和家蚕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鲁成, 余红仕, 向仲怀
2002, 45(2): 198-203.
摘要
(
2974
)
PDF
(1068KB) (
1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具代表性的中国11个地区的野桑蚕
Bombyx mandarina
进行了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较大,最大为0.465(安康-镇江),最小的也有0.209(武汉-合肥);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野桑蚕的遗传距离也较大,最大为0.318,最小的为0.144。它们均远大于家蚕
B.mori
品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68、最小为0.015),甚至超过了家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58、最小为0.197)。这表明中国野桑蚕是一个十分混杂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群体。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空间距离正相关。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陕西一带的野桑蚕成分复杂,有重要的演化意义。
Select
神经递质
3
H-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与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关系
冯国蕾
1
, 何运转
2
, 李梅
1
, 何凤琴
1*
, 赵章武
1
2002, 45(2): 204-208.
摘要
(
2710
)
PDF
(287KB) (
9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用K
+
去极化条件下,研究了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分别对敏感、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
Musca domestica
品系脑突触体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K
+
去极化后,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品系中比敏感品系分别下降47.0%和51.0%;当用10
-5
mol/L溴氰菊酯预处理家蝇脑突触体,用K+去极化后对敏感、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品系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加强作用分别提高80.3%、26.5%和70.5%;用10
-5
mol/L氯菊酯预处理3个家蝇品系的突触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均无加强作用。由此表明,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与Na+通道的亲和性降低有关,而氯菊酯的抗性与Na+通道的亲和性关系不大。
Select
二化螟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及纯化方法
彭宇, 王荫长, 韩召军, 陈长琨, 李国清
2002, 45(2): 209-214.
摘要
(
2859
)
PDF
(340KB) (
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和亚细胞分布,并用凝胶过滤层析和2种亲和层析方法从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主要集中于头部和胸部,而成虫胸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头部和腹部。成虫体内AChE的活性明显高于幼虫。在亚细胞的分布上,乙酰胆碱酯酶主要位于膜上(86%),近46%的活性存在微粒体中。在3种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的方法中,以3-羧基苯基-乙基二甲基铵作配体的亲和层析法纯化效果最佳,乙酰胆碱酯酶的最高纯化倍数为536.05倍,产率30.46%。
Select
阿维菌素对南方小花蝽抑制烟蚜的影响
姜勇
1,2
, 张钟宁
2
, 牛长缨
1
, 邓建华
3
, 雷朝亮
1*
2002, 45(2): 215-220.
摘要
(
2952
)
PDF
(345KB) (
8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阿维菌素类杀虫剂1% 9512-1乳油和虫螨克对南方小花蝽
Orius similis
的毒力,研究了无阿维菌素介入后南方小花蝽对烟蚜
Myzus persicae
捕食效应所受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具有一定毒力,不同虫态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卵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若虫和成虫;不同的阿维菌素类药剂对南方小花蝽的毒力存在差异,9512-1对南方小花蝽卵、若虫及成虫的LC
50
依次为11.2743±3.8613、2.6584±1.2139、2.4508±1.3266 mg·L
-1
,虫螨克则为10.8699±3.7653、6.4422±2.8596、6.4738±3.0124 mg·L
-1
;阿维菌素显著降低了南方小花蝽对烟蚜的捕食量和捕食能力,也降低了同种个体间的竞争能力;阿维菌素对南方小花蝽若虫的发育速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发育速率与取食量的线性关系无明显影响,而且对存活个体成虫期的产卵量无显著影响。
Select
中国垫瘿蚊属研究(双翅目:瘿蚊科)
李军, 卜文俊
2002, 45(2): 221-225.
摘要
(
2646
)
PDF
(234KB) (
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双翅目瘿蚊科一中国新记录属垫瘿蚊属
Conarete
Pritchard 的4 种,其中包括2新种: 短须垫瘿蚊
C. brevipalpa
Li
et
Bu, sp. Nov.(模式产地: 海南尖峰岭)和葫茎垫瘿蚊
C. sicyoidea
Li
et
Bu, sp. Nov.(模式产地:海南尖峰岭); 另外2种为在中国首次记录的种: 米垫瘿蚊
C. mihijamensis
Grover (分布:海南尖峰岭)和印垫瘿蚊
C. indorensis
Grover(分布:陕西周至板房子)。文中给出了垫瘿蚊属与近缘的短角瘿蚊属
Anarete
Haliday的区别特征和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学系昆虫标本室。
Select
飞虱科一新属二新种
陈祥盛
1
, 丁锦华
2
2002, 45(2): 226-229.
摘要
(
2381
)
PDF
(231KB) (
9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飞虱科一新属,即沟茎飞虱属
Sulculus
Ding
et
Chen, gen.nov.,二新种,即沟茎飞虱
S. sulcatus
Ding,sp.nov.和荔波沟茎飞虱
S. liboensis
Chen, sp. 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和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Select
中国模尖蛾属研究及二新种记述(鳞翅目:尖蛾科)
李后魂, 王淑霞
2002, 45(2): 230-233.
摘要
(
3103
)
PDF
(203KB) (
9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中国模尖蛾属
Meleonoma
Meyrick,其中记述2新种:面模尖蛾
M. facialis
Li
et
Wang, sp. Nov. 和软颚模尖蛾
M. malacognatha
Li
et
Wang, sp. Nov.。绘制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给出了中国模尖蛾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Select
中国中生代昆虫化石研究新进展
任东
2002, 45(2): 234-240.
摘要
(
2570
)
PDF
(475KB) (
13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回顾了1990年以来中国中生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简述了我国学者在古昆虫分类学、昆虫内部形态学、昆虫系统学、古生态学、昆虫生物地层学、昆虫区系的历史演变、生物古地理学、昆虫与植物的关系等8个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并给出了我国发现的世界最低层位昆虫科级类群表。
Select
Wolbachia
属共生细菌及其对节肢动物生殖活动的调控作用
龚 鹏, 沈佐锐*, 李志红
2002, 45(2): 241-252.
摘要
(
2978
)
PDF
(842KB) (
1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Wolbachia
属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共生细菌。这些共生菌通过卵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多种调控其宿主生殖活动的机制,包括:诱导生殖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雌性化、雄性致死和调节繁殖力。
Wolbachia
被认为与性别决定、共生关系和物种形成等重要生物学问题密切相关,是探索这些研究领域的新线索。而且
Wolbachia
可作为特定的载体对其宿主种群进行遗传调控,如增强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控制线虫引起的疾病传播。该文综述了
Wolbachia
的形态学及存在部位、基因组结构、系统发育、种的命名、水平传递和
Wolbachia
对其宿主生殖活动的调控作用,并分析了
Wolbachia
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发展趋势,以期引起我国生物学家对
Wolbachia
研究的注意和快速切入。
Select
寄主植物影响害虫药剂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姚洪渭,叶恭银,程家安
2002, 45(2): 253-264.
摘要
(
3003
)
PDF
(742KB) (
1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害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对杀虫剂的反应可归为3类:敏感性降低、增高和无明显变化。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与不同植物中次生物质诱导激活/抑制昆虫体内相关解毒酶活性有关。这种诱导作用可受到植物营养、次生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分布、害虫种类与发育阶段、以及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经诱导的昆虫解毒酶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代谢能力并不相同,进而导致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有明显差异。解毒酶系的诱导激活在害虫抗药性形成早期被认为有利于提高隐性抗性基因频率,从而可促进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最后,就寄主植物影响害虫对药剂敏感性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Select
巨尾阿丽蝇幼虫发育形态学及其在死者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王江峰
1
,胡萃
2
,陈玉川
1
,闵建雄
3
,李俊涛
3
2002, 45(2): 265-270.
摘要
(
2972
)
PDF
(2177KB) (
9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类幼虫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分别在12、16、20、24和28℃下饲养了巨尾阿丽蝇
Aldrichina grahami
(Aldrich)并定期取样,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后气门形态、表皮、消化道等随时间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可作为幼虫日龄的标志。据此将幼虫期划分为:1龄期、2龄早期、2龄后期、3龄叠气门期、开环期、浅闭环期、深闭环期、圆锥期。到达上述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决定于温度。
Select
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盛承发,苏建伟,王红托,范伟民,宣维健
2002, 45(2): 271-274.
摘要
(
2629
)
PDF
(217KB) (
1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1995年在山东和安徽棉区4个地点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地点笼罩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蛾量的2.8、3.5、2.5和2.0倍,平均2.7倍。两种诱捕器诱蛾量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9%、31.5%、50.7%和51.2%。可见笼罩诱捕器比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虫具有更高的诱捕效率。考虑到笼罩诱捕器高效、稳定及简便,建议在我国尽快用其取代水盆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Select
温度对甜菜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江幸福,罗礼智,李克斌,曹雅忠,胡毅,刘悦秋
2002, 45(2): 275-278.
摘要
(
2846
)
PDF
(212KB) (
9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温度对甜菜夜蛾飞行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P
<0.05)。在16~32℃内,成虫均能进行正常的飞行活动。24℃下的成虫飞行能力最强,在15 h的吊飞飞行中,成虫飞行距离最远(37.14 km)、飞行速度最快(0.87 m/s)、飞行时间最长(11.73 h)。温度低于20℃或高于28℃时,其飞行能力均显著降低。甜菜夜蛾在不同温度下飞行时对主要能源物质(甘油三酯)的利用效率不同。在较适宜的温度下,尽管成虫飞行消耗的甘油三酯较多,但单位飞行距离所消耗的甘油三酯却较少,即利用效率较高,表明成虫飞行能源物质利用效率的不同是导致其在不同温度下飞行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Select
八字地老虎血球细胞系的建立
李长友, 郑桂玲, 王晓云, 宋捷, 李国勋
2002, 45(2): 279-282.
摘要
(
2845
)
PDF
(3129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由八字地老虎
Xestia c-nigrum
血细胞建立了一株细胞系,命名为NEAU-Xc-960716H,原代培养90余天,现已传至70余代。细胞多为圆形,部分梭形,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为63 h。具有典型的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特征,数量多,形态为短杆状和球形。酯酶同工酶谱为5条主带,与同种昆虫(八字地老虎)的胚胎细胞系(NEAU-Xc-730E)酯酶图谱稍有不同,而与草地夜蛾细胞系(IPLB-SF-21)的酯酶图谱完全不同。该细胞系可以被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PV感染,但感染率较低。